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0179发布日期:2023-11-17 17:3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1、散热器由铝座、铜底、导热铜管和散热鳍片组成,cpu产生的热量由散热器铜底传递到导热铜管中,再由导热铜管传递到散热鳍片上,以达到散热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主机外观的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其中风扇再创作是美化主机外观的重要手段。

2、散热器风扇的通常安装在风扇安装在散热鳍片背离铜底方向边缘的垂直面上。卧式cpu散热器由于散热鳍片与主板垂直,使得风扇可以与主板平行,正对机箱外侧,从而达到将风扇再创造成果直观地展现给用户的效果。并且风扇吹出的风吹向主板,可以带走主板上的热量,延长主板上元件的寿命。

3、目前,现有的卧式散热器的结构相对简单,散热器中导热铜管的数量少,故能达到的散热效果较差。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卧式散热器结构,在重视美观的同时,能兼顾满足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卧式散热器中的导热铜管的数量少,散热效果较差,且部重视美观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包括:铝座,设置于cpu上;铜底,设置于铝座的底侧,与cpu抵接,用于传递cpu产生的热量;导热铜管组,包括若干穿设于铝座内的导热铜管,所述导热铜管包括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和导热铜管外伸部分,所述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并排设置于铝座内,所述导热铜管外伸部分包括交叉设置于铝座的上方的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所述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分别形成用于散热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上层鳍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伸部上,所述上层鳍片组位于上层区域内;下层鳍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外伸部上,所述下层鳍片组位于下层区域内;两组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上,用于吹散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上的热量。

3、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包括设置于铝座的两侧的第一铜管以及若干并排设置于两根第一铜管之间的第二铜管组,两根所述第一铜管对称设置于铝座的两侧,所述第二铜管组包括两根第二铜管,两根所述第二铜管的截面分别为左右方向的半椭圆形,且两个左右方向的半椭圆型能够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椭圆。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分别连通于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外伸部沿远离铝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后弯折至铝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外伸部远离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的一端弯折至铝座与第一外伸部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分别过盈穿设于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内。

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鳍片组包括若干块竖直设置的大散热鳍片,所述下层鳍片组包括若干块竖直设置的小散热鳍片,所述大散热鳍片和小散热鳍片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穿过的通孔,且相邻所述大散热鳍片之间和相邻所述小散热鳍片之间均设有散热间隙。

7、进一步,所述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还包括若干块竖直设置的大连接鳍片和小连接鳍片,所述大连接鳍片和小连接鳍片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穿过的圆孔,且若干块所述大连接鳍片位于上层鳍片组的中部,若干块所述小连接鳍片位于下层鳍片组的中部。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将第二导热管组中的两根第二导热管的截面做成两个左右方向的半椭圆形,使在大小一定的铝座内能够穿设更多的导热铜管,从而提高了卧式cpu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通过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交叉设置于铝座的上方,以形成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并通过上层鳍片组、下层鳍片组以及风扇之间的配合,使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中的热量能够快速被风扇吹散,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果,且风扇的风可以吹向主板,给主板上的元件散热,延长主板的使用寿命,同时上下两层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具有一定的立体美感,实现了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同时重视美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具有较佳的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21)包括设置于铝座(10)的两侧的第一铜管(211)以及若干并排设置于两根第一铜管(211)之间的第二铜管组,两根所述第一铜管(211)对称设置于铝座(10)的两侧,所述第二铜管组包括两根第二铜管(212),两根所述第二铜管(212)的截面分别为左右方向的半椭圆形,且两个左右方向的半椭圆型能够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椭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伸部(221)和第二外伸部(222)分别连通于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21)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外伸部(221)沿远离铝座(10)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后弯折至铝座(10)的上方,所述第二外伸部(222)远离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21)的一端向上弯折至铝座(10)与第一外伸部(2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伸部(221)和第二外伸部(222)分别过盈穿设于上层鳍片组(25)和下层鳍片组(2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鳍片组(25)包括若干块竖直设置的大散热鳍片(251),所述下层鳍片组(26)包括若干块竖直设置的小散热鳍片(261),所述大散热鳍片(251)和小散热鳍片(261)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外伸部(221)和第二外伸部(222)穿过的通孔,且相邻所述大散热鳍片(251)之间和相邻所述小散热鳍片(261)之间均设有散热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鳍片组(25)和下层鳍片组(26)还包括若干块竖直设置的大连接鳍片(27)和小连接鳍片(28),所述大连接鳍片(27)和小连接鳍片(28)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第一外伸部(221)和第二外伸部(222)穿过的圆孔,且若干块所述大连接鳍片(27)位于上层鳍片组(25)的中部,若干块所述小连接鳍片(28)位于下层鳍片组(26)的中部。


技术总结
一种卧式CPU散热器结构,它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包括铝座;铜底;导热铜管组,包括若干穿设于铝座内的导热铜管,导热铜管包括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和导热铜管外伸部分,导热铜管与铝座接触部分并排设置于铝座内,导热铜管外伸部分包括交叉设置于铝座的上方的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第一外伸部和第二外伸部分别形成用于散热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上层鳍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伸部上;下层鳍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外伸部上;两组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上,用于吹散上层鳍片组和下层鳍片组上的热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重视美观的同时满足散热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具有较佳的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睿,伍亮宇,伍嘉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锦睿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