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3551发布日期:2023-10-12 16:3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学生卡,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


背景技术:

1、智能电子学生证,学生证的一种,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gps模块及gsm模块与主控制器进行无线通讯,主控制器与读卡器相连接,读卡器读取rfid模块发射出的信号数据,其具有定位以及通话等常用功能。

2、以公开号为cn114979325a所示的一种智能学生卡,包括智能学生卡主体,以及连接在智能学生卡主体上的延长绳,所述延长绳上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顶部连接有挂脖绳,所述挂脖绳的中部安装有气味扩散装置,所述连接头的内部安装有gps定位器,所述智能学生卡主体的背面活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开设有第三凹槽。

3、在上述装置中,存在以下几点缺陷:该智能学生卡功能性较为单一,如在学生学习较累时,其不觉被按摩的功能,如在天气较为炎热时,其不具备降温功能;该智能学生卡一般是系挂在脖颈处,在学生上体育课或者运动时,容易导致学生卡在胸前晃动,影响学生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1、通过设置的电机以及扇叶等,可在炎热的天气对学生进行降温,通过设置在电机、凸轮、移动板、挤压球以及橡胶膜等,可对学生进行按摩;2、通过设置在螺纹槽、螺纹杆、安装块、发条弹簧以及扭簧等,可将连接带系挂在学生的手腕处或者手臂处,避免了学生在运动时,导致学生卡在胸前晃动,影响学生的运动;综上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学生卡本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翻盖;

3、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纹槽;

4、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连接有凸轮,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

5、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内部连接有套管,且套管的一端安装有扇叶,所述套管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套管的内壁连接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连接有两个第一套筒,且第一套筒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定位杆;

6、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穿过壳体连接有限位板;

7、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有第二套筒,且第二套筒的内部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定位杆,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

8、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有第四连接杆,且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内部连接有螺纹管,且螺纹管的表面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五连接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有楔形块;

9、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六连接杆,且第六连接杆的表面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连接有第四弹簧,且移动板的一侧连接有挤压球,所述壳体的后侧嵌合连接有橡胶膜。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凸轮与移动板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楔形块与移动板的一侧相接触。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表面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与壳体的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三连接杆穿过连接槽与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穿过壳体与限位板的内部相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第一定位杆与定位孔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滑块与第二连接杆的表面相连接。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壳体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内部连接有两个隔板,所述安装块的内壁连接有第一固定杆,且第一固定杆的表面连接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的表面连接有第一转动管,且第一转动管的表面缠绕有连接带,所述第一转动管的表面两侧分别连接有两个棘轮,所述隔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杆,且第二固定杆的表面连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表面连接有第二转动管,且第二转动管的表面连接有棘爪。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安装块的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管与安装块的内壁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的表面开设有通槽。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第二固定杆与隔板的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管与隔板的表面为转动连接,所述棘爪与棘轮的表面相连接。

2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中,通过移动限位板,可使第三连接杆带动着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一套筒等移动到连接管的内部,并使第一定位杆对固定板挤压,通过电机的工作,可使连接管转动,并将连接管上的定位孔移动到第一定位杆的表面,从而可使第一定位杆与定位孔相连接,从而可带动着第二连接杆、滑块与滑槽等转动,可使套管带动着扇叶转动,便于通过扇叶对学生进行降温。

26、2、本发明中,通过转动转动杆,可使第一锥齿轮带动着第二锥齿轮以及螺纹管转动,从而可使螺纹管内部的螺杆通过第五连接杆带动着楔形块限位移动,可将限位块从移动板的底端移开,通过第四弹簧的作用,可使移动板与凸轮的表面相接触,可使电机工作时,凸轮对移动板进行挤压,从而可使移动板上的挤压球对橡胶膜挤压,便于通过橡胶膜以及挤压球等对学生进行按摩,可缓解疲劳。

27、3、本实用新型中,可将安装块上的螺纹杆与螺纹槽相连接,可将安装块等安装在壳体的两侧,通过发条弹簧以及第一转动管等可将连接带从安装块的内部取出,便于将两个连接带上的卡扣系挂在手腕处或者手臂处,防止学生在运动时,导致学生卡在胸前晃动,影响学生的正常运动

28、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学生卡本体(2)、设置在壳体(1)表面的翻盖(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7)与移动板(37)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楔形块(35)与移动板(37)的一侧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32)的表面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34)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21)穿过连接槽(26)与限位板(22)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25)穿过壳体(1)与限位板(22)的内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0)与定位孔(9)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滑块(17)与第二连接杆(15)的表面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块(41),且安装块(41)的内部连接有两个隔板(42),所述安装块(41)的内壁连接有第一固定杆(43),且第一固定杆(43)的表面连接有发条弹簧(44),所述发条弹簧(44)的表面连接有第一转动管(45),且第一转动管(45)的表面缠绕有连接带(46),所述第一转动管(45)的表面两侧分别连接有两个棘轮(47),所述隔板(4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杆(48),且第二固定杆(48)的表面连接有扭簧(49),所述扭簧(49)的表面连接有第二转动管(50),且第二转动管(50)的表面连接有棘爪(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43)与安装块(41)的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管(45)与安装块(41)的内壁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41)的表面开设有通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48)与隔板(42)的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管(50)与隔板(42)的表面为转动连接,所述棘爪(51)与棘轮(47)的表面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学生卡,涉及学生卡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学生卡本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翻盖;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纹槽;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表面连接有凸轮,连接管的内壁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本发明中,通过移动限位板,可使第三连接杆带动着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一套筒等移动到连接管的内部,并使第一定位杆对固定板挤压,通过电机的工作,可使连接管转动,并将连接管上的定位孔移动到第一定位杆的表面,从而可使第一定位杆与定位孔相连接,从而可带动着第二连接杆、滑块与滑槽等转动,可使套管带动着扇叶转动,便于通过扇叶对学生进行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魏振兴,吕磊,张露露,苏文,冯少宝,邓成成,聂腾巍,王富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旭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