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整理桌面图标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12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0109]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0110]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0111]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0112]参考图2,⑶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 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 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 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
[0113]每个BS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 等等)。
[0114]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0115]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 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0116]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0117]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0118]为更清楚描述本发明中图标调整的排布方向,下面各实施例中,具体参照移动终端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进行举例说明。
[0119]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自动整理桌面图标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整理桌面图标的方法包括:
[0120]步骤S10,监测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上是否存在启动图标调整模式的触控操作;
[0121]本实施例中,优选通过在移动终端触摸屏上的触控操作启动图标调整模式。一般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应用情景下,不同的触控操作所触发或启动的应用操作也不相同,因此,当监测到移动终端触摸屏上存在触控操作时,需要对该触控操作进行判定。可以直接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用于启动图标调整模式,又或者是结合当前的应用情景进行综合判定后得出。
[0122]对于本实施例中启动图标调整模式的触控操作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以根据应用情景、触控的类型、触控点的数量、触控持续时间、触控区域等进行设置。比如在桌面任意空白处长按一次或者同时长按两次;比如桌面任意空白处连续点击三次;比如在桌面任意空白处以特定手势滑动或者长按时间超过3秒等都可以作为触发启动图标调整模式的触控操作,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123]步骤S20,若存在,则启动并进入图标调整模式;
[0124]当存在启动图标调整模式的触控操作时,此时将触发启动并进入图标表征模式,进行图标的自动整理。
[0125]为增加用户调整图标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也用于告知用户当前处于图标调整模式,可选的,在启动图标调整模式时,抖动桌面图标,进入所述图标调整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图标调整模式下,抖动当前分屏上的桌面图标并显示图标调整的整个变化过程。如图4-5所示,图4为进入图标调整模式前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进入图标调整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用户通过图标抖动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屏幕上所有图标调整的整个变化过程。
[0126]上述桌面图标抖动的调整方式为优选实施例。实际上整个调整过程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因此也可不做任何显示。同时,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对于图标的抖动幅度也可以设置得更大,比如跳跃式的抖动等,或者抖动的图标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图标,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127]步骤S30,根据预设的图标调整规则,整理桌面图标。
[0128]如图4所示,该分屏上由于存在多个空位,因此需要对该分屏上的所有图标进行整理,整理后的图标效果如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图标整理效果只用于举例说明而并不限定本实施例。此外,本实施例中,图标调整规则包括图标的排列方式、调整方向、调整内容、调整的执行方式等。
[0129]本实施例中,图标整理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如图6所示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是从分屏中间位置向四周排列,也可以是从分屏左侧向右侧排列,或者是从分屏底部向上部排列等等,不同的排列结果其所对应的图标调整规则也有区别,具体可根据用户喜好进行设置。另外,即使相同的排列结果其所对应的图标调整规则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将所有图标集中于分屏上的某一区域,然后依次从该区域取出各图标后按照预设的排列方式进行整理;或者是直接在分屏上按照预设的排列方式挪动图标进行整理。此外,如果存在多个分屏的情况下,可以只调整用户当前选择的分屏或者是一次性对所有分屏上的图标进行调整。具体调整规则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或者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调整。
[0130]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对于某些紧急事件的处理。优选地,可以预设退出触控操作,用于在图标调整模式运行过程中,随时退出图标调整模式。
[0131]本实施例通过监测与判断对应的触控操作以启动图标调整模式,在启动图标调整模式时,采用桌面图标抖动的方式进入图标调整模式,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趣味性;同时,根据预设的图标调整规则,从图标的排布方向、调整方式等方面对图标进行自动整理,填补了由于删除图标后形成的图标空位,从而大大节省了用户调整图标位置的时间,减少了用户调整图标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0132]进一步地,参照图7,图7为图3中步骤S30 —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包括:
[0133]步骤S301,根据预设的图标排布方向,将当前分屏上的所有图标向所述图标排布方向排布,直至所有图标在所述图标排布方向上都不存在空位;
[0134]本实施例中,当前分屏是指用户当前选择用于进行图标整理的分屏,也即用户在屏幕上进行触控操作以启动图标整理模式时所对应的分屏。图标排布方向是指图标从整理前到整理后的图标变化方向。例如,从屏幕的中间位置向四周排布,或者是从屏幕顶端向下端排布,又或者是从屏幕的左侧向右侧排布,又或者是从屏幕的右下角向左上角排布。鉴于整理图标后最终实现的效果为:每一行且每一列的图标在预设排布方向上都不存在空位,因此,在排布过程中,为实现上述效果,每一图标的具体移动方向可以不同,但所有图标移动的方向趋势是与预设的图标排布方向一致的。例如,若预设的排布方向为是从屏幕下端向上端排布,则对应的图标的移动方向包括:上移动、左移动、右移动、左上移动、右上移动。又例如,若预设的排布方向为是从屏幕右侧向左侧排布,则对应的图标的移动方向包括:左移动、上移动、下移动、上左移动、下左移动。
[0135]具体排列方向可由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基于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本实施例中,优选从屏幕底端向屏幕上端进行图标的排列,如图5-6所示。
[0136]下面以优选的排布方向(从屏幕底端向屏幕上端)进行举例说明。当进入图标调整模式后,所有图标执行向上移动操作,若图标的移动方向上(同一列的前一行)存在空位,则图标可向上移动;当图标的移动方向上没有空位或者到达屏幕顶端时停止移动,直至所有图标在图标排布方向上都不存在空位时,完成当前分屏上所有图标位置的自动整理。
[0137]步骤S302,当当前分屏上的所有图标排布完成后,检测当前分屏的上一分屏的最后一个图标之后是否存在空位;
[0138]本实施例中,上一分屏是相对于当前分屏为参照而定义的,也即与当前分屏相邻的上分屏。考虑到一般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将图标尽可能的集中在同一分屏上,同时又最好要求不要满屏,从而方便后续新图标的生成或者感官上更为简洁等,因此,本实施例中,当当前分屏上的所有图标排布完成后,将继续对上一分屏的图标进行自动整理。为基于上述考虑,本实施例中,需要先检测上一分屏的最后一个图标之后是否存在空位,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0139]图8为图6所对应的上一分屏调整开始时的状态示意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最后一个图标之后还有6个空位,也即需要从图6中移入6个图标以补齐该6个空位。
[0140]步骤S303,若是,则将当前分屏上的所有图标按照所述图标排布方向,向上一分屏的最后一个图标之后的空位排布,直至上一分屏的最后一个图标之后没有空位。
[0141]步骤S304,当上一分屏的最后一个图标之后的空位排布完成后,检测当前上一分屏上是否存在空位;
[0142]步骤S305,若是,则根据所述图标排布方向,将当前上一分屏上的所有图标向所述图标排布方向排布,直至所有图标在所述图标排布方向上都不存在空位。
[0143]本实施例中,上一分屏未调整前的图标状态包括以下几种:
[0144](I)上一分屏图标满屏;
[0145](2)上一分屏图标未满屏(最后一个图标之后有空位)且无空缺位(删除图标后形成的空位);
[0146](3)上一分屏图标未满屏、存在空缺位且同时最后一个图标之后无空位;
[0147](4)上一分屏图标未满屏、存在空缺位且同时最后一个图标之后有空位。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