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641258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
目前,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仍存在较大的隔阂,计算机的资源和功能远未得到充分的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去模拟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的实践活动。换言之,人们如要使用计算机,就必须首先了解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结构形式,学习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完成工作。而人类的大脑思维是相当活跃的,人们必须通过学习被动地去适应计算机,大大地限制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所以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是消除隔阂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人类的活跃思维与计算机固定模式的矛盾问题。人机和谐环境的根本目的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环境,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计算机能够顺应人类认识世界的认识方式并辅助人类去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关键是如何使计算机处理问题时的方法空间与人类在认识问题时的认识空间的一致性问题,也就是说,要使计算机具有人性化。
现在计算机界最为流行的话题就是Internet和Intranet,Internet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使用和认可,一是因为它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易于使用的浏览器界面,浏览器为不懂得计算机的人提供了友好的访问界面,这是因为它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超链路),超链路技术使得人机交互变得简单、直观而有趣,人们发现和计算机打交道不再是一件困难和枯燥乏味的事,因为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生动、直观和丰富多彩的访问界面,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自己想得到的信息而不需要任何规则和专业的操作。这种计算机访问界面使人们认识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查询功能形成较为和谐的环境,但目前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还只限于应用在Internet访问服务器上,而且仅限于信息查询(即信息的读取)。就计算机应用而言,所谓信息处理不能只是信息查询,而是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及分类,参照前人已经总结的经验并从中找出其新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指导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就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超文本这个概念是由Ted Nelson在60年代首先提出的,由于当时受计算机技术和器件的限制,超文本技术一直未得到推广应用。进入80年代,随着高性能工作站、高分辨率显示器的问世以及网络通讯能力的提高和存储器价格的下降,超媒体和超文本技术才得以迅速的发展。
超文本的概念极为简单屏幕上的窗口与数据库中的实体相联,在实体之间提供了链路。实体与链路均从浏览图上得到反映并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它基于网络结点和链,用数据库实现信息的非线性组织,从而提供用户对信息快速灵活的检索和查询。
超文本系统基本成分是结点和链。结点用于存储信息,数据结点可以包含正文(超文本),图形、图象、声音(超媒体)及其他形式的数据,超链路用于建立不同结点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数据存储于非线性组织的网络结点之中。数据结点通过超链路可以进行访问。超文本系统的局限性目前,超文本系统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来描述的,HTML给人们引入了点击链接文本和图象的概念。从根本上讲,HTML是一种页面描述语言,不能进行参数传递和数据交换,即静态HTML。从应用的角度上讲,超文本系统能够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查询,不能用作信息处理。目前,国外一些公司如Microsoft等公司也正在发展动态HTML技术,希望使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浏览器Web为交互式通用用户接口。但仍未使动态HTML语言成为一个开放的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应用到我们日常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其他一些信息管理系统中,那将使人们的认识空间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空间达成一致。
基于这些想法,我们提出并开发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用该方法开发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系统结构,突破了现行的菜单式软件的二维树型结构。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是一种超出了三维立体空间及加上时间概念的四维空间的多维空间,所以称为“多维处理方法”。这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客观上能够顺应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在主观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控制计算机,帮助用户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构思,从而达到傻瓜操作的效果,使人们使用计算机象使用傻瓜照相机一样,虽然不懂得照相机的原理,但却照样可以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亦可称为“傻瓜计算机应用软件”。


图1为本发明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结构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多维信息处理应用软件的超链路结构。
图4是采用多维处理方法的应用软件实际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在“明确应用目标”这一步骤,将应用软件根据某一应用系统的需求,划分为目标明确的子系统(子模块)。
在“确定子系统的出、入口参数”这一步骤中,按照黑匣子原理,确定子系统(子模块)之间交换数据的出、入口参数。
在“进行类封装”这一步骤,按照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子系统(子模块)进行类封装。
在“设置标识符”这一步,将子系统(子模块)用唯一的标识符进行标记。
在接下来的“超链路连结”这一步,将具有唯一标识符的子系统(子模块)用超链路进行全互连。
在“设置状态堆栈”这一步,根据应用软件的系统规模(子系统的多少)设置状态标记堆栈。
最后,在“设计状态图”的步骤中,利用自动机原理设计应用软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结构图,图中菜单---与分级式菜单软件的功能相同。导航器---用于显示应用软件的整体系统结构。多维控制---一组多维控制按钮。工具---用户进行编辑的功能按钮。超链路管理---建立索引表,用来管理超链路的唯一标识符。主程序---从应用的角度管理和调度应用模块。浏览器---为用户提供的,用于浏览数据的功能模块。查询管理---为用户提供的,用于自由组合查询条件的功能模块。编辑器---用于编辑超链路唯一标识符的功能模块。窗口管理器---用来管理窗口的显示或隐含的功能模块。超文本对象管理---主要用于文本的超链路管理,不同于功能模块的超链路管理。超介质对象存储---应用软件用到的图片存储。
该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用户界面计算机界面作为人机接口,是用户操作计算机的重要媒介,同样也是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功能能够得以表现的媒体。它包含四个部件。
1、多维控制按钮组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能力是通过多维控制按钮来体现的。应用系统按其应用功能将整个软件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然后用超链路将其连结起来,多维控制按钮组中的一个按钮就是一个子系统的端点。这个端点既是子系统的入口,又是该子系统的出口。多维控制按钮总是出现在系统的各个界面上,用户可以通过它们任意进入每个子系统,而不受任何限制。
2、导航器导航器是整个应用系统的系统框架图,用以指示用户此时此刻所处的位置,帮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处境。
3、工具系统提供常用的工具,这种工具随时可以弹出和关闭,方便用户使用。
4、菜单分级式菜单的形式与功能类似传统的菜单,系统仍然提供菜单有二个目的①这种菜单的功能仍有其实用价值;②适合传统用户的习惯。二、多维信息处理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核心部分,具体的功能下面将详细描述。三、超文本对象数据库带有超链路标记的对象的存储组织。本发明的多维处理方法是在超文本技术的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发展起来的。
本发明的面向对象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用户界面的图形化上,大多数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均采用了桌面隐喻和图形用户接口技术,系统在屏幕上提供用户一些按钮,按钮用图符形象化表示,用户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大大简化了用户操作过程。
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实现多维处理应用软件可视为带有记录的程序及参数间无约束连接的信息处理系统,由多维用户接口、超链路管理系统和超文本数据库存储系统组成,其主要部件为(1)多维控制按钮;多维控制按钮的背后是用超链路将应用程序以全互联的形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不同于现行的超链路在于它可以进行参数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是构成多维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2)网络的存储方法与存储策略;(3)超文本数据库,它包含一组彼此相连的超结点-对象库用来存放各类对象实体。
一组连接各超结点成网络的超链超索引对象库的索引文件。
在具体实现时,每一个对象都有特殊的标识,它可以对应一段正文、一幅图象或是一段程序,都有一个窗口与之对应,在执行时,系统首先呈现给用户许多对象,每一个对象都对应一条链路,如果用户选择了其中一条链路,则系统到超索引中查得该链路对应单元名字和真名,然后到对象库中取其内容,将其呈现或执行。
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执行环境具有如下功能(1)窗口的自动关闭对象库中每一对象实体都对应一个窗口,但由于受到内存的限制,屏幕上的窗口不可能开得太多,可以通过参数设置来改变最大窗口数目,当屏幕上所开的窗口数目大于所设参数时,将自动关闭最先打开的窗口,以此类推。窗口的自动关闭功能保证使用率高的窗口能够常驻屏幕。(2)标注功能标注功能相当于一个书签,一个单元一旦被标注,则可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该单元将会被方便地访问。
标注功能为用户拾取重要单元内容提供了一种灵活而又简便的方法。(3)转向功能每个单元虽然提供了一些指向其他单元的链路,但是有时候用户想查阅非链路指向单元的内容,则可以用转向命令实现任意单元的访问。
转向功能为用户访问非相邻单元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4)导航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按下导航器按钮,应用系统将每一个功能模块用结构图的形式显示整个系统的结构,并指出用户此时此刻所处的位置,以便用户进行下一步决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利用上面描述的多维处理应用软件来构成的一种计算机的用户界面--多维计算机界面。
图3是本发明中的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超链路结构。图中,0表示功能模块,…表示超链路,-表示树型结构。现行的分级式菜单的软件的操作方法是用户通过一级一级的菜单进入(比方说)8号功能块完成工作后,需进入11号功能块去工作时,必须经过4、2、5号的路径方能到达11号功能块。也就是说,必须遵循软件的操作规则。
采用多维处理方法的应用软件不必遵循以上的规则,即可由8号功能块经由超链路直接进入11号功能块,甚至任何一个功能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跳转。
图4是本发明的多维处理软件的一例实际结构。
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目的是为了使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方法空间与人们认识问题的认识空间趋于一致。计算机界面是计算机和人们物理连接的唯一介质,所以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特性均要在界面上表现出来。人们通过界面与计算机打交道,控制计算机使其为自己的应用目的服务。界面上所有控制描述是就某种应用目的专业术语,是用户自己认识问题及处理事物时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的知识描述。所有这些描述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专业术语完全隔绝,从而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必按照计算机的要求所必须进行的特定操作。打一个比喻,就像两个因语言不通的人需要交流时,就必须有语言翻译一样。“全日通”多维计算机界面就起到翻译的角色。这种界面的结构完全不同于现行软件的分级式菜单结构,向用户所展示的是自己所熟悉的术语,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界面上提供的多维控制按钮去控制计算机,不因分级式菜单结构所要求的特定操作步骤而受到种种限制。给那些非专业人员使用计算机带来很大的方便,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整体的管理水平。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超链路进行管理的超链路管理器,具有多个彼此相连的超结点一对象库和多个连结上述各超结点的超链一超索引的超文本对象数据库,用于向用户指示所在位置的导航器,用于向用户提供帮助的帮助系统,其中,上述的超链路管理器能够进行参数传递;上述的超文本对象数据库具有对象之间相关联的动态参数;上述的导航器能够对用户进行动态指示;上述的帮助系统具有应用软件的操作指导与该应用软件的应用领域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2.一种计算机用户界面,界面上包括多个多维控制按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多个多准控制按纽可以任意切换应用软件系统中的任一个功能模块,而不必进行一个功能模块的退出,才能进入另一功能模块的操作步骤。多维控制按钮的数目随具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规模及复杂程度,可增加或减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维处理方法的模型,着重介绍了它的实现技术及系统构成。它不同于现行的超文本模型,具有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一样的特征,具有多维信息处理能力,并且提供了面向对象的多维用户界面。本发明提供了多维处理应用软件的系统结构、设计思想以及实现方法。多维处理方法的目的在于解决计算机处理方法的处理空间与人类认识问题的认识空间的一致性问题,为使计算机具有人性化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文档编号G06F17/30GK1221925SQ9712346
公开日1999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商建中 申请人:北京全日通新技术发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