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物流运输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48900发布日期:2024-03-28 18:3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物流运输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智慧物流,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物流运输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1、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通过协同共享创新模式和人工智能先进技术,重塑产业分工,再造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新生态。物流运输技术主要包括运输设施和运输作业两大类,前者属于运输硬技术,后者属于运输软技术,运输硬技术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车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运输软技术则包括管理方法、控制方法、驾驶人员素养等。

2、近年来,运输硬技术与运输软技术相融合的智慧物流加快起步,有效地提高了物流的交付率。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控运输车辆的行驶状态,实时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以便能够及时判断车辆是否偏航、车辆是否出现故障等,进行风险管理和事故预测,并采取解决措施,实现目标货物的顺利交付。但物流车运送的货物种类多样,物流车的车厢内装满货物时,货物顶部与车厢内顶壁之间难免会有剩余空间,车辆在遇到降雨出现打滑情况或者车辆紧急刹车时,容易导致货物在车厢内移动或倾斜,增加了货物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物流运输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提高了车厢内货物在运输时的稳定性,降低货物损坏的概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物流运输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化物流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物流车的控制器,所述智能物流车包括车厢、充气装置和安装于所述车厢内顶壁的气囊,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气囊内充气,所述方法包括:

4、获取车厢预设区域内目标货物与车厢内顶壁之间的目标距离和气囊的目标面积;

5、根据所述目标距离和目标面积,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的第一充气量;

6、将所述目标距离与预置的质量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基础质量,预置的质量数据库包括目标距离与基础质量的对应关系;

7、获取车厢预设区域内目标货物的目标质量,根据所述目标质量和所述基础质量,得到所述目标货物对应的第一充气系数;

8、根据所述第一充气系数和所述第一充气量,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的第二充气量;

9、根据所述第二充气量,得到气囊的实际充气量;

10、基于所述实际充气量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货物的高度和质量,可计算出气囊中对应所需的实际充气量,考虑了目标货物特征,使得物流车在运输不同高度、不同质量的目标货物时,尽量减少目标货物在车厢内晃动的可能性,以及减少目标货物在惯性作用下发生移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厢内目标货物的稳定性,降低目标货物损坏的概率。

12、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充气量,得到气囊的实际充气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13、获取装载有所述目标货物的智能物流车的行驶路径,解析所述行驶路径,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对应的第二充气系数;

14、根据所述第二充气量和所述第二充气系数,得到气囊的实际充气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行驶路径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气囊的充气程度,以确保目标货物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避免对目标货物造成不必要的挤压。

16、可选的,所述获取装载有所述目标货物的智能物流车的行驶路径,解析所述行驶路径,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对应的第二充气系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17、获取装载有所述目标货物的智能物流车的行驶路径;

18、解析所述行驶路径,得到所述行驶路径的颠簸等级;

19、将所述颠簸等级与预置的调整系数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所述调整系数数据库包括颠簸等级和第一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

20、根据所述第一调整系数确定所述第二充气系数。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了道路颠簸等级,以调整气囊的充气量,以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从而提高目标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匹配颠簸等级与调整系数数据库,可以在不同道路情况下进行智能调整,降低目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概率。

22、可选的,所述获取装载有所述目标货物的智能物流车的行驶路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3、解析所述行驶路径,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径对应的最高限速;

24、将所述最高限速与预置的调整系数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对应的第二调整系数,所述调整系数数据库包括最高限速和第二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

25、根据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确定所述第二充气系数。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了道路条件因素,即最高限速,调整气囊的充气量,以适应不同道路情况。通过匹配最高限速与调整系数数据库,可以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进行智能调整,提高目标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降低目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概率。

27、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实际充气量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8、获取当前时间车厢所在区域的降雨量;

29、判断所述降雨量是否大于预设降雨量阈值;

30、若所述降雨量大于所述预设降雨量阈值,则将所述降雨量与预置的补气系数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对应的第一补气系数,所述补气系数数据库包括降雨量和第一补气系数的对应关系;

31、根据所述第一补气系数和所述实际充气量得到补气量;

32、基于所述补气量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进行补气。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降雨量和补气系数来调整气囊的充气量,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目标货物运输,提高目标货物在运输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可选的,若所述降雨量大于所述预设降雨量阈值,则将所述降雨量与预置的补气系数数据库进行匹配,具体包括:

35、若所述降雨量大于所述预设降雨量阈值,则获取当前降雨的持续时间;

36、判断所述降雨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长阈值;

37、若所述降雨时间大于预设时长阈值,则将所述降雨量与预置的补气系数数据库进行匹配。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降雨的持续时间,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决定是否需要对气囊进行补气以维持目标货物的稳定性,同时也可防止在物流车遇到短暂降雨比如洒水车的浇淋时等情况也进行补气的误操作。

39、所述基于所述实际充气量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40、获取所述智能物流车的加速度;

41、判断所述加速度是否小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所述预设加速度阈值为负值;

42、若所述加速度小于所述预设加速度阈值,则将所述加速度与预置的补气系数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行驶路径对应的第二补气系数,所述补气系数数据库包括加速度和第二补气系数的对应关系;

43、根据所述第二补气系数和所述实际充气量得到补气量;

44、基于所述补气量对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进行补气。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车辆的加速度进行分析,判断车辆是否在紧急刹车,根据车辆的实际运动状态来调整气囊的充气量,以确保目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目标货物损坏的风险,提高目标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4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物流运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47、货物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厢预设区域内目标货物与车厢内顶壁之间的目标距离和气囊的目标面积;获取车厢预设区域内目标货物的目标质量;

48、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和目标面积,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的第一充气量;

49、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距离与预置的质量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基础质量,预置的质量数据库包括目标距离与基础质量的对应关系;

50、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质量和所述基础质量,得到所述目标货物对应的第一充气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充气系数和所述第一充气量,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的第二充气量;根据所述第二充气量,得到气囊的实际充气量;

51、充气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际充气量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

52、第三方面,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53、第四方面,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5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55、1、根据目标货物的高度和质量,可确定气囊中对应所需的第一充气量,考虑了目标货物特征,使得物流车在运输不同高度、不同质量的目标货物时,尽量减少目标货物在车厢内晃动的可能性,以及减少目标货物在惯性作用下发生移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车厢内目标货物的稳定性,降低目标货物损坏的概率;

56、2、考虑了道路条件因素,即道路的颠簸等级和最高限速,调整气囊的充气量,以适应不同道路情况,可以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进行智能调整,提高目标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降低目标货物损坏的可能性;

57、3、根据车辆的实际降雨情况和的实际运动状态来调整气囊的充气量,以确保目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目标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