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216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检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检票机。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检票机已逐步代替人工检票。在现有技术中,自动检票机中一般都设置有用于检测旅客通行状态的光传感器, 若有旅客检票通过时,旅客的身体会遮挡光传感器前面的光线,从而使得自动检票机的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光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获取当前旅客的通行状态。旅客的通行状态主要包括单体通行和多体通行,其中单体通行是指旅客不带任何行李或者是旅客以背、抱的形式携带行李通行的通行状态,多体通行是指旅客以拖拽的方式携带行李、旅客携带步行的儿童或者有其他旅客尾随通行的通行状态。现有技术自动检票机中的光传感器可以较好地感应到旅客的单体通行状态,检票准确率较高,但是,对于旅客当前的通行状态为多体通行时,例如在客流量较大时,自动检票机时常出现漏检的现象,而在旅客拖拽行李或者成人牵拉步行的儿童时,自动检票机时常出现夹伤旅客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检票机,用以避免现有技术中自动检票机在多体通行时易出现漏检和夹伤旅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检票机,包括检测系统以及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旅客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并将该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第二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旅客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报警系统和闸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分别采集旅客的通行状态信息,以使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分辨出是旅客携带行李或儿童还是其他旅客尾随的情况,从而根据不同情况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一方面可避免夹伤旅客,另一方面可避免漏检,提高检票准确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自动检票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一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单体通行的情况;
图6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一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多体通行的情况;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二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检测出两条“腿”的情况;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二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检测出两条“腿”的情况;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二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检测出三条“腿”的情况;图11位本发明自动检票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自动检票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检票机包括检测系统1以及与所述检测系统1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组2和第二传感器组3 ;所述第一传感器组2用于采集旅客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并将该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1,所述第二传感器组3用于采集所述旅客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1,所述检测系统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报警系统和闸门(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组2设置在旅客通行方向上通道入口处,用于采集获取旅客的通行状态信号,使得检测系统1初步判断出旅客是单体通行还是多体通行,当为多体通行时,还能够判断出旅客以拖拽的方式携带行李、旅客携带步行的儿童或者有其他旅客尾随通行。根据是单体通行还是多体通行中的不同情况,结合第二传感器组3采集获取的信号,如根据“数腿”获取的信号,准确判断出尾随情况而控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或者判断出非尾随的多体通行情况时,向后推迟闸门关闭时间,以避免夹伤旅客。具体应用中,第一传感器组2可以包括沿旅客通行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传感器 Al、第二传感器A2、第三传感器A3、第四传感器A4、第五传感器A5和第六传感器A6。具体来说,检测系统1根据第一传感器组2初步判断是单体通行或多体通行中的不同情况,图 2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一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单体通行的情况,如图2 图 5所示,旅客经过第一传感器组2时遮挡至少两个相邻的传感器,如图2所示的第一传感器 Al和第二传感器A2被遮挡,图3所示的第二传感器A2和第三传感器A3被遮挡,图4所示的第二传感器A2、第三传感器A3和第四传感器A4被遮挡,图5所示的第三传感器A3、第四传感器A4和第五传感器A5被遮挡,图中实心圈表示对应的传感器感应到旅客通过被遮挡的情况,空心圈表示对应的传感器未感应到旅客通过的情况。图6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第一传感器组采集的信号为多体通行的情况,如图6 图7所示,当前方有单体通过时,后方近距离内又出现传感器感应到有人或物体经过,检测系统1初步判定为多体通行, 其中近距离间隔为一个或两个传感器的距离,如相邻有遮挡的传感器之间存在一个或两个没被遮挡的传感器,图6和图7所示为有遮挡传感器之间存在一个没被遮挡的情况。如图6 所示的第三传感器A3和第四传感器A4被遮挡,其后方紧邻的第二传感器A2未被遮挡,而第一传感器Al却被遮挡,则判定为多体通行;图7为第四传感器A4和第五传感器A5被遮挡,其后方紧邻的第三传感器A3未被遮挡,而第一传感器Al和第二传感器A2被遮挡也判定为多体通行;又如,第五传感器A5和第六传感器A6被遮挡,第三传感器A3和第四传感器 A4没被遮挡,而第二传感器A2和第一传感器Al被遮挡,也判定为多体通行。第一传感器组2中的第六传感器A6还用于检测多体通行时,是旅客以拖拽的方式携带行李、旅客携带步行的儿童还是有其他旅客尾随通行。在垂直于旅客通行方向,第一传感器Al、第二传感器A2、第三传感器A3和第五传感器A5设置在第一高度,第四传感器A4设置在第二高度,第六传感器A6设置在第三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小于第三高度。由于第六传感器A6设置的高度不用于检测旅客以拖拽的方式携带的行李和旅客携带步行的儿童,而能检测出多体通行时其他旅客尾随的情况,因此根据第六传感器A6采集的信号可区分出多体通行的不同情况,从而根据第一传感器组2的采集信号,检测系统可初步预判得知旅客的通行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组3可包括多个第七传感器A7,如图1所示为六个,当旅客经过第二传感器组3时,六个第七传感器A7可以对经过的旅客进行“数腿”,检测系统1 根据“数腿”获取的信号可进一步判断出其他旅客尾随通行的情况,从而控制报警系统(未示出)发出报警信号。根据第一传感器组2获得的单体通行时,检测系统1中设置为检测出存在两条“腿”,如图8所示存在间隔的两个传感器被遮挡,即存在两部分传感器被遮挡, 检测出两条“腿”,单体通行时,检测出两条“腿”,是旅客正常通行,没有尾随的情况,这时不报警;超过两部分传感器被遮挡,即检测出多于两条“腿”时,可能出现尾随的情况则发出报警。这里每部分传感器为存在一个或连续多个传感器被遮挡,只计数为一条“腿”,只有相邻被遮挡的传感器之间存在有传感器未被遮挡时才被判为存在不同的“腿”,如图9中计数为两条“腿”。根据第一传感器组2获得的多体通行情况,若为携带儿童或行李时,检测系统1 中设置为检测到存在三条“腿”,如图10中计数为三条“腿”,即存在三部分传感器被遮挡时不报警,这样旅客携带有行李或儿童可安全通过,不会报警,同时可以滞后关闭间门的时间以避免夹伤旅客;若为其他旅客尾随的情况,检测系统1中设置为检测到两条“腿”时不报警,检测到三条“腿”时就发出报警,提示可能存在尾随过检的情况。因此,检测系统1可根据第一传感器组2采集的信号初步预判结果,进一步根据第二传感器组3的信号采集情况既可避免夹伤旅客,保证儿童或行李安全过检,又可检出尾随过检的旅客,从而避免漏检, 保证多体通行时准确检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分别采集旅客的通行状态信息, 以使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分辨出是旅客携带行李或儿童还是其他旅客尾随的情况,从而根据不同情况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一方面可避免夹伤旅客,另一方面可避免漏检,提高检票准确率。图11位本发明自动检票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八传感器A8,第八传感器A8用于采集所述旅客离开通道区域时的第三信号并将该第三信号发送给检测系统1,检测系统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控制关闭闸门。第八传感器A8 —般设置在旅客通行方向的通道出口处,一方面可检测出旅客离开通道区域的信号,另一方面还可检测出逆行的旅客。旅客的通行方向应该是由第一传感器Al开始,后续传感器依次感应。如果有乘客逆向行进,例如,从第八传感器A8方向开始向第一传感器Al方向行进,则通道会锁定门,可避免逆行,从而避免闸门的开合造成对逆行旅客的伤害。具体应用中,经实验检测,第八传感器A8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3之间的间距S8为165mm 185mm时,检测系统1判断旅客逆行及确认正常通行旅客离开通道的效果比较理想,在垂直于旅客通行方向,所述第八传感器A8设置在第五高度,所述第八传感器A8可设置在与第六传感器A6同样的高度,即设置在第三高度H3,此时第五高度与第三高度相同,第五高度H3可取范围为850mm 1000mm。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组2中,在沿旅客通行方向,第一传感器Al与所述第二传感器A2之间的间距Sl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A2与所述第三传感器A3之间的间距S2可为 90mm 120mm,所述第四传感器A4与所述第三传感器A3之间的间距S3、所述第五传感器 A5与所述第四传感器A4之间的间距S4以及所述第六传感器A6与所述第五传感器A5之间的间距S5范围可取为115mm 125mm ;所述第六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之间的间距S6 取值范围为165mm 185mm;实际中,第四传感器A4的高度用于感应行李或儿童的下限高度,第六传感器A6的高度用于感应行李或儿童的上限高度。所述第一高度Hl取值范围为 650mm 750mm,第二高度H2取值范围为450mm 550mm,第三高度H3取值范围为850mm IOOOmm0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中包括沿旅客通行方向依次布设的等间距的六个第七传感器 A7,在垂直于旅客通行方向,第七传感器A7设置在第四高度H4。其中,任两相邻的第七传感器A7之间的间距S7的范围为140mm 160mm ;所述第六传感器A6与相邻的第七传感器 A7之间的间距S6的范围为165mm 185mm ;所述第四高度H4的范围为250mm 270mm。上述各个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数据是通过实验获取的较佳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本实施例在达到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通过增设第八传感器,可避免逆行,从而可避免间门的开合造成对逆行旅客的伤害;通过实验获取的各个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数据可对多体通行时进行准确检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检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系统以及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旅客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并将该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第二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旅客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报警系统和闸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组包括沿旅客通行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第五传感器和第六传感器;在垂直于旅客通行方向,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五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高度,所述第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高度,所述第六传感器设置在第三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票机,其特征在于,沿旅客通行方向,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三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90mm 120mm, 所述第四传感器与所述第三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五传感器与所述第四传感器之间以及所述第六传感器与所述第五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115mm 125mm,所述第六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之间的间距为165mm 185mm ;所述第一高度为650mm 750mm,所述第二高度为 450mm 550mm,所述第三高度为850mm IOOO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包括沿旅客通行方向依次布设的等间距的六个第七传感器,在垂直于旅客通行方向,第七传感器设置在第四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票机,其特征在于,沿旅客通行方向,任两相邻的第七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140mm 160mm,所述第六传感器与相邻的第七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 165mm 185mm,所述第四高度为250mm 270mm。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的第八传感器,所述第八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旅客离开通道区域时的第三信号并将该第三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控制关闭闸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票机,其特征在于,沿旅客通行方向,所述第八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之间的间距为165mm 185mm,在垂直于旅客通行方向,所述第八传感器设置在第五高度,所述第五高度为850mm 100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检票机,包括检测系统以及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的第一传感器组和第二传感器组;所述第一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旅客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并将该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第二传感器组用于采集所述旅客第二信号并将该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行状态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报警系统和闸门。本发明能够准确分辨旅客和行李,避免夹伤旅客,还可提高检测精度,避免尾随过检,提高检票的准确率。
文档编号G07B11/00GK102184573SQ2011100994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孔震, 李吉生, 潘丽丽, 王涛, 钟华, 高帅卿 申请人: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铁道部运输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