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75180发布日期:2024-02-20 21:29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工业生产,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企业在生产时通常需要对产品的生产效能进行评估,以便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进行调整。目前,企业在进行生产效能评估时,通常只考虑生产线的生产数量是否达标,并不进行细致的评估。

2、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2010128308.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设备的生产效能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获取机载工控设备记录的状态信息;在所述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状态信息发生给远程服务器,以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产线上各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远程服务器用于根据状态信息确定生产设备的生产效能,以便管理人员清晰认知生产线上整体设备的生产效能。可知,该发明专利在进行生产效能评估时,仅考虑到了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生产效能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诸多其他因素,影响生产效能的评估。因此,仅通过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生产效能评估,评估结果仍可能存在误差。

3、公开号为cn116028887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性工业生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待维修工业设备生产过程中通过设备运行监测单元和人为操作监控单元按照设定的设备运行周期采集待维修工业设备所处环境的运行状态和人工操作流程,以此分析待维修工业设备所处工作环境在运行周期的生产效能。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设备负荷率和运行环境控制,人工操作流程包括工人操作熟练度、操作流程的合规性和工人健康状态。可知,该发明专利在进行生产效能评估时,在设备运行状态的基础上,还考虑到了人工操作对生产效能结果的影响。但是,目前仍缺乏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整体监测,导致无法准确评估设备的生产效能,制约了生产效率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因此,如何进行生产效能的判定,提高效能判定结果的准确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用于提高效能判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包括:

2、获取一生产线的多个运行方案、各个运行方案对应的历史质量检验数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设备异常数据、历史用电量和历史平均功率;

3、根据各个运行方案对应的历史历史质量检验数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设备异常数据、历史用电量和历史平均功率,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的产品缺陷度、产品生产效率、产线异常率和产线过载能耗比;

4、对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进行权重分配,并进行加权计算,确定各个运行方案的生产效能评估值。

5、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运行方案包括间隔运行方案、交替运行方案和连续运行方案。

6、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质量检验数据包括多个产品指标和各产品指标对应的指标数据;

7、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产品缺陷度,包括:

8、在所述历史质量检验数据中进行抽检,抽取多个待检测产品;

9、根据多个待检测产品对应的多个产品指标和指标数据,构建指标矩阵;

10、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所述指标矩阵进行计算,确定基于各产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矩阵;

11、计算所述主成分分析矩阵中的每一主成分向量的方差,并根据所述方差对所述主成分向量设置权重;

12、根据每一所述主成分向量的权重、所述指标数据和预设的指标阈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确定所述产品缺陷度。

13、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产量数据包括单日实际产量和单日计划产量;

14、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产品生产效率,包括:

15、根据所述单日实际产量和所述单日计划产量的比值,确定所述产品生产效率。

16、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设备异常数据包括单日平均故障次数和单次维修平均时间;

17、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产线异常率,包括:

18、根据所述单日平均故障次数和所述单次维修平均时间,确定单日故障维修时间;

19、根据单日产线工作时间和所述单日故障维修时间,确定所述产线异常率。

20、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产线过载能耗比,包括:

21、根据所述历史平均功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单日产线工作时间,确定第一用电量,所述第一用电量为单日期望用电量;

22、根据所述第一用电量和所述历史用电量,确定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

23、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进行权重分配,包括:

24、根据预设的层次分析法,基于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构建权重矩阵;

25、基于和积法,对所述权重矩阵进行计算,确定所述产品缺陷度对应的第一权重、所述产品生产效率对应的第二权重、所述产线异常率对应的第三权重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的第四权重。

26、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的层次分析法,基于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构建权重矩阵,包括:

27、建立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所述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所述准则层为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

28、根据所述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构建判断矩阵;

29、对所述判断矩阵进行求解,确定所述权重矩阵。

30、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行加权计算,确定各个运行方案的生产效能评估值,包括:

31、将分配权重后的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进行加权求差处理,确定所述生产能效评估值。

32、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各个运行方案对应的生产效能评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3、确定生产效能评估值最大的第一运行方案;

34、将所述第一运行方案作为目标运行方案。

35、本申请提供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对生产线上的生产设备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进行了整体监测,包括但不仅限于监测生产线上的历史质量检验数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设备异常数据、历史用电量和历史平均功率。基于生产线上的上述生产设备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确定生产线的产品缺陷度、产品生产效率、产线异常率和产线过载能耗比,用于对该生产线的生产效能进行评估判定。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还考虑到所述生产线上的产品缺陷度、产品生产效率、产线异常率和产线过载能耗比对生产线的生产效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通过权重分配和加权计算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判定的准确性。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产品生产效能判定方法,能够准确评估设备的生产效能,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技术特征:

1.一种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运行方案包括间隔运行方案、交替运行方案和连续运行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质量检验数据包括多个产品指标和各产品指标对应的指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产量数据包括单日实际产量和单日计划产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设备异常数据包括单日平均故障次数和单次维修平均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产线过载能耗比,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进行权重分配,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层次分析法,基于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构建权重矩阵,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加权计算,确定各个运行方案的生产效能评估值,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各个运行方案对应的生产效能评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品生产效能的判定方法。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一生产线的多个运行方案、各个运行方案对应的历史质量检验数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设备异常数据、历史用电量和历史平均功率;确定各运行方案对应的的产品缺陷度、产品生产效率、产线异常率和产线过载能耗比;对所述产品缺陷度、所述产品生产效率、所述产线异常率和所述产线过载能耗比进行权重分配,并进行加权计算,确定各个运行方案的生产效能评估值。本申请通过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整体监测,提高生产效能判定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王治国,陆珏明,杨万涛,郭宇,何梦媛,郝建斌,李巍,佟月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