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构存储技术的对象化数据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91725发布日期:2023-12-15 10: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基于异构存储技术的对象化数据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特别涉及基于异构存储技术的对象化数据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在从事生产运营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经营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经营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全面、细致、准确地做出决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也便于对数据驱动业务进行创新。

2、然而,生产经营数据通常散布在不同业务或不同系统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3、1.数据存在于多个系统中,储存过于分散,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打通;

4、2.要获取不同系统的数据,需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接口,集成难度大;

5、3.不同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存储技术不同,导致数据类型和结构也不同,加之,数据不能直接对应到各类物理实体,无法直接表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生产要素,非专业技术人员难以理解和直接使用数据;

6、4.同样的数据操作(如计算并修改字段值),在不同系统中需要重复实现逻辑。

7、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新的数据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数据管理方法中数据分散、逻辑冗余、因难以理解导致无法直接应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基于异构存储技术的对象化数据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数据管理方法中数据分散、逻辑冗余、因难以理解导致无法直接应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异构存储技术的对象化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对象操作请求;

4、根据预设的用户操作权限,判断用户是否有发起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权限;

5、若用户有发起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权限,则对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进行类型判断,并根据类型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

6、执行所述执行策略,并返回对应的执行结果。

7、可选的,所述根据类型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的步骤,包括:

8、所述类型判断结果为查询请求时,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为第一执行策略;

9、所述类型判断结果为增加、删除或编辑请求时,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为第二执行策略。

10、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为所述第一执行策略时,执行所述执行策略,并返回对应的执行结果的步骤,包括:

11、判断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是否对应iot数据;

12、若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iot数据,则构建与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的第一结构化查询语句;根据所述第一结构化查询语句,查询预设的时间序列数据库中与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返回对应的所述时间序列数据;

13、若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不对应iot数据,则判断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量;若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量为单个,则从预设的数据对象副本库中查询并返回对应的数据对象副本;若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的数据对象量为多个,则生成与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对应的第二结构化查询语句,将所述第二结构化查询语句输入预设的查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并返回查询结果,其中,所述查询结果来源于第三方数据库和/或预设的数据对象原本库。

14、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为所述第二执行策略时,所述执行所述执行策略,并返回对应的执行结果的步骤,包括:

15、基于预设的数据对象原本库,查询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对象id;

16、根据所述数据对象id以及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生成对应的执行消息;

17、经由预设的消息中间件,监听是否有所述执行消息;

18、若有所述执行消息,则执行所述执行消息,并返回所述执行结果。

19、可选的,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20、接收用户输入的用于创建数据对象的信息;其中,所述用于创建数据对象的信息包括物理实体名称;

21、将所述用于创建数据对象的信息输入预设的数据对象获取模型,获取对应的所述数据对象;其中,所述数据对象包含用于描述自身特性的至少一种元素;

22、设置所述数据对象的用户操作权限。

23、可选的,所述数据对象获取模型包括属性获取子模型、事件获取子模型、服务获取子模型;

24、所述数据对象包含三种所述元素,分别为属性、事件、服务;其中,属性用于描述所述数据对象的基本信息,事件用于描述触发动作、与触发动作对应的消息、定义触发动作和消息的预设规则,服务用于描述由事件触发或外部调用的操作内容。

25、可选的,属性包括:

26、属性标识,区分属性的唯一标识符,且在查找所述数据对象时作为键值;以及

27、属性名称,供用户识别属性含义;以及

28、属性类型,用于区分数据结构类型;以及

29、属性缺省值,是未指定情况下,新增所述数据对象时默认被赋予的值;以及

30、只读属性,表示不允许以自身所关联服务之外的方式进行修改;

31、必需属性,表征获取所述数据对象时用户必须赋予的值,所述用户必须赋予的值包含在所述用于创建数据对象的信息中;

32、归档属性,表征进行归档的内容,所述归档的内容包括所述归属属性对应的值的变化序列以及变化时间。

33、可选的,事件包括:

34、事件标识,区分事件的唯一标识符,且在订阅事件时作为键值;

35、事件名称,供用户识别事件含义;

36、事件规则,用于描述所述预设规则;

37、事件消息,由所述数据对象触发后产生的信息。

38、可选的,服务包括:

39、服务标识,区分服务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在调用服务时作为键值;

40、服务名称,供用户识别服务含义;

41、服务参数,调用服务时用户必须输入的参数;

42、服务脚本,服务执行的功能逻辑脚本。

43、可选的,所述设置所述数据对象的用户操作权限的步骤,包括:

44、设置所述数据对象的属性操作权限、事件操作权限以及服务操作权限;其中,所述属性操作权限、所述事件操作权限以及所述服务操作权限均包括查看、创建、编辑和删除。

45、本发明提供的对象化数据管理方法,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对象操作请求,进而,根据预设的用户操作权限,判断用户是否有发起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权限。进而,若用户有发起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权限,则对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进行类型判断,并根据类型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数据对象操作请求的执行策略,进而,执行所述执行策略,并返回对应的执行结果。通过前述方法,可以在应用和底层数据之间提供结构灵活的中间层(也即数据对象层),将底层数据与应用解耦,进入中间层的异构数据会被进行统一封装,并重新按照数据对象的结构进行组合,最终将多底层数据源的数据查询和组合计算逻辑变为对中间层的查询和组合计算,极大简化了系统的复杂性,为企业构建数据中台提供能力支撑;此外,借助中间层,可以让应用开发始终能在同一语义的数据服务上进行,开发人员只需关注中间层而无需考虑底层数据源的复杂性,开发效率高;此外,中间层能很好地表达物理实体,因此中间层本身具备数字孪生的特性,同时贴合物理实体的数据结构也更利于非技术人员理解以及直接使用,有利于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