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操作方法和智能锁操作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04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操作方法和智能锁操作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和智能锁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锁由于具备高安全性和便利的操作性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现有的智能锁除了具备指纹、射频卡、密码、钥匙等开锁功能外,还具备远程操作开锁功能。这种可远程操作开锁的智能锁上一般设置有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和网关无线通讯,网关接入互联网,这样远程的用户端只要获取了网关的准入密码便可以与网关绑定,进而通过互联网连接网关,把开锁的操作命令发给网关,网关再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开锁指令发到智能锁,从而达到远程开锁的目的。此外,智能锁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装置把信息发送到网关,网关再把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远程的用户端,这样用户端就能知道锁的状态和操作信息,实现用户端和智能锁之间的信息交互。

然而,智能锁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仅面对同一用户层面的用户端,例如在企业的应用场景中,一个智能锁可能需要面对多个不同层级员工的多个用户端。而在现有的智能锁远程操作方式中,由于无法对新用户端进行集中控制管理,任何新用户端只要获取了网关的准入密码便可实现对智能锁的远程操作,这显然降低了多用户场景下智能锁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和智能锁操作系统,解决了现有智能锁远程操作方式无法对新用户端进行集中控制管理而导致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包括:

接收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操作请求信息,其中所述操作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密码;

向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

接收所述当前用户端输入的由所述当前用户端从所述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获取的所述动态密码;以及

根据预设密码验证所接收的所述请求密码是否正确,并验证所接收的所述动态密码是否正确,若都正确则为所述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进一步地,向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包括:

仅向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动态密码。

进一步地,若当前用户端为第一个输入操作请求信息的用户端,进一步包括:

根据预设密码验证所述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请求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直接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包括解锁智能锁;或

所述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包括解锁智能锁以及以下几项中的一种或多种:可见预设密码、修改预设密码和发起权限管理请求。

进一步地,仅为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分配可见预设密码、修改预设密码和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操作权限。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锁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起的权限管理请求;

向所述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以及

接收所述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更新所述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删减和/或增加至少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操作权限种类;或

从所述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中删除至少一个用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网关实现与智能锁的无线通信;

其中为所述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包括:

将所述当前用户端与所述网关绑定,以使所述当前用户端通过所述网关操作智能锁。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锁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

检测到来自网关的重置网关指令;

解除网关与所有已绑定用户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密码为所述网关的准入密码。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进一步包括:

当前用户端的身份信息和/或网关序列号。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请求信息进一步包括:当前用户端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在接收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操作请求信息后,所述智能锁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当前用户端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在为所述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后,所述智能锁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

存储所述当前用户端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操作系统,包括:智能锁、网关、路由器、服务端和多个用户端;所述智能锁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网关连接,所述网关通过网络与所述路由器连接,所述多个用户端和所述路由器分别通过网络与所述服务端连接,所述多个用户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其中所述服务端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操作请求信息,其中所述操作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密码;

动态密码模块,用于生成动态密码,并将所述动态密码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一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密码验证从所述当前用户端所接收的所述请求密码是否正确,并验证从所述当前用户端所接收的所述动态密码是否正确;以及

权限分配模块,若所述验证模块返回的结果为都正确则为所述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和智能锁操作系统,当一用户端想要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时,首先要输入正确的请求密码,然后还要输入从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获取的动态密码。这样每个新用户端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请求密码,还需要获得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准许才能获得正确的动态密码,从而实现了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对新用户端管控,提高了智能锁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中权限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中第一个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端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流程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中非第一个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端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流程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中网关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智能锁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操作请求信息,其中操作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密码。该请求密码将在后续的验证过程中根据预设密码进行验证。

步骤102:向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

具体而言,在接收到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操作请求信息后,向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该动态密码为随机动态生成,具备不可预测性。该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收到该动态密码后,可选择转发给当前用户端,或不转发给当前用户端。若选择不转发给当前用户端,则当前用户端就无法通过或许对动态密码的验证过程,也就无法获取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若当前用户端为第一个输入操作请求信息的用户端,此时并不存在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该智能锁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102b:根据预设密码验证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请求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直接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这样后续再有新的用户端输入操作请求信息时,就已经存在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了,该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可通过接收和转发动态密码来实现对新的用户端的管控。

步骤103:接收当前用户端输入的由当前用户端从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获取的动态密码。

若当前用户端获得了由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转发的动态密码,则说明当前用户端已经获得了该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准许。此时当前用户端需要正确输入该动态密码以进行后续的验证过程。

步骤104:根据预设密码验证所接收的请求密码是否正确,并验证所接收的动态密码是否正确,若都正确则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具体而言,当预设密码与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请求密码相对应时,则说明当前用户端掌握了正确的请求密码,即满足了当前用户端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一个准许条件;同时,若当前用户端输入了正确的动态密码,则验证了当前用户端已经获得了该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准许,即满足了当前用户端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另外一个准许条件。只有当上述两个准许条件都满足时,才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当前用户端所分配的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内容至少包括解锁智能锁,以满足最基本的开锁需求。此外,还可包括以下几项中的一种或多种:可见预设密码、修改预设密码和发起权限管理请求。这样根据所针对用户端的层级不同,可实现更为多样化的权限层级设计。例如,仅为第一个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分配可见预设密码、修改预设密码和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操作权限。从而实现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对所有新的用户端的集中管控。然而,应当理解,为每个验证通过的用户端所分配的操作权限内容可根据用户端的层级设置和具体的应用场景而调整,例如越高层级的用户端所获得的操作权限内容可越全面,本发明对为当前用户端所分配的智能锁操作权限的具体内容并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虽然在上面的描述中以一定的步骤顺序描述了智能锁操作过程,但上述的步骤还有可能以其他的顺序形式组合,或有些步骤可同时进行。例如,上述对请求密码的验证过程也可以在向该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之前就进行,而不用等到与动态密码一同进行验证。本发明对上述的步骤顺序并不做限定。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锁操作方法,当一用户端想要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时,首先要输入正确的请求密码,然后还要输入从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获取的动态密码。这样每个新用户端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请求密码,还需要获得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准许才能获得正确的动态密码,从而实现了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对新用户端管控,提高了智能锁操作的安全性。例如,在实际的企业应用场景中,当该智能锁作为公司门锁时,已入职的老员工已经获取了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新入职员工若要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除了要输入正确的请求密码外,还要输入从老员工处获得的动态密码,这样即可保证每个新员工都必须通过一个老员工的准许才能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提高了智能锁操作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集中管理新的用户端对智能锁的操作请求,可以限定为只向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这样所有新的用户端都必须通过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获取动态密码,即所有新的用户端想要获取智能锁的操作权限都必须经过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准许,从而实现了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对所有新的用户端的集中管控。

在一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述对发送动态密码对象的限定与第一个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操作权限内容限定相结合,例如仅为第一个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分配可见预设密码、修改预设密码和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操作权限。这样新的用户端不仅需要获得第一个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准许才能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在获得操作权限后仍需要接收该第一个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权限管理,且该第一个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还可通过修改预设密码来更新智能锁的安保策略。例如,当原有的预设密码已发生泄露时,只有该第一个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端才具备修改预设密码的权限。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方法中权限管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权限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起的权限管理请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仅为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分配了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操作权限时,则只有该第一个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可发起权限管理请求,并进行后续的权限管理操作。

步骤202:向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中包含了所有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信息,该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用户端可根据该列表确定所要进行的权限管理操作指令。

步骤203:接收发起权限管理请求的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更新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具体而言,操作指令可具体包括:删减和/或增加至少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的操作权限种类,以更新某些用户端的操作权限;或从已获取权限用户端列表中删除至少一个用户端,以去除某些用户端的所有操作权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用户端是通过网关实现与智能锁的无线通信的,此时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其实是将当前用户端与网关绑定,以使当前用户端通过所述网关操作智能锁,即每个用户端与智能锁之间的所有信息交互(包括最开始的操作请求)都必须通过网关实现。

在上述情况下,若当前用户端为第一个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端(后续简称为第一用户端)时,该第一用户端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过程可如图3所示:网关要先通电并向服务端注册(S31),以建立网关与服务端之间的网络通信;然后第一用户端通过扫描或手动输入的方式向服务端发送网关序列号(S32),向服务端发送请求密码(S33),并向服务端发起绑定请求(S34);服务端根据网关的准入密码(即前述的预设密码,同时由于当前用户端为第一用户端,网关的设置还保持着默认的出厂设置,因此验证过程所依据的预设密码可为网关的初始准入密码)验证所接收到的网关序列号和网关准入密码是否正确,并验证网关是否在线(S35);若所有验证通过则将第一用户端与网关绑定(S36),则第一用户端获得了通过网关管理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服务端记录当前用户端为第一用户端(S37);若上述验证中的任一项没有通过,则第一用户端获得操作权限失败(S38)。

若当前用户端并非第一个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端(后续简称为非第一用户端)时,该非第一用户端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过程可如图4所示:首先该非第一用户通过扫描或手动输入的方式向服务端发送网关序列号(S41),并向服务端发送请求密码,以向服务端发起绑定请求(S42);服务端向第一用户端发送动态密码(S43);该非第一用户在从第一用户端处获得该动态密码后,向服务端发送该动态密码(S44);服务端根据网关的准入密码验证所接收到的网关序列号、网关准入密码是否正确,并验证所接收到的动态密码是否正确(S45);若所有验证通过则将该非第一用户端与网关绑定(S46),则该非第一用户端获得了通过网关管理智能锁的操作权限;若上述验证中的任一项没有通过,则该非第一用户端获得操作权限失败(S47)。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关可具备重置功能,例如网关上设有一个恢复出厂设置的重置按键,这样一旦网关被破解或盗用时,网关的拥有者仍可通过重置功能解除网关与所有已绑定用户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以对所有用户端的操作权限进行重新设置。如图5所示,该重置方法可具体如下:首先检测到来自网关的重置网关指令(S51),例如检测到网关上的恢复出厂设置的按键被按下;网关向服务端发送重置指令(S52);服务端解除解除网关与所有已绑定用户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并恢复网关的初始准入密码作为预设密码(S53)。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锁远程操作方式难以得知有哪些新用户端获得了智能锁操作权限,且已获得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在向新的用户端转发动态密码时也需要核实新的用户端的身份信息,因此新的用户端在发起操作请求时,操作请求信息需进一步包括:当前用户端的身份信息,例如可为当前用户端的用户姓名或手机号码等。这样该身份信息可被发送至一个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该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可根据该身份信息的内容决定是否要将所获得的动态密码转发给当前用户端。此外,该身份信息可在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后被存储起来,以记录获得了操作权限的当前用户端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操作系统,包括:智能锁、网关、路由器、服务端和多个用户端;智能锁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网关连接,网关通过网络与路由器连接,多个用户端和路由器分别通过网络与服务端连接,多个用户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其中服务端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当前用户端所输入的操作请求信息,其中操作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密码;

动态密码模块,用于生成动态密码,并将动态密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一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密码验证从当前用户端所接收的请求密码是否正确,并验证从当前用户端所接收的动态密码是否正确;以及

权限分配模块,若验证模块返回的结果为都正确则为当前用户端分配智能锁的操作权限。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由处理器执行时,其使得处理器能够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来实现如本文实施方式的智能锁操作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为任何有形媒介,例如软盘、CD-ROM、DVD、硬盘驱动器、甚至网络介质等。

应当理解,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实现形式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或系统可以被依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方法和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锁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智能锁操作系统包括:智能锁、网关、路由器、服务端、至少一个已与网关绑定的管理用户端和至少一个未与网关绑定的未绑定用户端。

智能锁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网关连接,网关通过网络与路由器连接,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和路由器分别通过网络与服务端连接,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和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

未绑定用户端包括:输入模块,用于用户输入待验证的请求密码;以及网络传输模块,用于与服务器和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进行交互。

服务端包括:动态密码模块,与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连接,用于生成动态密码发送给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密码验证模块,与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的网络传输模块连接,用于验证由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从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获取的动态密码是否正确,并根据预设密码验证请求密码是否正确;以及通信执行模块,与密码验证模块、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和路由器分别连接,用于在所述密码验证模块返回的结果均为正确时建立所述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与所述网关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实现所述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与所述网关绑定。

由此可见,在图6所示的智能锁操作系统中,将所有用户端分成了管理用户端和未绑定用户端两种,在实际的应用中管理用户端可对应智能锁操作系统的管理角色,未绑定用户端可对应想要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新的用户端。当一未绑定用户端想要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时,首先要输入正确的请求密码,然后还要输入从一个管理用户端获取的动态密码。这样每个未绑定用户端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请求密码,还需要获得一个管理用户端的准许才能获得正确的动态密码,从而利用管理用户端实现了对所有新客户端的管控,提高了智能锁操作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关上设有重置按钮,网关进一步配置为,当所述重置按钮被按下时,断开与所有已绑定用户端的绑定关系。这样一旦网关被破解或盗用时,网关的拥有者仍可通过该重置按钮重置网关与所有已绑定用户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以对所有用户端的操作权限进行重新设置。因此,当网关被重置后,其实所有的用户端都变成了未与网关绑定的未绑定用户端,因为已经并不存在已与网关绑定的管理用户端。此时就需要从所有未与网关绑定的未绑定用户端中选择至少一个用户端先与网关绑定,例如直接将第一个输入正确请求密码的未绑定用户端直接与网关绑定,从而使得该未绑定用户端成为第一个已于网关绑定的管理用户端。后续的其他未绑定用户端再发起对智能锁的操作请求时,就需要从该第一个已于网关绑定的管理用户端获取动态密码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管理用户端与通信执行模块连接,直接通过通信执行模块与网关进行通信。即,管理用户端其实为已经获取了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可直接通过网关实现对智能锁的操作,这样整个智能锁操作系统所实现的其实是已获取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对新用户端的管控。当一个未绑定用户端在通过了所有验证后也可直接通过网关实现对智能锁的操作时,该未绑定用户端其实转化成了一个管理用户端,也可以通过接受和转发动态密码实现对新的用户端的操作申请进行管控。例如,在实际的企业应用场景中,当该智能锁作为公司门锁时,已入职的老员工使用的为管理用户端,新入职员工所使用的为未绑定用户端,当新员工要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时,除了要通过未绑定用户端输入正确的请求密码外,还要输入从老员工的管理用户端获得的动态密码,这样可保证每个新员工都必须通过一个老员工的准许才能获得智能锁的操作权限,提高了智能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该已经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新员工也就成为了老员工,其所使用的未绑定用户端就转化成了管理用户端,也可以通过接受和转发动态密码实现对后续新入职员工的未绑定用户端的操作申请进行管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信执行模块为带有多个通信接口的网络控制器,至少一个管理用户端、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和路由器分别连接至通信执行模块的不同通信接口。此时,网络控制器配置为在密码验证模块返回的结果均为正确时接通与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连接的通信接口,以使至少一个未绑定用户端通过网络控制器与网关进行通信以实现绑定。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所包含的模块均可通过实际的硬件装置或硬件芯片实现,这些硬件装置或硬件芯片均可为现有技术中功能已知的装置或芯片。例如,未绑定用户端中的输入模块可为字母/数字输入键盘,网络传输模块可为满足一定无线传输协议的无线网卡;服务端中的动态密码模块可为注入有自动生成动态密码程序的硬件芯片,这种芯片在银行安保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密码验证模块可为注入有密码验证程序的硬件芯片;通信执行模块,如前所述,可为带有多个通信接口的网络控制器,例如带有网络接口的PLC控制器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智能锁操作系统可仅包括一个管理用户端,即所有的未绑定用户端都只能通过一个管理用户端获得动态密码,从而实现了该唯一的一个管理用户端对所有未绑定用户端的管控,提高了对未绑定用户端的管控的集中性,进一步提高了智能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在一进一步实施例中,该唯一的一个管理用户端可为第一个获得智能锁操作权限的用户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锁和网关可各自包括相匹配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为以下几项中的一项:zigbee模块、433MHz无线模块、315MHz无线模块和蓝牙模块。然而,本发明对智能锁和网关中无线传输模块的种类并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管理用户端和/或未绑定用户端为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这样用户便可通过个人的智能移动终端实现对智能锁的远程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智能锁操作系统的用户体验度。

还应当理解,为了不模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书仅对一些关键、未必必要的技术和特征进行了描述,而可能未对一些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特征做出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