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和审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761087发布日期:2024-04-25 10:4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和审查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文档审查,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和审查方法。


背景技术:

1、技术体制审查的主要对象为文档,常用方法是人工审查、专家经验判断。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在2021年提出了一套文档审查方法。具有制定文档审查单、审查文档及填写记录、填写软件文档审查问题报告、研制单位修改文档并填写文档审查问题处理报告、文档审查回归测试和软件文档评估和总结等功能,并从文档的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准确性四个方面给出了审查方法和常见典型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2019年提出了一个电子设计文件审查系统,基于openxml的word文档,采用轻便的接口访问word对象获取所有格式属性信息,并对其中无规则的格式属性信息采用优化算法进行判断比较,用于辅助格式和内容的修改,实现了高并发下压缩文件的批量审查和下载,供文档工作人员使用。

2、由于目前主要通过工具检查待审目标项目配套文档的格式问题以及配套文档间的追溯关系,而对配套文档的具体内容审核仍以人工为主,存在着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容易受到专家领域知识的局限,并且难以快速定位待审目标项目中存在问题等问题,缺乏自动化开展技术体制审查的方法和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和审查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电子服务器、存储介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2、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3、获取预定义的审查视角,所述审查视角包括能力视角、业务视角、系统视角、信息活动视角和标准视角;

4、依据所述审查视角,提取相应的模型数据;

5、依据所述模型数据,逐项遵循所述审查视角,构建目标视角审查模型;

6、基于多个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获得目标文档的多视角审查结果。

7、进一步地,逐项遵循所述审查视角,构建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包括:

8、对应于所述能力视角,构建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包括能力分解模型和效果属性模型;

9、对应于所述业务视角,构建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包括业务活动过程模型和业务资源流模型;

10、对应于所述系统视角,构建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包括系统组成模型、系统功能描述模型和系统交互模型;

11、对应于所述信息活动视角,构建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包括信息活动过程模型和信息分类模型;

12、对应于所述标准视角,构建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包括标准体系模型。

13、进一步地,对应于所述系统视角,还包括构建系统与能力映射关系、系统功能与活动映射关系、系统与信息活动映射关系以及系统与业务活动映射关系。

14、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具有满足一致性要求的描述、范式和审查粒度要求。

15、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审查方法,包括:

16、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方法,获得待审目标项目的多视角审查模型;

17、采用模型节点对比算法,获得所述多视角审查模型与预构建的参考审查模型之间的对比结果;

18、依据预定义的审查内容,构建相应的量化审查体系流程;

19、依据所述量化审查体系流程和所述对比结果,获得所述待审目标项目的技术体制审查结论。

20、进一步地,所述模型节点对比算法通过计算所述多视角审查模型与所述参考审查模型之间的模型节点相似度,获得所述对比结果,包括:

21、采用规则与条件随机场结合的命名实体识别算法,提取多个模型节点属性信息;

22、采用主题内容相似性算法,分别获取所述多视角审查模型与所述参考审查模型之间的多个所述模型节点属性信息的相似度;

23、基于多个所述模型节点属性信息的相似性,获得所述多视角审查模型与所述参考审查模型之间的所述模型节点相似度。

24、进一步地,所述模型节点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名称和节点描述;和/或,基于多个所述模型节点属性信息的相似性,获得所述多视角审查模型与所述参考审查模型之间的所述节点相似度,包括:依据所述节点名称和所述节点描述的权重,计算得到最终的所述模型节点相似度。

25、进一步地,构建相应的量化审查体系流程之前,还包括:构建所述审查视角与审查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审查内容包括能力满足情况、流程符合情况、系统支撑情况、信息符合情况和标准覆盖情况;其中,

26、所述能力视角与所述能力满足情况相对应;

27、所述业务视角与所述流程符合情况相对应;

28、所述系统视角与所述能力满足情况、所述流程符合情况和所述系统支撑情况分别对应;

29、所述信息活动视角与所述信息符合情况相对应;所述标准视角与所述标准覆盖情况相对应。

30、进一步地,依据预定义的审查内容,构建相应的量化审查体系流程,包括:

31、对于逐项所述审查内容,构建相应审查内容属性以及每项审查内容属性对应的计算指标体系;

32、基于审查内容属性以及所述计算指标,构建相应所述审查内容的量化审查流程。

33、进一步地,依据所述量化审查体系流程和所述对比结果,获得所述待审目标项目的技术体制审查结论,包括:

34、获取所述待审目标项目的能力满足情况、流程符合情况、系统支撑情况、信息符合情况以及标准覆盖情况形成五元组,并将所述五元组输入至xgboost模型,生成所述待审目标项目的技术体制审查结论;

35、基于所述技术体制审查结论,对所述xgboost模型的参数进行训练,获得更新后的所述xgboost模型。

36、本实施例第三方面,提出一种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装置,包括:

37、审查视角预定义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预定义的审查视角,所述审查视角包括能力视角、业务视角、系统视角、信息活动视角和标准视角;

38、模型数据提取模块,被配置为依据所述审查视角,提取相应的模型数据;

39、审查模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依据所述模型数据,逐项遵循所述审查视角,构建目标视角审查模型;

40、审查结果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多个所述目标视角审查模型,获得目标文档的多视角审查结果。

41、本实施例第四方面,提出一种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审查装置,包括:

42、审查模型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方法,获得待审目标项目的多视角审查模型;

43、对比结果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采用模型节点对比算法,获得所述多视角审查模型与预构建的参考审查模型之间的对比结果;

44、量化审查体系流程构建模块,被配置为依据预定义的审查内容,构建相应的量化审查体系流程;

45、审查结论获取模块,被配置为依据所述量化审查体系流程和所述对比结果,获得所述待审目标项目的技术体制审查结论。

46、本实施例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方法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审查方法的步骤。

47、本实施例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方法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面向技术体制自动审查的体系结构模型审查方法的步骤。

48、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49、1.采用多角度统一描述框架,构建面向技术体制审查的模型构建方法。为了提升审查的效率、准确性以及全面性,需要对待审模型设计进行规范性约束,使之能够有效地用于待审项目的技术文档模型化和审查阶段的自动对比及展示。提出面向技术体制审查的体系建模过程,提供待审模型描述方法、范式和审查要求,统一成果形式,确保技术体制审查效果,实现关系一致、产品一致,为提高审查结果的可行性、可信性、科学性奠定基础。

50、2.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型审查方法,首先基于体系结构模型数据开展自动化对比分析,包括基于命名实体识别技术提取模型节点描述中的关键词;基于主题相似性计算技术分别获取节点名称及节点描述的相似度;基于用户设置权重获取节点间的总相似度;对于相似或违背的节点、关系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显示。第二,基于多角度,开展技术体制审查分析的方法,包括能力满足情况分析、流程符合情况分析、系统支撑情况分析、信息符合情况分析以及标准覆盖情况分析。第三,基于多角度审查分析结果并采用xgboost模型汇总生成技术体制审查结果的方法。首先,基于历史项目数据,训练得到xgboost模型;其次,基于用户新上传的待审项目模型的多角度审查分析结果以及xgboost模型给出初始审查结论;而后,用户可手动调整审查结论,并自动将新审查数据纳入xgboost模型的训练集;最后,对xgboost模型进行迭代优化,用于开展下一次的审查结果汇总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4年05月09日 01:53
    没有新意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