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567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其中,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根据最大成藏概率、最小成藏概率、最大孔隙度和最小孔隙度,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预测的准确性,指明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专利说明】
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油气资源定量预测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 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成藏区带预测一直 是人们所关屯、的问题,而对于岩性地层圈闭中含油气性主控因素的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带的 定量研究直接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成功率。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成藏条件的不确 定性,使得该项研究进展缓慢,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油气地质学理论认为油 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生、储、盖、运、圈、保"等六个地质要素的控制,并对运六个要素 进行了定性分析和逻辑推论,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运六个地质要 素中的某些地质要素并不是地质实体,很难客观描述或定量表征(如"运、保"两个要素),导 致无法对油气成藏概率进行定量预测,因此,越来越难W满足现今油气的勘探需求。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有关学者提出了 W下两种方法:
[0004] (1)王怀杰等于2010年在地质学报中的1035-1054页提出了 "要素匹配"成藏模式, 指出"构造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区域盖层(C)、沉积相(D)、古隆起(M)和控源灶(S)四 个地质要素的控制"。
[0005] (2)李建华等于2011年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756-763页提出了针对岩性油气藏 的"主控因素"成藏模式,指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区域盖层(C)、沉积相(D)、 低势区(P)和控源灶(S)四个地质要素的控制",并针对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进行了定 量预测。
[0006] 虽然上述两种方法中提到的四个要素均可W代表地质实体,然而,运两种方法中 对"相"的研究尺度过于宏观,即仅仅对大概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未能从岩石物理相运个 微观概念对岩性圈闭中油气成藏的概率进行细微的研究和定量表征。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用W定量预测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该方法包括:
[000引根据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及相关油气藏参 数,建立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所述主控因素包括:控源岩、岩石物理相、界面势能 和区域盖层;所述控藏地质模型包括: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 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
[0009] 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
[0010] 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0011] 所述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包括:根 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12] 其中,所述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
[0013]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
[0014]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
[0015]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最小孔隙度、最大成藏概率和最小成藏概率,确 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16]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用 W定量预测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该装置包括:
[0017] 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 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及所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的相关油气藏参数,建立每个主控因 素的控藏地质模型;所述主控因素包括:控源岩、岩石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所述控 藏地质模型包括: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 质模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
[0018] 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 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
[0019]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定 所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0020] 所述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 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21] 其中,所述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
[0022]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
[0023]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
[0024]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最小孔隙度、最大成藏概率和最小成藏概率,确 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W下优点:
[0026]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该区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解剖,确定了控源岩、岩石 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要素;然后通过对各主 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各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再通过地质模型,计算各 单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进而通过各主控因素在主成藏期的叠合,对主成藏期岩性地层圈 闭的油气成藏概率进行定量表征;
[0027]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岩石物理相进行了仔细研究,通过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 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 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然后,根据所述最大成藏概率、最小成藏概 率、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和最小孔隙度,确定了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进而对岩石 物理的成藏概率进行定量的表征。
[0028]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大幅度地降低了岩性地层油气 藏勘探的风险,提高了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预测的准确性,指明了岩性地层油气藏 的勘探方向,显著地提高了岩性地层圈闭油气钻探的成功率,该方法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 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003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 图2曰、图化和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CDPS主控因素组合控藏模式图;
[003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源岩控藏概率计算模型示意图;
[003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岩石物理相控藏地质模型图;
[003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界面势能控藏地质模型图;
[0035] 图6a和图化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区域盖层控藏地质模型图;
[003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叠纪末百口泉组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预测图;
[0037]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晚保罗世一早白聖世末百口泉组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 率预测图;
[0038]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 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 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40] 发明人在发现了 W往对预测岩性地层圈闭有利成藏区带所存在的不足后,提出了 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从最直接的地质理论出发,确定 控源岩(S)、岩石物理相(D)、界面势能(P)和区域盖层(C)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 主控要素;然后通过对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各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 型;再通过地质模型,计算各单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进而通过各主控因素在主成藏期的叠 合,确定主成藏期岩性地层圈闭的油气成藏概率,最终达到岩性地层圈闭中油气成藏概率 的定量预测。在运个过程中,辅之W典型常用的数学统计方法,达到W地质理论为支撑,先 进的数学方法为手段,对岩性圈闭有其成藏概率进行定量预测。通过该方法,解决了 W往定 量化进程不完善、地质理论不足的弊端,做到了预测有地质依据,可信度高;预测有先进技 术,准确度高;预测有全新的思路,创新性强;同时该方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简单易行,可 操作性强。总的来说,该方法经实际应用验证后,具有W下优点:(1)地质依据充分,可信度 高;(2)技术特点鲜明,准确度高;(3)思路完整清晰,创新行强;(4)资料简单易得,可操作性 强。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004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 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 步骤101:根据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及所述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的相关油气藏参数,建立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所述主控因 素包括:控源岩、岩石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所述控藏地质模型包括:控源岩控油气 地质模型、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 模型;
[0043] 步骤102: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
[0044] 步骤103: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0045] 上述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包括:根 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46] 其中,上述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
[0047]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
[0048]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
[0049]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最小孔隙度、最大成藏概率和最小成藏概率,确 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W下优点:
[0051]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该区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解剖,确定了控源岩、岩石 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要素;然后通过对各主 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各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再通过地质模型,计算各 单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进而通过各主控因素在主成藏期的叠合,对主成藏期岩性地层圈 闭的油气成藏概率进行定量表征;
[0052]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岩石物理相进行了仔细研究,通过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 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 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然后,根据所述最大成藏概率、最小成藏概 率、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和最小孔隙度,确定了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进而对岩石 物理的成藏概率进行定量的表征。
[0053] 通过上述理由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大幅度地降低了岩性地层油气 藏勘探的风险,提高了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预测的准确性,指明了岩性地层油气藏 的勘探方向,显著地提高了岩性地层圈闭油气钻探的成功率,该方法在含油气盆地中具有 广泛的适用性。
[0054] 具体实施时,控源岩可W用S表示、岩石物理相可W用D表示、界面势能可W用P表 示和区域盖层可W用C表示。
[005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具体的流程可W包 括如下步骤:首先,通过分析,确定控源岩(S)、岩石物理相化)、界面势能(P)和区域盖层(C) 是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要素;然后通过对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进行 分析,建立各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再通过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计算各单主控因 素的控藏概率;进而通过各主控因素在主成藏期的叠合,对主成藏期岩性地层圈闭的油气 成藏概率进行定量表征。对于岩性地层圈闭而言,该方法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下面对详细 该方法的详细步骤进行介绍如下。
[0056] 在进行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之前,首先,发明人根据大量的实验和实 际工作经验,确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W及与每个主控因素相关油 气藏资料及参数,具体介绍如下:
[0057] 本发明实施例选择的是中国西部准鳴尔盆地玛湖西斜坡地区的S叠系百口泉组 岩性地层圈闭,通过对该区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解剖,确定了控源岩(S)、岩石物理相 (D)、界面势能(P)和区域盖层(C)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要素。四个主控因素 涵盖了生、储、盖、圈、运、保等六个方面,既能客观描述,又能定量表征。只有当控源岩(S)、 岩石物理相(D)、界面势能(P)和区域盖层(C)自上而下依照(:、0、?、5序次出现时,最有利沉 积剖面中的油气生排运聚成藏。图图2曰、图化和图2c即是本发明实施例中CDPS主控因素组 合控藏模式图,其中,图2a为纵向有序组合,图2b为平面叠加,图2c为史前同时联合。
[0058] 然后,获取控源岩(S)、岩石物理相(D)、界面势能(P)和区域盖层(C)各主控因素及 相关油气藏资料及参数。其中,与控源岩(S)相关的资料及参数有:研究区控源灶最大排控 强度,控源灶排控中屯、位置,控源灶排控边界位置;与岩石物理相(D)相关的资料及参数有: 研究区岩性地层圈闭油气层的孔隙度资料;与界面势能(P)相关的资料及参数有:研究区岩 性地层圈闭储层的孔隙度资料;与区域盖层(C)相关的资料及参数有:研究区区域盖层的厚 度资料;与油气藏相关的资料及参数有:研究区钻遇岩性地层油气藏探井的油层厚度与油 气显示厚度,钻遇岩性地层油气藏探井的储层厚度。
[0059] 在确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W及与每个主控因素相关油气 藏资料及参数后,下面对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具体过程进行介绍如下。
[0060] 在上述步骤101中,通过对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各主控因素控 藏地质模型,具体实施时,上述控藏地质模型可W包括: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岩石物理 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
[0061] 具体的建模过程可W为:依据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的规模(地质储量)、距离控源 岩排控中屯、和排控边界的距离、控源岩排控强度的计算,建立了控源岩控藏概率计算模型 图,如图3所示;依据目前岩性地层圈闭储层中储层的含油率与平均孔隙度的分布关系,建 立了岩石物理相控藏地质模型图,如图4所示;依据目前岩性地层圈闭储层中储层的含油率 与界面势能指数的分布关系,建立了界面势能控藏地质模型图,如图5所示;依据目前岩性 地层油气藏的区域盖层的厚度与含油率之间的分布关系,建立了区域盖层控藏地质模型 图,如图6a和化所示。
[0062] 下面对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的详细 步骤进行介绍。
[0063] 在一个实例中,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 率,可W包括:根据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控源岩的控藏概率;
[0064] 上述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0 化]
[0066] 其中,Xs为控源岩的控藏概率,控源岩单因素控制下成藏概率,无量纲;L为标准化 的油气成藏区到排控中屯、的距离,无量纲;1为标准化的油气成藏区到排控边界的距离(油 气藏在排控边界之外,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无量纲;qe为控源岩的最大排控强度,106t/ km2〇
[0067] 在一个实例中,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06引 Xd = Xdi+(Xd2-Xdi)*(巫-巫 1)/(巫2-巫 1);
[0069]其中,Xd为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岩石物理相单因素控制下的成藏概率,无量 纲;Xdi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出的最小成藏概率,无量纲,Xdi = O; Xd劝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出的最大成藏概率,无量纲,Xd2 = 1; O功 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间最小孔隙度,% ; (62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间最大孔隙度,% ; 巫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实际孔隙度,%。
[0070] 具体实施时,将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成藏概率Xd2 = 1;将 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成藏概率Xdi = O,将含油气性介于最大最小 之间的物性值按比例赋予相应的成藏概率Xd值。
[0071]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物性参数可W为: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等。
[0072] 在一个实例中,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 率,可W包括: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
[0073] 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可W包括:
[0074]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所述目标深 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0075]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所述目标深 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
[0076]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和最大孔隙度,建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根据建立的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 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
[0077] 具体实施时,举个简单的例子,W便理解本发明上述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如 何实施:在已获得的孔隙度及相对应的深度数据中选择一组,如(?x,h);依据聚油气储层 最低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相对应深度h下的聚油气储层最低孔隙度?b(最小孔 隙度);依据聚油气储层可能最大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相对应深度h下的聚油气 储层可能最大孔隙度?a。
[0078] 在一个实例中,上述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079] Xp = l-(巫 X-巫 b)/(巫 a-巫 b);
[0080] 其中,Xp为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界面势能单因素控制下的成藏概率,无量纲;Ox 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 ; Ob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 层最小孔隙度,% ; Oa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
[0081] 在一个实例中,根据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可W包括:根 据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区域盖层的控藏概率;
[0082] 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083] Xc = Xci+(Xc2-Xci)*化-hi)/化2-hi);
[0084] 其中,Xe为区域盖层的控藏概率,区域盖层单因素控制下的成藏概率,无量纲;Xci 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最小成藏概率,无量纲,Xci = 0;Xc2为根据 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最大成藏概率,无量纲,Xc2=l;hi为岩性地层圈 闭区域盖层中取定区间最小盖层厚度,m;h2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取定区间最大盖层 厚度,m;h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实际盖层厚度,m。
[0085] 在上述步骤103中具体可W通过各主控因素在主成藏期的叠合,确定主成藏期岩 性地层圈闭的油气成藏概率。具体实施时,可W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 概率:
[0086] Icdps= E Eii 巧i;
[0087] 其中,Icdps为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主成藏期岩性地层圈闭的成藏概率,Xi 为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主成藏期单一主控因素控藏概率;ai为权系数;i为每个主控 因素序号,分别取区域盖层(C)、岩石物理相(D)、界面势能(P)和控源岩(S)。
[0088] 图7和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的玛湖西斜坡地区百口泉组岩性地层圈闭在 主成藏期的油气成藏概率的预测图。=叠纪末时期,预测百口泉组发育两个最有利成藏区 带,主要分布在玛6井区和玛18井区东南侧区域、玛13井区-玛15井区-夏72井区(图7);晚保 罗世-早白聖世时期,预测百口泉组发育两个最有利成藏区带,主要分布在玛6井区和玛18 井区南侧区域、玛13井区-玛15井区-夏72井区(图8);
[0089] 本发明实施例首次提出了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及装置,该 方法及装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确定了控源岩控源岩(S)、岩石物理相(D)、界面势能 (P)和区域盖层(C)是控制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四大主控因素;2、建立了单主控因 素控藏地质模型;3、提出了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计算方法;4、建立了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 藏概率的计算方法。
[0090]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油气勘探中,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定量评价难 的问题。在玛湖西斜坡地区的应用表明:组中发现5个油藏,分别为玛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 夏7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玛13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玛6井区百口泉组油藏和玛15井区百口 泉组油藏。其中,夏7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玛13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和玛15井区百口泉组油 藏均分布于成藏概率大于0.75的区域;玛6井区百口泉组油藏的绝大部分分布于成藏概率 大于0.75的区域,其他部分位于成藏概率大于0.5的区域;玛2井区百口泉组油藏均分布于 成藏概率大于0.75的区域(图7和图8)。即:百口泉组已发现近80%的油藏均分布于成藏概 率大于0.75的区域,100%的油藏均分布于成藏概率大于0.5的区域。另外,在统计钻遇=叠 系百口泉组共22口探井的类型,结果表明,在成藏概率值>0.5的探井中,61.5%为工业油 流井,30.8 %为低产油流井,7.7 %为油气显示井;成藏概率值介于0.3-0.5的探井中, 85.7 %为油气显示井,14.3%为失利井;成藏概率《0.3的探井中,100 %为失利井(如下表1 所示,表1为玛湖西斜坡地区钻遇百口泉组岩性地层圈闭探井井别及相应控藏概率值)。总 的来看,当成藏概率越大时,目的层的含油气性是越好的,出现工业油流井的概率就越大。 由此可W证明,应用本发明方法来预测预测岩性地层圈闭的油气成藏概率是可靠的和可行 的。
[0091]
[0092] 表1
[009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 率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问题的原理 与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相似,因此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 置的实施可W参见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寶述。W 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W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W下 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W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 可能并被构想的。
[0094]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00M]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建立模块10,用于根据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及所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的相关油气藏参数,建立每个主控 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所述主控因素包括:控源岩、岩石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所述 控藏地质模型包括: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界面势能控油气 地质模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
[0096] 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 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
[0097]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 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0098] 上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确定模块30具体用于: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 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099] 其中,上述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
[0100]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
[0101]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
[0102] 根据所述最大成藏概率、最小成藏概率、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和最小孔隙 度,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0103] 在一个实例中,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20具体可W用于根据控源岩控油气 地质模型,确定控源岩的控藏概率;
[0104] 控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0105]
[0106] 其中,&为控源岩的控藏概率;L为油气成藏区到排控中屯、的距离;1为油气成藏区 到排控边界的距离;qe为控源岩的最大排控强度。
[0107] 在一个实例中,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10引 Xd = Xdi+(Xd2-Xdi)*(巫-巫 1)/(巫2-巫 1);
[0109] 其中,Xd为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Xdi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 计算出的最小成藏概率,Xdi = 0;Xd2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出的最 大成藏概率,Xd2 = 1 ; O 1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间最小孔隙度;巫2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 定区间最大孔隙度;O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实际孔隙度。
[0110] 在一个实例中,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20具体还可W用于根据界面势能控 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
[0111] 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可W包括:
[0112]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 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0113]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 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
[0114]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和最大孔隙度,建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根据建立的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 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
[0115] 在一个实例中,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116] Xp = l-(〇x-〇b)/(〇a-&b);
[0117] 其中,为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Ox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 Oa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Ob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 的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0118] 在一个实例中,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20具体还可W用于根据区域盖层控 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区域盖层的控藏概率;
[0119] 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可W为:
[0120] Xc = Xci+(Xc2-Xci)* 化-hi)/化 2-hi);
[0121] 其中,Xe为区域盖层的控藏概率;Xci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 出的最小成藏概率,Xci = 0;Xc2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最大成藏 概率,XC2=1山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取定区间最小盖层厚度也为岩性地层圈闭区 域盖层中取定区间最大盖层厚度;h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实际盖层厚度。
[0122] 在一个实例中,可W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0123] Icdps= E ai*Xi;
[0124] 其中,Icdps为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Xi为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曰1为权 系数;i为每个主控因素序号。
[0125] 本发明实施例仅仅利用研究区控源岩最大排控量值、排控中屯、位置与排控边界位 置资料,岩性地层圈闭油气层孔隙度资料,岩性地层圈闭储层孔隙度资料,盖层的厚度资料 W及钻遇岩性地层油气藏探井的油层厚度与储层厚度资料运几项容易获得的资料,就可W 将研究区岩性地层圈闭的油气成藏概率的大小准确求出。通过该方法,解决了 W往定量化 进程不完善、地质理论不足的弊端,做到了预测有地质依据,可信度高;预测有先进技术,准 确度高;预测有全新的思路,创新性强;而且该方法仅利用容易获得的几项数据,简单易行, 可操作性强。总的来说,该方法经实际应用验证后,具有W下优点:(1)地质依据充分,可信 度高;(2)技术特点鲜明,准确度高;(3)思路完整清晰,创新行强;(4)资料简单易得,可操作 性强。
[0126]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 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 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 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形式。
[0127]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 程和/或方框、W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运些计算机程序 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W产 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 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28] 运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W特 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 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 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29] 运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 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W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 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30]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W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的控油气特征、及所述岩性地层圈闭 油气藏的相关油气藏参数,建立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所述主控因素包括:烃源 岩、岩石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所述控藏地质模型包括:烃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岩 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 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 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定所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所述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包括:根据岩 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其中,所述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最小孔隙度、所述最大成藏概率和最小成藏概率,确 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 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Xd = Xd1+(Xd2_Xd1)*( Φ_Φ?)/(Φ2_Φ?); 其中,XD为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XD1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 出的最小成藏概率,XDiiOdm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出的最大成 藏概率,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间最小孔隙度;Φ 2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 间最大孔隙度;Φ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实际孔隙度。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 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包括: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 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 所述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包括: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 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 气储层最大孔隙度;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中所述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和最大孔隙度,建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根据建立的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 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 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Xp=l-(?x-?b)/(?a-?b); 其中,Xp为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Φχ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为 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 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控藏 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包括:根据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区域 盖层的控藏概率; 所述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Xc = Xci+(Xc2-Xci)*(h_hi)/(h2-hi); 其中,Xc为区域盖层的控藏概率;XC1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 最小成藏概率,Xq = 〇; Xu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最大成藏概率, &2=1;1η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取定区间最小盖层厚度;h 2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 中取定区间最大盖层厚度;h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实际盖层厚度。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 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Icdps= Eai*Xi; 其中,Icdps为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Xi为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ai为权系数; i为每个主控因素序号。7. -种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主控因素控藏地质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 因素的控油气特征、及所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的相关油气藏参数,建立每个主控因素的 控藏地质模型;所述主控因素包括:烃源岩、岩石物理相、界面势能和区域盖层;所述控藏地 质模型包括:烃源岩控油气地质模型、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 型和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 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地质模型,确定每个主 控因素的控藏概率;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确定所述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所述单主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 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 其中,所述根据岩石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包括: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大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大成藏概率; 将岩性地层圈闭含油气性最小时所对应的物性参数值标准化为最小成藏概率; 根据所述最大成藏概率、最小成藏概率、岩性地层圈闭的最大孔隙度和最小孔隙度,确 定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 物理相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Xd = Xd1+(Xd2_Xd1)*( Φ_Φ?)/(Φ2_Φ?); 其中,XD为岩石物理相的控藏概率;XD1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 出的最小成藏概率,XDiiOdm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物性参数值计算出的最大成 藏概率,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间最小孔隙度;Φ 2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取定区 间最大孔隙度;Φ为岩性地层圈闭中实际孔隙度。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主 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 率; 所述根据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包括: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所述目标深度的 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 根据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中所述目标深度的 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和最 大孔隙度,建立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根据建立的界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界面 势能的控藏概率。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界 面势能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Xp=l-(?x-?b)/(?a-?b); 其中,Xp为界面势能的控藏概率;Φχ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储层孔隙度;为 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油气储层最大孔隙度;为岩性地层圈闭中目标深度的聚 油气储层最小孔隙度。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主 控因素控藏概率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确定区域盖层的控藏概 率; 所述区域盖层控油气地质模型为: Xc = Xci+(Xc2-Xci)*(h_hi)/(h2-hi); 其中,Xc为区域盖层的控藏概率;XC1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小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 最小成藏概率,Xq = 〇; Xu为根据含油气性最大时对应的储层厚度计算出的最大成藏概率, &2=1;1η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取定区间最小盖层厚度;h 2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 中取定区间最大盖层厚度;h为岩性地层圈闭区域盖层中实际盖层厚度。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如 下公式计算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 Icdps= Eai*Xi; 其中,Icdps为岩性地层圈闭油气成藏概率,Xi为每个主控因素的控藏概率;ai为权系数; i为每个主控因素序号。
【文档编号】G06Q50/02GK106022946SQ20161039239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6日
【发明人】庞雄奇, 胡涛, 姜福杰, 庞宏, 沈卫兵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