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9728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工作及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有关时间段的概念,一般有以下几种:
[0003](I)连续时间段:如从2013年12月13日18点56分至2013年12月15日17点56分。
[0004](2)重复时间段:如每天的7点至19点;或者每月的I日至10日。
[0005](3)限定重复时间段:如从2000年到2014年的每年I月至3月;或者每星期一到星期五的8点30分至22点30分。
[0006]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这些通过文字或图形可以表述清楚的时间段,如果想从数据的角度将其进行存储,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格式。
[0007]现在,通常采用的时间段存储方法是对每一种方式的时间段使用某一种时间格式进行存储,并且随着使用情况越来越复杂,用于存储时间段的时间格式也越来越多,计算也越来越复杂,为此一些厂家采用有限的几种时间格式存储时间段,然后通过增大存储容量并用穷举的方式来适应现实的多变要求。比如一种数字移动终端,在进行闹铃设置或日志提醒时,需要设置三个数据存储区,以分别对应三种时间格式的设置。而在某些需要更复杂的时间定位的设备上,则需要更多的区域来存储和处理对应的时间单元数据。但以上的这些操作和处理方式带来的弊端是系统资源的大量占用和运行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0008]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和系统,以降低系统资源的占用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获取各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记录参与信息,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年份、月、日、时、分、秒、星期;
[0012]根据所述记录参与信息生成时间掩码;
[0013]获取各时间单元的粘连信息,并根据所述粘连信息、所述起效时间以及所述失效时间生成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和失效时间参数;
[0014]将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失效时间参数和时间掩码写入时间段记录文档并进行存储。
[0015]以及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系统,包括:
[0016]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失效时间、记录参与信息以及各时间单元的粘连信息,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年份、月、日、时、分、秒、星期;
[0017]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记录参与信息生成时间掩码,并根据所述粘连信息、所述起效时间以及所述失效时间生成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和失效时间参数;
[0018]存储模块,用于将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失效时间参数和时间掩码写入时间段记录文档并进行存储。
[0019]本发明通过固定的时间段数据格式记录时间段数据,在各类不同使用环境下实现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实现时间段设置、运算的标准与统一,进而降低系统资源占用率,提尚系统运彳丁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起效时间参数和失效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时间段数据格式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时间段数据格式的解释说明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应用场景一中时间段数据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发明应用场景二中时间段数据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发明应用场景三中时间段数据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发明应用场景四中时间段数据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发明应用场景五中时间段数据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0031]具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任意时间段数据的记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SlO获取各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记录参与信息,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年份、月、日、时、分、秒、星期;
[0033]S20根据所述记录参与信息生成时间掩码;
[0034]S30获取各时间单元的粘连信息,并根据所述粘连信息、所述起效时间以及所述失效时间生成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和失效时间参数;
[0035]S40将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失效时间参数和时间掩码写入时间段记录文档并进行存储。
[0036]本实施例将时间段数据涉及的时间单元划分为“年份”、“月”、“日”、“时”、“分”、“秒”、“星期”,然后获取各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记录参与信息,其中记录参数信息用来判断各时间单元是否参与记录,可用Y/N(或是/否)来表示,例如,2014年10月12日8时21分到2014年11月22日11时30分这一时间段,则时间单元“年份”对应的起效时间为2014,失效时间为2014,记录参与信息为Y ;时间单元“月”对应的起效时间为10,失效时间为11,记录参与信息为Y ;时间单元“日”对应的起效时间为12,失效时间为22,记录参与信息为Y;时间单元“时”对应的起效时间为8,失效时间为11,记录参与信息为Y ;时间单元“分”对应的起效时间为21,失效时间为30,记录参与信息为Y ;而上述时间段中时间单元“星期”不参与记录,故记录参与信息为N。
[0037]获取输入的记录参数信息后,即可根据各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记录参与信息生成时间掩码,用于控制对应的时间单元是否参与时间段数据记录。时间掩码可用两个十六进制编码值表示,例如,当某个时间单元的记录参与信息为Y时,则生成时间掩码ff ;当某个时间单元的记录参与信息为N时,则生成时间掩码00。
[0038]然后获取各时间单元间的粘连信息,并根据粘连信息、起效时间以及失效时间生成每个时间单元对应的起效时间参数和失效时间参数。其中,粘连信息反应了时间单元间的关联特性,例如,时间单元按照年份、月、日、时、分、秒、星期的顺序排列,当某个时间单元粘连时(表示其与上一个时间单元关联),则该时间单元的粘连信息为“YES”,而当某个时间单元不粘连时(其与上一个时间单元不关联),该时间单元的粘连信息为“NO”,而处于首端的时间单元“年份”和末端的时间单元“周期”在时间概念上独立,故可将粘连信息默认为“YES”。以上文给出的实例来说明,2014年10月12日8时21分到2014年11月22日11时30分这一时间段,其中各个时间单元均是粘连的,粘连信息均为“YES”。但在某些较为复杂的时间段中,部分时间单元可能不粘连。例如以下时间段表述:从1984年10月11日到2023年I月17日,每周I到周5的每天6时30分00秒到22时30分10秒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时间单元“时”并不粘连(时间单元“时”与“日”并无关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