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药物静配输液标签核对系统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32567发布日期:2024-02-02 21:5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药物静配输液标签核对系统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袋装品标识的智能化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药物静配输液标签核对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药物静配的主要流程为: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一用药医嘱信息传递一药师审核一打印标签一贴签摆药核对一混合调配一输液成品核对一输液成品包装一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一由工人送至病区一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其中,输液标签贴于输液袋(瓶)上,备份输液标签应当随调配流程,并由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或盖签章后,保存备查。

2、目前,在贴签核对时,通常是人工进行,由工作人员拿起输液袋(瓶),观察输液标签上的药物信息是否与输液袋(瓶)上说明信息(自带标签上的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进行下一步流程,否则另作处理。相关规程要求,输液标签粘贴在输液袋(瓶)上时不能覆盖输液袋(瓶)上说明信息。实际操作时,考虑到贴签操作的便捷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输液标签贴在输液袋(瓶)上说明信息对侧,而这又会导致贴签核对时不方便,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将输液袋(瓶)翻转后才能完成观察核对,容易出现核对失误。

3、随着智能识别和利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技术的发展,一些药物静配中心开始通过智能化检测进行自动化静配。例如,文献cn109835565a公开的一种配制输液成品自动标记系统及标记机,包括审核单元、数据单元以及标记单元、视觉模块,s1、选择本次处理的批次与日期及溶媒;s2、查询标签数据并发送至标记单元;s3、标记单元接收标签数据进行分拣信息的分配;s4、对标签数据进行审核,若正确,则开始贴签并提示放置溶媒;若错误,则返回s1;s5、视觉模块对溶媒进行核对,若正确,则打印标签并贴签;若错误,则送至容错口;s6、对标签数据进行核对,若正确,则送至分拣口;若错误,则送至容错口;s7、判断有无标签,若有,则继续s4;若无,则判断是否继续标记,若是,则添加标签返回s1,若否,则停机。虽然该方案钟利用液袋放置到玻璃板上会由于重力的原因使其接触玻璃板的一面呈平面状,从而方便工业摄像机的摄像提取图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存在贴签核对准确性差和不利于贴签操作的问题,因为输液袋是柔性的,导致在获取部分文字时存在漂移现象,影响信息提取的准确性。而且,该方案只适用于输液标签贴在输液袋上文字说明信息同侧才能完成核对,但因受限于输液标签不允许覆盖输液袋上文字说明信息,导致输液标签通常会偏向于输液袋边沿粘贴,导致获取输液袋上文字时经常存在漂移现象。此外,该方案中采用了机械手,且需配套多个机器视觉终端才能完成操作,设施成本较为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1、至少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药物静配输液标签核对系统及使用方法,在有利于贴签操作的基础上提高了贴签核对准确性,避免了获取输液袋上文字说明信息时存在的漂移现象。

2、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药物静配输液标签核对系统,包括输送系统,输送系统用于输送装有溶液的输液袋,输送系统具有两个相邻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透光平板和非透光平板,在透光平板正上方设置有非透光盖板,在非透光平板正上方设置有透光盖板,非透光盖板、透光盖板始终与透光平板平行;在透光平板下方设置有摄像终端一,在透光盖板上方设置有摄像终端二,摄像终端一和摄像终端二均连接计算机控制系统;当输液袋随着输送轨道移动到透光平板上时,通过摄像终端一获取输液袋的底面图像并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当输液袋随着输送轨道移动到非透光平板上时,通过摄像终端二获取输液袋的顶面图像并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所述底面图像和所述顶面图像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和比对。

4、进一步地,非透光盖板通过绳索连接提升机构一,透光盖板通过绳索连接提升机构二,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提升机构一和提升机构二并控制其运行;在透光平板和非透光平板的四个边沿均设置有导向孔,在非透光盖板和透光盖板上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各导向杆配合在相对应的导向孔中,以使非透光盖板和透光盖板均始终能够在保持水平的状态下升降。采用这样地方案,不仅适用于获取不同规格输液袋的图像,而且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顺利获取输液袋的顶面图像。

5、作为优选方案,摄像终端一固定设置,摄像终端二固定设置在透光盖板上且与透光盖板同步升降,摄像终端二镜面与透光盖板底壁的距离等于摄像终端一镜面与透光平板顶面的距离。

6、作为优选方案,透光平板上的导向孔数量为四个,且位于透光平板的四个转角处;非透光平板的导向孔数量也为四个,且位于非透光平板的四个转角处;导向孔为半圆槽,导向杆为圆孔。

7、进一步地,还包括三套转料机构,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三套转料机构并控制其运行,第一套转料机构用于将输液袋从输送带前段转移至透光平板上,第二套转料机构用于将输液袋从透光平板上转移至非透光平板上,第三套转料机构用于将输液袋从非透光平板上转移至输送带后段。

8、进一步地,转料机构包括两套对称布置的拨动机构,每套拨动机构包括:水平气缸一,水平气缸一的伸缩杆前端连接水平气缸二,水平气缸一与输送系统垂直,水平气缸二与输送系统平行,水平气缸二的伸缩杆前端连接l形拨杆;初始状态下,两套拨动机构的两个l形拨杆之间的距离大于输液袋长度;拨料状态下,两套拨动机构的两个l形拨杆之间的距离小于输液袋宽度。采用这样地方案,以极低成本和简单的方式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输液袋的顺利转移,且拨动机构占地空间小,几乎不会改变输液袋两次拍摄时的姿态。

9、作为优选方案,透光平板和透光盖板采用壁厚不大于10mm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板。

10、一种采用前述药物静配输液标签核对系统的使用方法,步骤包括:

11、步骤1,控制输送系统运行,当输液袋随着输送系统移动到输送带前段时,控制第一套转料机构工作,将输液袋从输送带前段转移至透光平板上;

12、步骤2,控制提升机构一工作,使其绳索下放,直到非透光盖板压在输液袋上,此时,输液袋顶面的平面区域扩大;

13、步骤3,控制摄像终端一进行拍照,获取输液袋的底面图像并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

14、步骤4,控制提升机构一复位,然后控制第二套转料机构工作,将输液袋从透光平板上转移至非透光平板上;

15、步骤5,控制提升机构二工作,使其绳索下放,直到透光盖板压在输液袋上,此时,输液袋顶面的平面区域扩大;

16、步骤6,控制摄像终端二进行拍照,获取输液袋的顶面图像并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提升机构二复位,然后控制第三套转料机构将输液袋从非透光平板上转移至输送带后段;

17、步骤7,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所述底面图像和所述顶面图像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和比对,并输出核对结果;

18、步骤8,重复执行步骤1~步骤7,对下一输液袋上的输液标签进行核对。

19、作为优选方案,利用转料机构进行转料时的过程如下:

20、步骤s1,控制两套拨动机构的水平气缸一的伸缩杆同时伸出,使两个l形拨杆之间的距离变小;

21、步骤s2,控制两套拨动机构的水平气缸二的伸缩杆同时缩回,从而推动输液袋水平移动;

22、步骤s3,控制水平气缸二和水平气缸一的伸缩杆复位。

23、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输液袋损伤,l形拨杆上套设有棉织套。

24、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在有利于贴签操作的基础上提高了贴签核对准确性,能够将贴签核对准确率提高到百分之百,能够将贴签核对效率提高到平均九秒钟/袋,尤其适用于输液标签贴在输液袋上说明信息对侧的贴签核对,获取输液袋上文字说明信息时存在的漂移现象,而且以极低成本和简单的方式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输液袋的顺利转移,且占地空间小,几乎不会改变输液袋两次拍摄时的姿态,能够稳定地获取输液袋上文字说明信息所在区域图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