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新激励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90759发布日期:2023-10-21 20:3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新激励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创新激励,具体涉及一种创新激励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企业进行创新激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换言之,对企业内人员的创新激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2、目前,对企业进行创新激励的主要方式为:通过相关部门出台各种税收、财政、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通用性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但是由于不同企业自身情况不同,而且不同企业内人员整体创新能力也不同,一些通用性激励政策并不能完全适配,导致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创新激励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2、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创新激励方法,具体包括:

3、获取访问专利数据平台的目标用户的所属企业,以及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专利数据平台上的用户行为;

4、根据所述用户行为和所述所属企业,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创新方向;

5、基于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所述创新难度系数越大,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的创新难度越高;

6、确定所述创新难度系数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以及所述目标创新方向对应的基础创新策略,并将所述创新激励政策和所述基础创新策略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终端,所述创新难度系数越大,创新激励政策的激励力度越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在专利数据平台上的用户行为,可以分析确定目标用户可能的创新方向和技术需求,并结合目标用户对应的所属企业的相关信息,最终确定与目标用户和所属企业相匹配的目标创新方向。接着结合目标创新方向本身,分析确定此目标创新方向对于目标用户而言的创新难度系数,客观反映目标用户在目标创新方向上的创新难度。最后为目标用户匹配创新难度系数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创新难度系数越大,创新激励政策的激励力度越大,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激励。同时,根据目标创新方向初步形成基础创新策略,从而引导目标用户拓展创新思路。最后将创新激励政策和基础创新策略推送至目标用户,激励所属企业中目标用户创新积极性,进而改善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

8、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行为和所述所属企业,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创新方向,具体包括:

9、统计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专利数据平台浏览的各页面的第一浏览时长;

10、筛选所述第一浏览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目标页面,并从各目标页面中提取页面关键词;

11、确定各所述页面关键词与所述所属企业的主营业务的关联等级,并统计超过预设等级的目标关键等级的个数;

12、若所述个数大于预设个数,则将各所述目标关键等级对应的页面关键词输入至训练后的创新方向匹配模型,得到多个可创新方向;

13、将各所述可创新方向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并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各所述可创新方向的第二浏览时长,对各所述可创新方向进行排序,选取排序最靠前的目标可创新方向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创新方向,所述第二浏览时长越大,对应的可创新方向越靠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浏览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页面确定为更贴合目标用户创新方向和技术需求的目标页面,接着如果页面关键词与所属企业的主营业务的关联等级超过预设等级,说明页面关键词与主营业务的关联程度较高,确定为目标关键等级,目标关键等级的个数大于预设个数,有较多的页面关键词与主营业务关联程度较高,说明目标关键等级对应的页面关键词能够代表目标用户的创新方向。然后通过训练后的创新方向匹配模型形成可创新方向。最后,将第二浏览时长最大的可创新方向,目标用户最为感兴趣,因此将其确定为最终的目标创新方向,从而较为准确确定贴合目标用户和所属企业的创新方向。

15、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具体包括:

16、从预置的创新难度匹配表中匹配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的技术领域对应的初始创新难度系数;

17、统计所述技术领域所申请专利的第一数量,以及所述技术领域的授权专利的第二数量;

18、若所述第一数量超过预设数量,则计算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预设数量的差值,根据差值匹配难度系数增加量,将所述难度系数增加量和所述初始创新难度系数求和,得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

19、若所述第一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在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的比值未超过预设比值时,则增大所述初始创新难度系数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在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比值时,则将所述初始创新难度系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定目标创新方向相匹配的初始创新难度系数,接着如果目标创新方向的技术领域所申请专利的第一数量较多,即,超过预设数量,说明此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创新趋于饱和,创新难度偏大,那么增加初始创新难度系数,得到最终的创新难度系数;如果第一数量较少,即,未超过预设数量,说明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创新未趋于饱和,然后所申请专利中授权专利的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比值,比值未超过预设比值,说明虽然此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创新未趋于饱和,但是授权成功率较小,授权难度大,同样需要增加初始创新难度系数,得到创新难度系数;反之,比值超过预设比值,授权难度较小,无需增加初始创新难度系数。从而合理的确定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的创新难度。

21、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创新难度系数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之前,还包括:

22、在所述创新难度系数大于预置的可接受难度系数时,若所述创新难度系数与所述可接受难度系数的系数差值大于系数差值阈值,则依次选取所述目标可创新方向之后的可创新方向作为目标创新方向,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的步骤,直到对应的系数差值不大于差值阈值,所述可接受难度系数为与所述目标用户匹配的难度系数;

23、在所述创新难度系数小于或等于预置的可接受难度系数时,则依次选取所述目标可创新方向之后的可创新方向作为目标创新方向,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的步骤,直到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大于可接受难度系数,并且所述系数差值不大于差值阈值。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创新难度系数确定后,如果创新难度系数大于可接受难度系数,并且超过可接受难度系数较多,说明当前的目标创新方向对于目标用户难度过大,需要调整当前的目标创新方向,使创新难度降低,那么依次选取排序在目标可创新方向之后的可创新方向重新作为目标创新方向,直到对应的创新难度较为合理;如果创新难度系数不大于可接受难度系数,说明此目标创新难度的创新难度较小,需要调整当前的目标创新方向,使创新难度增加,那么那么依次选取排序在目标可创新方向之后的可创新方向重新作为目标创新方向,直到其创新难度较为合理。从而使得目标创新方向贴合目标用户的同时,创新难度较为合理。

25、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创新激励政策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终端之后,还包括:

26、在所述目标用户本次访问之后,统计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专利数据平台浏览所述目标创新方向关联的页面的连续天数;

27、根据所述连续天数从创新积分匹配表中匹配对应的创新积分,若所述创新积分超过积分阈值,则发放所述创新积分对应的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至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续天数越大,说明目标用户浏览目标创新方向关联的页面的坚持时间越长,创新积极性越高,那么确定与连续天数匹配的创新积分,在创新积分积攒较多时,向目标用户推送对应的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积极性。

29、可选的,所述发放所述创新积分对应的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至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之后,还包括:

30、在所述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的有效期内间隔预置时长,查询是否存在所述所属企业对应的目标专利申请记录,若存在,则将所述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的状态确定为生效状态,所述目标专利申请记录对应所述目标创新方向;

31、若不存在,则将所述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的状态确定为未生效状态。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查询到所属企业对应的目标专利申请记录,说明针对目标创新方向存在创新成果产出,那么对应的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生效可使用;如果暂时没有查询到目标专利申请记录,专利付费服务优惠券暂时未生效,从而使得目标用户的创新积极性能更好地保持。

33、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创新难度系数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以及所述目标创新方向对应的基础创新策略,具体包括:

34、根据所述创新难度系数,确定政策补贴金额范围和政策数量;

35、获取所述所属企业的资质信息,基于所述资质信息,筛选补贴金额处在所述政策补贴金额范围内的所述政策数量的创新激励政策;

36、将所述目标创新方向输入至预设的ai模型生成对应的基础创新策略。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创新难度系数来确定对应的政策补贴金额范围和政策数量,并且匹配所属企业的资质信息,确定最终所属企业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使得对所属企业的创新激励更有针对性,激励效果更好。另外,为目标用户生成基础创新策略,能帮助目标用户更好地打开创新思路,从而引导目标用户进行创新。

38、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创新激励装置,具体包括:

39、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访问专利数据平台的目标用户的所属企业,以及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专利数据平台上的用户行为;

40、创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行为和所述所属企业,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创新方向;

41、难度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创新难度系数,所述创新难度系数越大,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目标创新方向的创新难度越高;

42、激励推送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创新难度系数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以及所述目标创新方向对应的基础创新策略,并将所述创新激励政策和所述基础创新策略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终端,所述创新难度系数越大,创新激励政策的激励力度越大。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目标用户的所属企业和用户行为,由创新确定模块根据用户行为和所属企业,确定对应的目标创新方向,接着难度确定模块,确定目标用户在目标创新方向上的创新难度系数,最后由激励推送模块根据创新难度系数确定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确定目标创新方向对应的基础创新策略,并推送给目标用户的终端,从而改善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

4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5、根据在专利数据平台上的用户行为,可以分析确定目标用户可能的创新方向和技术需求,并结合目标用户对应的所属企业的相关信息,最终确定与目标用户和所属企业相匹配的目标创新方向。接着结合目标创新方向本身,分析确定此目标创新方向对于目标用户而言的创新难度系数,客观反映目标用户在目标创新方向上的创新难度。最后为目标用户匹配创新难度系数对应的创新激励政策,创新难度系数越大,创新激励政策的激励力度越大,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激励。同时,根据目标创新方向初步形成基础创新策略,从而引导目标用户拓展创新思路。最后将创新激励政策和基础创新策略推送至目标用户,激励所属企业中目标用户创新积极性,进而改善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