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及存储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10785发布日期:2024-04-01 14:1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及存储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尤其涉及一种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及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存储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需要长周期的存储保存,长周期重要数据的保存通常要求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能够提前发现数据异常,同时要求节省能耗,能够方便的进行数据调取。

2、为了保证数据可靠性,同时能够节省能耗,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磁带,光盘为存储介质实现数据的长周期存储。但随着需要长时间存储的重要数据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磁带,光盘进行数据存储,造成存储成本很高,同时大量的磁带和光盘造成数据维护难度大幅度增加,数据调取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及存储设备,用于重要数据的长周期存储,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可以节省能耗,改善数据读取不便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设备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管理存储设备;待管理存储设备部署有多个存储资源池,一个存储资源池对应待管理存储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储介质;确定多个存储资源池中的第一存储资源池以及第二存储资源池;第一存储资源池为有读写任务的存储资源池,第二存储资源池为无读写任务的存储资源池;将第一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设置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将第二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设置为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能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能耗。

3、在本技术中,待管理存储设备部署有多个存储资源池,由于不同存储资源池对应待管理存储设备的不同存储介质,因此待管理存储设备中各存储资源池可以相对独立的进行读写任务,进而可以对各存储资源池分别进行电源管理。本技术可以依据是否有读写任务,将存储资源池划分为第一存储资源池以及第二存储资源池。对于有读写任务的第一存储资源池,可以将其工作模式确定为能耗较高的第一工作模式,以此来保障第一存储资源池上的读写性能。对于无读写任务的第二存储资源池,可以将其工作模式确定为能耗较低的第二工作模式,以此来减少待管理存储设备的能量消耗。

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工作模式包括高性能模式以及低性能模式,低性能模式的能耗小于高性能模式的能耗,且低性能模式的能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能耗;将第一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确定为第一工作模式,包括:获取第一存储资源池的当前运行参数,当前运行参数用于反映第一存储资源池当前的工作负荷情况;在当前运行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资源池工作模式为高性能模式;在当前运行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资源池工作模式为低性能模式;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按照预设周期或预设时间,将第二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调整为高性能模式,并对第二存储资源池中的存储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根据校验结果生成存储数据是否错误的报警信息;在校验结束后,将第二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恢复到第二工作模式。

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存储资源池中可用存储资源池的剩余存储空间以及历史时间段内写入待管理存储设备的历史数据量;根据剩余存储空间以及历史数据量,确定待管理存储设备的剩余可用时间;基于剩余可用时间,生成扩容预警信息;扩容预警信息用于提示对待管理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空间扩容。

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待管理存储设备的可扩容能力信息以及多个存储资源池的编号信息;可扩容能力信息用于反映待管理存储设备是否具备存储空间可扩容能力;编号信息用于反映各存储资源池之间的数据写入顺序;在待管理存储设备具备可扩容能力的情况下,对待管理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空间扩容,得到新建存储资源池,并根据编号信息对新建存储资源池进行编号;在待管理存储设备不具备可扩容能力的情况下,接入新增存储设备,在新增存储设备上建立新增存储资源池,并根据编号信息对新增存储资源池进行编号。

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待管理存储设备中的当前存储资源池,并根据编号信息,确定当前存储资源池的下一存储资源池;当前存储资源池为待管理存储设备中正在进行数据写入任务的存储资源池;在下一存储资源池位于待管理存储设备的情况下,在当前存储资源池无可用存储空间后,将待存储数据写入到下一存储资源池;在下一存储资源池位于新增存储设备的情况下,将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同步到新增存储设备,并指示待管理存储设备与新增存储设备同时存储待存储数据。描述信息用于反映生成待存储数据的地址、名称以及参数信息。

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管理存储设备为存储设备组中的任意一个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组中各存储设备有序编号,各存储设备对应的存储资源池有序编号;方法还包括:接收待存储数据;基于各存储设备的编号以及各存储设备的可用存储资源池个数,确定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待写入存储设备;基于待写入存储设备中各存储资源池的编号,确定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待写入存储资源池,并将待存储数据写入待写入存储资源池。

1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待存储数据写入待写入存储资源池的过程中,方法还包括:检测待写入存储资源池对应的当前剩余存储空间,并基于当前剩余存储空间和预设剩余空间阈值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的同步操作,描述信息用于反映生成待存储数据的地址、名称以及参数信息;若需要进行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的同步操作,则将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的自动同步到待写入存储设备的下一存储设备。

1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当前剩余存储空间和预设剩余空间阈值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的同步操作,包括:按照存储资源池的编号顺序确定当前待写入存储资源池的下一存储资源池,如果获取的下一个可用的存储资源池对应的存储介质与当前写入存储资源池对应的存储介质位于同一台存储设备,则确定无需进行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的同步操作,在当前待写入存储资源池写满后,将待存储数据的未存储部分继续写入下一个可用的存储资源池;如果获取的下一个可用的存储资源池对应的存储介质不在待写入存储设备上,且待写入存储资源池对应的当前剩余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预设剩余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需要进行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的同步操作。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设备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管理存储设备;待管理存储设备部署有多个存储资源池,不同存储资源池对应待管理存储设备的不同存储介质;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多个存储资源池中的第一存储资源池以及第二存储资源池;第一存储资源池为有读写任务的存储资源池,第二存储资源池为无读写任务的存储资源池;控制单元,用于将第一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确定为第一工作模式,以及将第二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确定为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能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能耗。

1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工作模式包括高性能模式以及低性能模式,低性能模式的能耗小于高性能模式的能耗,且低性能模式的能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能耗;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存储资源池的当前运行参数,当前运行参数用于反映第一存储资源池当前的工作负荷情况;在当前运行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资源池工作模式为高性能模式;在当前运行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存储资源池工作模式为低性能模式;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1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周期或预设时间,将第二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调整为高性能模式,并对第二存储资源池中的存储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根据校验结果生成存储数据是否错误的报警信息;在校验结束后,将第二存储资源池的工作模式恢复到第二工作模式。

1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获取多个存储资源池中可用存储资源池的剩余存储空间以及历史时间段内写入待管理存储设备的历史数据量;根据剩余存储空间以及历史数据量,确定待管理存储设备的剩余可用时间;基于剩余可用时间,生成扩容预警信息;扩容预警信息用于提示对待管理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空间扩容。

1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待管理存储设备的可扩容能力信息以及多个存储资源池的编号信息;可扩容能力信息用于反映待管理存储设备是否具备存储空间可扩容能力;编号信息用于反映各存储资源池之间的数据写入顺序;在待管理存储设备具备可扩容能力的情况下,对待管理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空间扩容,得到新建存储资源池,并根据编号信息对新建存储资源池进行编号;在待管理存储设备不具备可扩容能力的情况下,接入新增存储设备,在新增存储设备上建立新增存储资源池,并根据编号信息对新增存储资源池进行编号。

1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确定待管理存储设备中的当前存储资源池,并根据编号信息,确定当前存储资源池的下一存储资源池;当前存储资源池为待管理存储设备中正在进行数据写入任务的存储资源池;在下一存储资源池位于待管理存储设备的情况下,在当前存储资源池无可用存储空间后,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到下一存储资源池;在下一存储资源池位于新增存储设备的情况下,将待存储数据的描述信息同步到新增存储设备,并指示待管理存储设备与新增存储设备同时存储待存储数据。

1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存储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使得存储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1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存储设备中运行时,使得存储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相关方法的,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20、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软件指令;当软件指令在存储设备中运行时,使得存储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21、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