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需求识别方法以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26194发布日期:2024-01-16 12:3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需求识别方法以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需求识别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用户可以在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中输入相关指示,进而由该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指示相应的物联网设备完成与该相关指示对应的操作。

2、但是,上述方法中,物联网设备的种类较多并且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较为复杂,可能不能准确地确定出与上述相关指示对应的操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需求识别方法以及装置,解决了由于物联网设备的种类较多并且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较为复杂,可能不能准确地确定出与用户输入的相关指示对应的操作,进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确定多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其中,一个用户的需求特征用于表征该用户的用户状态;将该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输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得到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其中,一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包括该用户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该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该预设操作用于变更所述需求设备的状态;基于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用于预测用户的用户状态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

3、可选地,上述确定多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具体可以包括:响应于该每个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该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得到该每个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对该每个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得到该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

4、本技术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每个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该每个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分词处理,可以有效地得到该每个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关键词,然后电子设备基于该每个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从而准确地、有效地得到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

5、可选地,上述基于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具体可以包括:获取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所述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为所述每个用户的真实需求;基于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以及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确定目标损失,该目标损失用于表征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与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基于该目标损失,更新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中的初始参数矩阵,得到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

6、本技术中,由于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为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预测出的该每个用户的需求,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为该每个用户的真实需求。如此电子设备基于该预测结果以及该真实结果确定出目标损失,能够准确地、有效地表征出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预测出的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然后电子设备基于该目标损失更新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中的参数矩阵,能够方便地、快捷地生成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提升了模型训练的效率。

7、可选地,上述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包括: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中的初始参数矩阵进行维度变更操作,得到至少一个参数矩阵,该至少一个参数矩阵的秩小于该初始参数矩阵的秩;将该初始参数矩阵与该至少一个参数矩阵之和,确定为调节参数矩阵;基于该目标损失,更新该调节参数矩阵,得到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用于预测一个用户的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

8、本技术中,电子设备首先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中的初始参数矩阵进行目标操作,得到至少一个参数矩阵,然后电子设备可以将该初始参数矩阵与该至少一个参数矩阵之和,可以有效地确定为调节参数矩阵,然后基于该目标损失,更新该至少一个参数矩阵,进而可以有效地更新该调节参数矩阵,能够有效地、准确地得到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

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需求识别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用于表征该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将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输入目标需求识别模型,得到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包括该目标用户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该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该预设操作用于变更所述需求设备的状态,该目标需求识别模型是基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该的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训练得到的。

10、本技术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出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然后基于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可以准确地、有效地得到该目标用户的需求。

11、可选地,上述确定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具体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该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得到该目标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对该目标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得到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

12、本技术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目标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该目标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分词处理,可以有效地得到该目标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关键词,然后电子设备基于该目标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从而准确地、有效地得到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

13、可选地,上述需求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生成目标指示,该目标指示包括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该目标需求设备为该目标用户对应的需求设备,该目标指示用于指示该目标需求设备执行该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向该目标需求设备发送该目标指示,以使得该目标需求设备基于该目标指示执行该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接收该目标需求设备发送的目标响应,该目标响应用于通知该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执行成功。

14、本技术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生成目标指令,该目标指示为基于目标需求识别模型确定出的该目标用户的需求操作,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目标指示发送至目标需求设备,从而有效地、准确地使得该目标需求设备执行该目标操作,然后电子设备可以接收该目标需求设备发送的目标响应,从而可以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快速地了解到该目标需求设备的操作结果。

1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装置,包括:确定模块以及生成模块;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其中,一个用户的需求特征用于表征该用户的用户状态;该生成模块,用于将该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输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得到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其中,一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包括该用户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该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该预设操作用于变更所述需求设备的状态;该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用于预测用户的用户状态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

16、可选地,上述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该每个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该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得到该每个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该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对该每个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得到该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

17、可选地,上述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为所述每个用户的真实需求;该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以及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确定目标损失,该目标损失用于表征该每个用户的真实结果与该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该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该目标损失,更新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中的初始参数矩阵,得到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

18、可选地,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中的初始参数矩阵进行维度变更操作,得到至少一个参数矩阵,该至少一个参数矩阵的秩小于该初始参数矩阵的秩;该确定模块,还用于将该初始参数矩阵与该至少一个参数矩阵之和,确定为调节参数矩阵;该生成模块,还用于基于该目标损失,更新该调节参数矩阵,得到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该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用于预测一个用户的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

1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需求识别装置,包括:确定模块以及生成模块;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用于表征该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该目标用户的用户行为以及该目标用户的用户感知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生成模块,用于将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输入目标需求识别模型,得到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包括该目标用户对应的需求设备以及对该需求设备执行的预设操作,所述预设操作用于变更所述需求设备的状态。

20、可选地,上述需求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该目标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对该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得到该目标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该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对该目标用户对应的至少一个关键词进行特征识别,得到该目标用户的需求特征。

21、可选地,上述需求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以及接收模块;该生成模块,还用于基于该目标用户的预测结果,生成目标指示,该目标指示包括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该目标需求设备为该目标用户对应的需求设备,该目标指示用于指示该目标需求设备执行该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该发送模块,用于向该目标需求设备发送该目标指示,以使得该目标需求设备基于该目标指示执行该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目标需求设备发送的目标响应,该目标响应用于通知该目标需求设备对应的预设操作执行成功。

22、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被配置为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需求识别方法。

23、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选地需求识别方法。

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需求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需求识别方法以及装置,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出多个用户中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然后电子设备将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输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可以得到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然后电子设备基于每个用户的预测结果,可以对该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本技术中,电子设备基于该每个用户的需求特征对第一初始需求识别模型进行训练,能够生成预测准确度较高的需求识别模型(即第一目标需求识别模型),进而电子设备基于该目标需求识别模型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识别,可以提升用户需求识别的准确性,进而满足用户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