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编码输入方法

文档序号:6410482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汉字编码输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汉字编码输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形码和音码相结合的方式对汉字进行编码地方法。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工作环境和家庭都具备了使用计算机进行汉字文件编辑及通信的条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计算机汉字文字编辑和通信将成为越来越多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以适应工作、学习、娱乐的要求。汉字的输入则是使用计算机汉字文件处理和通信所必须进行的经常性的操作。因而,能否将汉字快速正确地输入计算机,是影响计算机汉字文件编辑和计算机通信发展推广和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关键。为找到优越的汉字输入方案,有众多的有志之士付出艰辛的努力,并发明了数以百计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案,有数种矫矫都以被广泛运用于计算机汉字文件编辑,例如五笔字型、太极码、自然码、郑码、栗码、沈码等等。
然而,纵观这些汉字输入方案,虽然各自的优点无可质疑,但也各有不足之处,无一达到快速、容易、准确兼备的水平。其不足之处可归为如下两点(1)重码率高,(2)不易掌握。
本发明者在过去三年多的汉字编码的探索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汉字编码方案,为鉴别于其他汉字方案,将其命名为知音码,根据我们运用知音码对汉字编码的实践体验,我们认为知音码与目前计算机所采用的绝大多数汉字输入方案相比更为优越,作为本专利申请的一部分,如下将对知音码的编码原理,优点,编码的各项规则加以详细说明,并对某些汉字做示范性地编码。然而这些仅为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知音码的全部内容,根据本发明的汉字编码输入方法的保护范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来加以限定。
知音码的编码是将汉字按自然构成分解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完整的汉字或偏旁部首。每个汉字的知音码由三至四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为被编码汉字的声母,第二三个字母分别为分解后第一和第二部分所成汉字或偏旁部首名字的声母。如果分解出的第二部分仍可以分解,则对其第二部分再一分为二。知音码的第四位则为第二次分解出的第二部分所成汉字或偏旁部首名称的声母。对于声母由两字母组成的汉字或偏旁部首名字,在知音码中用单个字母来代表其声母,这里我们采用未被用以声母的字母I、U、和V分别代表双字母声母ZH、CH和SH。如第一次分解出的任一部分或第二次分解出的第二部分为非字结构或无名字或非常用的偏旁部首,则在知音码中用未被用以声母或极少用以声母的字母来代表,我们采用字母O来代表非字结构或无名字或非常用的偏旁部首。少数汉字不由自然构字的偏旁部首构成,因而不可分成两个自然构字部分,这些不可分解的汉字,其知音码由三个字母组成,其第一字母仍为字的声母或双字母声母的代表字母,第二三位字母分别为该汉字的起始和结束笔画名字的声母或其双字母声母的代表字母。
根据本发明的汉字编码输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重码率低根据对《新华字典》和计算机汉字文件编码软件「中文之星2.0」汉字字库共同收编的所有的简化汉字(共计6700多)进行编码及统计,重码率约为16%,而在实际应用中,可配合单词联想输入,可以期望这会将重码率更进一步降到极低水平。
(2)容易掌握知音码的编码原则符合汉字的组成规律,符合人们对汉字的记忆规律,符合汉字的书写规律。绝大多数汉字是由不同的部件组合而成,人们对汉字的记忆也是习惯地通过对组成汉字的组成部件的记忆来实现的。而且常用的偏旁部首多来源于汉字或是汉字的变形,因而它们大多都有名字,人们对这些偏旁部首的名字也比较熟悉,人们对汉字的书写顺序是根据组成汉字的偏旁部首的种类和位置,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知音码从最大程度上将这些规律融合于编码中,知音码对汉字的分解为一分为二,直观快速,所有非字结构或非常用无名偏旁部首只用一个字母代表,需要记忆的东西极少,因而知音码与其它诸多方案相比更容易掌握。
(3)准确率高汉字拼音中,韵母的运用要比声母困难的多,知音码只用声母或代表声母的字母编码,因而不易出错误。对于有多个声母的汉字,采用相应的多个编码,对于有多于一种符合编码规则的分解方式的汉字,知音码采用相应的多种编码。对于分解后所产生的多声母汉字的汉字,除极不常用的音外,知音码采用相应多的编码。对于有些难以确定为可分解或不可分解的汉字,知音码采用针对可分解汉字和不可分解汉字的两种编码方法对其编码。因而有一部分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而每个符合或近似符合编码规则的编码一般均可将所要的汉字准确地输入计算机,所以知音码有高的输入准确率。
下面通过将知音码与最接近的现有编码方案作比较,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在我们所了解的已公开发表的汉字编码方案中,栗码和表音码(沈码)与知音码比较接近,特别是编码规则,而在字的分解方法上,以及构字部件的字母代表方法上差异较大,知音码有其显著的优越性。
栗码的四笔声形输入法,对于常用字,编码由三位字母组成,第一位为汉字的声母,第二位为首部件的声母,第三位为未部件的声母,对非常用字则还有第四位,第四位为次部件的声母。
表音码(沈码)由四位字母组成,第一位为汉字的声母,第二位为首部件的声母,第三位为第二部件的声母,第四位件为第三部件的声母,如汉字只有两部件,则第四位为字母O,对于多于三个部件组成的字又有一些特殊分解方式。
栗码和表音码在汉字的分解上有很大的相似处,都将汉字分解为最基本的构字部件,这些部件大多为单体汉字,而又有众多的偏旁部首和非常用偏旁部首及非汉字的构字部件,对于有名字的偏旁部首在编码中由其名字的声母代表,而对无名的非字结构则指定由不同字母代表,或联想到特定汉字,并由这些汉字的声母代表。栗码中运用了40多个非汉字的偏旁部首,同时又用了42个联想偏旁部首,另外还运用了8个基本笔画,因而使用栗码就需要对这些结构的字母代表方法进行记忆。
表音码(沈码)中,有36个非字偏旁部首和12个需要强记的部件,因而也有许多东西需要记忆,才能正确运用。
相比之下,知音码需要记忆的东西要少得多,只有常用的有名字的偏旁部首才由其名字的声母代表,而且对一些近似的部件归类到一个字母上,只有极个别的偏旁部首由指定字母代表,而对于无名非常用非字结构均用一个字母“O”来代表。另外知音码编码中,不论字的构字部件有多少,对所有可分解汉字(除由三个相同部件构成的字)都一分为二,然后如有必要,对分解出的第二部再一分为二,因而快速直观。与栗码和表音码(沈码)相比,知音码中的第二、三、四位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多为完整汉字,而栗码和表音码(沈码)的第二、三、四位则代表较多的非汉字的构字部件。
对于不可分解汉字的编码,知音码第二位采用起始瞬间笔画,第三位采用结束瞬间笔画,相比下栗码和表音码(沈码)对不可分解汉字的编码规则很不易掌握。
基于上述的优越性以及与其它目前所常用的汉字计算机输入方案相比较,知音码基本上达到了快速容易准确,因而非常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选偏旁部首及笔画在键盘上的分布图。
(1)知音码的组成规则
每个汉字的知音码由三至四个字母组成,第一位字母为汉字的声母或代表汉字声母的字母,第二三位字母分别代表将汉字分解为两部分后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知音码的第四位字母代表将汉字第一次分解后的第二部分再一分为二后所产生的第二部分,其代表规则见(4)。不可分解的汉字的知音码可由三位字母组成,其编码第二三位字母的产生规则见(5)。(2)汉字的分解顺序
(a)根据汉字的结构和书写顺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将汉字一分为二。
(b)例外对于有结构为辶或廴为分解后的第一部分,右上部为分解后的第二部分,对于包含有戈或近似于戈字结构的汉字,其戈或近似于戈字的结构为分解后的第一部分,汉字的左下部分为分解后的第二部分。
(c)如第一次分解后的第二部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分离的构字结构组成,或可再分解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完整汉字,则第一次分解出的第二部分应按以上原则再一分为二。
(d)凡笔划相交叉或重叠的构字结构不可分解。
(e)凡有两个以上接触点的两个构字结构不可分解。
(f)偏旁部首不可分解。(3)汉字的分解优先原则
(a)以分解出两个自然分离的完整汉字为优先。
(b)以分解出的第二部分为最大结构的汉字为优先。
(c)以在自然分离处分解为优先。
(d)以分解出汉字或常用偏旁部首优先于非字或非常用偏旁部首。
(e)如第一次分解所得均为非字或非常用无名字偏旁部首,也以第二部分最大为优先。
(f)如汉字的构成部分相接触,第一或第二次分解所产生的第二部分所成的汉字必须由两划或两划以上,方可从相接触的第一部分分解开。
(g)单笔划一般不被分解为第二部分,除非此笔划与分解出的第一部分对称或近似对称,因而字的结构呈左右或上下构型。
(h)第一和第二次分解的原则相同。(4)知音码中汉字,偏旁部首,和非字结构的字母代表规则
(a)单声母汉字,由其单声母字母代表。
(b)双声母汉字(声母为ZH,CH,和SH),由非声母字母(I,U,和V)分别代表。
(c)常用偏旁部首由其名字的声母或代表声母的字母来代表。
(d)个别偏旁部首由指定字母代表。
(e)非汉字结构或无名字的偏旁部首,由不常用于声母的字母O代表。(5)不可分解汉字的编码规则
(a)不可分解汉字的范畴不由自然分离的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所组成的汉字,既所有笔划相互交叉或相连的汉字,不能分解为一个汉字或有名字的偏旁部首和另一个构字结构的汉字。
(b)编码规则不可分解汉字的编码由三位字组组成,第一个字母的产生同于可分解汉字的编码的一个字母,第二位字母为该汉字的起始笔画名字的声母字母或双字母声母的代表字母,第三位字母为该汉字的结束笔画名字的声母或双字母声母的代表字母。不可分解汉字的起始和结束笔画是指按人们书写习惯书写汉字时的起始和结束笔画。起始和结束笔画及其名字(括号内为其声母字母)包括丶点(D),一横(H),丨竖(V),丿撇(P),捺(N),亅钩(G),
提(T)。例如‘乙’字的起始笔画名为‘横’,结束笔画名为‘钩’,其知音码的编码为YHG。(6)知音码的特别规则
(a)由相同三个汉字所组成的汉字,知音码的第二三四位字相同,为组成被编码汉字的汉字的声母或其代表字母。
(b)某些不易被划分为可分解或不可分解的汉字,其编码采用可分解汉字和不可分解汉字的编码原则,因而这些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
(c)对于某些极少使用的构成其它汉字的汉字,在知音码中,除按其声母或代表双声母的字母进行编码外,也可以用代表非汉字结构和无名字的偏旁部首的代表字母O来代表。因而,含有这些极少使用的汉字的汉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
(d)如果汉字的第二次分解出的两部分分别为非字结构和一个汉字,但其两部分相连相接触,在不与其它汉字的编码相重的条件下,可省去编码的第四位字母。
(e)某些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合编码规则的分解形式,因而这些汉字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
(f)某些汉字为多音字,它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母,因而这些汉字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
(g)某些汉字在分解后所成的汉字为多(声)音汉字,除去不常用发音外,这些汉字可有相应多的编码。
图1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选偏部首及笔画在键盘的分布图。其中
键 偏旁部首及笔画(相关字或注解)
b 勹(包),疒(病),丷(八)
c 艹(草)
ch(u) 巛
(川),乂(交叉)
d 冫氵灬丶
(点)
e 卩
阝(耳朵形)
f扌(扶手旁)
g冖以及凡上部有其它结构的冖统称为冠盖,由g代表
h(虎),一(横)
j钅(金)
l 刂(立刀)
n(捺)
牜(牛)
p 彡丿(撇),疋
(疋),
q 犭(犬字旁)
r 亻(人)
s厶(厶),糸纟(丝)
sh(v)饣(食),礻(示),丨(竖),(手)
t
(提笔画)
w口(围,区别于口字)攵夂
x忄(心),
(小)
y衤(衣),讠(言),
(羊)
z辶(走),(足)
zh(i)(竹) 爫(爪)
凡未列出的非字结构的偏旁部首,在知音码中,均用字母O代表。偏旁部首(除系外)不可被分解。凡未列出的,由汉字(列于《新华字典》中)略加变形而成的偏旁部首,在知音码中的代表方法,则同于其汉字的代表方法。知音码编码示范
(a)知音码编码实例详解汉字(拼音) 第一分解(代表字母) 第二分解(代表字编码
母)彬(bin) 木(m)+杉(v) 木+彡(p) bmvp礴(bo) 石(v)+薄(b) 艹+溥(p) bvbp薄(bo) 艹(c)+溥(p) 氵+
(o) bcpo溥(p)氵(d)+
(o) 甫+寸(c) pdoc蒇(chan) 艹(c)+
(o) 戊+贝(b) ucob迦(jia) 辶(z)+加(j) 力+口(k) jzjk病(bing) 疒(b)+丙(b) 一+内(n) bbbn摧(cui) 扌(f)+崔(c) 山+隹(i) cfci崔(cui) 山(v)+隹(i) 亻+
(o)cvio隹(zhui) 亻(r)+
(o) iro查(cha) 木(m)+旦(d) 日+一(h) umdh杳(cha) 杳(y)+一(h) uyh窦(dou) 穴(x)+卖(m)
+头(t) dxmt卖(mai)
(o)+头(t)
+大(d) motd遁(dun) 辶(z)+盾(d)
+目(m)dzdm森(sen) 木(m)+林(l) 木+木(m) smlm森(sen) 木(m)+木(m) +木(m) smm
m誓(shi) 折(i)+言(y)
+口(k)viyk不可分解汉字 起始笔画名 结束笔画名编码(拼音) (代表字母) (代表字母)电(dian) 竖(v) 钩(g) dvg弗(fu)横(h) 竖(v) fhv戈(ge)横(h) 点(d) ghd戌(xu)横(h) 点(d) xhd乙(yi)横(h) 钩(g) yhg重(zhong) 撇(p) 横(h) iph(b)知音码编码举例
浪 淘 沙
ldlgtdof vdv
刘 禹 锡
lwl ypdxjyw九曲黄 河万里沙,jpg qvh hob hdkk whg lvh vdv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ldlg tdoffju biop zpm thdydyg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rnkjroojvq vvhyjg hdkk gts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took dil qdonnpvisibnphjgv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然 之 广 陵hoob hon lmlnszgt mzm hdgk rod idngduleop
李 白
lmz bpr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ggprpn xhh cvxv hob honlmln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yhyd hchbshhhyphxhd yfoiooo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gjgfjf yzywyjpbpvkkxgjud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wkio joo upn jdgthd yevo ldou注“州”为难编码字,其编码也包括idv(按不可分解字编码),
“三”的编码也包括sheh
“之”的编码也包括ido
“白”的编码也包括bdr
“际”的编码也包括jevx
“黄”的编码也包括hob
“下”的编码也包括xhb(C)知音码与栗码,表音码(沈码)编码实例对照
知音码 栗码 表音码
(四笔声形) (沈码)汉字拼音编码结构编码 编码结构编码 编码结构 编码弯 wan 亦弓 wyg 亦弓 wyg 亠八弓 wwbg孕 yun 乃子 ynz 乃子 ynz (折)(撇)子 yzpz贵 gui 虫贝人 gobr 中一贝gib 口(坚)贝 gksb惠 hui
心 hox 车心 hux (横)日心 hhax第 di 
dio 
did 弓(坚) dzgs敬 jing 苟攵 jgp 艹勹攵jcf 艹勹攵 jobf曾 zeng
日 zor 丷田日zbr 丷口日 zbkr糟 zao 米曹日 zmer 米
日 zmr 米(横)日 zmhr落 luo 艹洛各 lclg 艹氵口lck 艹氵夂 loit撑 cheng扌掌手 ufiv 扌
手 ufvx 扌小手 cuxu餐 can
食良covl 卜夕食cbv 卜又食 cbys熟 shu 孰灬 vvd 亠口灬vws 亠(撇)灬 swpi颠 dian 真页 diyb/r 十具页dvyj 真页 dzyo
贝/人搬 ban 扌般殳 bfbv 扌舟又bfyi 扌(撇)殳 bups逼 bi 辶畐田 bzot (横)口辶 bhzk (横)口辶 bhkz东 dong (横)(捺) dhn 七小 dqx (横)(折)小 dhzx耳 er (横)(横) ehh (横)十ehv (横)(竖) ehss
(竖)丰 feng (横)(竖) fhv 三(竖)fsi 三(坚) fss甫 fu (横)(点) fhd (横) hnd (横)月(竖) fhys
(点)月瓜 gua (撇)(捺) gpn
(捺) ghn (撇)(撇) gpps
(竖)
在以上的编码实例中,知音码对所有非字结构均用字母O代表,编码所利用的多为完整汉字。栗码对非字结构如
亠,则由不同字母代表,需要记忆,而对“曾”字中的
,“餐”字中的
,“惠”字中的
,则需要想象而分别转化为田,卜、车,再进行编码。
表音码(沈码)对汉字的分解近似于栗码,其编码规则近似于栗码的四笔声形法。与知音码相比,栗码和表音码(沈码)利用较多得非字偏旁部首。
对于笔画相交或不可分解的汉字,知音码只取起始时的笔画和结束时的笔画名称的声母,而栗码对这些字的编码则不易掌握,例如将“车”分解为“七小”,将“耳”分解为“一十”,将“丰”分解为“三丨”,将“甫”分解为“一月”。表音码(沈码)对这些字的分解也同样地不易掌握。
根据对6700多的汉字的编码及统计,知音码的重码率仅为约16%,因而知音码是单字输入的理想方法。知音码中一个重码所代表的平均字数大约为3个,因而绝大多数的重码仅有少数选择字,可一次全部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对于重码字,可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对可选择字优化排列,这样使用更方便。
知音码也可用于词组的输入,这样可进一步降低重码率,在词组输入中,每个汉字的编码可采用其实际编码,或只采用编码的前三位字母。汉字的知音码中,有不小比例的汉字的编码由三个字组成,一部分由四个字母组成的编码,可减少至三个字母,而又不与其它三个字母的编码相重,一部分由四个字母组成的编码,可减少至三个字母,而又不与其它三个字母的编码相重,因而有不少汉字可只用三位字母输入计算机,从而采用知音码的前三位字母进行词组输入,重码率也应该是很低的。
知音码不仅适宜于对简化汉字进行编码,它也同样且于对繁体汉字的编码。知音码不仅适宜于用普通话对汉字所发的声母进行编码,它也同样适宜于用其它方言发音对汉字进行编码,比如广东话,福建话等。同样地,知音码也可适宜于其它语言中所使用的汉字的编码,汉字在韩国,日本等国都有普遍地使用,与中国人使用汉字的不同处在于,对汉字的发音不同,部分汉字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因而,知音码的编码原理也适宜于外语中的汉字的编码。
由于知音码有其快速、容易、准确等优点,我们认为它在汉字的文件编辑和计算机网络汉字通讯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将组成汉字的若干常用偏旁部首及若干常用笔画,根据其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分配到键盘的相应键上;
2)将汉字划分为可分解、不可分解两类;
3)对于可分解汉字,根据其结构和书写顺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分解成两部分,并在键盘上依次输入该汉字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及对该汉字进行分解所得汉字或偏旁部首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该可分解汉字的编码;
4)对于不可分解汉字,则在键盘上依次输入该汉字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及组成该不可分解汉字若干笔画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该不可分解汉字的编码;
5)用键盘上的同一键来代表每个可分解汉字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非字结构或非指定常用的偏旁部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不可分解汉字是指
(a)凡笔划相交叉或重叠的构字结构不可分解;
(b)凡有两个以上接触点的两个构字结构不可分解;
(c)偏旁部首不可分解;
不属于上述不可分解的汉字和非字结构归类于可分解汉字。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对可分解汉字分解的原则是
(a)根据汉字的结构和书写顺序,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将汉字一分为二;
(b)例外对于有结构为辶或廴的汉字,辶或廴为分解后的第一部分,右上部为分解后的第二部分,对于包含有戈或近似于戈字结构的汉字,其戈或近似于戈字的结构为分解后的第一部分,汉字的左下部分为分解后的第二部分;
(c)如第一次分解后的第二部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分离的构字结构组成,或可再分解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完整汉字,则第一次分解出的第二部分应按以上原则再一分为二;
(d)以分解出两个自然分离的完整汉字为优先;
(e)以分解出的第二部分为最大结构的汉字为优先;
(f)以在自然分离处分解为优先;
(g)以分解出汉字或常用偏旁部首优先于非字或非常用偏旁部首;
(h)如第一次分解所得均为非字或非常用无名字偏旁部首,也以第二部分最大为优先;
(i)如汉字的构成部分相接触,第一或第二次分解所产生的第二部分所成的汉字必须由两划或两划以上,方可从相接触的第一部分分解开;
(j)单笔划一般不被分解为第二部分,除非此笔划与分解出的第一部分对称或近似对称,因而字的结构呈左右或上下构型。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声母只由一个字母组成,则其代表字母就是该声母本身,而对于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声母,就用非常用或不用于汉语拼音声母的字母来代替。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用偏旁部首及常用笔画包括
勹 疒 丷 艹 巛
乂冫氵灬 丶

阝扌冖以及
凡上部有其它结构的冖-钅刂
丿彡疋

亻厶糸纟饣礻
口攵夂忄
衤讠辶爫
丨亅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用偏旁部首及常用笔画在键盘上分布如下
勹 疒 丷B键 艹C键 巛
乂U键 冫氵灬丶D键
阝卩E键扌F键 H键刂L键 N键
冖以及凡上部有其它结构的冖亅
G键
糸纟厶S键 丿彡疋P键 犭Q键 亻R键
饣礻
V键 口攵夂 W键小
忄X键 礻讠Y键
辶 Z键 爫I键钅J键T键
凡未列出的非字结构的偏旁部首,均用字母O代表,凡未列出的,由汉字略加变形而成的偏旁部首,其代表方法,则同于其汉字的代表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每个可分解汉字,其编码由三到四个英文字母组成;
a)在键盘上输入该汉字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其编码的第一位;
b)按所述分解方法将该汉字分解成第一、第二两部分,在键盘上依次输入分解后第一、第二部分所成汉字或偏旁部首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该汉字编码的第二、三位;
c)如果在所述步骤b分解出的第二部分仍可再分解,则在键盘上输入再次分解所产生的第二部分汉字或偏旁部首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该汉字编码的第四位;
d)如果分解过程中产生了非字或无名称偏旁部首,用非常用或不用于汉语拼音声母的字母来代表。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每个不可分解汉字,其编码由三个英文字母组成;
a)在键盘上输入该汉字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其编码的第一位;
b)在键盘上输入书写该汉字时起始笔画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其编码的第二位;
c)在键盘上输入书写该汉字时结束笔画名称的汉语拼音声母的代表字母,作为其编码的第三位。
9.根据权利要求4的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声母ZH、CH、SH分别由I、U、V来代替。
10.根据权利要求1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非字结构或非指定常用偏旁部首分配到O键上。
全文摘要
一种将音码和形码结合起来对汉字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计算机中去的方法,该方法将汉字分为可分解和不可分解两类。对可分解汉字采用一分为二的分解方式,并用键盘上的同一键代表每个可分解汉字分解过程中产的非字结构或非指定常用的偏旁部首。该方法便于记忆,重码率低,有利于提高汉字的输入速度。
文档编号G06F3/023GK1180185SQ9611274
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11日
发明者刘永彪, 胡敏 申请人:刘永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