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94474发布日期:2023-08-21 12:5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然语言处理,具体是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传统制造行业确定生产链条的时间规划方案是费时费力的,在各个生产阶段对应着多种可选方案,如何满足时间需求在大规模方案中挑选出合理的时间规划方案并非易事,而且易受人的主观性影响。好的时间规划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优化供应链管理,还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风险,并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在电子信息工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尚未出现统一的生产线全周期事理图谱,所以如何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时间规划方案成为了电子信息工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一大挑战。

2、生产链全周期时间规划方案的技术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通过个人经验和纸质资料对方案进行大致的评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计划系统和供应链管理软件逐渐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强大的计划和协调能力。而目前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产链时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应用于供应链和生产计划中,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需求、优化资源分配,并提供实时决策支持。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实时连接和通信,进一步提升了时间规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3、目前主流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技术主要有4大类:基于规则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基于案例推理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基于知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基于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基于规则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技术是指通过对时间规划领域知识和规则进行建模和描述,来生成符合要求的时间规划方案。该技术的优点是可控性强、可解释性好,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制定和维护规则库。基于案例推理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技术是指将已有的时间规划方案作为案例,通过推理来生成符合要求的时间规划方案。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经验,快速生成可行的方案,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案例数据支持,且缺乏通用性,难以对案例库之外的方案进行时间规划。基于知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技术是指通过构建以实体为中心的知识图谱,利用图谱上的语义关系来进行时间规划方案的推理和生成。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将实体及其关系进行结构化建模,提高了推理和生成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缺点是以实体为中心的知识相对静止,更适合完成诸如“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的常识问题,而不是像“怎么办/接下来怎么做”这样具备事理逻辑和转移概率的动态问题。基于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技术是指通过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规律进行建模,来实现对时间规划方案的推理和生成。该技术更适合处理事件演化推理和后续事件预测问题,但缺点是当前基于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并没有引入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环境下无法受专业领域知识的约束,可靠性差。

4、针对于实际生产环境,当前技术具有以下缺陷:

5、1.基于规则的时间规划方案生成依赖于大量的人工规则制定,耗费巨大且难以扩展。

6、2.基于案例的时间规划方案难以对案例库之外的方案进行时间规划。

7、3.基于知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难以基于事件演化推理进行时间规划。

8、4.当前基于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案并没有引入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环境下无法提供,无法受专业领域知识的约束,这些缺陷使得目前技术效率低下,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耗费人工、通用性差、缺乏事理推理能力、缺乏专业知识约束等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事理图谱构建:构建设定工业生产领域生产链全周期的事理图谱;

5、s2,时间规划方案生成:基于事件约束,生成时间规划方案。

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7、s11,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8、s12,事件本体构建;

9、s13,事件抽取;

10、s14,事件关系抽取。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1包括以下步骤:

12、s111,收集设定工业生产领域的语料;

13、s112,对语料中的句子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包括以下处理的一种或多种: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3包括以下步骤:

15、s131,基于已构造的事件框架,结合事件触发词和设定工业生产领域特征词,构造规则;

16、s132,基于规则,识别触发词和事件类型;

17、s133,利用特征模型,抽取事件组成元素;

18、s134,利用词嵌入模型和k-means算法对事件进行聚类,实现事件泛化。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4包括以下步骤:

20、s141,结合语义句法的核函数,抽取事件关系联系词,从而构建多种事件关系的模板库;

21、s142,对文本构建句法结构树,用基于树核的相似度来衡量语料库中文本与模板句的句法相似度;

22、s143,用bert模型表达文本的语义特征,用向量余弦相似度来衡量语料库中文本与模板句的语义相似度;

23、s144,若句法结构树的树核相似度大于某个阈值,或,语义向量的余弦相似度大于某个阈值,则判断该文本中存在该模板句所代表的事件关系。

2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25、s21,进行语义表征生成和事件语义匹配;

26、s22,基于事件约束的关键路径算法,生成时间规划方案。

2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1包括以下步骤:

28、s211,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对实际需求和事理图谱中的事件进行语义表征;

29、s212,基于语义对齐和注意力机制,对实际需求和事理图谱中的事件进行语义匹配;

30、s213,得到实际需求在生产链全周期的各个阶段匹配到的相关事件节点。

3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2包括以下步骤:

32、s221,确定起始节点:选择一个起始节点作为时间规划的起点;

33、s222,计算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计算每个节点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其中,最早开始时间是指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该节点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最晚开始时间是指在保证整个流程不被延误的情况下,该节点必须开始的最晚时间;

34、s223,计算最早完成时间和最晚完成时间:计算每个节点最早完成时间和最晚完成时间;其中,最早完成时间是指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该节点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最晚完成时间是指在保证整个流程不被延误的情况下,该节点必须完成的最晚时间;

35、s224,计算关键路径:根据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计算出关键路径;其中,关键路径指整个流程中最长的路径,关键路径上的节点是整个流程中不能延误的节点;

36、s225,生成最优时间规划:基于计算出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晚完成时间和关键路径,生成最优时间规划。

3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设定工业生产领域为电子信息工业生产领域。

38、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的一种基于生产链全周期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方法,包括依次相连的以下模块:

39、事理图谱构建模块:用以,构建设定工业生产领域生产链全周期的事理图谱;

40、时间规划方案生成模块:用以,基于事件约束,生成时间规划方案。

41、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2、(1)本发明相比于其它通用的事理图谱,本发明中的事理图谱引入了电子信息领域的知识,使其更能适应实际生产环境;

43、(2)本发明相比基于规则、基于案例、基于知识图谱等方法,本发明基于事理图谱的时间规划算法更高效、更有普适性、更具备事理推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约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