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生成、解析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31832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9]13、根据发明创造12所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压缩后数据以标准码的形式进行显示,或以数据流的形式进行发送。
[0050]14、根据发明创造13所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码包括一维码或二维码,所述数据流的发送方式包括NFC、WIF1、蓝牙或有线方式。
[0051]15、一种与如发明创造10所述的装置配合使用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0052](1)数据提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拆解,提取其中的数据项,
[0053](2)数据转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项的信息标识符与填充项目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项填写入填充项目中,生成具有预定格式的数据。
[0054]16、根据发明创造15所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所述数据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和数据解析模块,其中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标准码,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流,数据解析模块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得到的数据解析成标准化数据,发送给(1)数据提取模块。
[0055]17、根据发明创造16所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标准码包括一维码或二维码,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数据流的方式包括NFC、WIF1、蓝牙或有线方式。
[0056]18、根据发明创造16所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接收模块还包括解压缩模块:用于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得到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后再发给数据解析模块。
[0057]19、根据发明创造15、16、17或18所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格式包括XML格式、TXT格式、Excel数据格式、数据库格式、BS应用格式或CS应用格式。
[0058]20、一种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生成装置和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生成装置包括:
[0059](1)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项,
[0060](2)数据封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项的属性,将与数据项的属性对应的信息标识符和所述数据项进行封装,生成标准化数据,
[0061](3)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标准化数据以标准码的形式进行显示,和/或以数据流的形式进行发送;
[0062]数据解析装置包括:
[0063](1)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标准码,和/或接收所述数据流,
[0064](2)数据提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标准化数据进行拆解,提取其中的数据项,
[0065](3)数据转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项的信息标识符与填充项目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项填写入填充项目中,生成具有预定格式的数据。
[0066]21、一种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扫描器、NFC传感器、数据载体和解析器,其中,扫描器和解析器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NFC传感器和解析器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
[0067]所述数据载体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项,根据所述数据项的属性,将与数据项的属性对应的信息标识符和所述数据项进行封装,生成标准化数据,以及将标准化数据以标准码的形式进行显示,和/或以数据流的形式进行发送;
[0068]所述扫描器用于识别所述标准码,并传给解析器;
[0069]所述NFC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流,并传给解析器;
[0070]所述解析器:用于基于通用的数据协议,提取标准码和/或数据流中的数据项,根据所述数据项的信息标识符到填充项目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填写入填充项目中,生成具有预定格式的数据信息。
【附图说明】
[0071]图1是本发明的数据生成方法流程图;
[0072]图2是本发明的数据解析方法流程图;
[0073]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0075]图1是本发明的数据生成方法流程图,该数据生成方法包括:
[0076]步骤1,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项,数据采集方式包括网页页面、手机或PC软件端、文档模板等。
[0077]步骤2,根据所述数据项的属性,将与数据项的属性对应的信息标识符和所述数据项进行封装,生成标准化数据。
[0078]首先设计通用的数据协议:
[0079]不同领域的数据协议可能不同,但是其数据表示的内容却是相同的。比如同样是姓名,在医院系统用“病人”或者“患者”表示、学校系统采用“学生”、专利领域为“申请人”等等,由于标识符的定义不同,因此无法获得统一的结构化数据,这就给大数据分析带来困难,也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成本。因此本发明采用简码的编码方式定义数据项,以满足数据的通用性要求。比如常见的XML:〈申请人〉张三〈/申请人〉。这里的有用信息只有“张三”,其它的内容只是用来表示信息的作用的(即标识作用)。
[0080]通过定义信息标识符的方式统一数据的属性、类型,将无效数据剔除,例如表示为<A01>张三〈/A01〉,其中A表示行业编码,0表示人的属性,1表示姓名,采用这样的信息标示符定义方式,不但能明显减少无效的数据,还能统一不同系统、不同领域间的数据格式。信息标识符的形式可以根据协议需求制定,例如:采用“行业编码+字母”、“行业编码+字母数字”、“行业编码+字母+数字”的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其中行业编码可以采用字母,或者字母和数字的结合等方式定义,字母区分大小写,数字取0-9。
[0081]采用上述通用协议将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就可以得到统一标准的数据,例如:
[0082]<A01> 张三 </A01>
[0083]<A02> 中国 </A02>......。
[0084]数据生成后可以保存在本地,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或者等到需要时再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输入完成后及时传输。
[0085](3)如果想要提高信息量,可以再对信息进行压缩,利用已有的压缩算法,如rar或zip,就能够更近一步压缩信息。当前,文本文件的压缩率(压缩后大小与实际大小之比)在40%左右。
[0086](4)将上一步骤得到的数据进行传输:
[0087]具体可采用将数据以标准码的形式进行显示,或以数据流的形式进行发送的方式。
[0088]关于标准码的形式,目前常用的有一维码和二维码。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Maxi 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 49、Code 16K等。具体分为堆叠式/行排式二维条码,如,Code 16K、Code 49、PDF417等,还有矩阵式二维码,最流行莫过于QR CODE ο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标准码。
[0089]关于标准码的生成方式,针对小流量数据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比如个人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用户通过程序界面(运行于手机端或PC端)输入信息,填写完毕后,应用程序如二维码生成软件或者手机APP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自动转化成标准数据。
[0090]数据流可以通过NFC、WIF1、蓝牙或有线方式进行发送。
[0091]图2是本发明的数据解析方法流程图,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