用于软件开发中需求建模的产品建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0901发布日期:2023-09-09 14:1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用于软件开发中需求建模的产品建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特别是一种用于软件开发中需求建模的产品建模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银行的客户细分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客户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数字化场景金融服务的能力,任何一个场景生态的建设,最终都需要依托银行产品来实现对客户的价值交付。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在过去,开发新产品是由产品经理将产品形态、服务流程、价格等要素特征进行描述,由it部门开发后进行投产。但这种模式未能考虑到不同产品的条款,定价方式、服务流程等产品特征所具有的相似性,必然导致it部门开发的重复投入。因此,如果将产品进行标准化,就能将一系列相似的产品功能在未来开发时进行高程度的复用,大量减少it开发的成本,通过少量的参数配置即可快速上线新产品,是产品工厂快速灵活装配的运行模式和主要目标。而且原有的产品创新模式多以管理条线部门为单位,缺乏企业级的组织管理与调度机制。

3、目前产品创新呈现出周期短、组合性、场景化、定制化等特点,而目前的模式难以满足,主要表现为:

4、1、缺乏企业级创新组织管理:传统银行的产品创新模式往往是以单一条线或部门为单位的累进型创新,关注客户单一表象需求,缺乏对深层次需求的整合与洞察。难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而且缺乏企业级的资源集中调度和评估机制、导致跨部门的相似产品的复用度考量不足而重复开发建设。

5、2、创新周期长:由于基于部门视角考虑创新,已经具备的创新能力难以跨部门利用,重新开发一个可售产品从创新发现、研发到面市,通常需要经历数月以上的周期,难以快速推向和占领市场。

6、3、需求评估难,开发不合理:在推出新产品时,缺乏产品价值和未来效益的度量标准,更难有特色有价值的竞争力评估,导致新产品被重复开发、不合理开发,许多新产品在面市后产生的收益与开发成本相比,未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7、4、缺乏完整的产品创新工艺流程、以及统一模型和语言: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衔接没有完整可承接、易操作的全套工艺流程,也不能基于形象的模型交流、语言不统一,双方缺乏能快速理解并达成共识的一种工作方式,这就使得需求提出和需求实现出现较大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软件开发中需求建模的产品建模系统。

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软件开发中需求建模的产品建模系统,所述产品建模系统包括:

3、产品信息收集模块,收集企业各产品的产品信息,具体包括收集可售产品清单、收集产品相关文件、收集产品基本信息、确认产品核算信息、收集产品专业信息、识别产品特征;

4、产品分类结构设定模块,对行业实践的产品目录按产品线、产品组、基础产品、可售产品四层结构进行分类;

5、产品特征定义模块,对各可售产品的特征进行定义;

6、产品组件定义模块,对产品特征进行合并或拆分,并将特征转换为产品组件,对产品组件进行定义;

7、产品实例化模块,对每个可售产品进行实例化。

8、可选地,所述产品信息收集模块收集可售产品清单包括:

9、确定企业各业务对应的业务线条,基于各线条业务收集对应的第一可售产品;

10、导出数据库表的产品目录中存储的第二可售产品;

11、核对第一可售产品和第二可售产品,生成可售产品清单。

12、可选地,所述产品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产品相关文件包括:收集可售产品清单中各可售产品关联的产品说明书、产品模板、产品协议模板、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13、可选地,所述产品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产品基本信息包括:产品描述信息、产品关系人信息、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分类信息、产品经营条件信息。

14、可选地,所述产品信息收集模块收集产品专业信息包括:根据每条业务线的专业特点,从业务特征、业务条件、计息要求及收费条件三方面,对专业信息进行收集。

15、可选地,所述产品特征定义模块具体用于:

16、提炼产品特征,将初步识别的特征,按划分的产品组进行归纳提炼;

17、识别备选条件,在特征下识别可能存在的产品条件,作为产品条件的备选;

18、确认产品条件,对识别的备选产品条件进行确认,同时对产品属性和产品关系信息进行确认;

19、检查完整性,检查产品条件,确认产品条件的完整性。

20、可选地,所述产品特征定义模块提炼产品特征包括:

21、根据识别产品特征中的特征与可售产品关系以及产品分类结构,将产品特征按产品组进行归纳;

22、对归纳后的产品特征,按基础产品作为一级,可售产品作为二级的形式,重新与特征建立关联关系。

23、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需求分析阶段的产品创新环节,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价值交付,必须依托于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客户对品类全、推荐准、服务好、效率高的产品及服务诉求也越来越强烈。那么企业具备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及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为此,本发明以企业级工艺方法为指导,梳理产品结构,最终得到产品模型,在本发明中被称为产品建模,来实现产品的灵活配置以及快速交付。

24、本发明通过产品建模,从企业整体视角形成产品分类结构、产品组件和产品条件。产品工厂对产品的各种条件、规则等信息预先进行参数化定义,并按照其功能或者特定服务进行组件化封装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置的一种创新。

25、本发明中的产品建模是一个以企业级工艺方法论为指导,对产品进行梳理,最终得到产品模型的过程,其梳理的产品分类结构(包括产品线、产品组、基础产品和可售产品在内的产品目录)有利于定位和初分产品需求,产品组件、产品条件、产品条件取值有利于展示和甄别不同产品的具体差异。对于大部分产品创新需求而言,业务人员以基础产品为创新模版,通过确定要选择的产品条件和条件取值,就可以快速装配一个新的可售产品,在it方面不需开发,仅需测试和配置。只有少量的需求才需要开发装配新的组件、条件及其参数。产品工厂对产品创新提供端对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产品参数进行分类管理和统一维护。

26、本发明中,采用“工艺方法论+工艺工具”的方式来解决背景技术问题,工艺包括需求建模(r)、分析建模(a)、设计建模(d)、实现建模(c)四个阶段,简称雷达客(radc)工艺,在需求建模阶段,设计梳理业务架构,标准化描述业务需求。产品建模可以基于业务架构开展,以企业级方法论为指导,梳理产品结构,最终得到产品模型,工具承接radc工艺方法论,进一步将其思想使用工具进行体现,命名为radc工艺平台-产品建模。本发明的业务架构可以包括业务领域、业务组件、干系人、业务对象。业务领域:关于服务客户,从业务服务流程视角来实现客户诉求、创造价值和收入来源;需要利用业务组件的内部能力。业务组件:关注于内部能力,从降本增效的视角来考量提高复用度、创新能力、办理效率,以节省成本;需要服务于业务领域,同时集成整合一组业务对象的所提供的更小粒度的能力。业务对象:是较小粒度的、具有相似性的一组业务资源的集合,通常被业务组件的一组流程所串接形成可交付给客户的能力,在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对象是更小粒度的行为能力、被包含与业务组件中。业务领域是满足客户诉求的一种外部能力体现,而业务组件是企业具备的内部能力,业务对象反应业务本质,是业务的核心资源,其三者直接的关系是业务领域利用业务组件,业务组件负责业务对象。可选地,所述业务对象是企业业务的核心资源,是资源的结构化体现,用于指导应用系统落地时,用户执行用例相关操作时,所创建、存取和更新、删除等的一组业务概念;所述业务组件为关联各所述业务对象的功能组件;所述业务领域为所述目标企业为客户和企业内部提供的需求服务,体现企业的高阶价值需求以及整体价值创造过程。

2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8、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