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02252发布日期:2023-12-16 07:0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植被变化受多种因素制约,植被变化风险往往是由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危害植被组成、结构、功能的不利影响造成的,且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气候异常波动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范围生态系统受到外界扰动的强度、频率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系统面临潜在状态转移的风险越来越大。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碳循环的纽带,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2、而现有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只是针对单一的指标进行评价,无法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导致对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精确度不够,难以具体的反映出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的情况,且现有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大多仅给出稳定性程度或者范围,缺少具体的量化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值。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

2、确定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多植被区域,并将该多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子区域;

3、获取各子区域内用于评价生态稳定性指数的基础数据,并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

4、求解所有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值与平均值的差值大小,确定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相应的权重;

5、基于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及其相应的权重建立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

6、利用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对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进行评估,得到多植被区域的综合生态环境稳定性指数值。

7、进一步的,各子区域内用于评价生态稳定性指数的基础数据包括物种数据、土壤数据、水质数据、气候数据和植被结构数据。

8、进一步的,所述确定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多植被区域,并将该多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子区域,包括:

9、获取多植被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组成特征;

10、根据植物物种的组成特征将多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

11、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各子区域内用于评价生态稳定性指数的基础数据,并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包括:

12、将所述基础数据做为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

13、对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4、通过向专家进行咨询,对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进行分配相应的权重,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

15、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向专家进行咨询,对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进行分配相应的权重,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包括:

16、通过向专家进行咨询,对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赋予0~1范围内的评估值;

17、根据评估值的大小对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进行分配相应的预设权重,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

18、进一步的,所述求解所有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值与平均值的差值大小,确定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相应的权重,包括:

19、计算出所有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

20、将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值与平均值进行作差,并判断差值的大小;

21、根据差值的大小对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进行分配相应的预设权重。

22、进一步的,所述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23、

24、其中,ai是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权重,zi是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s是多植被区域的综合生态环境稳定性指数值。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系统,包括:

26、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多植被区域,并将该多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子区域;

27、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子区域内用于评价生态稳定性指数的基础数据,并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

28、计算模块,用于求解所有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值与平均值的差值大小,确定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相应的权重;

29、建模模块,用于基于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及其相应的权重建立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

30、评估模块,用于利用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对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进行评估,得到多植被区域的综合生态环境稳定性指数值。

31、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32、本发明将多植被区域进行划分,利用不同子区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建模来对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进行评估,实现了对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量化,能够准确地反映多植被区域环境稳定性,为研究区域宜居性的准确评价提供辅助。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多植被区域,并将该多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子区域,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子区域内用于评价生态稳定性指数的基础数据,并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向专家进行咨询,对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评估指标进行分配相应的权重,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所有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值与平均值的差值大小,确定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相应的权重,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8.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将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多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子区域,获取各子区域的基础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求解所有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平均值,根据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的值与平均值的差值大小确定各子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相应的权重,建立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模型,利用其对多植被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进行评估,得到多植被区域的综合生态环境稳定性指数值。本发明将多植被区域进行划分,利用不同子区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建模来对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进行评估,实现了对多植被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估的量化,能够准确地反映多植被区域环境稳定性,为研究区域宜居性的准确评价提供辅助。

技术研发人员:童彦,云海波,许建国,严亮,曹乃虹,马玉祥,魏璐宁,贾鸿飞,邵博文,许斌,赵康乐,王祯哲,王小龙,周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青铜峡市华能雷避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