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69358发布日期:2023-11-09 10:0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程算量管理,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工程算量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通常依赖人工进行计算,而人为因素可能导致计算错误,这种错误可能会导致估算偏差和预算不准确。如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手动计算涉及到查找资料、逐项累加等操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大型复杂项目而言尤为明显,可能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如传统工程算量往往以纸质形式存在,难以进行有效的追踪和管理。一旦发生变更或者需要进行调整,就需要重新计算和修改大量的纸质文档,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

2、在申请公布号为cn 110378568 a的中国发明申请中,公开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算量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建立标准参数库,所述标准参数库存储有构件的几何参数信息;导入revit模型,基于所述标准参数库对所述revit模型进行解析以获取revit模型的几何参数信息;确定算量规则,计算生成企业清单工程量;将企业清单工程量与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工程量清单分解项目建立关联;计算生成工程量清单分解项目的数量。

3、在以上发明申请中,基于bim模型信息快速获取模型的工程量信息,生成企业成本管理系统需要的工程量和报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长,可能产生材料涨价和虚报工程量等问题,因此仅仅进行初步预测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支出进行监测把关。

4、为此,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本发明在基于bim模型对工程成本进行初步预估,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劳务支出和材料支出进行实时监测,对费用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漏洞或欺诈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避免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并且通过对比实际支出和估算支出之间的误差,可以及时采取调整措施,避免项目超支或延期等不利情况。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通过无人机和3d激光扫描收集施工区域的地形以及地面上的实体建筑数据,并收集整理工程的设计规格、构造数据以及施工方案,利用bim软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建立基础的bim三维模型;

6、在bim模型中进行资源的计算方法、标准及单位的设置,并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提取和计算,生成相应的工程量清单,针对生成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成本估算分析,获得估算材料成本gc和人工成本gr;

7、获取劳动合同和打卡记录,统计计算后获得每月实际出勤费用cq,并从劳务部门获取上月劳务申请费用sq,将每月实际出勤费用cq和劳务申请费用sq进行误差分析,获得劳务第一差距指数lde,对劳务费用支出进行评估;

8、获取材料领用量lyx和现场实测量scx,将领用量和现场实测量关联形成材料使用系数clsx,并将所有材料使用系数clsx关联形成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依据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的正负情况来给予施工班组对应的奖罚措施;

9、获取实际材料支出sjc、实际劳务支出sjw、估算材料成本gc及人工成本gr,计算分析后形成材料成本误差clw和劳务成本误差lwc,并进一步关联形成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依据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关系,对工程算量情况进行评估。

10、进一步的,从人力资源部门收集所有的劳动合同上传至劳务模块,包含职位、薪资待遇、工作时间及福利待遇等信息,构建劳务档案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劳动合同进行整理和归类。可以按照姓名、入职时间或岗位维度进行分类,以便后续查找和管理。

11、进一步的,使用移动端小程序对所有建档个体收集面部图像数据,根据公司或组织的需求,在小程序中设置相应的打卡规则,如打卡地点、上班时间及迟到早退规定;

12、建档个体到达指定打卡地点后,打开移动端小程序对准摄像头,小程序进行面部识别,给出打卡结果的反馈,显示成功或失败信息,并记录相应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13、将所有打卡记录上传至劳务模块,依据劳务档案库中记录的薪资待遇、工作时间及福利待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所有劳务情况进行统计计算,获得每月实际出勤费用cq。

14、进一步的,劳动模块将每月实际出勤费用cq和劳务申请费用sq传输至审核模块进行误差分析,获得劳务第一差距指数lde,计算公式如下:

15、

16、当月劳务第一差距指数lde≥5%或≤-5%时,审核模块向外发送预警信号。

17、进一步的,材料管理部门依据下料申请给每个施工班组分发材料,记录为领用量lyx,并对每个施工班组进行定期盘点,记录实际使用的材料数量,记录为现场实测量scx,将领用量lyx和现场实测量scx无量纲处理后,关联形成材料使用系数clsx,材料使用系数clsx的获取方式如下:

18、clsx=lyx-scx*(1+δx)

19、其中,δx为材料损耗率,其具体值取行业标准,x表示施工材料的顺序编号,x=1、2、3、4、……、n,n为正整数。

20、进一步的,将所有材料使用系数clsx关联形成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

21、

22、对应的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的关联公式如上。

23、进一步的,审核模块依据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的正负情况给予施工班组对应的奖罚措施,具体为:

24、若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为负数,则向对应的施工班组发放奖金jj:

25、

26、对应的奖金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上;

27、若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为正数,则向对应的施工班组收取罚款fk:

28、

29、对应的罚款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上。

30、进一步的,综合分析模块获取所有的实际材料和劳务相关支出,汇总后记为实际材料支出sjc和实际劳务支出sjw;

31、sjw=每月劳务申请费用±奖惩费用

32、

33、对应的实际材料支出sjc和实际劳务支出sjw的计算公式如上。

34、进一步的,获取估算材料成本gc和人工成本gr,将实际材料支出sjc和估算材料成本gc计算分析形成材料成本误差clw,并将实际劳务支出sjw和估算人工成本gr计算分析形成劳务成本误差lwc:

35、

36、对应的材料成本误差clw的计算公式如上;

37、

38、对应的劳务成本误差lwc的计算公式如上。

39、进一步的,获取材料成本误差clw和劳务成本误差lwc,无量纲化处理后,关联形成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其中,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的获取方式如下:

40、

41、其中,0≤α≤1,0≤β≤1,且α+β=1,α、β为权重,其具体值由用户调整设置,d为常数修正系数。

42、进一步的,依据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关系,对工程算量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对应的处理策略,具体如下:

43、当zw≤第二阈值<第一阈值时,表示当前bim模型预估的工程成本精度高,可以采取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计量,避免遗漏或重复计算,并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提高计算精度;

44、当第二阈值<zw≤第一阈值时,表示当前bim模型预估的工程成本精度适中,可以采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调整和修订,进行现场测量和实地勘察,获取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45、当第二阈值<第一阈值<zw时,表示当前bim模型预估的工程成本误差大,需要重新设置bim模型,重新生成工程量清单进行成本估算分析。

46、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系统,包括:

47、bim预测模块:依据工程的设计规格、构造数据以及施工方案建立基础的bim三维模型,使用bim模型生成相应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成本估算分析,获得估算材料成本gc和人工成本gr;

48、劳务模块:获取劳动合同和打卡记录,统计计算后获得每月实际出勤费用cq,并从劳务部门获取上月劳务申请费用sq,将每月实际出勤费用cq和劳务申请费用sq进行误差分析,获得劳务第一差距指数lde;

49、材料模块:获取材料领用量lyx和现场实测量scx,将领用量和现场实测量关联形成材料使用系数clsx,并将所有材料使用系数clsx关联形成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依据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的正负情况来给予施工班组对应的奖罚措施;

50、审核模块:依据综合材料使用指数zcs的正负情况来给予施工班组对应的奖罚措施,并依据劳务第一差距指数lde向外发送预警信号;

51、综合分析模块:获取实际材料支出sjc、实际劳务支出sjw、估算材料成本gc及人工成本gr,计算分析后形成材料成本误差clw和劳务成本误差lwc,并进一步关联形成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依据成本综合误差指数zw与预设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关系,对工程算量情况进行评估。

52、(三)有益效果

5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算量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54、1、通过bim模型进行成本估算分析,可以准确计算每个构件的成本,节省大量手工计算和整理数据的时间,减少错误和遗漏,并且可以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场景和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吊装、安装等,有助于预先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55、2、通过对每月实际出勤费用和劳务申请费用的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例如,如果误差较大,可能意味着在出勤记录或费用申请过程中存在错误、漏洞或欺诈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避免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56、3、通过对申报领取量和实际使用量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例如,如果差距较大,可能意味着存在虚报、滥用或浪费资源的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避免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而建立奖惩机制可以优化资源管理,对资源申报与使用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强监督与审计机制,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57、4、通过对比实际支出和估算支出之间的误差,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某些材料或劳务费用超出了预期范围,可以及时采取调整措施,避免项目超支或延期等不利情况。而且误差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今后类似项目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根据以往项目的误差情况,可以对未来项目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估算,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