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嘴形及发音特点的汉字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5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嘴形及发音特点的汉字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读汉字时嘴形变化、嘴形变化顺序及鼻音、爆发音发音的规律性,编译出其中的汉字代码,再经部首、显示选择,将目的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汉字输入装置。
汉字由于字形复杂、单字数量大,无法直接用键输入。解决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的问题,日本专利JP57-59241提出了从音声输入设备输入汉字,由手写图形输入设备输入汉字书写笔顺特点,再从这二种信息检索目的汉字的方法,日本专利JP57-73443提出了由实时手写文字识别设备的输入部分将部首输入,由显示器显示出已输入部首的文字,用文字指定部分选择出指定显示的文字,进行文字输入;日本专利JP57-73446提出了用输入笔指定字符盘内的目的字符达到输入字符目的的方法。由于汉字的复杂性,直接利用其书写特点构成的汉字输入装置,操作复杂,掌握困难,输入速度低;利用字符盘输入汉字虽然直观,但找目的字费时、输入速度低;利用声音输入汉字,由于每个人发音频谱、强弱不一样、发音重复一致性差,因此,目前实际上还没有直接通过读汉字,准确地利用声音输入汉字的发明。这样的一些原因影响了电子计算机在汉语使用区的推广和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读汉字符合习惯要求、汉字输入直观、输入速度高、方法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和普及的汉字输入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人读汉字,虽然发出声音的频谱、强弱不同,但其嘴形、嘴形变化顺序、鼻孔处的鼻音及爆发音的气流变化在一种标准读音下,是有规律的。
1.在操作者的下嘴唇(也可以设在上嘴唇)嘴角贴一个薄电极(以下称S1),唇左(或右)中贴一个薄电极(以下称S2),唇中间贴一个薄电极(以下称S3)。这三个薄电极是在3-8毫米宽,长60~120毫米(具体根据需要可以是其他规格)的极薄绝缘膜上覆盖一层四周小于绝缘膜的导电体层制成的(电极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和规格),薄膜电极一头绝缘的一面在操作时,临时粘贴在操作者下嘴唇上,另一头作为输出引线。贴粘物选择易揭无毒的粘性物。同时在操作者身体上选一易导电部位,向人体加一安全电压v。通过人体电阻在上嘴唇也带有v的电压。在操作者读不同汉字时,S1、S2、S3将有规律地与上嘴唇接触,构成三个“开关”。和上嘴唇接触的电极输出v电压,用代码“1”表示,没有和上嘴唇接触的电极输出O伏电压,用代码“O”表示。这时,操作者按一种标准读法读任一汉字,S1、S2、S3中就能得到一组符合汉字读音规则的代码。
2.在操作者发音时位置变化最大的下颌骨外侧,根据标准汉字读音时,下颌骨离开上颌骨后分几个张开程度位置,校定几个位置的接触开关。几个开关共用一个动片,动片跟随下颌骨上下移动,定片相对上颌骨是固定的。第一个开关的定片(以下称S4)设在下颌骨刚离开上颌骨时接通(或断开)的一个位置上,第三个开关的定片设在发音时张至最大时能接通的位置,第二个开关的定片则设在二个开关之间。在动片上加v电压,从三个定片S4、S5、S6上就能得到读不同汉字,张开不同程度时符合标准读音规则的又一组代码。
3.在靠近操作者鼻孔(或孔内)设置一个微型拾音器(以下称W2),由于拾音器在鼻孔处接收的鼻声信号电平大大高于非鼻音信号,因此将W2的信号输至基准电平可以调节的比较放大器(称B
)后,调节基准电平使读鼻音汉字时输出为“1”(高或低电平),读非鼻音汉字时输出为“O”,这样通过W2和B3就可以获得鼻音汉字和非鼻音汉字的代码。
4.在读爆发音汉字时,有一股气流冲出,而读非爆发音汉字时。气流就小得多。为此,在操作者嘴前按一个拾音器W1,W2输出信号一路送一个比较放大器B1调节B1的基准电压使W1中有汉字读音信号时,B1输出为“1”,而没有读汉字声音时,输出为“O”。这样,B1输出“1”状态的时间(以下称M周期)就是取样编译汉字读音代码的周期。信号另一路经一个次音频选通电路(气流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次音频频段,而其他汉字读音能量主要集中在音频频段),另加在另一个比较放大器B2上、调节基准电平,使B2在W1接收爆发音汉字时输出为“1”,而接收非爆发音汉字时输出为“O”。这样通过W1和B2就可以获得爆发音和非爆发音汉字的代码。
5.不同汉字在读过程,嘴形变化的顺序是不同的。在读一个汉字的起始时、过程中和结束时,S1、S2、S4、S5、S6中每一个都会有按顺序规律变化的代码变化有的“1-0-1”,有的“0-1”,有的不改变状态。把能通过变化顺序区别不同汉字的开关输出信号,输至以代码变化“沿”触发的触发器中把0-1”变化顺序的代码信号输至“上升沿”触发的触发器中(比如输至D触发器的CP端)而把“1-0”变化顺序的代码信号输至“下降沿”触发的触发器中,那么这些触发器的输出状态代码就是嘴形不同变化顺序汉字的代码。
6.前述各条编译的不同汉字在读时的代码都是在M控制时间内完成的。但S1-S6在读汉字时,许多开关信号是在发音前产生而且不保留的。因此,对S1~S6中有由于起信号不能保留而影响编译代码的开关输出都需要先加0.05~0.3秒(可以根据朗读速度和习惯调整确定)的延迟,然后再送至代码编译电路。由于W1、W2易受外界声音干扰影响,因此在声音干扰大的场合使用时,W1W2应置于能与干扰源进行隔离的环境中,比如做在头盔之内,或在隔音室中进行操作。前面的所有代码都经一个控制门存入相应的寄存单元。
7.差错修正程序。在读汉字后,按本发明操作不能找到目的汉字,就说明读汉字发生差错。在使用一种标准读法时,S1~S6、W1W2产生差错的概率是不同的。比如按标准普通话发音时,按统计爆发音和非爆发音代码产生的差错率最大,其次S4再次S5、S2……。按差错率由大到小排列并将相对应的寄存单元按顺序串接成一个串联计数器。这时用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向寄存单元计数输入端输入计数脉冲,就能首先改变差错率大的寄存单元的状态,如不断输入计数脉冲就能得到各种代码组合,以至把全部贮存的汉字调出。修正计数脉冲一直输至找到目的汉字为止,从而实现修正。为了保证修正程序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在进入修正差错程序的同时,关闭所有进入寄存器的控制门。修正差错也可以通过重读目的汉字来修正。
8.寄存器中的汉字代码被随时译成六位二进制代码,该六位二进制代码以下表示为S码,每一个S码代表一类汉字。S码在M周期结束后(用结束脉冲变化沿控制)自动送入S码地址寄存单元。
二、汉字经过S码分类,有些S码所代表的类包含的汉字很少,而有些类包含的汉字数量仍然较多,按普遍话分类汉字后,最多的S码代表的汉字仍有200~500字。为此,还依据多的类进行部首边旁分类,分出64个以内的部首和边旁,使之每个部首和边旁分细类后,每个细类只包括16个以内的汉字。部首和边旁编译成六位二进制代码,以下表示为B码。B码在部首健按下的同时产生并自动送入B码地址寄存单元。
三、在地址寄存器中,1.如果在S码存入时,B码已在地址寄存器中,那么在M周期结束后,给地址寄存器输出控制门送入计算机的时钟脉冲,把地址寄存器中的SB合成地址码,输至计算机中的汉字库(SB码仍得留在地址寄存器中)把符合SB地址码的所有汉字调到计算机显示屏上,并在每个汉字旁显示一个代表该汉字的十六进制数字。操作者在显示屏上找到要输入的目的汉字后,按下和汉字旁显示的十六进制数码一样的数码键。这个十六进制数码表示为T码。T码在键按下时存入T码的地址寄存单元。这样在地址寄存器中就有了一个代表目标汉字的SBT码,将SBT码送入计算机就完成了目的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目标,清零后即可输下一个目的汉字。操作中显示屏上找不到目的汉字就是需要起动修正程序。
2.如果在S码存入地址寄存器时,地址寄存器中没有B码,那么S码在M结束后送入计算机时钟脉冲,把S码单独作为地址码输至计算机中的汉字库,把所有符合S地址码的汉字全部调至显示屏,并在每个汉字旁显示一个六十四进制的数码和一个十六进制的数码,操作者在找到目标汉字后,通过键盘按下相对应的六十四进制数码和十六进制数码键。这六十四进制数码键在按下时产生B码存入B码地址寄存器,十六进制数键按下时,产生T码存入T码地址寄存器。这样在地址寄存器中又可以得到代表目标汉字的SBT码。如果在显示屏上找不着目标汉字,也需要启动修正程序。
四、在前述发明中,1.贴在嘴唇上的电极也可以上下嘴唇都有直接构成开关的电极,这时,不需要在人体上加电压;2.在开关S1-3和S4-6中,根据编译S码的需要也可以只选用其中的几个3.爆发音代码可以不用;4.M周期也可以用人控开关产生;5.嘴形变化顺序代码,可以用其他方式产生;6.采用人控开关后,读字起始状态的延迟电路可以不用;7.差错修正电路可以用串联计数器外的方式实现;8.S码、B码、T码可以是六位、四位以外的二进制码;也可以用十六进制、六十四进制以外的进制数表示;9.显示屏可以是计算本身的显示屏。也可以是能显示汉字的键本身。这时,一个键只显示一个字,字旁不再显示代码。图示码键盘不需再设。
五、本发明可以按一种发音标准(包括方言)及特殊用途设计。
本发明由于利用汉字习惯读音中嘴形变化、变化顺序和鼻音、爆发音的特点,产生了S码,目的汉字又是通过直观显示后直接输入的,因此本装置简单且易于掌握。有利于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同时在操作中。B码是在S码产生前产生的,而T码产生只按一个键。总共只有二个动作时间,而且每个动作过程直观方便,因而可以大大提高汉字的输入速度,一个普通使用者。读过程若按一般速度0.5秒计。T码产生按0.3~1.5秒计。每分钟可输入75~30个汉字。而且本装置结构不复杂。易于实现。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汉字普通话读音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下面结合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表示出S1~S6、W1、W2的具体位置。图2是S码产生的具体电原理图及B码、T码的产生和工作过程。
其中S1按发汉语拼音O时S1“开”、而发e时S1“关”校正;
S2按发拼音u时S2“开”,而发O时S2“关”校正;
S3按发拼音m时S3“开”。而发u时。S3“关”校正;
S4按发拼音i时S4“开”,而发e时S4“关”校正;
S5按发拼音ai时S5“开”。而发e时S5“关”校正;
S6按发拼音a时S6“开”。而发ai时S6“关”校正;
校正S4、S5、S6、时靠改变定片间的绝缘垫片来实现。S1、S2、S3则靠改变电极位置来实现。
比较放大器B3按发拼音“n、m、n g”时输出为“1”,发“i”时输出为“0”校正;B2按发拼音“i”时输出为“1”,发拼音“Si”时输出为“0”校正;B1按读拼音“i”时输出为“1”,不发音时输出为“0”校正。
图1和图2中〔1〕是耳;〔2〕是鼻;〔3〕是嘴唇;〔4〕是跟随下颌骨移动的动片G1的支架;〔5〕是簧片;〔6〕是相对于上颌骨固定的支架;〔7〕是可以调节S4、S5、S6相对位置的绝缘垫片;W1是拾音器;W2是微型拾音器;G1是开关S4、S5、S6的动片;G2是一个能和人体良好接触的导体电极;G1G2在工作时分别加十v的安全电压(本例十12v);S1、S2、S3是在极薄绝缘膜上覆盖一层导电金属制成的,S1、S2、S3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分成几种规格,做在同一块薄膜上,S4S5、S6是开关的定片。为了简化表示,上述S1-6及W1、W2G1、G2既表示开关、拾音器、电极本身,也表示它们的输出端。
图2中K1是进入差错修正程序后输入计数脉冲的开关;K2是手动清零开关;R0是人体电阻;十v表示其和+v电源接通;B1B2、B3是三个比较放大器,输入信号均由“十”端输入,由“-”端输入可以调节的基准电平;CT是一个次音频选通电路;触发器C14~C17及电阻、电容构成一个脉宽0.05秒的单隐触发器;H1-6是或门;HF是或非门;YF1-27是与非门;F1-2是非门;〔8〕是读音代码寄存单元;C1-18是R-S触发器。C14-23是由上升沿触发的D触发器;C1-23均用(“0”电平置“1”和置“0”),其引出线图例表示在图2部件〔17〕旁;〔9〕是将〔8〕中代码译成S码的译码器;〔10〕是部首键盘;〔11〕是根据部首键产生B码的电路;〔12〕是根据被显示(图示)目的字旁的代码键入T码的图示码键盘;〔13〕是T码形成电路;〔14〕是地址寄存器;〔15〕是14S、B、T〕中S码、B码输至汉字库的控制门;〔16〕是汉字库;〔17〕是显示(图示)屏;M是取得编译汉字读音代码周期的负控制信号,〔14S〕同时个串联计数器。
1.M周期的产生及其控制作用。W1接收读音信号,输至比较放大器B1,使其输出为“1”。该“1”加在YF1-11中的一端,作为打开YF1-11的“开”控制指令。在W1中没有读音信号时,B1输出为“0”,关闭F1-11,使得来自S1-6及W1-2的信号在读字期间才能进入寄存单元〔8〕。
2.差错修正程序中修正计数脉冲的产生及控制。K1在起始状态,给C12的
S端加“1”电平,而通过F2给C13
R端加“O”电平,从而使C13置“O”,而C12状态不变。当按下K1进入差错修正程序后,首先在K1触片离开K1开关的接触点瞬间,C12因
S端通过电阻加一“O”电平而被置“1”,C12的
Q输出“O”关闭YF1-17,使得进入修正程序后不再接收由S1-6及W1-2输入的信号。当K1按下后,C13的
S端加“O”电平而将C13置“1”。C13的Q输出端由起始的“O”到这时“1”,向计数器〔14S〕输入一个计数脉冲。K1每按动一次,〔14S〕就计一个数并改变一个状态。修正脉冲也可以经H5输入一个周期在0.5~1.5秒的时钟脉冲,进入自动寻找修正状态。
3.由开关S1-6产生汉字代码的过程。由于标准普遍话发音过程中,S6和S1在读字过程中状态变化都在读音发出后,因此其输出经一电阻和电容滤除干扰信号后,直接通过YF1、YF2送至D触发器的
S端,当S6和S1“开”并进入M同期后,将使C2和C3置“1”,而形成对应的代码。S2-5由于在读字时,有些动作在发音以前一瞬间产生,因此,其输出(S4先输至F1)一支路输至C14-17的CP端。这时,当S3、S5在读音时由“O”变“1”及S2、S4由“1”变“O”时,单稳电路被触发,C14-C17Q端输出0.05秒宽的“1”脉冲,经H1-4在M为“1”后,将C4、C6、C8、C10置“1”,产生相应代码;当S2-3、S5在读字时一直为“1”,S4一直为“O”时,C14-17并不触发,但通过加在H1-4的另一支路直接在M周期内使相应的C4、C6、C8、C10置“1”而产生代码。
4.鼻音及爆发音代码的产生。在W1、W2中接收到爆发音及鼻音号后,爆发音信号经次音频选通电路CT加在B2的“+”输入端,鼻音信号直接加在B3的“+”输入端,经过B2、B3后输出“1”信号并经YF11、YF1使C11和C1置“1”。
5.发音顺序代码的产生。当S2、S4、S5在读音后,S5由“O”变“1”,S2及S4由“1”变“O”时,C15-17的Q端输出一个0.05秒宽的“1”信号,它经YF5、YF7、YF9,使C5、C7、C9置“1”。S5不是“0-1”,S2、S4不是“1-0”或S2、S4、S5状态不变化时,C15-17不被触发,C5、C7、C9为“0”状态,从而产生与发音顺序对应的代码。
6.清零。清零分二种方式一是在完成目的汉字输入后自动产生清零指令;二是利用K2手动产生清零指令。〔8〕〔4〕和C12的清零指令经HF输入。该指令同时将其它有关寄存器清零。
7.寄存器〔8〕中的代码随时由译码器〔9〕译成S码,S码在M结束后延迟一个计算机时钟脉冲周期后,将S码送入地址寄存器〔14〕中,按标准普通话设计的〔8〕中的代码/S码编译表列于表1中。S码共有64种状态,减去“000000”码作为S码没有时的空码,已用35种,〔9〕译出的均为表1中带△的S主码。
8.部首码形成。这是一种新的部首分类法。其特点是,任何一个汉字均以起笔和收笔的笔划特征分类。分类表列于表2中。在表2中,按起笔特点及S码编译需要,分为37个部首键。其键设置的规律是起笔为“丶”的设“氵、
”、“氵”、“
”、“讠”、“冫”、“礻”、“米”、“广”、“忄”等十个键;起始笔为“一”的设“扌”、“木”、“艹”、“十”、“土”、“”、“”、“丅”等九个键;起笔为“丨”的设“上口”、“左口”、“中”、“
”“
”等六个键;起笔为“丿”的设“亻”、“
”、“钅”、“”、“厂”、“千”、“
”等八个键;起笔笔划为拐的设“
”“乛”、“纟”、“
”四个键,当同一部首中的汉字超出16个时。
即产生“溢出”,“溢出”字编在“溢出”部首内,其部首的B码是原部首第一位机器码由“O”改“1”组成的。“000000”作为B码没有输入时的空码。
9.产生B码和T码的电路是一个编码电路。
10.调汉字库中汉字的过程。在M周期结束并延迟二个时钟CP周期的基础上,在控制门〔15〕中经H6自动输入一串控制指令,把进入〔15〕的S码或SB码,全部做为调汉字的地址码送入汉字库〔16〕,并将相应地址的汉字送显示〔图示〕屏〔17〕显示。在控制脉冲进入〔15〕而只有S码、B码没有产生时,则调符合S码地址(特征B码为“000000”)的汉字。在或门H6的输入端〔18〕可以加一手动控制指令,在手按下并保持〔18〕控制端为高电位时,控制门〔15〕被打开,汉字库和〔14S、B〕处于“接通”状态。这时在〔14S、B〕中若只有B码,没有S码(S码为000000),则B码直接调符合B码地址的汉字到显示屏,使输入装置处于部首选择输入状态。
汉字库中每一个汉字都要有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代码(部分与部分间有明显的标志)。第一部分是由二个十六进制数表示的该字的S码,数后加“,”号标识;第二部分也由二个十六进制数表示该字的B码,数后加“;”标识;第三部分由一个十六进制数表示该字的T码。汉字库在接到调字指令后,按顺序输至显示屏显示。当调汉字库字的指令是SB地址码时,只显示T码部分,当调字指令是S码时,显示B码和T码部分,当调字指令是B码时,显示S码和T码部分。所显示的码和设计的S、B、T码一致。
11.目的汉字输入的完成过程。显示屏显示出目的汉字后,操作者按照目的汉字旁的数码,通过图示码键盘键入相一致的数码。使用计算机软件,使输入顺序是S-B-T码,每输入一个数码,显示屏该目的汉字旁的数码就少一个数码,一直到全部输入后,被显示目的字旁没有数码为止。在按下最后一个T码键结束时将目的汉字的在〔14〕中的SBT目的代码输入计算机,并产生自动清零指令。
12.当在显示屏找不到目的汉字时,说明操作发生差错,需启动修正差错程序,一直到找到目的汉字为止。
13.难字输入。还有一些不常用汉字并不能使用前述方法直接找到,这时,将这些汉字编入难字表中,难字及一些根据需要设计的专用字表,由专用代码键〔19〕,直接通过译码器〔20〕编译成S码。
14.根据差错修正的需要可以设S主码和付码。在表1中带△的是S码的主码(简称S主码),其余为S付码。在图2,〔9〕中编译的是S主码。它在读字结束並延迟一个时钟脉冲周期后存入〔14S〕中。进入差错修正程序的起始状态是在〔14S〕中已经存在一个错误码。比如,读表1中序号3的读音,实际读成序号1的声音,这时输入一个修正脉冲,〔14S〕的状态由序号1的“000001”变成“000010”而达到了修正目的。当读序号1的读音而实际读成序号3的读音时,输入一个修正脉冲,〔14S〕的状态由序号3的“000010”变成了“000011”,而“000011”是序号1读音的S付码。它经译码器〔20〕重新译成S主码“000001”实现了修正的目的。序号1和序号3是互相容易错读的音。S付码就是根据这种互相容易出错的那个读音的S主码再计一个数后的码。表1中S主码和付码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另外设计。专用代码键也直接加在〔20〕上,编译出专用S码。〔20〕编译的S码直接加在〔15〕上。
15.M周期的人控产生。M周期指令可以直接由w中的读音信号产生。也可以由图3中开关K产生。K是脚踩开关,通过RS触发器C24产生M和M信号。由于M周期不结束,S主码不能从〔9〕存入〔14S〕,因此,K在读字完后应即关闭。
16.汉字溢出。在按表1、表2进行S、B码分类后的汉字编入一个T码汉字表中,但编入的汉字可能超过16个,超过时就产生“溢出”。在表2中设立了溢出时的B码-可以使用溢出键〔21〕和溢出编码器〔22〕在原码基础上将第一位机器码由““0”变为“1”产生。在溢出键按下的同时产生指令自动打开控制门〔15〕,将汉字库中相应地址的溢出汉字表从汉字库〔16〕调至显示屏〔17〕。在表2中一般不会溢出的部首如“千”等不设溢出汉字码。表2中序号37以内的部首均不是溢出部分汉字。
17.表1、表2是一种设计,还可以是其他方式。
18.读字准备及注意事项。在读字取样开始时刻的嘴形状态,直接影响汉字输入的准确性,特别在使用由w1读音产生的M周期时。为此,应注意起始状态准备好后再读出声。同时,读过程应强化读音差别。在编制表1的过程中,每个S码代表的一种读音在所包含汉字少时,进行归並,使其准确性增强,而有的本身包含的汉字多,就用差别小的特征来区分,准确性就差。表1中将以塞音(即爆发音)和擦音紧密结合而发出的塞擦音C、Z、j、Q、Zh、Ch编入爆发音代码中。因此在读塞擦音为声母的汉字时应人为强读,特别是读Ci Chi、Zi、Zhi时,而读擦音为声母的汉字,特别是读Si、Shi、xi时,要弱读,提高分类准确性。
19.控制门〔15〕是一个输入端有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它由32个D触发器组成,在M结束並过二个时钟周期后将一组十六位调汉字库汉字的功能指令存入移位寄存器的前16位中,将〔14S〕、〔14B〕、〔14T〕中的S、B、T码经门电路存入移位寄存器后16位中(〔14〕中码保持),第三个时钟脉冲到来后送给移位寄存器32个时钟脉冲。于是移位寄存器输出一组前16位为功能指令,后16位为地址码的指令语句。在找着目的汉字,並按下T码键,产生T码后,第一个时钟脉冲,把T码存入〔14〕中,第二个时钟脉冲把输入目的汉字功能指令存入移位寄存器前16位中,而把〔14S〕、〔14B〕〔14T〕中的SBT码存入移位寄存器的后16位中,第三个时钟脉冲来后把整个指令语句输入电子计算机。完成汉字输入的目的。
权利要求
1.用于将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特别是用于利用读汉字时嘴形变化、嘴形变化顺序及鼻音、爆发音的规律性,编译出其中的汉字代码,再经部首、显示选择,将目的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汉字输入装置,它至少在操作者嘴唇上有上下嘴唇接触时能输出“0”和“1”代码的电极开关,在操作者下颌骨外侧有上下颌骨不同张开程度时能输出位置代码的开关,有接收鼻音信号的拾音器,有由嘴形变化顺序不同而产生代码的电路,有编译成S码的电路,有部首键及由部首键产生B码的电路,有寄存S码、B码的地址寄存器,有用地址寄存器中SB码或S码输至汉字库把符合SB地址码和S地址码的所有汉字调显示屏的电路,调至显示屏的汉字旁有代表该字的代码,有图示码键盘,及T码形成电路,当显示屏是能显示汉字的键本身时,字旁不再显示代码,图示码键盘也不需再设,但键上至少有能显示被调汉字的显示器。本发明的特征是a、所述嘴唇上的电极开关是根据一种标准文字读音至少校定在嘴唇的嘴角(S1)、唇左(或右)中(S2)、唇中(S3),构成开关,S1-S3中可以只使用其中几个;b、所述下颌骨外侧的位置代码开关,是根据标准汉字读音时,下颌骨离开上颌骨后。张开不同程度时能“开”和“关”的几个开关。c、所述鼻音信号拾音器设置在操作者鼻孔(或孔内)处;d、所述嘴形变化顺序不同产生代码的电路是利用嘴唇上的电极开关和下颌骨外侧的代码开关中有“1-0-1”“0-1”和“不变”的顺序变化规律产生不同代码的电路;e、所述编译成S码的电路,至少有由嘴唇上电极开关、下颌骨外侧开关、鼻音代码,在标准读音下编译成能代表一类汉字的S码电路,有修正读字发生差错的电路,有取样编译汉字读音代码的周期Mf、所述部首键是汉字经S码分类后,按其中S码所包含的汉字多的类进行部首、边傍分类的;g、S码存入地址寄存器时,B码已在地址寄存器中则用SB码调汉字库汉字,B码不在地址寄存器中,则S码单独作为地址码调汉字库中的汉字,这是通过地址寄存器[14]和控制门[15]实现的。h、显示屏不在键上时,所显示的汉字库调来的汉字旁有和T码或“S,T”码或“B;T”码一致的代码,显示屏在键上时,每个键只显示一个从汉字库调来的汉字。
2.根据权利要求
1,嘴唇上的电极开关,是在极薄绝缘膜上覆盖一层四周小于绝缘膜的导电体层制成的。在嘴唇上(或下)只有一个电开关电极时,向人体加安全电压的电极G2设在耳垂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下颌外侧的开关,动片是安置在操作者发音时位置变化最大的下颌骨外侧的支架上,按标准读音校定在下颌骨离开上颌骨时通或关设置开关S4,开关S6设置在发音时张至最大时接通的位置,开关S5则设在S4、S6之间,S4-6可以只用其中几个;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嘴形变化顺序代码是用“1-0”“0-1”中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触发器实现的;
5.根据权利要求
1的编译成S码的电路,是按一种标准读音设计的代码/S码编译表设计的,按标准普通话设计的编译表列于表1中;表1特征,有S主码和副码,共设35类每个S码所包含的汉字数接近;S主码和副码是相互容易出错的那个读音S主码再计一个数后的码,修正读字差错的电路是一个串联计数器〔14S〕。
6.根据权利要求
1的部首键是按汉字起笔和收笔特征设计的,同时设有汉字溢出时用的溢出键〔21〕;
7.根据权利要求
1的S码、B码是六位二进制码,T码是四位二进制码;
8.根据权利要求
1的控制门〔15〕是一个三十二位的移位寄存器,前16位在移位时产生功能指令,后16位形成地址码及SBT目的汉字码;
9.根据权利要求
2,电极开关的电极是3-8毫米宽、长60-120毫米在极薄绝缘膜上覆盖一层四周小于绝缘膜的导电体层制成,它一头贴在嘴唇上,一头作为引出线。三个电极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做在同一块膜上,分设不同的规格供操作者选用;
10.根据权利要求
6,按普遍设计的部首列于表2中。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嘴形及发音特点的汉字输入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利用读汉字时嘴形变化、变化顺序、鼻音爆发音的特征,直接读出目的汉字的声码S,在读的同时按(按起笔特点设计的)部首键形成部首码B,用SB调汉字库中相应地址中的汉字到显示屏,并在字旁显示一个图码T,最后按动图示码键盘中的T码键,目的汉字的目的码SBT即被输入。它还可以单独用读字或部首键。再用图示码键产生目的汉字码SBT。
文档编号G06F3/16GK86103658SQ86103658
公开日1987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30日
发明者潘之凯 申请人:潘之凯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