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13226发布日期:2024-01-26 16:1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房建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道桥工程等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对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主要依靠安全工作组巡视,或依靠后台人员通过视频监控进行监视,人工进行安全工作检测,不仅工作强度大,且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时人为因素影响大,造成识别效率和准确率较低。

2、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提高安全生产效益,降低安全事故风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现有技术中,比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2488376a,公开了一种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管控方法及系统,获取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所在的位置区域信息和安全隐患内容数据,根据位置区域信息获取与位置区域信息匹配的作业安全信息,根据安全隐患内容数据的类型,按照预设的识别方法对安全隐患内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安全隐患特征数据,将安全隐患特征数据与作业安全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安全隐患结果。该方法通过对安全隐患特征数据与作业安全信息进行匹配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未根据判断结果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排查,安全隐患管控不够全面。再比如中国申请cn116486343a,公开了一种基建现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配置所需要监控识别的安全隐患种类及对应匹配的安全隐患识别策略;获取监控区域图像,配置监控区域图像内涉及安全隐患的区域及涉及的安全隐患种类;获取实时监控区域图像,通过安全隐患识别策略对实时监控区域图像内涉及的安全隐患进行匹配分析;将识别出安全隐患的分析结果通讯通知监控预警终端。该方法识别出安全隐患后将结果通知给监控预警终端,会造成管理制度执行效率低,逐层传达时效力递减等问题。

3、因此,提供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及系统,以降低安全隐患整改和管理成本,减少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不信任,使现场安全隐患处理更加透明便利,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提高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及系统。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3、步骤1、现场安全管理平台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测数据,基于监测数据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发生异常;

4、步骤2、若第一设备异常,现场安全管理平台识别第一设备的安全隐患,并生成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针对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

5、步骤3、基于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查找第一人员信息表,获取第一设备所在区域的区域负责人信息,随后将安全隐患、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由区域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进行批示处理;

6、步骤4、得到肯定的批示回复时,进入步骤5,得到否定的批示回复时,进入步骤6;

7、步骤5、基于位置信息和安全隐患查找第二人员信息表,获取处理安全隐患的异常处理人员信息,由异常处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排查结束后,将排查结果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

8、步骤6、计算第一设备的潜在故障风险,并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

9、具体地,步骤1中,基于监测数据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10、步骤11、获取监测数据中的第n个监测数据,并从监测数据中提取与第n个监测数据相关的m个监测数据,基于m个监测数据计算第n个监测设备的预估监测数值,计算公式为:

11、,

12、其中,evn为第n个监测设备的预估监测数值,为参数权重系数,avm为m个监测数据中的第m个监测数据,k为自然数,a为常数,n为1~n的正整数,n为监测数据的总数,m为与第n个监测数据相关的监测数据的总数,第n个监测设备为获取第n个监测数据的监测设备;

13、步骤12、基于第n个监测数据和第n个监测设备的预估监测数值计算第n个监测设备当前时刻的监测精准度,计算公式为:

14、,

15、其中,acn为第n个监测设备当前时刻的监测精准度,avn为第n个监测数据;

16、步骤13、从第一存储模块获取第n个监测设备第一预设时间内的n1个监测精准度,并判断第n个监测数据的数据状态是否为波动,若是,则将第n个监测数据的数据状态判定为波动,随后进入步骤15;若不是,则进入步骤14,其中,n1个监测精准度包括第n个监测设备当前时刻的监测精准度;

17、步骤14、计算n1个监测精准度中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的个数,若个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则判定第n个监测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正常,若个数小于第二预设值,则判定第n个监测数据的数据状态为异常;

18、步骤15、遍历完所有监测数据,若存在数据状态为异常的监测数据,则判定第一设备异常,若不存在,则判断是否存在数据状态为波动的监测数据,若存在,则判定第一设备存在波动,否则,判定第一设备正常。

19、具体地,步骤13中,判断第n个监测数据的数据状态是否为波动包括:

20、步骤131、获取第n个监测设备第一预设时间内的n1个监测数据,其中,n1个监测数据包括第n个监测数据;

21、步骤132、分别计算第n个监测数据与n1个监测数据中其他监测数据的差值,并计算第n个监测设备n1个监测精准度的第一均方根误差;

22、步骤133、当任一差值均大于第一均方根误差时,判定第n个监测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波动。

23、具体地,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一设备被判定为波动的次数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判定第一设备存在异常。

24、具体地,基于第一设备出现异常监测数据来判定安全隐患,步骤2中,生成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包括:

25、步骤21、基于安全隐患查找第二存储模块,获取安全隐患对应的异常诊断信息,其中,异常诊断信息为分层的检测项目集合,第一层为安全隐患,第i层与第i-1层任一检测项目连接的检测项目为任一检测项目的异常原因,第i层与第i-1层第p个检测项目连接的检测项目的数量为tii,p个,其中,i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p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tii,p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6、步骤22、获取异常诊断信息中的所有检测项目,生成包含所有检测步骤的拓扑路线集合,其中,每条拓扑路线中的一个检测节点对应一个检测项目;

27、步骤23、分别计算每条拓扑路线的排查代价,将排查代价最小的拓扑路线作为隐患排查拓扑路线。

28、具体地,获取异常处理人员的第一位置,步骤23中,每条拓扑路线的排查代价计算方法为:

29、步骤231、获取拓扑路线集合中的第g条拓扑路线,随后获取第g条拓扑路线中每个检测节点的第二位置,其中,g为1~g的正整数,g为拓扑路线集合中所有拓扑路线的总数;

30、步骤232、计算异常处理人员到第g条拓扑路线的初始节点的距离,并计算第g条拓扑路线中任意两个相连检测节点间的距离;

31、步骤233、获取第g条拓扑路线的初始节点,计算初始节点处的路线代价,计算公式为:

32、,

33、其中,和为参数权重系数,pcr为初始节点处的路线代价,dt,r为异常处理人员到初始节点的距离,mcr为初始节点的检测代价;

34、步骤234、获取第g条拓扑路线的第q个检测节点,计算第q个检测节点处的路线代价,计算公式为:

35、,

36、其中,pcq为第q个检测节点处的路线代价,dq-1,q为从第q-1个检测节点到第q个检测节点的距离,mcq为第q个检测节点的检测代价,pcq-1为第q-1个检测节点处的路线代价,q为2~q的正整数,q为第g条拓扑路线检测节点的总数,第g条拓扑路线的第一个检测节点为初始节点;

37、步骤235、判断第q个检测节点是否是叶子节点,若不是,则使q=q+1,返回步骤234,若是,则获取第q个检测节点发生异常的概率,基于第q个检测节点发生异常的概率和第q个检测节点处的路线代价计算第q个检测节点处的支路排查代价,计算公式为:

38、,

39、其中,ciq为第q个检测节点处的支路排查代价,paq为第q个检测节点发生异常的概率,

40、随后判断q是否等于q,若不是,则使q=q+1,返回步骤234,若是,则进入步骤236;

41、步骤236、遍历完第g条拓扑路线中的所有检测节点后,计算第g条拓扑路线的排查代价,计算公式为:

42、,

43、其中,pcg为第g条拓扑路线的排查代价,j为1~j的正整数,j为第g条拓扑路线中叶子节点的总数,cij为第j个叶子节点处的支路排查代价。

44、具体地,步骤5中,由异常处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包括:

45、步骤51、获取隐患排查拓扑路线的初始节点,将初始节点定义为分析节点;

46、步骤52、判断分析节点是否为叶子节点,若不是,则进入步骤53,若是,进入步骤55;

47、步骤53、获取与分析节点处检测项目相对应的第一操作内容,将分析节点的位置和第一操作内容发送到异常处理人员的即时通讯客户端,并获取检测结果;

48、步骤54、根据检测结果,从与分析节点相连的下层检测节点中选择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节点作为待分析检测节点,将待分析检测节点定义为分析节点,返回步骤52;

49、步骤55、判定分析节点处的检测项目是引起安全隐患的原因,获取与分析节点处的检测项目相对应的异常恢复操作内容,将分析节点的位置和异常恢复操作内容发送到异常处理人员的即时通讯客户端。

50、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监测设备、现场安全管理平台和即时通讯客户端,监测设备用于采集第一设备的监测数据,现场安全管理平台包括异常判断模块、路线生成模块、排查批示模块、隐患排查模块和风险计算模块;

51、异常判断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设备的监测数据,基于监测数据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发生异常;

52、路线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异常时,识别第一设备的安全隐患,并生成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针对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

53、排查批示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查找第一人员信息表,获取第一设备所在区域的区域负责人信息,随后将安全隐患、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由区域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进行批示处理;

54、隐患排查模块,用于在得到肯定的批示回复时,基于位置信息和安全隐患查找第二人员信息表,获取处理安全隐患的异常处理人员信息,由异常处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排查结束后,将排查结果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

55、风险计算模块,用于在得到否定的批示回复时,计算第一设备的潜在故障风险,并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

56、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现场安全隐患管理方法及系统,基于第一设备的监测数据判断第一设备是否发生异常,通过数据分析代替人工监测,提高了隐患分析的效率和准确率,若发生异常,则识别第一设备的安全隐患,并生成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针对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并将安全隐患、隐患排查拓扑路线和每个检测节点的隐患排查内容发送到第一设备所在区域的区域负责人即时通讯客户端进行批示,批示通过后,使第一设备所在区域负责处理该安全隐患的异常处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若批示不通过,则通过将第一设备的潜在故障风险发送到区域负责人的即时通讯客户端,再次进行提醒。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安全隐患整改和管理成本,减少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不信任,让现场安全隐患处理更加透明便利,建立了很好的责任落实机制,从而提升了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整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