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67709发布日期:2024-03-28 18:5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具体提供一种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1、车辆外后视镜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与车身的融合,以满足造型、风阻及nvh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获得较大的成像视野,以满足行驶安全及法律法规要求。

2、在车身的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来对外后视镜进行不断地校准,以使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上述要求。

3、然而,现有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对车辆后视镜的校核标准较低,仅能够达到基本的法规要求,没有结合实际的驾驶习惯和用车场景制定更加精准的校核标准的技术问题。

4、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现有的校核方法对车辆后视镜的校核标准较低,仅能够达到基本的法规要求,没有结合实际的驾驶习惯和用车场景制定更加精准的校核标准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包括:获取眼点的模型参数,记为第一模型参数;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身造型面的模型参数,记为第二模型参数;获取所述外后视镜的初始模型参数;调节所述外后视镜的镜面角度,所述镜面角度为所述镜面与y-z面的水平夹角;在所述镜面角度变化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二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获取所述车身在所述镜面内的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根据所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和预设区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

3、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镜面角度变化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二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获取所述车身在所述镜面内的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二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建立第一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在所述第一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内,调节所述外后视镜的镜面角度;在所述镜面角度变化的过程中,获取所述车身在所述镜面内的车身投影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计算所述车身投影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所述镜面面积的比值以得到所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

4、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和预设区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的具体步骤包括:如果所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能够覆盖所述预设区间,则不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如果所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不能够覆盖所述预设区间,则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

5、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根据所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和预设区间,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之后,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二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获取所述镜面对所述眼点后方预设距离处的成像宽度;根据所述成像宽度和预设宽度,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

6、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二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获取所述镜面对所述眼点后方预设距离处的成像宽度”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二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建立第二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在所述第二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内,将所述镜面角度调至第一镜面角度,在所述第一镜面角度时,所述车身投影占比不大于零;根据所述预设距离绘制反射光线示意图;根据所述反射光线示意图,获取所述成像宽度。

7、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成像宽度和预设宽度,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所述成像宽度与所述预设宽度进行比较;如果所述成像宽度不小于所述预设宽度,则不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如果所述成像宽度小于所述预设宽度,则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

8、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根据所述成像宽度和预设宽度,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之后,所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车辆的后轮的模型参数,记为第三模型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三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获取所述后轮在所述镜面上的成像完整度;根据所述成像完整度和预设完整度,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

9、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三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获取所述后轮在所述镜面上的成像完整度”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所述第三模型参数和所述初始模型参数建立第三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在所述第三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内,将所述镜面角度调至第二镜面角度,在所述第二镜面角度时,所述镜面向内转至极限位置且向下转至极限位置;获取所述后轮经所述镜面反射到所述眼点的反射线轮廓和后轮轮廓;获取所述反射线轮廓与所述后轮轮廓的交集区域;计算所述交集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后轮轮廓的面积的比值,以得到所述成像完整度。

10、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成像完整度和预设完整度,选择性地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的具体步骤包括:如果所述成像完整度不小于所述预设完整度,则不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如果所述成像完整度小于所述预设完整度,则对所述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

11、在上述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初始模型参数包括所述外后视镜的外形参数、位置参数以及镜面的角度参数。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包括:获取眼点的模型参数,记为第一模型参数;获取车辆的车身造型面的模型参数,记为第二模型参数;获取外后视镜的初始模型参数;调节外后视镜的镜面角度,镜面角度为镜面与y-z面的水平夹角;在镜面角度变化的过程中,根据第一模型参数、第二模型参数和初始模型参数,获取车身在镜面内的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根据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和预设区间,选择性地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将车辆的外后视镜的镜面角度确定在一定的区间内,使得在此区间内的镜面角度满足了眼点位置从镜面内能够看到后方车身影像的要求,并且保证后方车身在镜面内的成像占比能够在一定的区间内调节,从而确保驾驶员能够从外后视镜内同时观察到车身以及车身后方的交通情况,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13、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模型参数、第二模型参数和初始模型参数建立第一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在第一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内,调节外后视镜的镜面角度;在镜面角度变化的过程中,获取车身在镜面内的车身投影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计算车身投影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镜面面积的比值以得到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实现了外后视镜的镜面区域以及车身在镜面上的投影区域的可视化,以便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到镜面面积和车身投影面积,得到变化中的车身投影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变化区间的边界),进而得到在车身投影面积占比的预设区间内所对应的镜面角度区间,使镜面角度的校核直观且准确。

14、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如果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能够覆盖预设区间,则不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如果车身投影占比的调节区间不能够覆盖预设区间,则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判断镜面的初始模型参数是否满足对车身投影占比的设计要求,为是否需要进一步校正提供依据,以保证校核后,驾驶员能够通过外后视镜观察到车身侧面以及后方的路况,以判断车身与路面上各种障碍物的位置关系,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15、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模型参数、第二模型参数和初始模型参数,获取镜面对眼点后方预设距离处的成像宽度;根据成像宽度和预设宽度,选择性地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通过这样的设置,以模拟实际驾驶过程中,眼点在外后视镜的镜面上能够看到后方预设距离(通常为法规距离)处的最大视野宽度,以判断外后视镜是否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足够安全的视野范围,进而判定外后视镜的初始模型参数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16、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模型参数、第二模型参数和初始模型参数建立第二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在第二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内,将镜面角度调至第一镜面角度,在第一镜面角度时,车身投影占比不大于零;根据预设距离绘制反射光线示意图;根据反射光线示意图,获取成像宽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反射原理,将光的反射路径进行可视化地呈现,一方面,能够模拟实际驾驶过程中,在最常用的镜面角度下,驾驶员从镜面上能够看到的后方预设距离处的最大视野宽度,以保证外后视镜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使用习惯,减小侧后方的视野盲区,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得校核结果直观而精确。

17、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将成像宽度与预设宽度进行比较;如果成像宽度不小于预设宽度,则不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如果成像宽度小于预设宽度,则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判断镜面的初始模型参数是否满足对后方法规距离上成像视野宽度的设计要求,为是否需要进一步地校正提供依据,保证驾驶员通过外后视镜获得后方预设距离上足够宽的视野,减小侧后方的视野盲区,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18、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获取车辆的后轮的模型参数,记为第三模型参数;根据第一模型参数、第三模型参数和初始模型参数,获取后轮在镜面上的成像完整度;根据成像完整度和预设完整度,选择性地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模拟真实的倒车场景下,外后视镜在驾驶员习惯的镜面角度下对车辆后轮区域的成像情况,以保证校核完成后,在眼点位置的驾驶员能够通过外后视镜看到后轮与路面以及其他障碍物的位置关系,防止在后轮处出现视野盲区,提高倒车时的安全性。

19、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模型参数、第三模型参数和初始模型参数建立第三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在第三反射镜面可视化分析模型内,将镜面角度调至第二镜面角度,在第二镜面角度时,镜面向内转至极限位置且向下转至极限位置;获取后轮经镜面反射到眼点的反射线轮廓和后轮轮廓;获取反射线轮廓与后轮轮廓的交集区域;计算交集区域的面积与后轮轮廓的面积的比值,以得到成像完整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反射原理实现反射光线的可视化,以便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后轮通过外后视镜反射到眼点的反射路径,从而得到驾驶员通过外后视镜看到的后轮位置的视野范围。

20、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车辆的外后视镜的校核方法还包括:如果成像完整度不小于预设完整度,则不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如果成像完整度小于预设完整度,则对初始模型参数进行校正。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判断镜面的初始模型参数是否满足对后轮成像视野的设计要求,为是否需要进一步地校正提供依据,保证驾驶员在倒车时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后轮及后轮周围的路况信息,减小视野盲区,便于使控制后轮规避障碍物,提高倒车时的安全性。

21、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初始模型参数包括外后视镜的外形参数、位置参数以及镜面的角度参数。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各项参数与外后视镜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关系,便于对外后视镜进行针对性的校正,以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