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64102发布日期:2024-02-07 13:1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数据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大数据,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外部形势的日益复杂,国家核心金融业务系统急需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高效开放,通过分布式架构转型,对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产品进行国产产品替代,摆脱对现有单一商业产品的依赖,形成以国产技术栈为主,多技术栈并存的建行云新格局,数据库国产化替代是重中之重。

2、目前,银行内的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主要以非国产数据库为主,在数据库国产化的背景下,需要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国产化,在数据库的更换过程中,将出现多种数据库并存的现象。

3、此时,由于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且不同的数据库,对同类型的数据项的定义存在差异,影响了不同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因此,亟需一种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较满,以满足业务系统的正常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多种数据库并存,影响了数据交换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包括:

3、确定待交换数据,并确定所述待交换数据的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其中,所述待交换数据表征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交换的数据;所述数据文件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的数据内容;所述属性文件中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的属性信息;

4、基于所述待交换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以及所述待交换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确定与所述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其中,所述标准属性信息表征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通用的数据格式;

5、基于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更新所述待交换数据的属性文件,得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

6、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交换所述待交换数据。

7、一个示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待交换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以及所述待交换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确定与所述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包括:

8、确定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其中,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所述数据表名称、所述字段名称,和所述标准属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9、基于所述待交换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以及所述待交换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查询所述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得到与所述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

10、一个示例中,所述确定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包括:

11、在确定所述待交换数据之前,确定需要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征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具有相同的业务含义,且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数据;

12、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业务含义,新建数据格式,得到新建的数据格式,并将所述新建的数据格式,确定为所述标准属性信息;

13、建立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和所述目标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所述映射关系表。

14、一个示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更新所述待交换数据的属性文件,得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包括:

15、基于所述属性文件内的字段类型所在位置,确定目标位置;其中,所述字段类型的内容为所述待交换数据在发送数据的数据库内的数据格式;

16、基于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更新所述目标位置处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

17、一个示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交换所述待交换数据,包括:

18、在接收数据的数据库接收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之后,确定所述标准属性信息对应的属性说明信息;其中,所述属性说明信息中包括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所表征的数据格式的详细说明;

19、基于所述属性说明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中的标准属性信息,替换为与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库相匹配的目标属性信息,得到目标属性文件;其中,所述目标属性信息表征与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库相匹配的数据格式;

20、基于所述目标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将所述待交换数据存储至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库中,完成所述待交换数据的交换。

21、一个示例中,所述确定待交换数据,包括:

22、响应于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相匹配的待交换数据。

23、一个示例中,所述响应于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包括:

24、获取预先设置的任务开始时间,并在检测到当前时间满足所述任务开始时间的要求的情况下,确定触发所述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交换装置,包括:

26、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交换数据,并确定所述待交换数据的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其中,所述待交换数据表征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交换的数据;所述数据文件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的数据内容;所述属性文件中包括所述待交换数据的属性信息;

27、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待交换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以及所述待交换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确定与所述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其中,所述标准属性信息表征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通用的数据格式;

28、更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更新所述待交换数据的属性文件,得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

29、数据交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交换所述待交换数据。

30、一个示例中,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31、查询模块,用于确定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其中,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存储有所述数据表名称、所述字段名称,和所述标准属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32、基于所述待交换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以及所述待交换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查询所述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表,得到与所述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

33、一个示例中,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34、新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待交换数据之前,确定需要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征在所述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具有相同的业务含义,且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数据;

35、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业务含义,新建数据格式,得到新建的数据格式,并将所述新建的数据格式,确定为所述标准属性信息;

36、建立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和所述目标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所述映射关系表。

37、一个示例中,更新单元,用于:

38、基于所述属性文件内的字段类型所在位置,确定目标位置;其中,所述字段类型的内容为所述待交换数据在发送数据的数据库内的数据格式;

39、基于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更新所述目标位置处的内容,得到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

40、一个示例中,数据交换单元,用于:

41、在接收数据的数据库接收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之后,确定所述标准属性信息对应的属性说明信息;其中,所述属性说明信息中包括所述标准属性信息所表征的数据格式的详细说明;

42、基于所述属性说明信息,将所述更新后的属性文件中的标准属性信息,替换为与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库相匹配的目标属性信息,得到目标属性文件;其中,所述目标属性信息表征与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库相匹配的数据格式;

43、基于所述目标属性文件和所述数据文件,将所述待交换数据存储至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库中,完成所述待交换数据的交换。

44、一个示例中,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45、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相匹配的待交换数据。

46、一个示例中,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47、检测模块,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任务开始时间,并在检测到当前时间满足所述任务开始时间的要求的情况下,确定触发所述数据交换批处理任务。

4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4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50、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51、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在确定出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下,先确定待交换数据,并确定待交换数据对应的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从而可以实现待交换数据的数据内容和数据属性的分离,为实现数据交换打下基础。之后,可以基于待交换数据所属数据表的数据表名称,以及待交换数据对应的字段名称,确定与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其中,标准属性信息表征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通用的数据格式。此时,可以通过待交换数据对应的数据表名称以及字段名称,准确且唯一的确定出,与待交换数据相对应的标准属性信息,在此情况下,在基于标准属性信息,更新待交换数据的属性文件时,可以保证得到的更新后的属性文件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数据交换的准确性。接着,可以基于更新后的属性文件和数据文件,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交换待交换数据。这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对属性文件进行更新,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不仅降低了数据交换的复杂度,提升了数据交换效率,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业务系统对单一数据库的依赖性,进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