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5010发布日期:2023-10-29 02: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抗菌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触控板,尤其涉及一种抗菌触控板。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迅速普及,市场调查发现,在一些人流动量大的公用场合,如网吧、图书馆、医院等场所,电脑作为一种公共设备,使用率非常高,作为电脑的输入设备,除了键盘外,触控板也是需要经常使用的输入设备,触控板也称为触摸板(touch pad或track pad),触控板可以视作是一种鼠标的替代物,用户仅通过手指或指示笔触摸显示屏即可进行所期望的选择或者移动光标,以操控电脑。

2、使用触控板的过程中,人体手指或其他部位会与触控板进行大量的接触,留下的汗液或者一些人体分泌物都蕴含有细菌等微生物。由于触控板大多缺乏有效的清洁消毒措施,使用者在此方面的卫生预防意识也非常薄弱,因此,电脑的触控板可能成为藏污纳垢之所和细菌传染的源头,而且使用过久不清理的触控板也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和一些有害微生物,此时用户继续使用会对人体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同时,长时间使用后的触控板色泽暗淡、甚至表面磨损严重、不美观。

3、公开号为cn115873372a,公开日期为2023年03月31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将包含抗菌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凹凸棒石粘土的复合材料颗粒与abs颗粒、tpr颗粒注塑成型得到触控板的上盖框和下盖,从而使得触控板的上盖框和下盖具备抗菌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及耐热性能。

4、现有技术通过使用抗菌塑料制作触控板以使触控板具备抗菌性能,在提高触控板的抗菌性能时需要考虑触控板的寿命及抗菌性能的持久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触控板,使用寿命长,具备抗菌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尤其是对抗菌和耐腐蚀有较高标准的领域,能够带给用户舒适、安全的体验。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触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板上盖框与触控板下盖、以及设于触控板上盖框和触控板下盖之间的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功能层及设于触控功能层上的玻璃盖板,所述触控板上盖框表面设有上多孔氧化铝膜,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的上孔内表面设有上抗菌金属层;所述触控板下盖表面设有下多孔氧化铝膜,所述下多孔氧化铝膜的下孔内表面设有下抗菌金属层。

3、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与下多孔氧化铝膜的单位面积上的孔道单元胞数量为70-100×109/cm2,所述单元胞中的孔道参数为:孔深度为1-100微米,孔径为10-50微米;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与下多孔氧化铝膜通过阳极氧化反应分别设置于触控板上盖框与触控板下盖上。优选地,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与下多孔氧化铝膜的单位面积上的孔道单元胞数量为80-90×109/cm2,所述单元胞中的孔道参数为:孔深度为60-80微米或70微米,孔径为40-50微米或45微米。

4、所述上抗菌金属层与下抗菌金属层分别包括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粒径为1-100纳米。

5、优选地,所述上抗菌金属层与下抗菌金属层分别包括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粒径为20-50纳米或45纳米。

6、所述金属颗粒的材料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选用,例如可以是银、氧化银、铜或氧化铜颗粒,也可以是包括银、氧化银、铜与氧化铜颗粒,其中银元素和铜元素的质量比为6-7:2-3更佳。所述上抗菌金属层与下抗菌金属层通过电解沉积分别设置于上多孔氧化铝膜与下多孔氧化铝膜上。

7、所述触控板可以为有线触控板或无线触控板。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抗菌触控板,采用铝合金作为触控板上盖框及触控板下盖的本体材料,通过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多孔氧化铝膜,再在多孔氧化铝膜中沉积抗菌金属层,获得具有良好抗菌功能的触控板上盖框及触控板下盖。本实用新型的抗菌触控板具备高效持久的抗菌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长的使用寿命,可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尤其是对抗菌和耐腐蚀有较高标准的领域,例如对于抗菌性能优异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标准的pc(即个人电脑,包括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电视等应用领域,能够带给用户舒适、安全的体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板上盖框(21)与触控板下盖(22)、以及设于触控板上盖框(21)和触控板下盖(22)之间的触控模组(23),所述触控模组(23)包括触控功能层(231)及设于触控功能层(231)上的玻璃盖板(232),所述触控板上盖框(21)表面设有上多孔氧化铝膜(211),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211)的上孔(2111)内表面设有上抗菌金属层(2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下盖(22)表面设有下多孔氧化铝膜(221),所述下多孔氧化铝膜(221)的下孔(2211)内表面设有下抗菌金属层(2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211)与下多孔氧化铝膜(221)的单位面积上的孔道单元胞数量为70-100×109/cm2;所述单元胞中的孔道参数为:孔深度为1-100微米,孔径为10-50微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211)与下多孔氧化铝膜(221)的单位面积上的孔道单元胞数量为80-90×109/cm2,所述单元胞中的孔道参数为:孔深度为60-80微米,孔径为40-50微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211)与下多孔氧化铝膜(221)通过阳极氧化反应分别设置于触控板上盖框(21)与触控板下盖(22)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菌金属层(212)与下抗菌金属层(222)分别包括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粒径为1-100纳米。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菌金属层(212)与下抗菌金属层(222)分别包括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粒径为20-50纳米。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是银、氧化银、铜及氧化铜颗粒。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包括银、氧化银、铜及氧化铜颗粒。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菌金属层(212)与下抗菌金属层(222)通过电解沉积分别设置于上多孔氧化铝膜(211)与下多孔氧化铝膜(22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触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板上盖框与触控板下盖、以及设于触控板上盖框和触控板下盖之间的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功能层及设于触控功能层上的玻璃盖板,所述触控板上盖框表面设有上多孔氧化铝膜,所述上多孔氧化铝膜的上孔内表面设有上抗菌金属层;所述触控板下盖表面设有下多孔氧化铝膜,所述下多孔氧化铝膜的下孔内表面设有下抗菌金属层。本技术的抗菌触控板具备高效持久的抗菌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长的使用寿命,可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能够带给用户舒适、安全的体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范卫刚,余思蒸,段天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优彩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