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588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写输入板,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
【背景技术】
[0002]手写输入板对计算机来说是一种输入设备,最常见的是手写板(也叫手写仪),其作用和键盘类似,当然,基本上只局限于输入文字或者绘画,也带有一些鼠标的功能。
[0003]现有手写输入板放置困难,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携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放置在计算机上,方便携带,取用简单的计算机手写输入板。

【发明内容】

[0004](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手写输入板放置困难、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携带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放置在计算机上、方便携带、取用简单的计算机手写输入板。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包括有机体、屏幕、键盘、左键、右键、触摸板、安装槽、手写板和安装凸块,机体连接有屏幕,机体上设有键盘、左键、右键、触摸板和安装槽,键盘位于机体的上侧,左键、右键和触摸板位于机体的下侧中部,安装槽位于机体的右下角,手写板上设有安装凸块,安装凸块与安装槽配入口 ο
[0008]优选地,还包括有卡位孔和电磁阀,安装凸块右侧开有卡位孔,安装槽右侧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包括有电磁线圈、铁块和电磁弹簧,电磁阀内设置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中间设置有铁块,铁块右端连接有电磁弹簧,机体右侧设置有电磁按钮,铁块与卡位孔配合。
[0009]优选地,还包括有脱锁孔、脱锁滑块、脱锁弹簧和拉线,电磁阀右侧设置有脱锁孔,脱锁孔中设置有脱锁滑块,脱锁滑块下端连接有脱锁弹簧,脱锁滑块左端通过拉线与铁块连接。
[0010]工作原理:当要使用手写板时,将手写板上的安装凸块与机体上的安装槽对应,这样就可以把手写板放置在机体上,方便使用。
[0011]还包括有卡位孔和电磁阀,安装凸块右侧开有卡位孔,安装槽右侧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包括有电磁线圈、铁块和电磁弹簧,电磁阀内设置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中间设置有铁块,铁块右端连接有电磁弹簧,机体右侧设置有电磁按钮,铁块与卡位孔配合。当要固定手写板时,按压机体左侧的电磁按钮,电磁线圈充电,充电的电磁线圈产生磁场,电磁线圈中间的铁块在磁力的作用下向左运动,电磁弹簧被拉伸,铁块插入到安装凸块的卡位孔中,手写板被固定。当要取下手写板时,继续按压电磁按钮,电磁线圈断电,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消失,铁块在电磁弹簧的收缩作用下向右运动,铁块与卡位孔分离,此时能够取下手写板,这样提高了方便性。
[0012]还包括有脱锁孔、脱锁滑块、脱锁弹簧和拉线,电磁阀右侧设置有脱锁孔,脱锁孔中设置有脱锁滑块,脱锁滑块下端连接有脱锁弹簧,脱锁滑块左端通过拉线与铁块连接。当电磁阀损坏而无法使手写板取出时,施力将脱锁孔中的脱锁滑块向下运动,脱锁弹簧向下压缩,与铁块连接的拉线也在脱锁滑块的带动下运动,铁块在拉线的带动下向右运动,铁块与卡位孔分离,这样就可以轻松取出手写板。取出手写板后,撤掉施展在脱锁滑块上的力,脱锁弹簧向上伸展,脱锁滑块在脱锁弹簧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
[0013](3)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手写输入板放置困难、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携带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能够放置在计算机上、方便携带、取用简单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脱锁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1-机体,2-屏幕,3-键盘,4-左键,5-右键,6_触摸板,7_安装槽,8-手写板,9-安装凸块,10-卡位孔,11-电磁阀,111-电磁线圈,112-铁块,113-电磁弹簧,114-电磁按钮,12-脱锁孔,13-脱锁滑块,14-脱锁弹簧,15-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如图1-5所示,包括有机体1、屏幕2、键盘3、左键4、右键
5、触摸板6、安装槽7、手写板8和安装凸块9,机体1连接有屏幕2,机体1上设有键盘3、左键4、右键5、触摸板6和安装槽7,键盘3位于机体1的上侧,左键4、右键5和触摸板6位于机体1的下侧中部,安装槽7位于机体1的右下角,手写板8上设有安装凸块9,安装凸块9与安装槽7配合。
[0024]还包括有卡位孔10和电磁阀11,安装凸块9右侧开有卡位孔10,安装槽7右侧设置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包括有电磁线圈111、铁块112和电磁弹簧113,电磁阀1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111,电磁线圈111中间设置有铁块112,铁块112右端连接有电磁弹簧113,机体1右侧设置有电磁按钮114,铁块112与卡位孔10配合。
[0025]还包括有脱锁孔12、脱锁滑块13、脱锁弹簧14和拉线15,电磁阀11右侧设置有脱锁孔12,脱锁孔12中设置有脱锁滑块13,脱锁滑块13下端连接有脱锁弹簧14,脱锁滑块13左端通过拉线15与铁块112连接。
[0026]工作原理:当要使用手写板8时,将手写板8上的安装凸块9与机体1上的安装槽7对应,这样就可以把手写板8放置在机体1上,方便使用。
[0027]还包括有卡位孔10和电磁阀11,安装凸块9右侧开有卡位孔10,安装槽7右侧设置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包括有电磁线圈111、铁块112和电磁弹簧113,电磁阀1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111,电磁线圈111中间设置有铁块112,铁块112右端连接有电磁弹簧113,机体1右侧设置有电磁按钮114,铁块112与卡位孔10配合。当要固定手写板8时,按压机体1左侧的电磁按钮114,电磁线圈111充电,充电的电磁线圈111产生磁场,电磁线圈111中间的铁块112在磁力的作用下向左运动,电磁弹簧113被拉伸,铁块112插入到安装凸块9的卡位孔10中,手写板8被固定。当要取下手写板8时,继续按压电磁按钮114,电磁线圈111断电,电磁线圈111产生的磁场消失,铁块112在电磁弹簧113的收缩作用下向右运动,铁块112与卡位孔10分离,此时能够取下手写板8,这样提高了方便性。
[0028]还包括有脱锁孔12、脱锁滑块13、脱锁弹簧14和拉线15,电磁阀11右侧设置有脱锁孔12,脱锁孔12中设置有脱锁滑块13,脱锁滑块13下端连接有脱锁弹簧14,脱锁滑块13左端通过拉线15与铁块112连接。当电磁阀11损坏而无法使手写板8取出时,施力将脱锁孔12中的脱锁滑块13向下运动,脱锁弹簧14向下压缩,与铁块112连接的拉线15也在脱锁滑块13的带动下运动,铁块112在拉线15的带动下向右运动,铁块112与卡位孔10分离,这样就可以轻松取出手写板8。取出手写板8后,撤掉施展在脱锁滑块13上的力,脱锁弹簧14向上伸展,脱锁滑块13在脱锁弹簧14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
[00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体(1)、屏幕(2)、键盘(3)、左键(4)、右键(5)、触摸板(6)、安装槽(7)、手写板(8)和安装凸块(9),机体(1)连接有屏幕(2),机体(1)上设有键盘(3)、左键(4)、右键(5)、触摸板(6)和安装槽(7),键盘(3)位于机体(1)的上侧,左键(4 )、右键(5 )和触摸板(6 )位于机体(1)的下侧中部,安装槽(7 )位于机体(1)的右下角,手写板(8)上设有安装凸块(9),安装凸块(9)与安装槽(7)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卡位孔(10)和电磁阀(11),安装凸块(9)右侧开有卡位孔(10),安装槽(7)右侧设置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包括有电磁线圈(111)、铁块(112 )和电磁弹簧(113),电磁阀(11)内设置有电磁线圈(111),电磁线圈(111)中间设置有铁块(112),铁块(112)右端连接有电磁弹簧(113 ),机体(1)右侧设置有电磁按钮(114),铁块(112)与卡位孔(10)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脱锁孔(12)、脱锁滑块(13)、脱锁弹簧(14)和拉线(15),电磁阀(11)右侧设置有脱锁孔(12),脱锁孔(12)中设置有脱锁滑块(13),脱锁滑块(13)下端连接有脱锁弹簧(14),脱锁滑块(13)左端通过拉线(15 )与铁块(112)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写输入板,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放置在计算机上、方便携带、取用简单的计算机手写输入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计算机手写输入板,包括有机体、屏幕、键盘、左键、右键、触摸板、安装槽、手写板和安装凸块,机体连接有屏幕,机体上设有键盘、左键、右键、触摸板和安装槽,键盘位于机体的上侧,左键、右键和触摸板位于机体的下侧中部,安装槽位于机体的右下角,手写板上设有安装凸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手写输入板放置困难、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携带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能够放置在计算机上、方便携带、取用简单的效果。
【IPC分类】G06F3/041, G06F1/16
【公开号】CN205015867
【申请号】CN201520804994
【发明人】周扬帆
【申请人】周扬帆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