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部件及连接方法、交换机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049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处理部件及连接方法、交换机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数据处理部件的方法,控制交换机的方法,数据处理部件,控制器和交换机。
为了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顺序或进程,它们需要相互通信。该情形中的顺序是指程序的操作,如果该顺序是由操作系统管理的,则进程是指程序的操作(见Oldenburg出版社1991年由H.-J.Siegert所作的《操作系统入门》一书第15页第1.2章“进程”)。
能够连接相同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进程的机制例如在Oldenburg出版社1991年由H.-J.Sergert所作的《操作系统入门》一书第81-96页“进程通信”一章中有所说明。
进程之间的通信,又称为“进程间通信”,一方面利用操作系统的服务通过交换信息进行。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公用存储区进行交换信息来实现该通信,而不用通知操作系统并得到支持。如果操作系统分布到几台计算机上,参加通信的进程也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操作。然而,这些机制只能用于相同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进程之间的通信,不能用于不同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进程之间的通信。
另外知道,利用数据库为若干进程集中地管理数据。该数据库使得进程能够根据数据库中所实现的数据模型一齐存取数据。这种情形下,也能够通过其他的计算机存取这样的数据库。
本发明从综合业务服务数字网络(ISDN)的控制器着手,在德国专利申请DE4104365C1中有述,其中不同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进程相互通信。
该控制器具有两个操作系统,以相同的计算机工作。一方面,对于用户个人的数据处理,这是一个用户操作系统,而另一方面,对于远程通信任务,这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连接,使得能够将实时操作系统所管理的数据或数据应用叠加到对用户操作系统的进程的访问上,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取代用户操作系统控制下的实时操作系统进程的数据应用。在那种情形下,不同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进程之间的通信通过经过公用存储段的信息交换进行。该公用存储段,描述为内部通信数据段,是由两个相等的数据段原程序(scriptor)建立的,它使得该存储段能够由两个操作系统的顺序和进程使用。
这种类型的连接的不利是,至少一个计算机必须与两个操作系统并行操作,以便使两个操作系统都能访问公用存储段。
另外的不利是,在不同操作系统的进程之间传送数据对于所有参加的进程需要精确协调且开销很大的传送过程。这与高的实现费用和不同操作系统中工作的控制程序之间复杂的依赖性有关。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构造以独立操作系统工作的数据处理部件的控制器。
该情形中数据处理部件是指由操作系统和在该操作系统中运行的控制程序以及利用硬件支撑平台而形成的逻辑部件。一般来说,数据处理部件是一台具有有关处围部件的计算机,它使用独立的操作系统。然而,它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或者,也可以是一台计算机的一个逻辑或功能部件,如果该计算机使用几个独立的操作系统的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数据处理部件的方法,每个数据处理部件使用独立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数据处理部件中,设置一个独立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根据各数据模型管理各数据处理部件的至少部件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第二数据库这样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数据库能够存取由第二数据库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记录,并且使得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根据其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在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之间进行协调,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通过访问第一数据库来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记录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交换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两个或多个数据处理部件在执行交换功能时协作,并且在每一个数据处理部件中,设置一个独立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根据各数据模型管理各数据处理部件的至少部件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第二数据库是这样连接在一起的,使得第一数据库存取由第二数据库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记录,并且使得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根据其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之间的协作,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通过存取第一数据库而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记录的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部件,即第一数据处理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作为硬件平台的计算机系统、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以及多个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中的至少一个被设为在其执行期间与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处理部件协作,该第二数据处理部件也设置有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设有第一数据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模型管理数据,并且将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第二数据库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库被设计为根据第二数据模型管理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至少部分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库被设计为存取由第二数据库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记录,并且使得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根据第一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协作,将控制程序设计为在其执行期间通过存取第一数据库来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记录的数据。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作为硬件平台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处理部件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每个设有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多个控制程序,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至少一个控制程序设计为在其执行期间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协作,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分别设有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它们被设计为根据各数据模型管理各数据处理部件的至少部分数据,并且将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连接,将第一数据库设计为存取由第二数据库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记录,并使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根据其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协作,将控制程序设计为在其执行期间通过存取第一数据库来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的记录的数据。
本发明最后提供一种交换机,包括交换网络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是如上所述的控制器。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在各个数据库中管理每个数据处理部件的至少部分数据,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这些数据库,使得根据各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各个其他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对于各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是可见的(可存取的)。对于这些进程,好象是这些数据是由它们自己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库管理的。数据库的这种连接提供了对其他数据处理部件之一的数据的存取能力。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使得具有利用这些数据对另一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进程的深度访问能力,从而具有对其他数据处理部件的深度访问能力。
为了在交换机中构造控制器使用这种基本构思是有利的。这种控制器所实现的任务对必须采用的操作系统具有极其不同的要求。因此,如果这种控制器是由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并根据上述基本构思而连接进行协作的几个数据处理部件组成的,则是有利的。
这种情形的有利之处特别是降低了软件实现及测试费用,因为能够使用适于各种类型任务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编程语言。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担任对不同操作系统的顺序和进程的多路观看和访问能力,其中所述观看和访问能力不必通过相互同步的互换程序事先精确定义。这降低了在开发相关控制程序时必须遵守的依赖性。甚至以后需要将观看和访问能力扩展到另一数据处理部件时也仅需要低的费用。以这种方式也一起降低了包括几个协作的数据处理部件的控制器的开发、测试和维护费用。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能够将不同的协作数据处理部件的开发周期分开。该优点是因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对一个数据处理部件控制程序的进一步开发仅对与前者协作的其他数据处理部件的控制程序产生小的影响。
下面借助附图利用三个结构例子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的交换机的框图。
图2是第一结构例子中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的功能性图示。
图3a和3b是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的两个数据处理部件的连接的功能性图示。
图4是第二结构例子中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的功能性图示。
图5是第三结构例子中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器的功能性图示。
第一结构例子描述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交换机中采用本发明的控制交换机的方法。该交换机的控制器是由两个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处理部件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数据处理部件的方法,两个数据处理部件相互连接。
图1示出带有控制器CONTR和交换网络DSN的交换机EX。控制器CONTR和交换网络DSN互换数据。
控制器CONTR用于控制交换机EX提供的所有交换功能和服务属性。
交换网络DSN是用于交换机的一般数字交换网络。它由控制器CONTR控制,既用于切换交换机EX用户的连接,又用于控制器CONTR内部通信的通信媒体。
对于这种内部通信,也能够使用独立的通信网络。这样的通信网络也可以是具有分布式交换处理的网络,例如具有以太或令牌访问协议的局域网(LAN)。
控制器CONTR含有四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CS1至CS4,它们经过交换网络DSN相互通信。
计算机系统CS1至CS4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台计算机和所连的外围部件,外围部件需要执行相应功能并与其他计算机系统CS1至CS4通信。
计算机系统CS1包括一台计算机,它含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内部计算机总线,一个中央存储器,至少一个海量存储设备(例如硬盘),以及用于输入输出数据的模块。另外,计算机系统CS1具有使得能够进行人-机通信和经过交换网络DSN交换数据的外围部件。
计算机系统CS1至CS4是设计用来提供远程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其结构例如可见《有线电通信》1981年第56卷第2/3期第135至147页的文章“硬件结构”及该卷中的其他文章。
计算机系统CS1至CS4中的每个构成若干控制程序和特别支持和管理控制程序的顺序的操作系统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的精确定义例如可见标准DIN44300。控制程序存储在各计算机系统中,其顺序确定了各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系统CS1以操作系统OS1工作,计算机系统CS2至CS4以分布式操作系统OS2工作,其中一个操作系统部分OS2′与计算机系统CS2至CS4中的每一个工作。
因此,计算机系统CS1中控制程序的顺序以及计算机系统CS2至CS4中控制程序的顺序由操作系统OS2一起管理。以这种方式,带有有关控制程序和操作系统OS1的计算机系统CS1构成一个数据处理部件PU1,而带有有关控制程序和分布式操作系统OS2的计算机系统CS2至CS4构成另外的数据处理部件PU2。操作系统OS1和OS2是独立的操作系统,它们自主地管理控制程序的顺序,并且不是更高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部分。
数据处理部件PU2也能只包括一个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还能够是一个逻辑数据处理部件,并且尽管它们的每个进程是由单独操作系统管理的,但是它们具有公用的硬件平台。以这种方式,计算机系统将以两个操作系统OS1和OS2并行地工作。
现在利用图2解释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的功能结构和相互作用。
图2示出带有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的控制器CONTR。数据处理部件PU1具有三个进程P1至P3,一个数据库DBMS1和操作系统OS1。数据处理部件PU2具有三个进程P4至P6,一个数据库DBMS2和操作系统OS2。进程P1至P3相互通信并与数据库DBMS1通信。进程P4至P6相互通信并与数据库DBMS2通信。数据库DBMS1和DBMS2相互连接。
进程P1至P3中的每一个代表计算机系统CS1对控制程序的执行,例如计算机系统CS1执行某个任务。进程P1至P3是在控制器CONTR的交换任务的范围内提供功能的进程。在该例中,三个进程P1至P3的个数只是作为例子选择的,并且通常总是作为数据处理部件PU1状态的函数而变化的。进程P4至P6也是这样的。
操作系统OS1管理进程P1至P3,并特别确定它们执行的顺序,它启动它们,确定它们的状态,并向它们提供标准服务,特别是执行计算机系统CS1的处理器之间以及处理器与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另外,在几个进程的同时序列期间,操作系统OS1协调并同步对公用操作装置(例如计算机内核、存储器或部件)的访问。进程P4至P6也是这样。
特别地,操作系统OS2是特别设计来提供控制交换机所需的功能的实时操作系统。相反,操作系统OS1是非实时操作系统,如在通用目的计算机中通常使用的。这样一种操作系统的例子是以UNIX标志销售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S1和OS2也能够是两个相同类型操作系统。
数据库DBMS1知道相应实现的数据模型后管理数据处理部件PU1的部分数据。这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即它不是更高分布式数据库的部分。这些数据例如是数据处理部件PU1的控制程序所使用的半永久变量或数据文件。对这些数据的存取是这样获得的进程P1至P3利用特定消息从数据库DBMS1请求或处理数据。
从逻辑观点看,数据库DBMS1以这种方式代表一个或多个专用进程,这些进程对数据进行管理并在得到请求时使它们为进程P1至P3所用,或在它们请求时处理它们。在该例中,进程P1至P3与数据库DBMS1之间的通信是由操作系统OS1的服务支持的,这些服务特别使得进程P1至P3和数据库DBMS1能够分布到以公用分布式操作系统工作的不同计算机系统。这同样适用于数据库DBMS2。
数据库DBMS1和DBMS2是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根据各系统平台(即计算机平台和操作系统平台)并根据数据处理部件PU1或PU2所提供的功能而选择的。这样,数据库DBMS1是例如根据SQL标准的常规关系型数据库。这样一种数据库例如是以ORAKEL标志销售的数据库。相反,数据库DBMS2例如是被优化为提供交换功能的专用分布式数据库。然而,这两种数据库DBMS1和DBMS2也能够是相同类型的数据库。
特别地,数据库DBMS1和DBMS2中的每一种具有存取接口INT1或INT2、数据库管理器DBM1或DBM2以及数据库DB1或DB2。
进程P1至P3经过存取接口INT1存取数据库DBMS1。进程P4至P6经过存取接口INT2存取数据库DBMS2。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DBM2可以利用数据库DB1或DB2并相互通信。
存取接口INT1和INT2使数据库DBMS1和DBMS2与进程P1至P3或P4至P6之间的接口可用。在这种连接中,进程也称为应用进程。以这种方式,它们支持例如一种数据库存取语言,从而能够利用有关的数据库。例如,这样的数据库存取语言是数据库存取语言SQL(结构式查询语言)或NDL(网络数据库语言)。这些也能够是特定专有数据库存取语言或存取协议。
数据库DB1由存储媒体代表,其中由数据库DBMS1管理的数据是物理存储的。该存储媒体是计算机CS1的一个或多个海量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这同样适用于管理数据库DBMS2的数据库DB2。
因此能够将数据库分布于计算机系统CS2至CS4中,即,在每种情形下,部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CS2、CS3或CS4的存储媒体中。
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DBM2对存储在数据库DB1或DB2中的数据库DBMS1或DBMS2的数据执行实际的管理功能。它们确定可能的数据存取机制,并且管理能够据此存取数据的数据模型。知道该数据模型后,它们对存储在各数据库中的数据执行实际的存取操作。
另外,数据库DBMS1和DBMS2经过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DBM2相互连接。该连接使得从数据处理部件PU2选择的数据记录根据数据库管理器DBM1管理的数据模型对于进程P1至P3是可见的,即数据成为可处理的。这意味着进程P1至P3能够利用数据库DBMS1的存取机制并根据其数据模型存取该数据记录。以这种方式,对该数据记录的存取并不与对其自身数据处理部件PU1的数据的存取不同。这与进程P4至P6相反。
交换功能如下所示由控制器CONTR提供数据处理部件PU2负责实时执行标准交换任务或基本交换任务。在这种情形下,各个任务是由进程P4至P6提供的。
数据处理部件PU1负责提供更复杂的交换功能,对此没有特定的实时要求。这种功能的任务包括例如提供ISDN特点、用户特点、中央交换机服务、移动电话或智能网络的详细呼叫注册或应用或服务。这些任务是由进程P1至P3提供的。
进程P1至P6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数据是由数据库DBMS1或DBMS2管理的。这种数据例如是其顺序是由进程P1至P6代表的控制程序的半永久变量、用户数据、有关交换网络DSN状态的数据、有关待提供的远程服务的数据,或者有关交换机EX通信负载的数据。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连接使得它们的数据对所有进程P1至P6是可见的,并且它们能够利用其通常存取机制根据其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存取其数据,而不管两个数据库中的哪一个管理所述数据。另外,这种数据也由数据库DBMS1和DBMS2管理,并且经过连接对于其他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是可见的,这些数据确定进程的状态,其变化改变进程的顺序或结果。数据经过连接对于各个其他数据处理部件的进程的可见程度是由相互存取能力的深度确定的。
数据库DBMS1和DBMS2也能够管理数据处理部件PU1或PU2的其他数据。这样的数据例如是由操作系统US1或US2的系统进程使用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影响着进程顺序。它们也能够是操作系统核心的参数,使得能够直接影响各个其他操作系统的顺序控制。
另外能够将经过连接成为可见的其他操作系统的数据复制到一个面向目标的信息模型,并且由面向目标的应用实现两个数据处理部件PU1的协作。
现在借助图3a和图3b更详细地说明利用复制机制连接两个数据库DBMS1和DBMS2。
图3a示出互换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数据处理部件PU2。数据库管理器DBM1具有几个数据库进程PDB、一个转换器MAP、一个数据集DATMOD一个通信装置KOM。通信装置KOM与数据处理部件PU2交换信息,并经过转换器MAP从数据处理进程PDB接收信息。转换器MAP能够存取数据集DATMOD。
通信装置KOM提供与数据处理部件PU2和与数据库管理器DBM2通信所需的通信服务。
数据集DATMOD含有说明两个数据库DBMS1和DBMS2数据模型的元数据。
知道两个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数据模型后,转换器MAP将与一种数据模型中有关数据改变的信息转换为与另一种数据模型中有关这些数据改变的信息。
数据库进程PDB代表数据库管理器DBM1的进程。
数据库管理器DBM1知道同步单元到由其管理的预定数据记录的分配。该例中,所述数据记录确定使得对数据处理部件PU2为可见的数据。如果进程P1至P3之一现在执行引起数据改变的数据库存取INSERT(插入),则处理该数据库存取的数据库进程PDB检查这些数据是否具有分配给它们的同步单元。
如果处于这种情形,它们向转换器MAP发送一个信息TRIGGER(触发),并等待,将改变存储到数据库DB1直到它们从通信装置KOM收到一个确认信息ACK。如果不处于这种情形,它们不将这一数据改变存储到数据库DB1中。
信息TRIGGER根据数据库DBMS1的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的这种改变,并由转换器MAP转换为信息STORE(存储),该信息根据数据库DBMS2的数据模型描述相应的数据改变。通信装置KOM从信息STORE产生在第二数据库中造成改变的相应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数据库管理器DBM2。如果这种数据改变已经进入数据库DB2,则数据库管理器DBM2发送相应确认信息,由通信装置KOM接收并作为确认信息ACK传送到数据库进程PDB。也可省略确认信息ACK。
数据库DBMS2也能够是具有几个将被改变的数据拷贝的分布式数据库,在每种情形下,只有预定组的进程能够访问拷贝中的一个。如果通信装置KOM了解复制数据的分布,则对于这种数据库将是有利的。那样,它将能将目标数据发送到负责管理各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器DBM2的那些部分。
图3b示出互换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数据处理部件PU2。数据库管理器DBM1包括数据库进程PDB、转换器MAP、数据集DATMOD和通信装置KOM。通信装置KOM与数据处理部件PU2交换信息,并经过转换器MAP向数据库进程PDB发送信息。转换器MAP能够访问数据集DATMOD。
有关图3a所述相应地适用于数据库进程PDB、转换器MAP、数据集DATMOD和通信装置KOM。
通信装置KOM从数据处理部件PU2接收信息,该信息向其通知数据库DBMS2中数据的改变。该信息传到转换器MAP,MAP将该信息转换为根据数据库DBMS2的数据模型描述各数据改变的信息INSERT(插入)。该INSERT信息发送到数据库进程PDB,并使其将这种数据改变存储到数据库DB1中。
数据库管理器DBM2的功能是按照图3a和图3b实现的,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转换器MAP。
数据库管理器DBM2也可能不将数据库DBMS2中数据的改变通知给数据库管理器DBM1。然后由通信装置KOM对来自数据库DBMS2的内部信息进行评价,然后如果它们与复制的数据改变有关,则传给数据库进程。
这种复制方法实现了只有特定数据的改变才通知给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DBM2中的另一方,从而使为了同步而交换的数据量保持为少量。另外,实现了高度同步。
这样一种复制方法也可能不能保证数据库的同步,除非例如以有规则的间隔交换数据库DBMS1和DBMS2中为协作所需的所有数据。然而,采用复制机制具有一个优点以这样一种方式将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连接起来,使其能支持高速要求。
要不是任何其他控制任务,也可以不使用控制器CONTR来控制交换机EX。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的系统平台和任务分布也将相应改变。
现在利用图4以第二结构例子说明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另一种连接可能。
图4示出带有进程P1至P3、数据库DBMS1和操作系统OS1或带有进程P4至P6、数据库DBMS2和操作系统OS2的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数据库DBMS1和DBMS2包括存取接口1NT1、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数据库DB1,或存取接口INT2、数据库管理器DBM2和数据库DB2。存取接口INT1和INT2互换数据。
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如图2所示构造。只有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连接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
影响另一数据处理部件所需的数据并不象第一结构例子那样存储在其看身的数据库中,并且它们利用复制机制得以同步。在该结构例子中,对这些数据的存取通过在存取接口INT1和INT2之间交换信息实现。如果存取接口INT1从与数据库的存取语言SQL相应的数据处理部件PU2接收存取数据的请求,则存取接口INT1识别这一点,然后进行数据模型转换,并将该请求传到存取接口INT2。后者从数据库管理器DBM2请求相应数据,并且一旦收到数据,则将其传到存取接口INT1。
利用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这种连接,如果数据库DBMS1和DBMS2是相同类型的,并且存取接口INT1和INT2支持相同数据库存取语言,则是有利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形,某些情况下在这样的数据库存取语言之间进行完全转换是不可能的。
现在利用图5以第三结构例子说明连接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另外可能性。
图5示出带有进程P1至P3、数据库DBMS1和操作系统OS1或带有进程P4至P6、数据库DBMS2和操作系统OS2的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数据库DBMS1和DBMS2包括存取接口INT1、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数据库DB1或存取接口INT2、数据库管理器DBM2和数据库DB2。另外,两个数据库都有一个公用数据库DB3。
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如图2所示构造。然而与第一结构例子相反,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采用公用硬件平台,即两个数据处理部件PU1和PU2以同一计算机系统工作。
在这种情形下,数据库DBMS1和DBMS2的连接通过公用数据库TB3实现影响各其他数据处理部件所需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TB3中。因为两个数据库管理器DBM1和DBM2都能访问该公用数据处理部件,其他数据处理部件的数据也能以这种方式按照其自身数据模型得到访问。对访问进行同步需要一种同步机制,比如由操作系统对于几个访问公用操作装置的进程所用的那样。
权利要求
1.连接数据处理部件(PU1,PU2)的方法,每个数据处理部件使用独立的操作系统(OS1,OS2),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数据处理部件(PU1,PU2)中,设置一个独立的数据库(DBMS1,DBMS2),该数据库根据各数据模型管理各数据处理部件(PU1,PU2)的至少部件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第一数据库(DBMS1)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第二数据库(DBMS2)这样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数据库(DBMS1)能够存取由第二数据库(DBMS2)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数据记录,并且使得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根据其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在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1,PU2)之间进行协调,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通过访问第一数据库(DBMS1)来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记录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部件(PU1,PU2)采用适用于各任务的不同操作系统(OS1,OS2)和数据库(DBMS1,DBMS2)。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是由第一和第二数据库(DBMS1,DBMS2)根据不同数据模型存取的,并且为了连接,进行数据模型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访问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进程(P4至P6)的半永久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数据库(DBMS1,DBMS2)使得不同的数据存取机制有效,并且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利用第一数据库(DBMS1)的存取机制存取数据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连接,第一和第二数据库(DBMS1,DBMS2)互相复制由它们管理的部分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经过第一数据库(DBMS1)存取由第一数据库(DBMS1)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记录的同步拷贝。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来自第一数据库(DBMS1)记录的每个数据分配一个同步单元,并且当改变具有分配给它的同步单元的数据时,由第一数据库(DBMS1)向第二数据库(DBMS2)发送一条相应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改变具有分配给它的同步单元的数据时,该改变只由第一数据库(DBMS1)记录在数据库(DB1)中,然后由第二数据库(DBMS2)接收确认执行这种改变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来自第一数据库(DBMS1)的内部信息进行评价,并当第一数据库(DBMS1)改变来自数据记录的数据时,向第二数据库(DBMS2)发送相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连接,数据库(DBMS1,DBMS2)存取其中存储记录的公用数据库(DB3)。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库(DBMS1)检测对记录数据的存取,并利用适当存取指令开始对第二数据库(DBMS2)的存取。
12.控制交换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操作系统(OS1,OS2)的两个或多个数据处理部件(PU1,PU2)在执行交换功能时协作,并且在每一个数据处理部件(PU1,PU2)中,设置一个独立的数据库(DBMS1,DBMS2),该数据库根据各数据模型管理各数据处理部件(PU1,PU2)的至少部件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第一数据库(DBMS1)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第二数据库(DBMS2)是这样连接在一起的,使得第一数据库(DBMS1)存取由第二数据库(DBMS2)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数据记录,并且使得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根据其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1,PU2)之间的协作,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通过存取第一数据库(DBMS1)而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记录的数据。
13.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包括至少一个作为硬件平台的计算机系统、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OS1)以及多个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中的至少一个被设为在其执行期间与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协作,该第二数据处理部件也设置有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OS2),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设有第一数据库(DBMS1),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模型管理数据,并且将第一数据库(DBMS1)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第二数据库(DBMS2)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库(DBMS2)被设计为根据第二数据模型管理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至少部分数据,并且第一数据库(DBMS1)被设计为存取由第二数据库(DBMS2)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数据记录,并且使得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根据第一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协作,将控制程序设计为在其执行期间通过存取第一数据库(DBMS1)来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记录的数据。
14.控制器(CONTR),包括至少一个作为硬件平台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1,PU2)每个设有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OS1,OS2)和多个控制程序,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至少一个控制程序设计为在其执行期间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协作,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1,PU2)分别设有第一数据库(DBMS1)和第二数据库(DBMS2),它们被设计为根据各数据模型管理各数据处理部件(PU1,PU2)的至少部分数据,并且将第一数据库(DBMS1)与第二数据库(DBMS2)连接,将第一数据库(DBMS1)设计为存取由第二数据库(DBMS2)管理的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数据记录,并使所述数据对于第一数据处理部件(PU1)的进程(P1至P3)根据其数据模型是可处理的,并且为了与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协作,将控制程序设计为在其执行期间通过存取第一数据库(DBMS1)来存取第二数据处理部件(PU2)的记录的数据。
15.交换机(EX),包括交换网络(DSN)和控制器(CONTR),其特征在于控制器(CONTR)是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器。
全文摘要
构造大的控制系统需要对以不同操作系统(OS1,OS2)工作的数据处理部件(PU1,PU2)进行协作。为此数据处理部件(PU1,PU2)通过数据库(DBMS1,DBMS2)的连接相互访问。利用这种连接,使得来自其他数据处理部件(PU1,PU2)的数据根据其自身相应数据库(DBMS1,DBMS2)的数据模型是可见的(可处理的)。在这种情形下,利用在数据库管理器(DBM1,DBM2)之间运行的复制机制将数据库(DBMS1,DBMS2)连接起来。使用连接数据处理部件(PU1,PU2)的方法从不同数据处理部件构造交换机的控制器以产生交换功能。
文档编号G06F17/30GK1151674SQ96113049
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30日
发明者德斯特·达塞, 卡尔-海茵滋·来盖特 申请人:阿尔卡塔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