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

文档序号:852856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公众参与规划协商与跨学科规划协商的直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中国人口构成进入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新发展阶段,每一位市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行息息相关。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治理中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对城市共同愿景的描绘和谋划,是最重要的城市事务之一。协商规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城市治理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事务实现跨专业跨阶层协商的重要平台。
[0003]传统的城市规划更多的带有一种城市管理色彩,主要参与者局限在政府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业,未能充分体现政府、社团、社区、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未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学科、各阶层的潜力和活力,未能充分实现管理与自管理、组织与自组织、调控与自调控的最大包容度。
[0004]在深圳、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城市规划工作已经开始尝试通过访谈、调研、问卷、公示、听证等多种方式实现公众参与。但仍然以信息的单向输入和单向输出为主,未能实现真正的互动协商,无法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城市事务的积极性,更无法保证公众参与城市事务的专业性。同时,在问卷设计、调研取样、程序设计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0005]在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城市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以前海深港合作区综合规划为代表的重大城市规划项目中,已经创立了多学科协同工作的综合规划模式。但受制于工作难度与工作成本,这一类型的技术方法仅能适用于少数特别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
[0006]综上,当前的中国城市规划尚缺少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兼顾跨阶层权利主体和跨专业技术主体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
[0007]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走向公众参与和技术协商是大势所趋,也是城市规划管理者与城市规划行业的共识。但纵观我国目前的协商规划发展现状,还存在如下问题:
[0008]1、协商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意愿较低。社会公众,尤其是刚刚完成城市化的大量的新市民阶层,对城市生活的公共性认识不足,尚难意识到城市生活是无法脱离城市公共服务实现自给自足的。这就导致了哪怕是医疗、教育、垃圾、供水、排水、电力这样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规划也很难获得足够的公众关注。公众参与意愿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城市公共服务的规划决策往往有一个相当长的提前量,提前3-5年,甚至10-20年都很常见,这就更难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了。
[0009]2、协商规划中公众参与的质量较低。城市规划是城市系统复杂性与矛盾性的综合体现,涉及到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城市规划工作都是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业为主体来编制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形成了一整套专业性极强的概念定义和既有技术方法,形成了较高的专业门槛。对绝大部分社会公众而言,很难融入这个陌生的专业领域,也就很难改变单向输出和单向输入的沟通方式,无法形成有效协商。
[0010]3、协商规划中跨专业协同的沟通成本过高。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多专业的规划融合,这也是中央提出“三规合一”和“多规融合”的大背景。在多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既有的各学科独立的话语体系为跨学科协商带来了巨大的沟通成本。经济、社会、空间、行政等多种不同专业话语间的沟通难题是当前协商规划中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0011]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既适合制作实体模型工具用于面对面的规划协商,又通过像素化的设计适应了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语言规律,为线上线下规划协商找到共同的语言接口,更为未来依托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突破传统协商规划的规模瓶颈提供了无限可能。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应当建立基于三维空间像素化的空间模型,并基于城市人口行为方式类型化对模型单元赋予行为模式内涵,搭建“像素模型”基本框架。进而搭建基于“像素模型”的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知识库,并形成规划启蒙教材及课件。
[0013]2、通过中小学第二课堂、公共活动、现场教学、远程授课及线上互动等方式普及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基本常识,并根据使用反馈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完整课程体系应覆盖多种类型、多种尺度的城市问题,真实呈现城市运行的综合性与系统性。
[0014]3、在规划立项阶段,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共同编制基于“像素模型”的城市规划发展意愿征集模型,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至该规划项目权利相关各方。城市规划发展意愿征集模型应兼具约束性与开放性,既能够对权利相关方进行必要的科学引导,又不限制发展意愿的开放性表达。城市规划发展意愿的反馈和统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时滞。统计结果作为规划方案编制最主要的导向性依据。
[0015]4、在规划编制阶段,由城市规划设计机构根据城市规划发展意愿统计结论,邀请所有该规划项目涉及的相关专业研宄机构协同工作。在协同工作过程中,将多种发展需求转化为空间单元与行为方式,以“像素模型”为跨专业技术协调的统一平台,以推动技术协商。技术协商的参与方不限于各专业研宄机构,亦应包含民间学者与相关社团观察员。在跨专业协同推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根据规划复杂程度和争议程度启动阶段性成果评估。阶段性成果评估中,应当以“像素模型”为规划成果输出载体,应当以“像素模型”为评估意见输入载体。
[0016]5、在规划公示阶段,以“像素模型”为规划成果展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公示规划成果。同时以“像素模型”为公示意见收集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公众意见建议。
[0017]6、在规划审批阶段,在当地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组织下,以协商方式确定包含政府、社团、社区、企业、市民的多元权利主体的意见权重,突出保护直接相关方的利益。根据协商共识的意见权重,以“像素模型”为统一平台,加权统计各方公示意见,形成规划方案调整意见。如需进行规划方案调整的,规划编制单位以调整意见为准调整方案,直至通过审批。
[0018]7、在规划实施阶段,已获批规划方案与实施进展均应及时录入基于“像素模型”的城市模拟模型,接受公众监督。当原规划设计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规划实施情况严重背离原实施计划时,重新发起城市发展意愿征集(第三步)并启动协商决策,根据协商决策决定是否启动规划修编。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像素模型”既适合制作实体模型工具用于面对面的规划协商,又通过像素化的设计适应了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语言规律,为线上线下规划协商找到共同的语言接口,更为未来依托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突破传统协商规划的规模瓶颈提供了无限可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3]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协商规划的工具与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应当建立基于三维空间像素化的空间模型,并基于城市人口行为方式类型化对模型单元赋予行为模式内涵,搭建“像素模型”基本框架。进而搭建基于“像素模型”的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知识库,并形成规划启蒙教材及课件。
[0024]2、通过中小学第二课堂、公共活动、现场教学、远程授课及线上互动等方式普及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基本常识,并根据使用反馈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完整课程体系应覆盖多种类型、多种尺度的城市问题,真实呈现城市运行的综合性与系统性。
[0025]3、在规划立项阶段,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共同编制基于“像素模型”的城市规划发展意愿征集模型,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至该规划项目权利相关各方。城市规划发展意愿征集模型应兼具约束性与开放性,既能够对权利相关方进行必要的科学引导,又不限制发展意愿的开放性表达。城市规划发展意愿的反馈和统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时滞。统计结果作为规划方案编制最主要的导向性依据。
[0026]4、在规划编制阶段,由城市规划设计机构根据城市规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