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20946发布日期:2024-05-11 00:0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数据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变得愈发不可忽视。尽管当前存在许多成熟的数据加密算法用于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然而随着攻击者攻击技术的日益精湛,加密数据仍面临被攻击者破解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解密方法,以评估和揭示当前加密系统的潜在弱点和安全漏洞,推动加密技术持续改进与完善,以应对不断演进的安全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利用预设条件检索第二公钥、并计算转换密钥来绕过公钥加密算法,达到对第一密文的非授权访问,以提示目前的加密技术存在一定安全漏洞,推动加密技术持续改进与完善,防止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数据泄露。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密方法,包括:

3、根据第一公钥检索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公钥,所述第一公钥为使用预设同态加密密钥生成函数生成的公钥;

4、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

5、根据所述转换密钥、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

6、所述第一密文为根据所述第一公钥、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和预设同态加密函数对所述明文进行加密得到的密文。

7、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公钥检索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公钥,包括:

8、预先构建密钥集合,所述密钥集合中包括多个不同的密钥,所述密钥包括公钥及私钥;

9、从所述密钥集合中以预设方式确定一个预设公钥;

10、判断所述预设公钥和所述第一公钥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11、若满足,则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预设公钥确定为所述第二公钥。

1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密钥集合中的各个密钥为在不同时间通过所述预设同态加密密钥生成函数生成的密钥。

13、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公钥为使用ckks同态加密算法得到的公钥时,所述预设条件为:,其中, pk a为所述第一公钥, pk b为所述第二公钥,为对所述第二公钥取逆,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不大于预设阈值。

14、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公钥为使用ckks同态加密算法得到的公钥,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包括n部分时,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预设条件为:

15、;

16、其中, pk a1为所述第一公钥的第一部分, pk a2为所述第一公钥的第二部分, pk n为所述第一公钥的第n部分, pk b1为所述第二公钥的第一部分, pk b2为所述第二公钥的第二部分, pk bn为所述第二公钥的第n部分,为对所述第二公钥的第一部分取逆,为对所述第二公钥的第二部分取逆,为对所述第二公钥的第n部分取逆,为第二预设值,为第三预设值,为第四预设值,且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预设值和所述第四预设值均不大于预设阈值。

17、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包括:

18、根据所述第一公钥、所述第二公钥和第一预设公式计算所述转换密钥;

19、所述第一预设公式的表达式为:;

20、其中,为所述转换密钥。

21、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包括:

22、根据所述第一公钥、所述第二公钥和第二预设公式计算所述转换密钥;

23、所述第二预设公式的表达式为:;

24、其中,为所述转换密钥的第一部分,为所述转换密钥的第二部分,为所述转换密钥的第n部分。

25、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包括:

26、根据使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密钥生成函数生成所述第一公钥过程中使用的两个随机元素和生成所述第二公钥过程中使用的两个随机元素计算所述转换密钥。

27、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转换密钥、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包括:

28、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密文;

29、根据所述转换密钥、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转换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所述明文。

30、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转换密钥、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转换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所述明文,包括:

31、根据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转换密文进行解密,得到中间明文;

32、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对所述中间明文进行转换,得到所述明文。

33、在一种实施例中,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密文,包括:

34、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将所述第一密文中的带有所述第一公钥的信息替换为带有所述第二公钥的信息,得到所述转换密文。

35、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转换密文进行解密,得到中间明文,包括:

36、根据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将所述转换密文中带有除所述转换密钥之外的第二公钥的信息转换为带有所述转换密钥或所述第二私钥的信息,得到所述中间明文。

37、在一种实施例中,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对所述中间明文进行转换,得到所述明文,包括:

38、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将所述中间明文转换为所述明文和误差项的和值,其中所述误差项不大于预设误差阈值。

39、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包括:

40、根据第二随机元素和第四随机元素生成第一部分转换密钥和第三部分转换密钥;

41、根据第一随机元素和第三随机元素生成第二部分转换密钥;

42、其中,所述第一随机元素和所述第二随机元素为使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密钥生成函数生成所述第一公钥过程中使用的两个随机元素,所述第三随机元素和所述第四随机元素为使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密钥生成函数生成所述第二公钥过程中使用的两个随机元素;所述转换密钥包括所述第一部分转换密钥、所述第二部分转换密钥和所述第三部分转换密钥。

43、在一种实施例中,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密文,包括:

44、利用第一部分转换密钥将所述第一密文的主体项中带有所述第一公钥的信息替换为带有所述第二公钥的信息,得到转换密文的主体项;

45、利用第二部分转换密钥将所述第一密文的辅助项中带有所述第一公钥的信息替换为带有所述第二公钥的信息,得到转换密文的辅助项;

46、所述第一密文的主体项为所述第一密文中包括所述明文的部分,所述第一密文的辅助项为所述第一密文中不包括所述明文的部分。

47、在一种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部分转换密钥将所述第一密文的主体项中带有所述第一公钥的信息替换为带有所述第二公钥的信息,得到转换密文的主体项,利用第二部分转换密钥将所述第一密文的辅助项中带有所述第一公钥的信息替换为带有所述第二公钥的信息,得到转换密文的辅助项,包括:

48、利用第一部分转换密钥、第二部分转换密钥、第三预设公式将所述第一密文的主体项和辅助项中带有所述第一公钥的信息分别替换为带有所述第二公钥的信息,得到所述转换密文的主体项和辅助项;

49、所述第三预设公式的表达式为:

50、;

51、其中, c b为所述转换密文, c b1为所述转换密文的主体项, c b2为所述转换密文的辅助项,为所述第一随机元素, b a为所述第二随机元素,为所述第三随机元素, b b为所述第四随机元素, v、 e 0、 e 1为生成所述第一密文过程中产生的密文随机元素,为所述第一部分转换密钥,为所述第二部分转换密钥, m a为所述明文。

52、在一种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对所述转换密文进行解密,得到中间明文,包括:

53、根据所述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私钥利用第四预设公式将所述转换密文中带有除所述转换密钥之外的第二公钥的信息转换为带有所述转换密钥或所述第二私钥的信息,得到所述中间明文;

54、所述第四预设公式的表达式为:;

55、其中,, m b为所述中间明文, s b为所述第二私钥, e a为生成所述第一公钥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密钥随机元素, e b为生成所述第二公钥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密钥随机元素。

56、在一种实施例中,利用所述转换密钥对所述中间明文进行转换,得到所述明文,包括:

57、利用所述第三部分转换密钥和第五预设公式将所述中间明文转换为所述明文和误差项的和值;

58、所述第五预设公式的表达式为:;

59、其中,为所述第三部分转换密钥,为所述明文的近似值, m a为所述明文,为所述误差项。

6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密系统,包括:

61、检索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公钥检索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公钥,所述第一公钥为使用预设同态加密密钥生成函数生成的公钥;

62、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

63、解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密钥、预设同态解密函数、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

64、所述第一密文为根据所述第一公钥、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和预设同态加密函数对所述明文进行加密得到的密文。

6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密装置,包括:

66、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67、处理器,用于在存储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解密方法的步骤。

68、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解密方法的步骤。

6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安全领域。用于解决当前存在的数据加密面临被破解的威胁的问题。该方案中,根据第一公钥检索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公钥;根据第一公钥和第二公钥计算转换密钥;根据转换密钥、预设同态解密函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本技术中利用预设条件检索第二公钥、并计算转换密钥来绕过公钥加密算法,达到对第一密文的非授权访问,以提示目前的加密技术存在一定安全漏洞,推动加密技术持续改进与完善,防止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数据泄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