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调节规则生成设备以及调节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412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调节规则生成设备以及调节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装置,该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装置按照下述方式生成用于适当并且容易地对送向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的调节规则,该方式为可根据多个输入输出的并且具有非线性的特性的系统获得所希望的输出,本发明还涉及采用所生成的调节规则对送向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的调节控制方法和设备。在比如成套设备、机器生产线、或维修业务等中的调节作业中,多数的情况是当对系统中的某个要素进行调节时,多个其它的要素会以与该调节相关的方式产生变化,从而很难对全部的要素进行良好的调节。一般的问题是,如何按照使输入为所希望的值的方式,对输入进行调节。为了解决该问题,过去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案。作为实际的问题,调节用参数(下面简单称为“参数”)与输出的问题大多是相对本来的输入输出关系,而随时发生的这类问题。因此,经常会出现不能得出有效的结果的情况。这些问题主要按照下面的三个因素的方式来考虑。·参数与输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复杂性·参数和输出的非线性·数据的不均匀性可认为下述的几种情况是造成难于解决问题的原因,该情况包括指参数与输出不必分别为1元(变量),而一般可为多元,这些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参数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所获得的数据少或不均匀,不能通过这些数据充分地描述参数与输出之间的特性。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人们提出了基于线性数学理论得出的方案,以及实际反映伴随调节过程人们的预见性知识或直觉的方案。比如,采用模糊推断的方式或定性因果推断。模糊推断对具有非线性的系统来说,可能确实是有效的方式,但是在可很顺利地确定从属度函数或可确定调节规则的场合,其结果是将该模糊推断称之为“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模糊理论适用于非线性的场合,但是对象(object)给出的反应不是线性的,人的类推几乎是无效的,系统识别等中的试算法也容易造成麻烦的作业。另外,即使在可通过非线性模型对系统进行识别的情况下,计算用于调节的输入量(用于调节的操作量)是难于采用非线性模型的。这样会造成难于设定从属度函数或规则的问题。还有,相对系统的特性的变化,当初确定的规则是否有效是不能保证的。定性因果推断本质上是与模糊推断相同的。如果因果关系明确,虽然可通过计算机使分析自动地进行,但是如果判断调节因果关系时的数据,在依赖人们的方面是与采用模糊方式的场合相同的。即,即使在以对数据进行半自动处理的方式进行模型化处理的情况下,仍会发生必须由人来预先确定数据的判断基准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本质上没有变化(比如,参照JP特开平7-191706号文献)。在根据因果关系得出的推断中,一般是根据过去的数据(事例)进行目前的状态分析,但是其前提是必须要求较多的过去的数据。因此,在长期使用较大的成套设备(系统)的场合,情况是良好的,但是,比如按照在生产线中对每个产品的参数进行调节的场合的方式,在(每个)对象中假定个体的场合、或在相对环境变化进行调节的场合,既然未必遇到其它个体数据,则数据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可认为通过根据已有的事例数据的手段难于进行调节。在调节中,仅仅通过进行判断是不充分的。这是因为与下述场合不同,在控制系统中对情况进行判断后,要查找对系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该场合指尽可能根据故障诊断等、以及系统内部的状态是否发生故障等这两个基准来观察系统(此后的处理由人进行)是有效的。本发明可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方案,该方案所具有的特征是·在采用数据的同时进行调节·事先不必采用大量的数据·可对付非线性本发明更加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装置,该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装置生成用于调节下述对象的调节规则,该对象是多变量的(多个输入输出的系统)、并且具有相关关系复杂的非线性。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控制方法和设备,该调节控制方法和设备按照所生成的调节规则对对象进行调节。按照上述的本发明,可获得以适当的方式使调节作业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的优点。本发明的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装置采用调节或控制的对象的实际数据,形成下述的表(依赖关系表),该表表示将每个输入(下面称为“操作量”)分别分类为对输出(下面称为“控制量”)有影响的变化模式的定性特性,其特征在于,在此前提下生成用于调节的操作步骤(调节规则)。此外,本发明的调节控制方法和设备以下述过程为前提,该过程指随时响应于所输出的偏差,根据由自动生成的调节规则得到的指示(调节控制量和操作量的选择)与过去的操作,对目前的对象情况是否进行例外的动作(波动与饱和)进行判断,在判断为未进行例外的动作的场合按照所生成的调节规则的指示,在其它的场合进行规定的输入操作,其特征在于提供输入给用于调节的对象的操作量的修正量。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该方法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根据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特定的第2数据,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接受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该方法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该特定的第1数据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该方法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和该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该特定的第1数据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再有,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该装置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计算机构,该机构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根据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特定的第2数据,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接受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该装置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计算机构,该机构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的特定的第1数据;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从第1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该装置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计算机构,该机构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和该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该特定的第1数据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还有,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控制设备,该设备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的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把上述对象的每个操作量造成的控制量的变化、以及该控制量的变化的控制量之间的定性的特征数据作为输入,根据该特性数据分别针对每个控制量,确定单独调节得到的1个以上的操作量;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分别针对上述每个操作量将由上述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输出的可调节控制量数据变换为规定的格式,并作为调节操作步骤输出;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计算相对上述对象的控制量的目标值的偏差并输出;调节规则存储机构,该机构用于存储通过上述调节规则生成机构所生成的调节规则;适用规则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把通过上述偏差数据生成机构所生成的偏差数据以及存储于上述调节规则存储机构中的调节规则作为输入,选择可调节的第2数据并确定适用规则;修正量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针对由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所选择的第2数据,参照上述偏差数据,将该第2数据的修正量确定为与在上述适用规则中确定的第2数据相对应的偏差的规定的比例值。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生成确定第2数据组时用的调节规则,以便使相对规定的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生成针对上述对象的第1数据组的偏差数据并输出;调节规则存储机构,该机构用于把该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输出的偏差数据作为输入,存储由上述调节规则生成机构所生成的调节规则;适用规则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输入由上述偏差数据生成机构所生成的偏差数据,以及存储于上述调节规则存储机构中的调节规则,选择可调节的第2数据并确定适用规则;修正量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针对通过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所选择的第2数据、参照上述偏差数据,将该第2数据的修正量确定为与在上述适用规则中确定的第2数据相对应的偏差的规定的比例值。图1为本发明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与第2实施例的调节规则生成设备(第1与第2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的处理流程图;图4为图3中的流程图中的第1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流程图中的第2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的流程图中的第3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图3中的流程图中的第4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3中的流程图中的第5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调节规则生成设备(第2实施例)内部的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的处理流程图;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调节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和第4实施例的流程图1的图;图13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1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流程图2的图;图1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调节规则补偿生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图18为表示2个输出的变化模式的图;图19为表示相对次数的参数值的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本发明中,对调节或控制的对象施加每个要素的输入(操作量),相对该施加的输入,分别在每个要素中得出作为该对象的动作结果的输出。之后,对施加上述输入(操作量)的2个输出的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即,对2个输出是否沿相同符号方向变化(偏离变化参照图18(a)),或还是沿不同符号方向变化(倾斜变化按照倾斜方式变化参照图18(b),(c))进行分析。此外,对调节或控制的对象的多个输入与输出的依赖关系进行分析,以表的形式表示,另外在该表中添加上述变化模式的信息。接着,根据表示该依赖关系的表,每次选择2个输入,了解兼顾变化模式对输入与输出造成的影响情况,当使任意的要素输入发生变化以便进行目的控制时,对是否最稳定地进行目的控制或调节进行分析。图1表示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本发明的调节规则生成设备以下述情况为前提,从而生成调节用的操作步骤(调节规则),该情况指如图1所示,计算称为输入xi、输出yi(i表示整数)的对象实际数据,采用该实际数据,形成下述的表(依赖关系表),该表表示分别把每个输入(操作量)分类为对输出(控制量)有影响的变化模式的定性特性。此外,本发明的调节控制设备以下述情况为前提,从而提供输入给用于调节的对象中的操作量的修正量,该情况指随时响应于输出的偏差,根据由自动生成的调节规则得到的指示(选择调节控制量和操作量)与过去的操作,对目前的对象情况是否进行例外的动作(波动与饱和)进行判断,在判断为未进行例外的动作的场合按照所生成的调节规则的指示,在其它的场合进行规定的输入操作。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涉及下述的调节规则生成设备,在该调节规则生成设备中,按照可使对象获得允许范围内的控制量的方式,设定下述的可变参数(在后面,与控制量无特殊的区别)的值,该可变参数值用于确定上述调节对象的控制量或保持该调节对象,该调节规则生成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以及调节规则格式生成机构,该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输入上述调节对象的每个操作量的控制量变化、以及该控制量变化的控制量之间的定性特征数据,根据该特征数据,针对每个控制量确定分别进行调节获得的几个操作量,上述调节规则格式生成机构针对每个操作量把上述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输出的可调节控制量数据变换为规定格式,并作为调节操作步骤输出。第2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通过下述第1二进制数据表现用于表示上述调节对象的每个操作量的控制量变化的定性特征数据,该第1二进制数据表示每个操作量是否对每个控制量造成影响,通过下述第2二进制数据表现上述控制量变化中的控制量之间的定性特征数据,该第2二进制数据表示在每个控制量中施加每个操作量的变化模式,该第1和第2二进制数据构成上述输入数据(操作量特性和输入输出依赖关系表,下面简称为依赖表)。第3实施例涉及进行比例操作的调节控制设备。该调节控制设备包括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该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计算上述调节对象的控制量的偏差并输出;调节规则存储机构,该调节规则存储机构输入由上述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获得的控制量偏差,将通过上述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获得的调节规则存储;适用规则选择机构,该适用规则选择机构输入通过上述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计算出的控制量偏差和存储于上述调节规则存储机构中的调节规则,选择可调节的控制量,将其确定为适用规则;操作量确定机构,该操作量确定机构按照与通过上述适用规则确定的操作量相对应的控制量偏差的规定比例值,针对通过适用规则选择机构选择的操作量,参照上述控制量偏差确定该操作量的可修正量。第4实施例涉及进行比例操作和避免非线性的的调节控制设备。该调节控制设备为第3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对调节履历数据(调节次数、操作量、控制量偏差等)进行记录并更新的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上述操作量确定机构按照通过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选择的适用规则,参照上述控制量偏差以及存储于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的调节履历数据,针对上述适用规则的操作量,或除了该操作量以外的操作量,按照该控制量偏差,或与其它的偏差的相对差的比例值,或不管什么样的比例值确定可修正量,同时以最新的方式将该确定的操作量、参照该确定而得出的控制量偏差数据等存储于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并对该调节履历数据进行更新。第5实施例涉及进行试验操作和避免非线性的调节控制设备。该调节控制设备为第4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适用规则判断机构参照存储于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的调节履历数据,进行用于对对象特性鉴别的试验调节和该调节的判断,上述操作量确定机构参照由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获得的数据,以及上述调节对象的目前的控制量偏差,确定试验调节、或该调节用的操作量,以最新的方式将所确定的操作量、参照该确定而得出的控制量偏差数据等存储于该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并对该调节履历数据进行更新。第6实施例涉及可调节性评价装置。该可调节性评价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的调节规则生成设备中的输入机构,该输入机构可输入调节对象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定性特征数据(依赖表)、以及由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中的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获得的调节规则;规则补偿初始设定机构,该规则补偿初始设定机构将下述的调节规则作为补偿规则进行初始设定,该调节规则指具有操作量与控制量一一对应的形式的多个调节规则;控制量选择机构,该控制量选择机构针对通过规则补偿初始设定机构设定的每个补偿规则,选择用于调查是否进行调节的控制量;对应操作量检索机构,该对应操作量检索机构响应于通过该控制量选择机构选择的控制量,检索可对该控制量进行调节的操作量;规则补偿生成机构,该规则补偿生成机构针对通过上述补偿初始设定机构设定的每个补偿规则,在全部控制量可调节的场合,将该补偿规则作为规则补偿存储;规则组生成机构,该规则组生成机构省略存储于该规则补偿生成机构中的规则补偿中的重复的规则补偿,之后将它们作为规则组输出。第7实施例涉及根据多个依赖表形成调节规则的调节规则补偿生成装置。该调节规则补偿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依赖表补偿生成机构,该依赖表补偿生成机构根据调节对象的输入输出实际数据形成几个依赖表的补偿;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该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输入每个依赖表补偿,以便获得与上述依赖表补偿相对应的调节规则;依赖表与规则补偿存储机构,该依赖表与规则补偿存储机构响应于上述依赖表补偿存储由上述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获得的调节规则。在这里,图10所示的系统是通过方框图表示其系统结构的,该系统由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调节控制设备20和调节对象30构成,在该系统结构中,按照调节对象30的输出符合目的的方式,根据由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生成的调节规则,调节控制设备20输出可调节调节对象30的可变参数的指令。图10所示的方框图涉及第1~5等5个实施例,下面分别针对每个实施例,对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或调节控制设备20进行描述。(第1实施例)图2为与第1实施例和后面将要描述的第2实施例有关的、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由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和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构成。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为下述的装置,该装置针对调节对象30、对采用什么样的调节要素(操作量=朝向调节对象的输入)调节什么样的可调节参数(控制量=调节对象给出的输出)的情况进行选择。此外,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根据通过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所选择的操作量和控制量的组合,按照规定的形式,将调节规则集中输出。表1和表2表示相对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的输入数据的一个实例。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对象30具有数量级为3元的输入输出。表1表示相互依赖特性数据,表2表示控制量相关特性数据。表1相互特征数据(调节对象的定性的输入输出相互依赖特性)注○×表示输入输出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有无。○具有相互依赖关系×无相互依赖关系表2控制量相关特性数据(调节对象的定性的控制量之间变化特性)注A~C分别表示下面的特征变化A相同方向变化B不同方向变化C单个方向的变量变化相互依赖特性数据(表1)指表示调节对象的定性的输入输出相互依赖特性的数据。该数据表示调节对象的操作量与控制量(输入与输出)之间是否具有依赖关系。按照该相互依赖特性数据,可对根据什么样的操作量对什么样的控制量是否进行调节进行判断。比如在表1的场合,可推断下面的式(1)所表示的关系。控制量Y1的调节操作量X2控制量Y2,Y3的调节操作量X1,X3…(1)控制量相关特性数据(表2)指针对每个操作量,以定性方式表示控制量的变化相互为什么样(控制量相对其它的控制量的变化特性)的数据。在表2中,任何两个控制量之间的特性分为下面的A、B、C三种。此外,分类中的数量与特性是按照任意方式确定的。A“相互沿相同方向变化”B“相互沿不同方向变化”C“仅仅单个方向的控制量变化”根据式(1),由于可注意的的控制量与操作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样通过仅仅针对该部分注意表2的关系,便可推断下面的式(2)这样的调节特性。操作量X1→控制量Y2,Y3的变化A操作量X2→控制量Y1的变化C(独立)操作量X3→控制量Y2,Y3的变化B.…(2)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将按照上述方式对调节对象的控制量进行调节的、表示控制量与操作量之间关系的数据作为调节特性数据输出。表3表示调节特性数据的一个实例。即,把“操作量X1→控制量Y2,Y3的变化A”的关系表示为“X1,Y2,Y3A”,把“操作量X2→控制量Y1的变化C(独立)”的关系表示为“X2,Y1C”,此外把“操作量X3→控制量Y2,Y3的变化B”表示为“X3,Y2,Y3B”,并作为调节特性数据输出。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参考表1,表2所示的调节对象的特性数据,将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所输出的调节特性数据从格式方面变更为具体的调节规则。在这里,如表3所示,每次按照1行的方式对内容调节特性数据进行解释,按照由表2确定的控制量相关特性(A,B,C),将可调节的控制量与操作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与条件相对应的调节规则。表3调节特性数据</tables>更具体地说,如表3的调节特性数据所示,第一项目的数据可判断为「由于“因X1,Y2与Y3按照相同的方向变化(A)”,如果反之Y2与Y3即使在基本相同的偏差的情况下仍位于允许偏差之外,则可采用沿相同方向变化的X1对这两个偏差进行调节」。此外,第2项目的数据可判断为「由于“Y1仅仅依赖于X1变化(C)”,如果Y1在允许偏差之外,则可采用X2进行调节」。最后,第3项目可判断为「由于“因X3,Y2与Y3沿不同方向变化(B)」,如果反之Y2与Y3的偏差不同,另外它们还位于允许偏差之外,则可采用沿不同方向变化的X3对这两个偏差进行调节。按照下述的格式对它们输出,并形成调节规则。(ε1,ε2,ε3分别表示允许偏差)在这里,虽然未参照表1,但是也可利用该表1,响应于依赖关系的多少(数量为0)为每个规则安排优先度。按照式(3)中的规则,虽然未具体地提供每个操作量的修正量,但是对于该修正量,可按照下面的方式,采用一般公知的方式。1.通过人的判断随时确定2.根据偏差的符号施加规定的一定量的修正3.施加与偏差的符号与大小成比例的修正(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将第1实施例中的调节特征数据分为两类,该实施例按照可分为两类的方式与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以及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的结构或输入输出数据相对应。表4表示向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输入的数据。表4输入数据(依赖表)</tables>表4所示的输入数据为调节对象为3个输入与3个输出的场合的数据,它是将第1实施例中的控制量相关特性数据与调节特征数据合为1个,并以二个值表现相应的数据(表4中的“3”为用于表现元数而添加的数据,它不直接表示输入输出之间的依赖关系的特征)。这样的表特别是在后面称为“依赖表”。在“依赖表”中列有表示下面3种内容的数据。1.操作量的数量(操作量的数量与控制量的数量相同)2.每个操作量对哪个控制量产生影响3.每个操作量使操作量相互沿相同方向变化,还是沿不同方向变化表5是依赖表的说明(表5“依赖表”的说明)当输入表4这样的依赖表中的数据时,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根据该依赖表,按照检测单1、2和图2所示的处理步骤,确定操作量与控制量的组合。按照这些步骤,在具有必须通过每个操作量的位次、相应的操作量可进行调节的控制量的场合,将它们作为“规则数据”输出。但是,对于每个操作量,在涉及操作量的变化模式中,将“沿相同方向变化的操作量(即,变化模式「0」)”称为“偏离操作量”,此外将“沿不同方向变化的操作量(即,变化模式「1」”称为“倾斜操作量”。还有,具有依赖关系的操作量与控制量简单地表示为“对应”。“检测单1”I.在依赖表中,针对记载每个操作量是否对每个控制量造成影响的部分计算行的总和和列的总和;II.按照列的总和的数值大的顺序,构成优先度高的操作量(在相同数值的场合,偏离操作量优先,此外在相同数值的场合,以操作量序号注明优先度。III.按照行的总和的数值小的顺序,构成优先度高的控制量(在相同数值的场合,允许相同的位次)。“检测单2”(参照图3~8)步骤I选择较低位次的操作量(“选择操作量”);步骤II偏离操作量(“选择偏离操作量”);(II-i)从具有较高位次的控制量,选择操作量未确定的一个(“选择控制量”);(II-ii)选择操作量以及用作规则的控制量的数量为“0”或“1”(未达到“2”);步骤II-ii-1.检测0除了选择偏离操作量以外,还存在与选择控制量对应的偏离操作量,→检测0标记其(除选择偏离操作量以外的)偏离操作量的序号(最初的序号);步骤II-ii-2.检测1与选择偏离操作量对应,→检测标记1&lt;存在&gt;;(II-iii)选择操作量与用作规则的控制量的数量为“1”;步骤II-iii-1.检测2从具有较低位次的操作量检索,存在与选择控制量对应的未采用规则的倾斜操作量;→检测2标记其倾斜操作量的序号(最初的序号);步骤II-iii-2.检测3从具有较低位次的操作量检索,存在与选择操作量对应的未采用规则的倾斜操作量、并与其它的偏离操作量的选择控制量相对应的操作量;→检测3标记其倾斜操作量序号(最初的序号);(II-iv)相互依赖关系模式的检索(初始值检测值0);步骤II-iv-1.当检测值为“0”时在一个控制量也没选择的场合,→规则标记检测1标记的内容;步骤II-iv-2.当检测值为“1”时在一个控制量也没选择的场合,→规则标记检测1标记的内容;步骤II-iv-3.当检测值为“2”时在选择一个控制量的场合,→规则标记检测2标记的内容;步骤II-iv-4.当检测值为“3”时在选择一个控制量的场合,→规则标记检测3标记的内容;当步骤II-iv-5.当检测值为“4”时在选择一个控制量的场合,→规则标记检测2标记的内容;(II-v)确定组合(在标记与初始值不同的场合);步骤II-v-1.在选择1个控制量的场合,→检测值=2;步骤II-v-2.在选择2个控制量的场合,→规则确定,检测值=不变;步骤II-v-3.更新处理,→标记初始化处理,(II-vi)在选择2个控制量的场合下的特别处理(与偏离操作量相对应的控制量为“主”,与倾斜操作量对应的控制量为“从”);步骤II-vi-1.在检测值=3时,变换控制量的主从;步骤II-vi-2.在控制量不分主从关系的场合的显示;步骤III.在确定与偏离操作量有关的组合时,如果不对该组合进行选择,则选择与仅仅与一个控制量相对应的倾斜操作量。检测单2按照上述方式构成。在这里以表4场合为例,对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的处理过程进行描述。1.通过“检测单1”,计算依赖表的调节特征数据的部分的行的总和与列的总和;表6表示上述表4场合下的行的总和与列的总和的计算结果。表6表4中的3元的场合的实例2.按照“检测单1”中的II的项目,确定操作量的位次;表7表示上述表4场合下的操作量的位次。表7表4中的实例的操作量的位次3.按照“检测单1”中的III的项目,确定操作量的位次;表8表示上述表4场合下的控制量的位次。表8表4中的实例的操作量的位次4.按照“检测单2”,如果具有可对每个操作量的变化特性进行补偿的操作量,确定其组合(参照图3~8);(4-1)通过I,选择具有较低位次的未检测的操作量X1;(4-2)通过II,判定X1为不是偏离操作量,→进入III;(4-3)在III中,关于X1,不以与偏离操作量相关的方式进行选择,并且从依赖表中,将仅仅与X1对应的控制量Y3作为组合控制量进行选择(规则数据(X1,Y3))。由于对全部的操作量的检测未结束,→进入I;(4-4)通过步骤I,选择具有较低位次的未检测的操作量X3;(4-5)在步骤II中,判定X3为不是偏离操作量,→进入上述步骤3;(4-6)在步骤III中,关于X3,不以与偏离操作量相关的方式进行选择,并且在依赖表中,不存在仅仅与X3对应的控制量X3(无与X3相关的规则数据)。由于对全部的操作量的检测未结束,→进入I;(4-7)通过步骤I,选择未检测的操作量X2;(4-8)在步骤II中,判定X2为偏离操作量(检测值=0,规则标记=0,检测标记),→进入步骤II-i。(4-9)在步骤II-i中,选择未选择高位次控制量Y,→进入步骤II-ii;(4-10)在步骤II-ii中,与选择操作量X2相对应而已作为规则数据选择的控制量的数量为“0”,→进入步骤II-ii-1;(4-11)在步骤II-ii-1中,选择控制量Y1与除选择操作量X2以外的相对应的偏离操作量不存在(检测0标记=0),→进入步骤II-ii-2;(4-12)在步骤II-ii-2中,X2与Y1相对应(检测1标记=1),→进入步骤II-iii。(4-13)在步骤II-iii中,与选择操作量X2相对应而已作为规则数据选择的控制量的数量为“0”。由于现在检测值为零→进入步骤II-iv-1;(4-14)在步骤步骤II-iv-1,检测标记=检测1标记(规则数据更新(X1,Y3),(X2,Y1)),→进入步骤II-v;(4-15)在步骤II-v中,规则标记与初始值不同,→进入步骤II-v-1;(4-16)在步骤II-v-1中,由于与选择操作量X2相对应而作为规则数据选择的控制量的数量为“1”,检测值=2,进行步骤II-v-3的更新处理,→进入步骤II-i;(4-17)在步骤II-i中,选择未选择高位次控制量Y2,→进入步骤II-ii;(4-18)在步骤II-ii中,与选择操作量X2相对应而已作为规则数据选择的控制量的数量为“1”,→进入步骤II-ii-1;(4-19)在步骤II-ii-1中,选择控制量Y2与除选择操作量X2以外的相对应的偏离操作量不存在(检测0标记=0),→进入步骤II-ii-2;(4-20)在步骤II-ii-2中,X2与Y2对应(检测1标记=1),→进入步骤II-iii;(4-21)在步骤II-iii中,与选择操作量X2相对应而已作为规则数据选择的控制量的数量为“1”,→进入步骤II-iii-1。(4-22)在步骤II-iii-1中,存在与选择操作量X2相对应的规则未采用的倾斜操作量(X3,检测2标记=3),→进入步骤II-ii-2;(4-23)在步骤II-iii-2中,作为和与选择控制量Y2相对应的规则未采用的倾斜操作量、和与其它的偏离操作量相对应的选择控制量相对应的操作量不存在。目前,由于检测值为“2”,→进入步骤II-iv-3;(4-24)在步骤II-iv-3中,规则标记=检测2标记,→进入步骤II-v;(关于X2,规则数据更新(X1,Y3),(X2,Y1,Y2,X3,Y2))(4-25)在步骤II-v中,规则标记与初始值不同,选择2个控制量。由于步骤II-v-3的更新处理,检测值为2,→进入步骤II-vi-2;(4-26)在步骤II-vi-2中,由于Y1,Y2中的任何一个与X2,X3相对应,这样可以哪个操作量对哪个控制量进行调节不存在差别,这样添加表示其宗旨的标记(2)(规则数据更新(X1,Y3),(X2,Y1,Y2,X3,Y1,Y2,2));(4-27)对全部的操作量的检测结束。5.规则数据输出;(X1,Y3),(X2,Y1,Y2,X3,Y1,Y2,2)…(4)在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中,由调节控制选择装置11输出的规则数据(如上述的式(4)所表示的)变换为易于用于对每个操作量进行整理和调节的格式。检测单3和图9表示调节规则格式生成步骤,格式1表示调节规则的格式。“检测单3”(参照图9)I.从具有优先位次较高的操作量变换为规则格式;II.是在规则数据中所选择的操作量吗?III.继贝尔调节规则(在规则数据中保持“2”的标记的场合)偏离操作量的调节规则之后,描述倾斜操作量的调节规则。IV.在规则数据中未列出的操作量(将所对应的未确定控制量全部选择)。“格式1”I.操作量序号;II.是偏离操作量、还是倾斜操作量;III.控制量的模式;(III-i)在规则数据的规则中,最后具有标记“2”,偏离操作量为“2”,倾斜操作量为“1”;(III-ii)在规则数据的规则中,最后不具有标记“2”,偏离操作量与倾斜操作量均为“0”;IV.调节对象的控制量序号;V.调节规则结束识别标记符(-1)。与可调节控制量选择装置11相同,下面以表4的场合为例,对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的处理程序进行描述。1.根据表7选择较高位次的X2;2.根据与式(4)的规则数据中的X2有关的规则,按照“调节规则的格式”,列出与X2有关的调节规则(“20212-1”);3.同样对在与式(4)的规则数据中的X2有关的规则中所列出的倾斜操作量X3,按照“调节规则的格式”,追加列出与X3有关的调节规则(“31112-1”);4.根据表7选择未检测的较高位次X1;5.根据与式(4)的规则数据中的X1有关的规则,按照“调节规则的格式”,追加列出与X1有关的调节规则(“1103-1”);6.在表7中没有未检测的操作量,故结束。因此,通过调节规则格式生成装置12,按照表9所示的配置形式输出调节规则。表9调节规则实例</tables>《调节规则的解释》下面对该调节规则的解释进行描述。表10表示调节规则的格式。表10调节规则的格式</tables>每行为相对一个操作量的指示(下面称为“规则”),就每行来说,列表示下述的意思。即,如图10所示,第1项目的要素表示“修正的操作量的序号”,第2项目的要素表示“是偏离或是倾斜”,第3项目的要素表示“调节的控制量模式”,第4项目的要素表示“调节的控制量序号”,行中最后的“-1”表示行终端标记符(表示行结束的识别标记符)。因此,如果按照这里的规则,则通过“修正”、“调节”→修正操作量,可(按照所需的值的方式)调节控制量。比如,如果按照上述表9的内容,虽然第1行的列是按照下面的表11所示的方式,但是其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解释。表11调节规则的格式</tables>即,修正操作量的序号为“2”,变化倾向为偏离,调节的控制量模式为“2”,调节的控制量序号为“1”和“2”。从整体上,按照从第1行起的顺序,对每行所表示的调节规则是否与状况相符合(参照的控制量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判断。表9的第1行的列按照表12进行解释。表12调节规则的格式第5项目「2」→『按照第2优先对2控制量进行调节(在允许范围之外的即,由于作为第1项的要素的第1项目为“2”,其表示『按照该规则,将第2操作量用于调节』的含义,由于作为第2项的要素的第2项目为“0”,其表示『该规则的操作量为偏差操作量』的含义,由于第3项目为“2”,其表示『在第4项目往下所示的控制量中,在2个以上的控制量超过相应的允许范围的场合,采用该规则』的含义,在这里,修正量以最小的误差为目标。此外,由于第4项目为“1”,其表示『按照第1优先对第1控制量进行调节(在允许范围之外的场合)』的含义,由于第5项目为“2”,其表示『按照第2优先对2控制量进行调节(在允许范围之外的场合)』的含义,由于第6项目为“-1”,其表示『将该规则作为调节对象的控制量不超过其本身』的含义。调节规则的解释如表13所示,其是根据下面的从“规则1)”到“规则3)”的3种规则得出的。表13调节规则的解释即,“规则1)”指“在第1控制量与第2控制量的任何一个超过相应的允许范围的场合,使用第2控制量,以较小的误差为目标进行调节”,“规则2)”指“在第2控制量与第2控制量中的任何一个超过其允许范围的场合,使用第3控制量对其进行调节”,“规则3)”指“在第3控制量超过其允许范围的场合,使用第1操作量进行调节”。《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实例1》图10为方框图,该方框图表示第3实施例、第4实施例和第5实施例的、作为基本结构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目的在于使调节对象30的输出为所希望的值,按照由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的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得出的调节规则,可对与调节对象30的输出的希望值的偏差以及调节对象30内部的可变参数进行调节,将修正量输入调节对象30中。《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实例2》图11表示第3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在这里,调节控制设备20由调节规则存储装置21,偏差数据生成装置22,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操作量确定装置24构成(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其中,调节规则存储装置21用于存储由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得出的调节规则。此外,偏差数据生成装置22计算调节对象30的输出以及相对输出的希望值的偏差(偏移量)数据。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用于根据调节对象30的输出以及由偏差数据生成装置22给与的偏差数据,判断上述调节规则中的哪个规则适用。操作量确定装置24用于按照下述方式确定通过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所判定的可适用的规则中所描述的操作量的值,该方式为根据由偏差数据生成装置22得出的偏差数据乘以规定的比例系数。下面以具有表9的调节规则的场合为例。在这里,调节对象30的允许偏差的状况如下面的表14所示。在这里,如果调节对象30的输出为Yi,所希望的输出值为di,由偏差数据生成装置22得出的偏差表示为ei=di-Yi(这里,i为正的整数)。该偏差数据输入调节对象30的输出数据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中(每个控制量的允许偏差),按照下面的方式对适用规则进行判断。表14每个控制量的允许偏差与某一时刻的偏差如图14所示,每个控制量Yi的允许偏差为0.5、0.5、0.5,另外每个控制量Yi的某个时刻的偏差为3.0、0.1、2.5,由此,控制量Y2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控制量Y1,Y3的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外。此外,按照表9的调节规则,首先由于第1规则(“规则1)”)的第3项目为“2”、对象的控制量为“1”、“2”,所以第1规则为适用于控制量Y1、Y2均位于允许偏差之外的场合的规则,其不适用于表14的场合。接着,第2规则(“规则2)”)适用于下述场合,恰好相当于上面的场合,该场合指由于第3项目为“1”、对象的控制量为“1”、“2”,控制量Y1,Y2中的任何一个偏差位于允许范围之外。此时,该规则表示可采用第1项目中的“1”,即操作量X3,对控制量Y1进行调节。按照上述方式,第2规则适合用作调节规则,将根据该适用规则得到的“31112-1”的规则转用到操作量确定装置24中。在操作量确定装置24中,将操作量的、规定的比例系数k3与控制量Y1的偏差e1相乘,计算操作量X3的修正量u3。但是,在调节规则中,在与偏离操作量相对的倾斜操作量的场合(调节规则第3项为“1”时),以不将比例系数与控制量Y1的直接偏差e1相乘的方式,考虑相对控制量Y1产生变化的控制量Y2,通过将比例系数与控制量Y1相对控制量Y2的偏差值(Y1的偏差与Y2的偏差之差),计算操作量的修正量(针对不与偏离操作量相对的倾斜操作量,单纯地将比例系数与偏差相乘,计算修正量)。即u3=k3×(e1-e2)=-1.0×2.9=-2.9…(5)(在这里,假设k3=-1.0)由此,调节对象30具有新的偏差。在反复进行上述的操作量的修正,就全部的控制量来说,偏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场合,在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中,无适用规则,调节控制设备20不对调节对象30的操作量进行修正。按照上述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控制设备20通过反复进行下述过程,该过程指选择调节对象30的偏差数据并按照表9的调节规则选择可修正的操作量,将比例系数与偏差相乘,确定修正量,并输入给调节对象30,则可实现使偏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获得所希望的调节对象30的目的。(第4实施例)《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3》图13表示第4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本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特征在于在第3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20中还设置调节履历数据存储装置25。该调节履历数据存储装置25存储调节对象30的输入输出值、由偏差数据生成装置22获得的偏差数据。操作量确定装置24按照第3实施例的结构,不仅参照调节对象30的输入输出值,而且还参照调节履历数据存储装置25的数据,确定送向调节对象30的输入(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1)。调节履历数据存储装置25存储具有表15所示的内容的调节履历数据(调节次数“0”的偏差表示初始偏差)。表15调节履历</tables>按照上述数据,对应于初始偏差,在第1次的调节中选择调节规则表9的规则2,操作量X3修正-2.9之后,在第2次以后选择规则1,反复修正操作量X2(由于操作量X2为偏离操作量,在控制量Y1、Y2位于允许偏差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在此状态下将比例系数与其中较小的偏差相乘,计算修正量)(在这里,确定操作量X2的修正量的比例系数k2为-1.0)。按照本实施例的操作量确定装置24,在参照调节履历数据、比如通过按照与表15相同的操作量的修正、偏差产生正负波动的场合,可再将加权系数与动操作量的比例系数相乘,从而确定操作量。按照上述实例,对相同的操作量反复修正3次以上,在偏差产生正负波动的场合,当第2操作量是通过将加权系数0.5与比例系数相乘时,如果ki′=0.5×ki(7)=0.5×(-1.0)=-0.5(8)ki=defki&prime;---(9)]]>则比例系数得到修正,因此可期待第5次的调节之后为表16所示的内容(即,按照第6次的调节,全部的偏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表16调节履历</tables>这里,确定操作量X1的修正量的比例系数k1为-1.0。按照上述方式,本实施例的操作量确定装置24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下述功能,该功能指对应于调节过程的调节对象30的输出特性,除了操作量的比例值的修正量以外,还可根据条件例外地确定操作量的修正量。另外,作为一个实例,虽然可采用对相同操作量反复修正、调节对象30的偏差正负波动的场合,但是还可按照其它方式,根据条件进行如下面的表17所示的处理。表17例外处理</tables>即,表17为例外处理条件处理,相对“对相同操作量反复修正的偏差的正负波动”的条件,进行“将加权系数(0~1)与比例系数相乘”的处理,相对“对相同操作量反复修正的相同符号偏差反复”的条件,进行“将加权系数(1以上)与比例系数相乘”的处理,相对“通过操作量修正将偏差的相同符号放大”的条件,进行“比例系数符号的反转”的处理,相对“通过操作量修正偏差无变化”的条件,进行“规定的其它的(一个以上的)操作量的规定的修正”的处理。《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4》图14表示第5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第4实施例的操作量确定装置24中主动地采用履历数据,,该装置的结构与第4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与图12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参照履历数据)数据和操作量的确定方式不同。本实施例的操作量确定装置24的特征在于按照第4实施例的方式,操作量的修正量不通过偏差的比例值进行确定,而是采用过去的履历数据计算上述修正量(参照图15所示的方框图流程图2)。具体来说,在为前面的表14的初始偏差,因而决定通过“规则2”修正操作量X3的场合,感觉到尝试1次是无用的,故进行用于规定的修正量的尝试的“试验调节”,另外计算操作量修正后的调节对象的偏差,将表18所示的履历数据存储于履历数据存储装置25中。在这里,操作量X3的试验修正量u3test=1.0。表18调节履历</tables>此外,在表18的调节履历中,在调节次数显示“0”的场合,不对操作量进行修正,为了简化数据形式,主调节的修正量为“0”。本实施例的调节控制设备20的特征在于按照表18这样的状况,采用调节次数为“1”的数据,接着计算操作量X3的修正量以便用于调节次数2的项目,以其作为判断基准,进行调节。具体说明首先,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参照存储于履历数据存储装置25中的履历数据,如果目前处于刚刚进行试验调节之后,接着进行主调节的阶段,在独立于试验调节后的偏差的情况下,将通过其前次的试验调节所选择的规则作为适用规则,进行判断。操作量确定装置24按照下述方式采用调节前后的数据确定操作量的修正量。当按照“规则2”时,操作量X3对应于Y1,Y2。此时,可通过操作量X3对控制量Y1进行调节,但是也可按照第3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根据“规则2”可知,操作量X3为与偏离操作量相对的倾斜操作量,由此获得使相对应的控制量Y1,Y2相互产生相对变化的特征。于是,计算试验调节前后的控制量Y1的偏差相对控制量Y2的偏差的变化量,按照消除此时的控制量Y1相对控制量Y2的偏差量(Y1的偏差与Y2的偏差之差)的方式,通过公式(10)计算操作量X3的修正量。按照表18的实例,该公式如下所示u3=-&gamma;&times;e1-e2&Delta;e1-&Delta;e2&times;u3test-u3test---(10)]]>=-1.0&times;3.0-0.1(3.5-3.0)-(-0.3-0.1)&times;1.0-1.0]]>≈-4.2(11)在这里,γ表示计算值的可信度的系数,其与第3实施例、第4实施例中的比例系数不同,称为可靠系数。通过以上述修正量对调节对象30进行调节,更新新的履历数据,便可获得表19所示的调节履历。表19调节履历</tables>此时,仍与第3实施例的情况相同,控制量Y2的偏差超过允许偏差,在下次调节(即,试验调节)中,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选择“规则1”。按照该“规则1”,选择操作量X2,在试验调节中,对调节对象30进行规定试验修正量,在这里为u3test=1.0的修正,更新控制量的偏差(参照下面的表20)。表20调节履历4.2在该调节中,虽然采用试验调节前后的偏差数据,但是由于操作量X2为偏离操作量,仍采用原有的对象控制量中的较小的偏差的变化量。即,u2=-&beta;&times;min{e1,e2}&Delta;min{e1,e2}&times;u2test-u2test----(12)]]>=-&beta;&times;e2&Delta;e2&times;u3test-u2test]]>=-1.0&times;0.93.1-0.9&times;1.0-1.0]]>≈-1.4(13)在这里,β表示操作量X2中的可靠系数,其为1.0。通过以上述可靠系数对调节对象30进行调节,另外更新履历数据,便获得下面表21所示的调节履历。表21调节履历在表21中,由于位于允许偏差之外的控制量仅仅为Y3,这样通过下面的试验调节,选择调节规则3,可修正的操作量选择X1。此时,试验修正量为ultest=1.0,对调节对象30进行试验调节,通过上述调节后得到的履历数据如下面的表22所示。表22调节履历</tables>按照“规则3”,虽然操作量X1为倾斜操作量,但是由于其不是相对偏离操作量的倾斜操作量,这样与偏离操作量相同,在对应的控制量中采用最小的偏差的、试验调节前后的变化量,计算操作量的修正量。u1=-&alpha;&times;min{e1}&Delta;min{e3}&times;u1test-u1test----(14)]]>=-1.0&times;1.01.9-1.0&times;1.0-1.0]]>≈-2.1(15)到目前为止,仍然采用相同方式对调节对象30进行上述修正量的调节,此外更新履历数据,便获得下面表23所示的调节履历。表23调节履历</tables>在表23中,由于全部的偏差限制在允许偏差内,在下次的试验调节中,通过适用规则判断装置23判定“无适用规则”,从而调节对象30的操作量的修正结束。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5实施例相同,可进行操作量确定装置24中的例外处理。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按照分为试验调节与主调节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第5实施例中的例外处理是与试验调节和主调节的场合不同的,另外例举一个将对比例系数的处理更换为可靠系数的处理的实例。该实例比如可为下面表24所示的内容处理。作为条件,相对“对相同操作量反复主调节的偏差正负波动”的条件,进行“将加权系数(0~1)与可靠性系数相乘”的处理,相对“对相同操作量反复主调节的相同符号偏差反复”的条件,进行“将加权系数(1以上)与可靠性系数相乘”的处理,相对“主调节的偏差的相同符号的放大”的条件,进行“可靠性系数符号的反转”的处理,相对“试验调节的偏差未变化”的条件,进行“规定的其它(一个以上)操作量的规定的主调节(静区)”,相对“主调节的偏差未变化”的条件,进行“规定的其它(一个以上)操作量的规定的主调节(静区)”的处理。表24例外处理此外根据状况,在操作量确定装置24中,还可时而连续地进行试验调节,时而连续地进行主调节。该方式适用于操作量限于有限范围内的场合,或在操作容易失败的情况下以反复操作为前提进行调节的场合。(第6实施例)《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的结构实例》图16表示第6实施例的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该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是按照第2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调节规则”,通过调节规则对调节对象是否可进行调节进行评价。在第2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规则生成装置中,不必按照依赖表提供内容使控制量与可对该控制量调节的操作量保持一对一的关系,在第2实施例中的规则生成装置中,列举了全部的在上述场合下可对应的控制量。在第6实施例中的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中,其目的是按照下述方式改变调节规则,该方式为相对上述场合,针对调节规则来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偏差的情况下,仍可对全部的控制量进行操作。表25所示的依赖表表示与表4的实例不同的调节定性的特性(输入输出数量为3个)。表25依赖表</tables>因此,通过第2实施例的规则生成装置获得的调节规则也与表9所示的不同,其如下面的表26所示。表26对应于表22的依赖表的调节规则</tables>此时,按照上述格式的调节规则,指示进行下述过程,即“第2和第3控制量的偏差均位于允许范围之外,通过第2操作量对第2控制量进行调节,其结果是,即使第2控制量的偏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当第3控制量的偏差也同时不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接着采用第2操作量进行调节”(之所以每个规则的第3项为“0”,是因为未指定操作量构成对象的多个控制量的偏差情况的条件)。由此,有可能暂时调节的第3控制量的偏差增加,从而不能保证调节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场合下,本实施例的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按照下述方式,以通过第2操作量对第2控制量进行调节,通过第1操作量对第3控制量进行调节的方式,按照一对一的形式使调节中的控制量与操作量的关系改变格式。下面根据图16的结构图,对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的结构以及通过该结构进行处理的流程进行描述。如图所示,该调节可能性评价设备40由规则补偿初始设定装置41、控制量选择装置42、对应操作量检索装置43、规则补偿生成装置44、规则组生成装置45构成。规则补偿初始设定装置41用于初始设定规则补偿,首先,在该规则补偿初始设定装置41中,确定控制量的选择顺序的模式,对控制量和操作量的对应关系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即,其原因是保持表25所示的依赖表表示的调节对象的控制量为3个,首先确定分析是否可进行调节的顺序。在此场合,存在有下述关系3P3=3!=6…(16)此时,作为规则补偿数据,按照下面的表27的方式设定控制量的选择顺序。1组控制量行与一个规则补偿相对应。此时,由于对于补偿序号1~6中的任何一个,不对控制量与操作量的对应关系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毕”项目中设定为“0”。表27规则补偿数据</tables>另外,还同时对表示通过哪个操作量来调节哪个控制量的对应关系的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表28)。表28对应关系数据接着,通过控制量选择装置42,在规则补偿数据中,在未检测(“0”)的规则补偿中补偿位次较高(补偿序号中较小)者中,就对应关系数据来说,选择一个不与操作量对应的控制量(与任何操作量的关系数据也为“0”的控制量)。在这里,选择补偿1的第1控制量Y1。针对所选择的第1控制量,通过对应操作量检索装置43,根据所输入的表26的调节规则,选择与第1控制量相对应的操作量,更新表28的对应关系数据。即,根据上位的规则检索表26的调节规则,检索与第1控制量Y1相对应的操作量。之后,根据该检索结果,更新对应关系数据。在这里,由于仅仅与第3操作量X1,这样按照下面的表29的方式更新对应关系数据。表29对应关系数据由于所选择的规则补偿的全部控制量的检测未完成,返回进行通过控制量选择装置42的处理,选择下一控制量。位于第2位的控制量为第2控制量Y2,当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根据调节规则检测对应的操作量时,在规则1中选择第2操作量。同样对位于第3位的第3控制量Y3,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检测调节规则。虽然第3控制量Y3也与规则1的第2操作量相对应,但是由于第2操作量接受全部与第2控制量相对应的指定,这样该第2控制量不与第2操作量相对应。在此场合,下一规则2也与第3控制量相对应,其结果是,第1操作量与第3控制量相对应。通过上面的检测,对应关系数据按照下面的表30的方式进行更新。表30规则补偿1中的对应关系数据通过规则补偿生成装置44,按照表26的调节规则的规则顺序,根据操作量对对应关系数据进行检索,将其变换为表26这样的格式并存储。此场合如下面的表31所示。即,作为与“规则补偿1”相对应的调节规则,获得并存储保存表31所示的规则。表31与规则补偿1对应的调节规则</tables>按照上述方式,就“规则补偿1”来说,对应关系的检测结束,但是就补偿2~6来说,上述检测未完成。因此,规则补偿初始设定装置41按照表27中的规则补偿数据,将检测完的规则补偿1的地方从“0”变换为“1”。此外,对于“规则补偿2”,对对应关系表进行初始化处理,返回表28的状态。当对“规则补偿2”也反复进行上述过程时,由于控制量的检测顺序替换为第2控制量Y2和第3控制量Y3,结果是获得下面的表32所示的补偿规则。表32与规则补偿2对应的调节规则</tables>同样,当也对“规则补偿3”~“规则补偿6”进行检测时,在规则补偿生成装置44中,按照下面的表33所示的方式存储有补偿规则。表33规则补偿生成装置44的补偿规则</tables>规则组生成装置45在上述存储的补偿规则中,省略相同的规则,作为规则组输出(参照表34)。表34规则组(输出)</tables>(第7实施例)《调节规则补偿自动生成设备50的结构》图17表示第7实施例的调节规则补偿自动生成设备50的结构。如图所示,调节规则补偿自动生成设备50由依赖表补偿生成装置51、依赖表与规则补偿存储装置52、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构成。调节规则补偿自动生成设备50的目的在于在可采用调节对象30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场合,通过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直接,自动地形成一个以上的“依赖表”的方式,采用在第2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将调节规则作为补偿而形成。此时,如下面的表35所示,调节对象实际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数据提供。表35调节对象的实际数据</tables>在依赖表补偿生成装置51中,首先根据表35的实际数据,按照下面的表36所示的方式,计算下述的数据,该数据指相对每个操作量ΔYi的变化量的、控制量的偏差的变化量Δei的数据(i为正整数)。表36输入输出特性实际数据</tables>通常,如表35所示,调整对象的实际数据不一定按照每个操作量从当初变为独立的数据。另外,具有很多数据量的场合也多。此时,通过对操作量的变化量和控制量的偏差的变化量的关系进行使用最小二乘法的线性近似等的处理可实现向表35的变换。A£量子化处理如果以依赖表的变换为目的,在表36中,针对偏差的变化量,以±U单位对数据进行量子化处理,当U=0.3时,便获得表37的数据。表37经量子化处理的输入输出特性变化实际数据(U=0.3)B£依赖关系程度的推定针对表37,进行下述的数据处理,即·针对每个操作量,将产生相同变化(按照量子化单位具有在±N以内的数值的变化,在这里,N=1)的控制量存在的场合作为偏离操作量(“0”),将上述以外的场合作为倾斜操作量(“1”);·除“0”以外的地方在依赖表中作为“1”;另外,当添加输入输出数量为“3”的数据时,便获得表38,该表38是与在第2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表4的依赖表相同的、反映如表35所示的调节对象的实际数据的依赖表。表38依赖表1表38是在“A)量子化处理”以及“B)依赖度推定”的地方分别为U=0.3,N=1的情况下得到的。要想到,当这些参数不同时,显然所获得的依赖表也不同。在依赖表补偿生成装置51中,预先准备这些参数的组合,与相应的组合对应,生成依赖表,将其存储于依赖表与规则补偿存储装置52中。在这里,下面的表39提供了参数组合。表39用于依赖表生成的参数</tables>从上可知,由于生成“序号1”的依赖表,这样依赖表补偿生成装置51还按照表39的方式,生成“序号2”的依赖表。当通过U=0.1的方式对表36进行量子化处理时,便得到下面的表40。表40经量子化处理的输入输出特性变化实际数据(U=0.1)</tables>当通过N=4的方式进行表40的依赖关系程度的推定时,便获得下面的表41所示的依赖表。依赖表与规则补偿存储装置52分别将通过依赖表补偿生成装置51所生成的依赖表输入到在第2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调节规则生成装置10中,输出相对每个依赖表的调节规则,将其作为调节规则补偿输出。表41依赖表2</tables>按照上述方式,便获得相对表38、表41的依赖表,分别列于下面的表42、表43所示的调节规则。表42对应于依赖表1的调节规则</tables>表43对应于依赖表2的调节规则</tables>图19表示在将某个对象的特性调节到希望程度时,对象所具有的可调节参数增益k1~k3的修正状态。即,在(a)的场合,在横轴(对应于修正次数的轴)坐标为“3”附近以后,增益k1~k3保持恒定、调节结束,但是即使在每次按照使增益k1减少的方式直至横轴坐标通过中间点“2”的情况下,仍无法改善对象的特性,按照增加的方式反复对k1进行调节(推测对象就k1来说具有静区)。此外,在(b)的场合,在最后增益k1~k3保持恒定、结束调节,但是在中间,反复进行k2的波动的修正,这样便重复无用的操作。当采用本发明时,可按照(c)场合所示的方式避免下述现象,该现象指在(a)、(b)的场合的对象的非线性特性所造成的调节过程中产生的静区或波动现象。即,如果采用本发明,可快速进行能够确保目的调节状态的调节。此外,本发明还可通过计算机读取,并且作为计算机可运行的软件存储于存储媒体中,并公布。如果按照上述方式采用本发明,通过在以尝试法为前提的人为的判断所必需的调节作业中,根据调节对象的定性的输入输出依赖关系的数据或调节对象的实际数据来直接构筑调节作业步骤,便可减少调节步骤形成时的尝试量或调节作业中的尝试量,使调节作业实现标准化、或自动化。权利要求1.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该方法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根据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特定的第2数据,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接受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2.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该方法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该特定的第1数据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3.一种调节规则生成方法,该方法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和该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该特定的第1数据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择上述特定的第1数据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特定的第2数据,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接受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5.一种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该设备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计算机构,该机构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根据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特定的第2数据,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接受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6.一种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该设备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计算机构,该机构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的特定的第1数据;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从第1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7.一种调节规则生成设备,该设备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计算机构,该机构用于按照根据上述对象得出的数据,计算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规定的第1数据和该规定的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1数据中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该特定的第1数据具有可对该第1数据之间的变化特性进行补正的输出之间的变化特性;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规则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选择上述特定的第1数据的机构还包括下述确定机构,该机构根据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施加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选择特定的第2数据,并根据上述规定的第1数据接受影响的上述规定的第2数据,选择特定的第1数据;从上述第2数据组中,确定可与上述所选择的特定的第1数据相对应的特定的第2数据。9.一种调节控制设备,该设备确定第2数据组以便使相对规定的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把上述对象的每个操作量造成的控制量的变化、以及该控制量变化的控制量之间的定性的特征数据作为输入,根据该特性数据分别针对每个控制量,确定单独调节得到的1个以上的操作量;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分别针对上述每个操作量将由上述可调节控制量选择机构输出的可调节控制量数据变换为规定的格式,并作为调节操作步骤输出;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计算相对上述对象的控制量的目标值的偏差并输出;调节规则存储机构,该机构用于存储通过上述调节规则生成机构所生成的调节规则;适用规则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把通过上述偏差数据生成机构所生成的偏差数据以及存储于上述调节规则存储机构中的调节规则作为输入,选择可调节的第2数据并确定适用规则;修正量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针对由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所选择的第2数据,参照上述偏差数据,将该第2数据的修正量确定为与在上述适用规则中确定的第2数据相对应的偏差的规定的比例值。10.一种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调节规则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生成确定第2数据组时用的调节规则,以便使相对规定的对象的第1数据组为所希望的值;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该机构用于生成针对上述对象的第1数据组的偏差数据并输出;调节规则存储机构,该机构用于把该偏差数据生成机构输出的偏差数据作为输入,存储由上述调节规则生成机构所生成的调节规则;适用规则选择机构,该机构用于把由上述偏差数据生成机构所生成的偏差数据以及存储于上述调节规则存储机构中的调节规则作为输入,选择可调节的第2数据并确定适用规则;修正量确定机构,该机构用于针对通过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所选择的第2数据、参照上述偏差数据,将该第2数据的修正量确定为与在上述适用规则中确定的第2数据相对应的偏差的规定的比例值。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对调节履历数据进行记录和更新的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上述修正量确定机构按照由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所选择的适用规则,参照上述偏差数据以及存储于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的调节履历数据,按照相对其它的偏差的相对差成一定比例的方式、或无论是否成比例的方式确定上述修正量,并在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新存储参照该确定而得到的偏差数据等,更新调节履历数据。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适用规则选择机构通过参照存储于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的调节履历数据,进行用于判断对象的特性是否相同的试验调节和主调节;上述修正量确定机构参照由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获得的数据以及上述调节对象的目前的第2数据造成的偏差数据,确定用于试验调节或主调节的第2数据,将所确定的第2数据以及参照该确定而得到的上述偏差数据等存储于上述调节履历数据存储机构中,更新调节履历数据。全文摘要本发明的调节规则生成方法和装置以下述过程为前提,该过程指采用调节或控制的对象的实际数据,形成下述的表(依赖关系表),该表表示将每个输入(下面称为“操作量”)分别分类为对输出(下面称为“控制量”)有影响的变化模式的定性的特性,其特征在于,生成用于调节的操作步骤(下面称为“调节规则”)。另外,本发明的调节控制方法和设备以下述过程为前提,该过程指随时响应于所输出的偏差,根据由自动生成的调节规则得到的指示(调节控制量和操作量的选择)与过去的操作,对目前的对象情况是否进行例外的动作(波动与饱和)进行判断,在判断为未进行例外的动作的场合按照所生成的调节规则的指示,在其它的场合进行规定的输入操作,其特征在于,提供输入给用于调节的对象中的操作量的修正量。文档编号G06N5/02GK1199198SQ9810801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申请日期1998年1月25日优先权日1997年1月25日发明者木治润一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