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合层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626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路或导电区块(图中未不),且其厚度为5nm?50um,以该厚度10nm?1um最佳。该F1DLC层5设于该上透明导电层3及该下透明导电层4之间,且其厚度为Ium?10um ;该PDLC层5使用了导电后的透光率在50%?80%及折射率在1.5?5.5的TOLC树脂为主成分并含掺有UV型树脂、热固型硬化树脂、二氧化硅或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而成。
[0057]该第一光学黏合层20,设于该上透明基板I的另一侧面上,该第一光学黏合层20的厚度为Ium?lOOOum,且以折射率在1.1?3.5之间的光学黏着涂料或光学黏合胶片。
[0058]该触控复合层30,设于该第一光学黏合层20 —侧面上,该触控复合层30至少包含一第一触控复合层6、一第二触控复合层7、一第二光学黏合层8及一光学保护层9。该第一触控复合层6及该第二触控复合层7上各包含有一第一透明基板61及一第二透明基板71,于该第一透明基板61及该第二透明基板71的一侧面进行硬化处理形成有一第一硬化层611及一第二硬化层711,该第一硬化层611及该第二硬化层711所使用的材料折射率在1.1?3.5的压克力、环氧树脂、二氧化硅或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组合,且该第一硬化层611及该第二硬化层711的厚度为500nm?50um,该第一硬化层611及该第二硬化层711的厚度Ium?5um最佳。又于第一硬化层611及该第二硬化层711的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72,该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使用透光率在70%?95%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如银、纳米银、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Oxide,ITO)或有机导体材料,如纳米碳管或聚3,4_乙撑二氧噻吩(Poly-3, 4-Ethylenedioxyth1phene, PED0T),经干式或湿式蚀刻形成线路或导电区块(图中未示),且其厚度为5nm?50um,以该厚度10nm?1um最佳。该第二光学黏合层8以黏合或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62的一侧面与该第二透明基板71的一侧面之间。该光学保护层9设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的一侧面上。
[0059]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光学复合层结构,主要利用一 TOLC复合层10 ;—触控复合层30借该第一光学黏合层20贴合而成,又或该光学复合层结构的一侧或两侧与外部元件如透光基板(图中未示)或玻璃贴合(图中未示);其中所谓透光基板可以是日常现有的建物玻璃墙、建物玻璃窗、橱窗、冷藏柜的玻璃窗、车用挡风窗等。
[0060]进一步利用软性排线将该上透明导电层3、该下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与外部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电性连接,借此,使用者可以利用触控复合层30的触控操作,达成控制I3DLC复合层10特定区域的透光控制效果。
[0061]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复合层结构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再进一步将该光学复合层结构可拆解与一透光固定基板40结合,以透光固定基板40为基础,该透光固定基板40为玻璃窗或透光塑料,于该透光固定基板40的两侧贴附有第三光学黏合层101及第四光学黏合层102,以分别提供贴附该TOLC复合层10及该触控复合层30,该TOLC复合层10及该触控复合层30上的该上透明导电层3、该下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均经图案化设计与对应,各该TOLC复合层10及该触控复合层30利用软性排线与外部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电性连接,使用者可以借由该触控复合层30的电容式触控操作提供信息指令,以令对应该TOLC复合层10的相关对应区域进行局部透光或不透光的变化,例如手写白板、PDLC的灰阶示透光变化、PDLC的局部区域透光控制等。在本图式中,该透光固定基板40的厚度为500um?50mm。在本图式中,该第三光学黏合层101及第四光学黏合层102与该第一光学黏合层20为相同材质的结构。
[0062]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复合层结构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将该TOLC复合层10的下透明基板2的另一侧面上以一第五光学黏合层103贴合该透光固定基板40固定,该TOLC复合层10及该触控复合层30 (此结构与图1及图2相同,在此不详绘细部结构)上的该上透明导电层3、该下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均经图案化设计与对应,各该上透明导电层3、该下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利用软性排线与外部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电性连接,使用者可以借由该触控复合层30的电容式触控操作提供信息指令,以令对应的TOLC复合层10的相关对应区域进行局部透光或不透光的变化,例如手写白板、PDLC的灰阶示透光变化、PDLC的局部区域透光控制等。
[0063]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复合层结构侧视与外部的控制单元电性连结示意图。如图所示:又再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利用软性排线60将该上透明导电层3、该下透明导电层4、第一透明导电层6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72与外部的控制单元50电性连接,使用者可以借由该触控复合层30的电容式触控操作提供信息指令至该外部的控制单元50上,以令对应的TOLC复合层10的相关对应区域进行局部透光或不透光的变化,例如手写白板、PDLC的灰阶示透光变化、PDLC的局部区域透光控制等。
[0064]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包含: 一上透明基板,其上一侧面具有一上硬化层; 一上透明导电层,设于该上硬化层的一侧面上; 一下透明基板,其上一侧面具有一下硬化层; 一下透明导电层,设于该下硬化层一侧面上;及 一高分子分散液晶层,设于该上透明导电层与该下透明导电层间; 一第一光学黏合层,设于该上透明基板的另一侧面上;以及 一触控复合层,设于该第一光学黏合层一侧面上,该触控复合层至少包含有一第一触控复合层,该第一触控复合层包含有: 一第一透明基板,其上一侧面具有一第一硬化层;及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复合层更包含有一设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面上的第二光学黏合层及一设于该第二光学黏合层一侧面的第二触控复合层,该第二触控复合层上包含有: 一第二透明基板,其上一侧面具有一第二硬化层;及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侧面设有一光学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透明基板、该下透明基板、该第一透明基板及该第二透明基板为透光塑料或透光玻璃基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透明导电层、该下透明导电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为银、纳米银或铟锡氧化物。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透明导电层、该下透明导电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有机导体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导体材料为纳米碳管或聚3,4-乙撑二氧噻吩。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透明导电层、该下透明导电层、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5nm?50u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厚度为Ium ?10um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透光固定基板,该透光固定基板的两侧贴附有与该第一光学黏合层相同结构的一第三光学黏合层及一第四光学黏合层,以分别设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及该触控复合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固定基板为玻璃窗或透光塑料。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的下透明基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一第五光学黏合层,该第五光学黏合层一侧面设有一透光固定基板固定。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软性排线,以该软性排线将该上透明导电层、该下透明导电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外部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学复合层结构,包括:一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一光学黏合层及一触控复合层。以该光学黏合层黏合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及该触控复合层。以该光学复合层结构的一侧或两侧与外部的透光固定基板黏合。再以软性排线将该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及该触控复合层的各导电层与外部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利用触控复合层的触控操作,达成控制高分子分散液晶复合层的相关对应区域进行局部透光或不透光的变化。
【IPC分类】G02F1/1333, G06F3/044
【公开号】CN204945983
【申请号】CN201520695591
【发明人】谷福田, 刘修铭, 丁定国, 张裕洋, 余德亮
【申请人】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