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827860发布日期:2024-04-30 17:3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以及基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2、但目前的oled显示产品的使用性能有待提升。

3、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将搭接部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以实现冗余设计,保证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出现偏位等问题时,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搭接部连接,保证至少有一个搭接部能够正常工作,降低工艺要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及性能。

2、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设于所述基板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触控层相邻设置;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包括不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至少两个搭接部和同一段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阵列层、显示功能层、封装层,所述触控层以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均设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优选的,所述阵列层包括至少两层导电层,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导电层中至少一层同层设置。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阵列层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中的至少一层同层设置;优选的,还包括设于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的过渡连接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所述搭接部和所述过渡连接层电连接,所述过渡连接层和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渡连接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至少一个所述搭接部和所述过渡连接层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任一层同层设置,所述过渡连接层和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搭接部包括过孔以及位于所述过孔内的导电部。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沿第一方向上,相邻两条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不同的所述导电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优选的,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中间间隔有一条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的两条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同层设置。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触控层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导电层和第二触控导电层,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的第一触控电极块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所述第二触控导电层中的任一层同层设置;所述触控走线包括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以及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所述第二触控导电层中的至少一层同层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位于不同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包括跨桥部,所述跨桥部用于电连接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导电层同层设置。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的搭接区,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搭接区;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在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不交叠;优选的,沿远离所述基板方向上,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信号线包括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的电压信号线。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搭接部和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电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搭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的一侧。

9、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设于所述基板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触控层相邻设置;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包括不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搭接单元,所述搭接单元包括正常搭接部以及冗余搭接部,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所述正常搭接部和/或所述冗余搭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正常搭接部的横截面宽度不小于所述冗余搭接部的横截面宽度;优选的,所述正常搭接部的横截面宽度与所述冗余搭接部的横截面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搭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正常搭接部以及多个所述冗余搭接部,所述冗余搭接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正常搭接部的数量;优选的,所述正常搭接部与所述冗余搭接部等间距排布。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阵列层、显示功能层、封装层,所述触控层以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均设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优选的,所述阵列层包括至少两层导电层,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导电层中至少一层同层设置。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阵列层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中的至少一层同层设置;优选的,还包括设于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的过渡连接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所述搭接单元和所述过渡连接层电连接,所述过渡连接层和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渡连接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至少一个所述搭接单元和所述过渡连接层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任一层同层设置,所述过渡连接层和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正常搭接部、所述冗余搭接部均包括过孔以及位于所述过孔内的导电部。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的搭接区,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搭接单元位于所述搭接区;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在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信号线和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不交叠;优选的,沿远离所述基板方向上,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信号线包括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的电压信号线。

14、本技术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一侧形成触控层以及触控走线,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走线包括不同层的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至少两个搭接部和同一段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提供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触控层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5、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在所述基板一侧形成触控层以及触控走线的步骤中,包括:在所述基板一侧形成第二触控走线段;在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形成过孔以及过孔内的导电部,所述搭接部包括所述过孔以及所述过孔内的导电部;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形成第一触控走线段,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所述过孔内的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段以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段构成所述触控走线。

16、本技术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电路板以及触控走线,由于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位于不同层,为使两者连接,设置搭接部以实现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的连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段通过至少两个搭接部和同一条第二触控走线段电连接,通过将搭接部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以实现冗余设计,保证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出现偏位等问题时,第一触控走线段和第二触控走线段之间能够通过至少一个搭接部连接,保证至少有一个搭接部能够正常工作,降低工艺要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及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