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式红外测温技术的换流站阀厅运行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3569发布日期:2024-02-02 21:4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式红外测温技术的换流站阀厅运行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流站阀厅运行监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式红外测温技术的换流站阀厅运行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阀厅红外智能巡检系统在电网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阀厅红外巡检系统已能够实现换流站阀厅设备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和监控,有效巡视人员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换流站阀厅运维成本,提高正常巡检作业和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原有的换流站阀厅红外自动监测系统后,可以实时自动巡检运行设备的温度情况并按预先设定的预警值发出声音报警信号,从而使运行人员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换流站阀厅设备进行运行监管时,采集数据过于单一,导致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结果误差大,进而降低设备的管理效率,存在设备管理不当和管理不合理的问题,且无法结合多点对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无法根据不同管理等级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进而降低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3、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式红外测温技术的换流站阀厅运行监管系统,去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缺陷,本发明通过采集设备移动端的驱动数据,并进行运行移动性能评估分析,以判断设备移动端运行是否正常移动,以保证设备红外测温的正常移动,且在设备正常移动的前提下,对设备的影响数据进行影响反馈评估操作,以保证设备整体的运行稳定性和预警及时性,进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对设备的状态数据进行运行状态监管评估分析,以保证红外测温的有效性,同时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监管效果,以及对预警数据进行延误影响评估分析,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预警延误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进行预警优化处理,以保证设备的预警及时性,且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进行分析,即从设备的移动端、主体端以及预警端三个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通过面的形式对移动端、主体端以及预警端从数据整合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评估分析,以便全面的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评估,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管理合理性和全面性。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移动式红外测温技术的换流站阀厅运行监管系统,包括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单元、移动监管单元、状态监管单元、干扰评估单元、运维自检单元、综合管理单元以及优化预警单元;

3、当监管平台生成运管指令时,并将运管指令发送至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在接收到运管指令后,立即采集设备移动端的驱动数据,驱动数据包括移动速度和运行异常值,并将驱动数据发送至移动监管单元,移动监管单元在接收到驱动数据后,立即对驱动数据进行运行移动性能评估分析,将得到的正常信号发送至状态监管单元和干扰评估单元,将得到的异常信号发送至运维自检单元;

4、干扰评估单元在接收到正常信号后,立即采集设备内部的影响数据,影响数据包括静态干扰值和动态影响值,并对影响数据进行影响反馈评估操作,将得到的干扰信号经移动监管单元发送至运维自检单元;

5、状态监管单元在接收到正常信号后,立即采集设备的状态数据,状态数据包括线路风险值和表现状态值,并对状态数据进行运行状态监管评估分析,将得到的预警信号经移动监管单元发送至运维自检单元;

6、运维自检单元在接收到异常信号或干扰信号或预警信号时,立即采集设备的预警数据,预警数据表示响应性能值,并对预警数据进行延误影响评估分析,将得到的优化信号经综合管理单元发送至优化预警单元;

7、综合管理单元在接收到运行风险评估系数yx后,并对运行风险评估系数yx进行综合管理评估分析,将得到的一级管控信号、二级管控信号以及三级管控信号发送至优化预警单元。

8、优选的,所述移动监管单元的运行移动性能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9、s1:采集到设备运行一段时间的时长,并将其标记为时间阈值,将时间阈值划分为i个子时间节点,i为大于零的自然数,获取到各个子时间节点内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而获取到相连两个子时间节点设备的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值,将相连两个子时间节点设备的移动速度之间差值的均值标记为平均浮动值;

10、s12:获取到各个子时间节点内设备的运行异常值,运行异常值表示子时间节点内设备的平均运行电压超出预设平均运行电压阈值的部分与异响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进而获取到子时间节点内设备的运行异常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子时间节点内设备的运行异常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标记为异常跨度值;

11、s13:将平均浮动值和异常跨度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平均浮动值阈值和预设异常跨度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12、若平均浮动值小于预设平均浮动值阈值,且异常跨度值小于预设异常跨度值阈值,则生成正常信号;

13、若平均浮动值大于等于预设平均浮动值阈值,或异常跨度值大于等于预设异常跨度值阈值,则生成异常信号。

14、优选的,所述干扰评估单元的影响反馈评估操作过程如下:

15、ss1:获取到时间阈值内设备内部的静态干扰值jt,静态干扰值jt表示时间阈值内设备内部的内温度值超出预设内温度值的部分与内线路端口表面的颗粒体积大于预设颗粒体积阈值所对应的颗粒总面积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

16、ss2:获取到时间阈值内设备内部的动态影响值dt,动态影响值dt表示时间阈值内设备内部的单位时间通风流量值小于预设单位时间通风流量值阈值的部分与粉尘含量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

17、ss3:根据公式得到环境评估系数hj,并将环境评估系数hj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环境评估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18、若环境评估系数hj小于预设环境评估系数阈值,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19、若环境评估系数hj大于等于预设环境评估系数阈值,则生成干扰信号。

20、优选的,所述状态监管单元的运行状态监管评估分析过长如下:

21、获取到各个子时间节点内设备的线路风险值和表现状态值,线路风险值表示线路的线损值与线路的无功功率值超出预设无功功率值的部分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表现状态值表示设备的运行振动幅度值超出预设运行振动幅度值阈值的部分与单位时间电损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进而分别构建线路风险值和表现状态值的集合a和集合b,获取到集合a中的最大子集和最小子集,并将集合a中的最大子集和最小子集之间的差值标记为线路倍率值,获取到集合b的均值,并将集合b的均值标记为呈现风险值,同时将线路倍率值和呈现风险值分别标号为xb和cf;

22、根据公式得到运行风险评估系数,其中,f1、f2以及f3分别为线路风险值、表现状态值以及环境评估系数的预设权重因子系数,f1、f2以及f3均为大于零的正数,f4为预设补偿因子系数,取值为1.166,yx为运行风险评估系数,将运行风险评估系数yx发送至综合管理单元,并将运行风险评估系数yx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风险评估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23、若运行风险评估系数yx与预设运行风险评估系数阈值之间的比值小于1,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24、若运行风险评估系数yx与预设运行风险评估系数阈值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1,则生成预警信号。

25、优选的,所述运维自检单元的延误影响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26、获取到时间阈值内设备的响应性能值,响应性能值表示生成信号时刻到完成预警时刻之间的时长超出预设时长的部分与传输距离值以及运行投入值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积值,运行投入值表示设备开始投入使用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长与故障次数经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和值,并将响应性能值与预设的响应性能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若响应性能值大于预设响应性能值阈值,则将响应性能值大于预设响应性能值阈值的部分标记为延误值,并将延误值与环境评估系数hj所对应的数值进行乘法计算得到的值标记为延迟风险值,并将延迟风险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延迟风险值阈值进行比对分析:

27、若延迟风险值小于预设延迟风险值阈值,则不生成任何信号;

28、若延迟风险值大于等于预设延迟风险值阈值,则生成优化信号。

29、优选的,所述综合管理单元的综合管理评估分析过程如下:

30、获取到时间阈值内的平均浮动值、异常跨度值以及延迟风险值,并将平均浮动值、异常跨度值以及延迟风险值分别标号为pf、yk以及yz;

31、根据公式得到运行安全评估系数,其中,α、β、ε以及λ分别为平均浮动值、异常跨度值、延迟风险值以及运行风险评估系数的预设比例系数,α、β、ε以及λ均为大于零的正数,η为预设修正因子系数,取值为2.241,q为运行安全评估系数,并将运行安全评估系数q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运行安全评估系数阈值进行比对分析,若运行安全评估系数q大于预设运行安全评估系数阈值,则将运行安全评估系数q大于预设运行安全评估系数阈值的部分标记为风险管理值,并将风险管理值与其内部录入存储的预设风险管理值区间进行比对分析:

32、若风险管理值大于预设风险管理值区间中的最大值,则生成一级管控信号;

33、若风险管理值位于预设风险管理值区间,则生成二级管控信号;

34、若风险管理值小于预设风险管理值区间中的最小值,则生成三级管控信号。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36、(1)本发明通过采集设备移动端的驱动数据,并进行运行移动性能评估分析,以判断设备移动端运行是否正常移动,以保证设备红外测温的正常移动,且在设备正常移动的前提下,对设备的影响数据进行影响反馈评估操作,以判断内部环境是否对设备的运行、监测以及预警造成干扰,以便及时的对设备内环境进行管理,以保证设备整体的运行稳定性和预警及时性,进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对设备的状态数据进行运行状态监管评估分析,以判断在设备正常移动的前提下是否正常红外测温,进而保证红外测温的有效性,同时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监管效果,以及对预警数据进行延误影响评估分析,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预警延误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进行预警优化处理,以保证设备的预警及时性,避免因预警延误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7、(2)本发明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进行分析,即从设备的移动端、主体端以及预警端三个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通过面的形式对移动端、主体端以及预警端从数据整合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评估分析,以便全面的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评估,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管理合理性和全面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