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及访客开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7532阅读:1524来源:国知局
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及访客开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访客门禁系统及访客开门方法,特别是涉及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及访客开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建筑或者建筑群内,门禁系统为每一位用户都设定个人识别密码,用户需凭借个人识别密码才能够通过门禁系统,因此门禁系统是保障建筑内用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

随着工业4.0以及智能化迅速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系统迅速发展时,用户对门禁锁具的智能化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有的门禁系统普遍不能对用户进行授权管理,尤其在社区门禁系统中,对用户的权限管理更加困难。在社区门禁中,访客由于开启门禁的次数不高并且往往是在短时间内使用门禁,所以对于访客的管理比对用户的管理更难。现有的门禁系统目前针对访客还只能采用人工登记的方式进行管理,不仅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更重要的是,该方式难以对访客的身份进行核实,易于伪造身份,如伪装成快递员、修理工、送外卖等不易核实身份的人群。

而且,访客需要通行门禁时往往是在一种陌生环境。尤其在社区中存在多个门禁,访客在门禁系统操作时,由于不熟悉社区环境往往难以确定自己的需要操作的门禁位置,导致其需要询问,操作不便,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微信平台架构,提出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及访客开门方法,以解决当前门禁系统中存在的对访客身份难以管理的问题,同时提高用户授权开门的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包括:

至少一套设置在门上的电子锁具、锁具驱动接口以及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与所述电子锁具相连接的门禁控制器;

用于接收、解析、发送控制指令的门禁网关,所述门禁网关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控制器相连接;

用于管理门禁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网关相连接;

用于接收或发送指令信息的访客终端,所述访客终端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微信服务器相连接;

访客终端通过微信服务器识别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并向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提交识别结果;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在验证微信服务器识别出的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后,向所述门禁网关发送远程门锁控制命令;所述门禁网关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控制所述电子锁具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接收来自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发出的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解析为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将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连接在网络上的所有门禁控制器均接收到所述门禁网关发出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门禁控制器将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与自身地址编码相比较,当门禁控制器自身地址编码与所接收数据中指定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一致时,所述门禁控制器执行开锁动作。

优选地,所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门禁控制器相连的身份识别接口,所述身份识别接口与身份识别设备相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微信的访客开门方法,所述访客开门方法包括:

访客终端通过微信服务器识别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所述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包含虚拟钥匙地址以及虚拟钥匙编码信息;

通过识别所得的虚拟钥匙地址向门禁管理服务器提交虚拟钥匙编码信息;

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生成包含微信“扫一扫”控件的页面,并且所述访客终端通过微信服务器识别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

所述微信服务器将识别所得的门位编码信息提交给门禁管理服务器;

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在核对虚拟钥匙编码信息与所述门位编码信息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后向所述门禁网关发出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开锁指令;

所述门禁网关将开锁指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自身地址编码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符合的门禁控制器执行开锁动作。

优选地,所述访客开门方法还包括门禁控制器发出开锁指令后,门禁管理服务器记录开锁信息。

优选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核对虚拟钥匙信息中包含的门位编码信息、虚拟钥匙有效时间信息、虚拟钥匙有效次数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并使得用户能够将其开门权限授予访客,并根据用户权限建立相对应的访客权限,通过限定访客权限中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有效次数信息对访客开门权限进行管理,不仅解决了当前门禁系统中存在的对访客身份难以管理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用户授权开门的便利性。

通过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访客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门禁控制器位置,在无需访客进行询问的前提下即可获得自身位置并控制开启门禁系统,使得在给访客授予开门权限后,访客能够自行确认门禁位置并开启门禁,免除了访客通行带来的不便利,提高了访客开门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门禁系统实时连接系统平台,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管理。本系统开门权限的授予与管理采用网络管理方式实现,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的管理,对于开锁记录、增加与删除等权限均可随时进行调整,维护简单。由于本系统的服务器中设有了用户的注册信息,当访客开启门禁时,服务器能够获知访客开启门禁的时间、位置、次数以及访客授权人的信息,能够有效管理开门者的身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示意图;

图2为基于微信的访客开门方法流程图;

图3为基于微信的访客开门方法信令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访客门禁系统包括:

至少一套设置在门上的电子锁具1、锁具驱动接口4以及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与所述电子锁具1相连接的门禁控制器5。

用于接收、解析、发送控制指令的门禁网关6,所述门禁网关6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控制器5相连接。

用于管理门禁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网关6相连接。

用于接收或发送指令信息的访客终端10,所述访客终端10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微信服务器11相连接。

进一步,访客终端10通过微信服务器11识别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并向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提交识别结果;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验证微信服务器11识别出的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后,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远程门锁控制命令;所述门禁网关6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5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控制所述电子锁具1的开、关。

目前主流的蓝牙门禁智能终端需要保持蓝牙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开启蓝牙极易导致手机被黑客攻击,泄露住户的银行信息或电子支付信息;此外,蓝牙匹配速度慢,并且不能适配所有类型和年份手机,不方便、不易用。而另一种WiFi门禁,用户需加入公共WiFi,同样易导致智能手机被攻击,泄露银行信息或电子支付信息;WiFi覆盖范围至少10~30米,社区一层和二层的居民经常会误加入门禁WiFi。并且公共WiFi易被攻击、破解和嗅探,导致智能手机连入不安全网络。

而本发明的门禁系统采用纯互联网构架,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发送的远程门锁控制请求进行验证,门禁系统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5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控制所述电子锁具1的开、关,其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与目前主流的蓝牙门禁、WiFi门禁相比,本发明的门禁系统的安全性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

如图1所示,所述门禁网关6通过网络与门禁管理服务器7相连,同时通过网络与门禁控制器5相连。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可以设置在本地,其与门禁网关6之间可采用局域网连接。当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也可以设置在远端,通过互联网与所述门禁网关6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5上均连接有身份识别接口3和锁具驱动接口4,所述身份识别接口3连接有身份识别设备2,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上连接有电子锁具1。同时,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及身份识别接口3还连接到所述门禁网关6,使得锁具驱动接口4及身份识别接口3中的数据能够直接上传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

本系统中用户终端9能够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7下达控制指令,进行开门动作,并且其能够发出虚拟钥匙即邀请指令,供访客开启门禁使用。所述访客终端10则根据收到的虚拟钥匙进行开门。当然本系统中还可以设置管理终端,可以通过在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对访客终端10进行设置,使得访客终端10也能够独立打开电子锁具1,开启门禁。当然,所述门禁系统还包括监管终端,用于特定需要政府监管的场合,此时监管终端可读取、查询、输出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的数据,进行调用或实时监控。

当用户终端9初次进行远程开门时,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进行注册,并将注册信息保存在所述数据库8中,以实现身份登记,使得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能够根据用户或管理者的身份授予进行不同的操作权限。

优选地,本发明的门禁系统还包括设置微信服务器11,用于鉴定用户的开门权限。当用户向微信服务器11注册时,所述微信服务器11为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所述鉴权身份识别编码为鉴定用户身份和权限的参数信息。同时,为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所述微信服务器11还可以要求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在该情况下,所述微信服务器11还将记录用户的更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

当用户终端9向门禁管理服务器7注册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为用户生成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密码”对,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为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身份识别信息,供所述用户之后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进行身份识别之用。优选地,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中的密码为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的动态随机密码,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中,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的登录信息鉴权、微信服务器11对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鉴权,形成了两级鉴权。即:在通过“用户名/密码”对在门禁管理服务器7设置了一层鉴权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单独的微信服务器11进行鉴权,通过唯一的一一对应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由此进一步保证了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开门安全。

在首次使用时,所述用户房通过用户终端9需要通过网络发起到微信服务器11的访问,在正确输入向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注册时获得的“用户名/密码”对后,所述微信服务器11据此在自有数据库中查出该操作终端的唯一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后,所述微信服务器11会将该访问请求连同上述鉴权身份识别编码以附带参数的形式一起重定向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

在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的登录信息鉴权、微信服务器11对终端设备的身份识别鉴权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终端设备的登录信息进行绑定;当终端设备重定向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根据重定向数据中的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及权限,使得门禁系统安全性极大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响应速度。具体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所述鉴权身份识别编码与所述“用户名/密码”对进行配对并保存在所述数据库8中进行绑定,之后用户重定向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根据重定向数据中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身份及权限;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使得门禁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3~5倍。

具体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收到该重定向访问后,将以其中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作为键值查询门禁管理服务器7本身的数据库8,以确定该用户的身份。如果上述操作为用户首次访问本系统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数据库8中将不会有该用户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记录。此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会要求用户输入此前在该门禁管理服务器7注册时获得的“用户名/密码”对。用户正确输入用户名/密码”对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会将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与本次重定向访问数据中所携带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进行配对保存,使得所述鉴权身份识别编码与所述“用户名/密码”进行绑定。经绑定后的用户,之后再次重定向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即可借助重定向数据中的鉴权身份识别编码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数据库中的身份及权限。

优选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还存储有包含门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8。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数据库8中,除以上所述的身份信息外,对应每一个在其中注册的用户而言,所述数据库8中还包含有所述用户有控制权限的门禁控制器5的编码信息。根据上述带权限的编码信息,在对应用户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发布与开门权限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5的控制信息到所述用户终端9。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6与所述门禁控制器5之间一对一连接,并且所述门禁网关6均通过网络交换机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相连接。当各个门禁控制器5比较分散时,彼此间又不适合布线的,可将所述门禁网关6整合到每个门禁控制器5中,形成具有网络功能的网络门禁控制器,而各个网络门禁控制器通过网络交换机直接连接门禁管理服务器7

各个门禁控制器5与门禁网关6之间可视其具体设置地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来确定两者间采用何种布局,可为分散布局即点对点或一对一,或者采用总线布局。

对于密集门禁布局形式,门禁控制器5与门禁网关6之间可采用总线布局的形式,即采用至少两个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总线与一个门禁网关6相连接,再通过所述门禁网关6统一连接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当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信息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时,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所有门禁控制器5均接收到所述门禁网关6发出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信息,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与自身地址编码相比较后执行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只有其自身地址编码与所接收数据中指定的门禁控制器的地址相一致的门禁控制器会执行开门动作。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门禁控制器5与门禁网关6之间还可以综合上述两种方式,在门禁控制器5分布密集处采用总线布局形式,将至少两个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总线与一个门禁网关6相连接;并在门禁控制器5分布分散处采用分散布局形式,采用一个门禁网关6与一个门禁控制器5之间点对点连接;之后再将所有门禁网关6通过网络交换机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相连接,以因地制宜实现远程门禁控制,同时降低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所述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时,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驱动所述电子锁具1开锁。本发明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在上端采用门禁网关进行控制处理,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其通过网络接受到远程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后,通过门禁控制器将远程门锁控制命令输出给锁具驱动接口驱动电子锁具的控制回路远程开锁,能够实现对门禁的远程控制,并进行智能化管理。

优选地,所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门禁控制器5相连的身份识别接口3,所述身份识别接口3与身份识别设备2相连接。上述结构与门禁刷卡器的结构类似,可实现刷卡或感应开门。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可以为IC卡读卡器、感应卡读卡器等类型。在采用了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后,本系统即具有了对卡的识别,通过对卡身份的定义,进而具备了对持卡人的身份识别功能,进而为门禁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当在访客通过访客终端10控制所述门禁控制器5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会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具体地,所述门禁网关6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控制门禁控制器5远程开门的具体过程如下:

所述门禁网关6接收来自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发出的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解析为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具体地,所述门禁网关6是上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与所有门禁控制器5的连接关口,主要用于接收来自上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发来的包含有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解析为相对应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6将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连接在网络上的所有门禁控制器5均接收到所述门禁网关6发出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之后,所述门禁控制器5将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与自身地址编码相比较,当门禁控制器5自身地址编码与所接收数据中指定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一致时,所述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实现对应门禁设备的解锁操作,实现了远程控制。

本发明的门禁系统在授予访客开门权限时,用户在用户终端9上将虚拟钥匙请求发送到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用户终端9发送的虚拟钥匙请求进行验证。此时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核对用户的权限,在自有数据库8中查询用户权限,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给访客授权的权限。

在验证成功后,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包含有虚拟钥匙地址以及虚拟钥匙编码信息的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用户将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的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通过网络发送给访客终端10,完成用户对访客的授权。由于本发明的访客门禁系统基于微信平台,在用户对访客发送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时,均是在微信平台进行,即通过微信的转发功能将二维码图片转发给访客完成授权。

访客在接收到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后,访客终端10通过微信服务器11识别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并根据虚拟钥匙地址向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提交识别结果。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上述虚拟钥匙信息进行验证,核对访客提交的虚拟钥匙信息中门禁控制器位置信息、虚拟钥匙有效时间信息、虚拟钥匙有效次数信息与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的信息是否一致。

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对提交识别结果核对成功后,通过所述微信服务器11调用扫描功能,识别设置在门禁附近的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并提交到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验证微信服务器11识别出的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后,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远程门锁控制命令。

由于二维码中包含有门位编码信息,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在获得二维码中的门位编码信息后确定二维码对应的门位的访客权限。该访客权限为用户授予访客的开门权限,也即用户的开门权限。当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验证出访客的虚拟钥匙编码信息能够与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对应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直接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远程门锁控制命令。

所述门禁网关6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其中,所述门禁网关6将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自身地址编码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符合的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其具体过程与上述门禁网关6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控制门禁控制器5远程开门的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门禁网关6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5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控制所述电子锁具1的开、关。

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并使得用户能够将其开门权限授予访客,并根据用户权限建立相对应的访客权限,通过限定访客权限中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有效次数信息对访客开门权限进行管理,不仅解决了当前门禁系统中存在的对访客身份难以管理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用户授权开门的便利性。

通过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访客门禁系统,访客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门禁控制器位置,在无需访客进行询问的前提下即可获得自身位置并控制开启门禁系统,使得在给访客授予开门权限后,访客能够自行确认门禁位置并开启门禁,免除了访客通行带来的不便利,提高了访客开门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访客门禁系统实时连接系统平台,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管理。本系统开门权限的授予与管理采用网络管理方式实现,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的管理,对于开锁记录、增加与删除等权限均可随时进行调整,维护简单。由于本系统的服务器中设有了用户的注册信息,当访客开启门禁时,服务器能够获知访客开启门禁的时间、位置、次数以及访客授权人的信息,能够有效管理开门者的身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微信的访客开门方法,如图2、图3所示,所述访客开门方法包括:

步骤S201,访客终端10通过微信服务器11识别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所述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包含虚拟钥匙地址以及虚拟钥匙编码信息。

门禁管理服务器7依据用户的开门权限生成包含有虚拟钥匙地址以及虚拟钥匙编码信息的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之后用户将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的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通过网络发送给访客终端10,完成用户对访客的授权。由于本发明的访客门禁系统基于微信平台,在用户对访客发送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时,均是在微信平台进行,即通过微信的转发功能将二维码图片转发给访客完成授权。

用户将访客管理权限交给了自身,通过业主自身对访客身份进行鉴定后才给予访客发送开门权限,使得门禁系统的管理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步骤S202,通过识别所得的虚拟钥匙地址向门禁管理服务器7提交虚拟钥匙编码信息。

访客在接收到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后,访客终端10通过微信服务器11识别作为虚拟钥匙载体的二维码图片,并根据虚拟钥匙地址向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提交识别结果。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上述虚拟钥匙信息进行验证,核对访客提交的虚拟钥匙信息中门禁控制器位置信息、虚拟钥匙有效时间信息、虚拟钥匙有效次数信息与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的信息是否一致。

步骤S203,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包含微信“扫一扫”控件的页面,并且所述访客终端10通过微信服务器11识别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对提交识别结果核对成功后,通过所述微信服务器11调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识别设置在门禁附近的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

步骤S204,所述微信服务器将识别所得的门位编码信息提交给门禁管理服务器7。

步骤S205,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核对虚拟钥匙编码信息与所述门位编码信息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后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出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开锁指令。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验证微信服务器11识别出的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后,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开锁指令。

由于二维码中包含有门位编码信息,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在获得二维码中的门位编码信息后确定二维码对应的门位的访客权限。该访客权限为用户授予访客的开门权限,也即用户的开门权限。当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在验证出访客的虚拟钥匙编码信息能够与包含门位编码信息的二维码所对应门位的开门权限对应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直接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开锁指令。

步骤S206,所述门禁网关6将开锁指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自身地址编码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符合的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

所述门禁网关6根据开锁指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其中,所述门禁网关6将开锁指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自身地址编码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符合的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其具体过程与上述门禁网关6根据开锁指令控制门禁控制器5远程开门的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门禁管理方法还包括门禁控制器5发出开锁指令后,门禁管理服务器7记录开锁信息,以便于后续对用户授权进行查证。

通过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访客开门方法,访客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门禁控制器位置,在无需访客进行询问的前提下即可获得自身位置并控制开启门禁系统,使得在给访客授予开门权限后,访客能够自行确认门禁位置并开启门禁,免除了访客通行带来的不便利,提高了访客开门的便利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