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755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脑键盘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弹片体改进按键结构的电脑键盘装置。
习用键盘按键结构具有多种形式,以下仅举三种以为比较[一]橡皮式是一种利用电话按钮形式的橡皮式按钮,只在橡皮的一伸一缩间,达到电脑输入的目的,不但在按压导通时无声音的提示、且手感也不明确,操作不便,且在使用过一段时日之后常会因橡皮的胶化或破损而造成不堪使用,或因胶化现象而使橡胶内缩、无法恢复原来的卡键状况。并且,当只有一键发生故障时无法只更换该键,而必须整组换掉,更为不方便。
[二]弹簧直接式由于仅在按键体内设有一小弹簧用以支撑而嫌力量不足,故再直接以一弹簧置于按键与键盘外壳间,以增加弹力,但却使每键皆摇摆、晃动;且,由于其接触的导通点之间距离稍远,使之在按压时必须相当用力方能确定该字已键入,使得手感相当不明确,且字的键入也无声音的提示;若使用在资料输入场合,必常因手感不确定而漏打或影响打字速度。
[三]机械式参阅图1所示,为一倒视图,最底下为按键7的背面,而弹簧6之上为按键承体1的内部组件分解图,在弹簧6与上罢1A之间,间隔一背面朝上的键盘壳体(分成上盖1A及下盖1B)(图未示);该弹簧6,起增强弹力的作用;按键承体1内部包括按压体2、小弹簧3、导电用的两凸出铁片8及弹片体5;于组合后,按压体2凸出于上盖1A之外,并使之自键盘壳体(图未示)的背面透出于键盘壳体,以与按键7组合,并在其间设有一弹簧6以增加其弹力;使之在按压时,具有明确的触感及声音;但虽有上述的功能,却使其在装配及组装上费时,且成本较贵、维修不易,且,由于按键承体1的组件过于灵敏,故常有误触之缺失,在做文件处理或资料输入时,常使使用者的手指战战兢兢,惟恐误触,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键盘的改良按键结构,由其结构中所特殊设计的弹片体,本合键盘壳体的承套凹槽一侧上缘所设的凸体,与按键承套组合,达到具有机械式按键的优点,且不会因误触而形成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键盘的改良按键结构,由其特殊设计的弹片体、按键承套及承套凹槽的简单组件,而达到装配组装容易、成本降低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电脑键盘按键结构,主要包括按键、按键承套、弹片体、弹性元件及键盘背面的承套凹槽;其中,键盘壳体背面的承套凹槽内部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方形凸条;此凸条可嵌入承套凹槽的嵌槽内,并在按键承套一侧装设一弹片体、中空部分装设一弹性元件;在键盘壳体正面装设一按键,并以其内部的套体,在透过键盘壳体之后与按键承套组合。且,按键承套之上所设嵌槽恰好与承套凹槽内的凸条相嵌合,以达到不易摇晃的目的;于弹片体背面做成一具有同心圆的凹槽,其小同心圆的上下边缘各打入一沟槽,而能在按键承套动作至弹性元件下压而导通的同时发出声音,且在该弹片体的上缘,向下弯折一呈‘冂’形波浪状的上弹片臂,以能抵住按键承套的上缘,具有使按键恢复至原位的功能,并使弹性元件不在薄膜电路板上受力,而杜绝打字时误触导通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机械式的优点,更没有上述三者的缺点。
现配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功能及其特性、并通过一较佳实施例详述如后。


图1是习用按键的透视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透视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组合立体图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剖面示意图之一图4-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剖面示意图之二图4-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剖面示意图之三图4-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剖面示意图之四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片体的立体图习用技术1A....上盖 1B....下盖2....按压体 3....小弹簧5....弹片体 6....弹簧7....按键 8....凸出铁片本实用新型
4....键盘壳体 10....按键承套11....嵌口 12....嵌槽13....沟槽 14....隔片板20....弹性元件30....弹片体 31....上弹片臂32....下弹片 33....外凸体34....凹槽 40....承套凹槽41....凸条 50....按键51....套体 60....薄膜电路板参阅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包括按键承套10、弹性元件20、弹片体30、按键50及键盘壳体4背面的承套凹槽40;其中,键盘壳体4背面的承套凹槽40,在其凹槽内缘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方形凸条41;按键承套10,上缘为一方形结构、下缘为一方形或圆柱形结构,且在其上缘的方形结构上左右侧设有较大的沟槽13,以置入一弹片体30;前后侧设有较小的嵌槽12,以与承套凹槽40的两凸条41嵌合而稳固结合。将按键承套10利用其上的嵌槽12与凸条41嵌合而套置于承套凹槽40内,使其刚好与承套凹槽40套合,而余留下两侧构槽13的空隙,以置入一弹片体30;该按键承套10的中央为一方形的透孔,透孔下缘设有嵌口11,以使之与按键50内部的套体51套合;参照图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透孔内部、嵌口11的上方,具有一与其一体成形的隔片板14,其中心部位设有一较嵌口11小的方孔,用以抵住弹性元件20;按键承套10的方形透孔内部,装置有一弹性元件20,其作用为接触其上方的薄膜电路板60(本图未示),使能在一定的受力下而导通,并能利用其反作用力辅助按键50恢复于原位置。
弹片体30,参阅图5所示,其本体为一倒凸形弹片,在其上缘两侧各设有向两边延伸并外凸的外凸体33,以使装配工于装配时,能仅以姆、食两手指拈住该两外凸体33即能方便地进行装配;而在其本体的上缘向下弯折一略呈‘冂’形、波浪状的上弹片臂31,并在其本体的下缘向上弯折一略呈‘V’形的下弹片32;在弹片体30的本体背面,先打入一较大且略为凹入的大圆形凹槽,再打入一同一圆心、且较小而亦略为凹入的小圆形凹槽,并在该小圆形凹槽的上、下边缘部分,各打入一弧形的嵌沟,使上述三者形成一内凹的同心圆凹槽34,而在下弹片32受力内压时,使该凹槽34由内凹变成外凸、并发出声音;在下弹片32的受力消失时,下弹片32外崩、弹回原位,使凹槽34由外凸又恢复成内凹、并再发出略小的声响。将弹片体30置入承套凹槽40与按键承套10套合后所余留的空隙(沟槽13)内;弹片体30,其下弹片32的弯曲状尾端抵住按键承套10,而使按键承套10受其支撑而固定住;弹片体30的上弹片臂31,微接触而悬空于按键承套10上方,且上弹片臂31的波浪状尾端在按键承套10压入时,具有弹性作用。
再将键盘壳体4与一键盘底盖(图未示)卡接组合成一‘键盘’,其间并设置有一按键触发用的薄膜电路板60(图未示)。
本按键工作过程如下
动作一,参阅图4-1所示,为键盘的静止状态剖面图,按键承套10受弹片体30的下弹片32撑持,与弹片体30的上弹片臂31顶住,使弹性元件20微微接触在薄膜电路板60之上,故未能接触导通;且,该按键触发用的薄膜电路板60,为一双层式的触发式结构,其所需力量须大于18克力方能导通,故即使误触按键50而使弹性元件20与薄膜电路板60接触,若其误触的力量不大于18克力,则不可能导通,与机械式相比较多了一道防止因误触而导通的功能。
动作二,参阅图4-2所示,当按键50和下按压时,按键承套10下移,并带动弹性元件20缩合,且按键承套10亦下压藉由下弹片32的弯曲尾端,而使弹片体30的下弹片32微往内弯;弹性元件20微接触薄膜电路板60,因其下压力量不足18克力,故仍未导通。
动作三,参阅图4-3所示,按键50下压至定点,上弹片臂31受按键承套10的压力作用而更为撑平,并具有更大的弹性恢复力而抵住按键承套10;弹性元件20,也因其所受之力逐渐加大,而使其所接触的薄膜电路板60因受力到达18克力以上而导通,同时,使弹片体30的下弹片32往内弯至一定点,使其上的凹槽34由内凹变成外凸而发出声响。
动作四,参阅图4-4所示,按键50仍可继续下压一小段距离,使按键承套10持续下移,更使弹片体30的上弹片臂31因受压而撑平,因而具有最大的弹性,且其凹槽34仍处在外凸状态;弹性元件20亦因按键承套10的持续下移,且薄膜电路板60亦因已导通而使弹性元件向内缩进一小段距离,并仍处于导通状态。
动作五,当压力松开,参阅图4-1所示,以上弹片臂31的弹性恢复力为主、弹性元件20的弹性恢复力为辅,而使按键承套10迅速向上弹回原位,同时,又使弹片体30的凹槽34,因下弹片32恢复原状而由外凸恢复成内凹,并发出略小的声响;而该薄膜电路板60,亦因未受力下压而恢复为不导通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藉由结构中的按键承套及弹片体,而代替机械式按键的内部按键承体,由于结构较机械式按键更简单、且其内的弹片体两侧具有外凸体的易拿结构设计,故使之具有装配容易的独特功能;并由于其不但具有机械式按键的按键功能,而使之在打字时可藉由手感或音感,以确知是否已输入该字,增加打字速度及其正确性,并且,因其具有机械式按键所无之压力18克限制,而有防止误触导通的功能,对于做文书处理或资料输入的使用者,不必再耽心会有误独导通的情况;并且,由于其二段式弹式体及弹性元件的设计,可延长其内部组件的耐压寿命;而且,因其结构简单,又使其成本大为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包括按键、按键承套、弹片体、弹性元件及键盘背面的承套凹槽;其中,键盘壳体背面的承套凹槽内装置一按键承套,并在按键承套的一侧装设一弹片体、中空部分装设一弹性元件;在键盘壳体外侧装设一按键,并以按键内部的套体,透过键盘壳体而与按键承套组合;其特征在于一按键承套,其上缘为一相对两侧分别具有较大的沟槽及较小的嵌槽的方形体、其下缘为一方形体或圆柱体,且其中央为一透孔,而其透孔下缘设有一嵌口,以与按键内部的套体嵌合,并在嵌口上方设有抵接弹性元件的隔片板;一弹片体,其上缘向下变折一上弹片臂、下缘向上变折一下弹片,并在弹片体背面设有一凹槽;一键盘壳体背面的按键承套凹槽,其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凸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其中的弹片体,其背面所设的凹槽为一大、一小两同心圆的凹槽,小凹槽的上下边缘部分打入一上一下的两嵌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其中的弹片体的本体两侧并设有外凸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脑键盘的按键改良结构,其中的隔片板的中心部分设有一小孔;该隔片板设置在按键承套的透孔内、嵌口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电脑键盘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按键承套、弹片体、弹性元件及键盘背面的承套凹槽;键盘壳体背面的承套凹槽内部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方形凸条;此凸条可嵌入承套凹槽的嵌槽内,并在按键承套一侧装设一弹片体、中空部分装设一弹性元件;在键盘壳体正面装设一按键,与按键承套组合。且,于弹片体背面作成一具有同心圆的凹槽,按键时手感明确,且可避免误触导通。
文档编号G06F3/02GK2167402SQ9322199
公开日1994年6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8日
发明者廖清水 申请人:廖清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