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0583发布日期:2023-12-07 12: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必然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这给了施工企业智能化管理方式的启发,bim是建筑项目的信息化电子模型,能够时建筑项目通过数字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修改,进而对施工计划进行改善,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施等物料的堆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物料常常涉及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方面,通过建立施工现场模型,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有利于快速发现施工现场的潜在问题,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增强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

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机械设备、施工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声,给周围环境和附近居民造成影响,为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风险;

4、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评估主要关注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考量相对较少,缺乏可量化的指标和数据支持,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评估结果无法及时反馈,导致建筑施工管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bim模型建立模块:用于通过导入建筑施工数据,建立可视化建筑三维模型图像。

4、施工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按照等面积划分方式划分为各监测子区域,并对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进行编号。

5、施工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采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环境基本信息,其中建筑环境基本信息包括物料堆放信息采集单元、施工环境信息采集单元。

6、施工信息同步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建筑施工数据同步传输至建筑三维模型中。

7、施工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施工信息获取模块传输的建筑环境基本信息,通过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通过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通过施工环境影响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影响指数。

8、施工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提取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和施工环境影响指数,通过建筑施工环保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

9、施工信息评估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与预设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进行对比,并处理。

10、施工信息安全监管模块:用于储存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历史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

11、优选的,所述施工区域划分模块的具体划分方式为:

12、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按照等面积划分方式划分为各监测子区域,并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依次标记为1、2……n。

13、优选的,所述施工信息获取模块的具体获取方式为:

14、物料堆放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时间、物料堆放高度、物料堆放面积、物料总数量、物料每日使用量,分别标记为wti、whi、wci、wzi、wyi,其中i=1、2……n,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编号;

15、施工环境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粉尘浓度、施工天数、噪声、振动强度,分别标记为hni、hti、hzi、hqi,其中i=1、2……n,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编号。

16、优选的,所述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模型具体为:

17、其中α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wt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时间,wy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每日使用量,wz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总数量,wh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高度,wc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面积,m表示为区域面积。

18、优选的,所述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模型具体为:

19、步骤s01: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总数量、物料每日使用量代入公式:得到物料使用效率,其中yz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使用效率,wy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每日使用量,wz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总数量;

20、步骤s02:所述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21、其中β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yz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使用效率,ht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施工天数,hn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粉尘浓度。

22、优选的,所述施工环境影响模型具体为:

23、γi=log[(hzi-zmax)×(hqi-qmax)]×ε,其中γ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影响指数,hz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噪声,zmax表示为噪声限定最大值,hq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振动强度,qmax表示为振动限定最大值,ε表示为施工环境影响指数的其他影响因子。

24、优选的,所述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5、θ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α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β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γi表示为第i个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影响指数。

26、优选的,所述施工信息评估模块的具体评估方式为:

27、获取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与预设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目标建筑施工区域某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小于预设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则表明该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应立即将异常区域通过建筑三维模型进行预警显示,并发送至工程监管人员,反之则表明目标建筑施工区域该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的环保评估无异常状况。

28、优选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29、步骤s01:bim模型建立:具体为通过导入建筑施工数据,建立可视化建筑三维模型图像;

30、步骤s02:施工区域划分:具体为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按照等面积划分方式划分为各监测子区域,并对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进行编号;

31、步骤s03:施工信息获取:具体为采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环境基本信息,其中建筑环境基本信息包括物料堆放信息采集单元、施工环境信息采集单元;

32、步骤s04:施工信息同步:具体为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建筑施工数据同步传输至建筑三维模型中;

33、步骤s05:施工信息处理:具体为接收施工信息获取步骤传输的建筑环境基本信息,通过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通过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通过施工环境影响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影响指数;

34、步骤s06:施工信息分析:具体为提取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和施工环境影响指数,通过建筑施工环保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

35、步骤s07:施工信息评估:具体为获取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与预设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进行对比,并处理;

36、步骤s08:施工信息安全监管:具体为储存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历史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

3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38、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采集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建筑环境基本信息,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建筑三维模型中,通过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安全监测指数,通过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安全监测指数,通过施工环境影响模型计算得到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施工环境影响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到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与预设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目标建筑施工区域某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小于预设的建筑施工环保评估系数,则表明该监测子区域的建筑施工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应立即将异常区域通过建筑三维模型进行预警显示,并发送至工程监管人员,实现了通过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评估体系,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39、2、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目标建筑施工区域各监测子区域的物料堆放时间、物料堆放高度、物料堆放面积、物料总数量、物料每日使用量、粉尘浓度、施工天数、噪声、振动强度,通过评估多方面的综合指标,为建筑施工环境管理提供了数字化的施工管理模型,有利于通过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展示方式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