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井位评审专家后评估模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54404发布日期:2023-11-23 03:3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井位评审专家后评估模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部署决策分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构建井位评审专家后评估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油气资源勘探是以一种风险较大的投资密集型工业活动,其中,勘探目标的评审是勘探决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勘探业务研究人员所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和认可的最后一环,也直接关系着勘探投资的收益率。而在勘探目标的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的能力和水平则是整个评审质量的直接保障。勘探目标评审是对勘探研究工作成果进行整体评估,确定最终钻探井位,这是一项需要综合地质、物探、石油经济等多门学科的复杂工作,而随着当前勘探对象朝着多元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对勘探目标评审专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目前对于评审专家的考核一般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半定量考核为辅的方法,勘探专家的考核仅依据单目标的钻探结果线性累加,未考虑目标的规模,目标评价的难易程度等综合因素。考核结果无法充分调动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依据考核结果来调整专家权重。对参加勘探目标评审的专家能力和水平只能根据其以往从事相关工作的结果来给出一个定性的判别,并没有结合钻后实际情况,形成不了闭环反馈。在勘探形势和地质情况日益复杂,高温高压、深水等地质条件给勘探目标的投资决策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评审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评审专家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海洋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对于评审专家的考核无法实施定量考核、无法形成闭环反馈的缺陷,提供一种构建井位评审专家后评估模型的方法,根据钻后结果与钻前专家评分的匹配度计算出专家单目标得分,再根据专家出勤、单目标评分等情况综合获得专家总得分,实现了专家考核从定性到定量考核方式的转变;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勘探专家知识库,动态调整勘探专家打分权重,实现勘探专家考核与权重的闭环反馈机制,提高勘探决策的可靠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井位评审专家后评估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s1、计算勘探目标的钻探成果含油气性的成功概率,以及评审过程中的通过率,初始化评审专家权重;

4、步骤s2、记录单个评审专家的单个勘探目标评审过程;

5、步骤s3、根据步骤s2中单个勘探目标所涉及或者对应的钻井结果,对钻前专家的评审结果进行后评估;

6、步骤s4、根据步骤s3的后评估结果,计算专家的综合得分以及排名;

7、步骤s5、基于步骤s4的结果调整评审专家的权重,并将新的权重作为下一时段评审的计算依据。

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针对勘探目标的钻探成功概率进行分析,包括不同构造区域的地质成功概率、不同油气类型的地质成功概率、以及不同勘探程度地质成功概率进行计算,结合行业内对于该勘探目标的含油气性成功概率,推算出勘探目标的成功概率。然后,统计对于该勘探目标的评审最低通过率,所述最低通过率是由各个专家提出。在初始阶段,设定专家拥有相同的权重。接着,对勘探目标(单目标)进行评审,充分考虑勘探目标的规模以及所在地的地质环境,结合专家提出的评审通过率,对勘探目标进行初始化的评估模型,并记录专家的评审意见或者建议。钻井结束后,根据钻后结果对专家在钻前提出的评审意见或者建议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单目标的专家评审得分。在一个时段(比如一年)内,将各个专家的单目标评审得分进行统计、累加,得到总得分,再根据对应专家在时段内的出勤率s计算得到平均得分。总得分与平均得分的分值越高,证明该专家的评审准确率越高,同时也为钻井勘探工作提供了更高的贡献值,因此在时段结束后则会对应增加该专家的权重,并将调整后的专家权重系数应用到下一时段。专家的权重会关联到该专家的级别、收入等情况,因此可以对专家的参与度、贡献度提供正向影响,使评审专家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化管理,还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绩效导向的差异化评审专家激励机制。

9、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的成功概率是勘探目标获得工业含油气的比率,统计成功概率基于历史勘探目标钻探情况,并从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s11、统计地质构造区域统计勘探业务范围内的地质成功概率;

11、步骤s12、统计油气类型统计勘探业务范围内的地质成功概率;

12、步骤s13、统计勘探程度勘探业务范围内的地质成功概率;

13、步骤s14、将步骤s11-s13所述的地质成功概率进行加权计算,结合行业总体地质成功率,得到初始化地质目标成功概率。

14、进一步地,初始化专家的权重为上一时段给定的权重值。如果本次评审是第一时段,则专家的权重为初始设定值,即为1,如果本次评审不是第一时段,则专家的权重为上一时段考核之后给专家确定的权重值,该权重值反映了专家在上一时段的钻井评审工作中的准确率以及参与度。所述时段通常为一年,也就是一个自然年时段内,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段的长度,如季度、月度等。

15、进一步地,步骤s1中,对于所有参与评审的专家,确定一个最低通过率p,只有当同意实施勘探的专家人数达到所述最低通过率p才能视为勘探决策的结果。最低通过率p指的是单目标专家评审后需要超过多少才被视为目标通过,通常,最低通过率为2/3,也就是说,有2/3的专家认为通过该单目标的评审,即视为通过,当然,最低通过率p也可以根据单目标实际的地质构造、油气类型等客观因素进行调整。

16、进一步地,步骤s2中,评审专家需要依据评审规范,给出各自的评审结论,所述评审结论与评审目标以及评审规范都需要保存下来、进行存档,作为后评估的对比依据,其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s21、记录勘探目标所涉及的井位个数信息,作为钻后评估的分组依据;

18、步骤s22、记录每个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作为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专家的评审意见会被记录在一份设计好的表格中,表格将评审内容由定性评审转化为定量评审,使专家的评审意见最终体现在数据上,方便后续统计、计算、分析;

19、步骤s23、结合勘探目标的规模、地质环境、经济评价因素进行勘探目标的综合决策。

20、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s31、根据钻前评审专家对勘探目标的评审结果(同意或者不同意),以及勘探目标的钻后结果(有油气或者无油气),结合评审实际通过率p(即通过数除以总评审人数),对评审专家评审结果的后评估模型进行初始化;

22、步骤s32、结合由步骤s31初始化的后评估模型,以及初始化地质目标成功概率和实际通过率p,给出单目标评审得分计算模型,所述单目标评审得分计算模型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23、情况1、专家意见为同意,钻探结果为有,则初始分a为100,最终区间范围为83-100,

24、情况2、专家意见为同意,钻探结果为没有,则初始分a为55,最终区间范围为55-66,

25、情况3、专家意见为不同意,钻探结果为没有,则初始分a为80,最终区间范围为80-91,

26、情况4、专家意见为不同意,钻探结果为有,则初始分a为20,最终区间范围为18-20;

27、步骤s33、利用步骤s32的单目标评审得分计算模型获得的初始分a,以及实际通过率p,计算每个评审专家在勘探目标评审过程中的得分a,该计算公式为:

28、

29、计算时对所述单目标评审得分计算模型的最低值或者最高值进行截取,计算结果在单目标评审得分计算模型的最终区间范围内。

30、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计算专家的总得分、平均得分以及排名,具体包括:

31、步骤s41、对每个评审专家的参加的所有勘探目标评审活动的所有得分进行累加,得到总得分,所述总得分体现了评审专家的总贡献值;

32、步骤s42、将步骤s41得到的总得分与对应专家的出勤数相除,得到平均得分,所述平均得分体现了评审专家的均一化贡献值;

33、步骤s43、分别将步骤s41得到的总得分、步骤s42得到的平均得分进行排序。

34、进一步地,步骤s5还包括以下步骤:

35、步骤s51、根据评审专家的总得分、出勤率s、正确率、通过率进行综合判定,设定权重模型,并计算专家的时段得分ay;

36、步骤s52、根据步骤s51所计算得时段得分ay对所有评审专家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并将调整后的权重更新到下一时段的评审中。

37、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51还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s511、统计得分排名,对所有评审专家历史评审的总得分和平均得分进行统计排名;

39、步骤s512、对所有评审专家的出勤率s进行统计排名;

40、步骤s513、根据评审专家在每次评审过程中的评审结果以及与勘探目标钻后结果的对比,统计正确率;

41、步骤s514、计算专家的时段得分ay,该时段得分ay的计算公式为:

42、

43、式中,a表示专家在该时段内的单个目标中的得分,n表示专家在该时段内所评价的目标数。

44、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52所述的调整权重,包括对时段内专家的得分情况进行排序,排序前1/3的评审专家的权重调整为1.2,排序后1/3的评审专家的权重调整为0.8,其余专家的权重不调整。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6、本发明根据钻后结果与钻前专家评分的匹配度计算出专家单目标得分,再根据专家出勤、单目标评分等情况综合获得专家总得分,实现了专家考核从定性到定量考核方式的转变,实现勘探专家考核与权重的闭环反馈机制,促使勘探专家的考核更加科学、公平、客观,进而提高勘探目标的审核质量,确保勘探成功率的提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