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发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2642发布日期:2023-11-04 08:4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发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发电站,尤其涉及一种物料发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1、发电行业对发电所用的物料均是通过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management,eam)进行管理的,该系统可实现对物料发放处理。

2、相关技术中,eam系统在接收领用物料人员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后,便会根据物料请求中的信息进行物料发放处理。示例性的,eam首先识别出物料领用请求中的物料的标识和物料的数量等物料信息,然后根据识别到的物料信息确定出物料所在的库位,继而将库位信息反馈给领用物料人员,以便领用物料人员根据该库位信息进行物料领用。

3、但相关技术中,eam系统只要是接收到物料领用请求后,便会立即执行物料发放处理,这对发电行业的发电成本会造成影响。这是因为eam系统仅是对发电行业的资产数据进行了存储管理,可理解为对物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记录,使得相关人员可随意领取物料,甚至使得相关人员使用物料不够规范,导致物料使用周期短的情况发生,这增加了发电行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发放处理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料发放管理性差以及发电行业发电成本大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发放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与所述服务端相关联的终端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所述物料领用请求包括: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和待领用物料的数量;

4、判断所述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对应的领用物料人员,是否具备领用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用户权限;

5、若具备所述用户权限,在确定所述领用物料人员满足物料发放条件时,将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所对应的物料所在的库位反馈给所述终端,同时更新物料信息数据库,以完成物料发放处理。

6、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对应的领用物料人员,是否具备领用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用户权限,包括:

7、在预存的人员信息表中,确定所述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所属的工作部门和职位级别;

8、将所述待发放物料人员所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反馈给所述待发放物料人员所在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员,以对所述物料领用请求进行核验处理;

9、获取与所述工作部门和所述职位级别相关联的关联物料的标识,判断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是否存在于所述关联物料的标识中;

10、若存在,则确定所述领用物料人员具备领用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用户权限。

11、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物料领用请求还包括:发送所述物料领用请求的领用时间;则所述在确定所述领用物料人员满足物料发放条件时,包括:

12、将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数量与数量阈值进行比较处理,若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数量阈值,则将所述领用物料人员,作为预发放物料的人员;所述数量阈值与所述待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和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相关联;

13、获取所述预发放物料的人员上一次领用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历史领用时间;

14、计算所述历史领用时间与所述领用时间的时间差值,并判断所述时间差值是否大于时间差值阈值,若大于,则确定所述预发放物料的人员满足所述物料发放条件,并将所述预发放物料的人员,作为待发放物料人员。

15、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预发放物料的人员,作为待发放物料人员之后,还包括:

16、在核验处理结果为通过时,按照所述待发放物料人员所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进行物料发放处理。

17、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所对应的物料所在的库位反馈给所述终端,同时更新物料信息数据,包括:

18、遍历物料信息数据,确定与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目标库位信息和物料数量,将所述目标库位信息反馈给所述终端;

19、计算所述物料数量与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数量之间的数量差值,并将所述物料数量替换为所述数量差值,以完成对所述物料信息数据库的更新。

20、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1、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缓存物料信息数据库请求,所述缓存物料信息数据库请求包括:第一发送时间;

22、将与所述第一发送时间对应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反馈给所述终端,以便所述终端根据缓存的物料信息数据库进行离线物料发放处理。

23、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4、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传物料信息数据库请求,所述上传物料信息数据库请求包括:第二发送时间和待上传的物料信息数据库;

25、存储所述待上传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并将所述待上传的物料信息数据库作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下的最新物料信息数据库;

26、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时间与所述第二发送时间不同。

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发放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则所述方法,包括:

28、获取领用物料人员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并将所述物料领用请求发送给与所述终端关联的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物料领用请求中的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和待领用物料的数量进行物料发放处理;

29、接收所述服务端反馈的物料发放处理结果,所述物料发放处理结果包括: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所对应的物料所在的库位;

30、识别所述库位上的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rfid标签信息,以完成物料发放处理。

31、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2、接收所述终端的网络端口反馈的网络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为空值;

33、若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为空值,则基于所述终端缓存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启动离线物料发放处理模式进行物料发放处理;

34、在完成物料发放处理后,更新所述缓存的物料信息数据库,以获取更新后的缓存的物料信息数据库。

35、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6、在获取更新后的缓存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后,判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是否为空值;

37、若所述网络状态信息为非空值,则将所述更新后的缓存的物料信息库作为待上传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并基于所述待上传的物料信息数据库生成并发送上传物料信息数据库请求给所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进行物料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处理;所述上传物料信息数据库请求包括:所述待上传的物料信息数据库和第二发送时间。

3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发放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39、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服务端相关联的终端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所述物料领用请求包括: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和待领用物料的数量;

40、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对应的领用物料人员,是否具备领用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用户权限;

41、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若具备所述用户权限,在确定所述领用物料人员满足物料发放条件时,将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所对应的物料所在的库位反馈给所述终端,同时更新物料信息数据库,以完成物料发放处理。

42、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发放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43、第二通信模块,用于获取领用物料人员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并将所述物料领用请求发送给与所述终端关联的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物料领用请求中的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和待领用物料的数量进行物料发放处理;

44、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反馈的物料发放处理结果,所述物料发放处理结果包括:所述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所对应的物料所在的库位;

45、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库位上的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rfid标签信息,以完成物料发放处理。

46、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发放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和服务端;

47、所述服务端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48、所述终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9、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和/或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5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发放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服务端对终端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从多维度进行权限审核处理,以确定是否可进行物料发放处理。具体的,服务端通过获取与服务端相关联的终端发送的物料领用请求,物料领用请求包括: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和待领用物料的数量;判断领用物料人员的标识对应的领用物料人员,是否具备领用待领用物料的标识对应的物料的用户权限;若具备用户权限,在确定领用物料人员满足物料发放条件时,将待领用物料的标识所对应的物料所在的库位反馈给终端,同时更新物料信息数据库,以完成物料发放处理。

51、相比现有技术,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法,可对物料领料人员的用户权限进行验证,并在领用物料人员具备用户权限时,进一步确定该具备用户权限的用户是否还满足物料发放条件,并在确定该领用物料人员满足物料领用条件时,执行物料发放处理。这可从多维度角度对物料领料人员进行验证,以避免领用物料人员随意领用物料的情况发生,继而可延长物料的使用周期,以便降低电行业的生产成本。此外,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还可在网络信号差或网络信号不存在的情况下,实现离线物料发放处理,以实现精准地进行物料发放处理以及物料数据更新处理。这可解决新能源场站长期存在的网络信号差的问题,通过离线模式业务操作的探索与研究,实现了无网络环境下,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行业的痛点,增强了数据一致性。同时,利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与物料上的rfid技术进行结合,使得“一物一码”管理模式得到了应用,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为离线管控提供了操作平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