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900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系统,特别是涉及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建筑或者建筑群内,门禁系统为每一位用户都设定个人识别密码,用户需凭借个人识别密码才能够通过门禁系统,因此门禁系统是保障建筑内用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

通常情况下,应用于门禁系统的开锁方法主要有IC刷卡开锁、用户密码开锁、指纹开锁以及室内分机远程开锁等,其中IC刷卡开锁依赖于用户随身携带IC卡,而用户外出时往往容易遗忘携带IC卡,且IC卡不易保管、容易丢失;用户密码开锁主要通过用户输入公共密码进行开锁,其安全性往往较低;指纹开锁相对于IC刷卡开锁和用户密码开锁而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目前应用于门禁系统的指纹开锁的识别率不高,用户经常需要按几次指纹才能开锁,便捷性较低;室内分机远程开锁则仅能由室内的住户完成,有较大的局限性。上述开锁方法不仅开锁方式较为繁琐、便捷性较低,而且上述开锁方法均要求用户必须首先在装有门禁系统的门上的相应开锁装置处进行刷卡、输入密码、按指纹等操作后,才能够打开门锁,导致开锁不够方便快捷、开锁效率不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门禁应用越来越广。而蓝牙作为近场通讯广泛在门禁系统中应用起来。目前的智能蓝牙门禁系统,一般由门禁控制器、蓝牙门禁识读器、手机APP或蓝牙门禁卡组成(后两者称为蓝牙钥匙或智能钥匙),然后通过后台门禁管理软件、遥控器或门禁控制器自带的键盘及显示屏把待授权的蓝牙钥匙信息授权到门禁控制器。

现有的蓝牙门禁系统中,一个蓝牙手机往往只是针对单独的一个蓝牙门禁,当智能小区中同时存在小区门禁、楼栋门禁和车库门禁时,同一蓝牙手机分别开启多层门禁系统,其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旦配置成功,其智能钥匙电子密钥往往是永久性的,系统升级比较困难,电子密钥的实效型不高,特别针对小区常常有租客入住这种情况,当其退房后仍然可以利用原有授权的电子密钥进出小区,存在安全隐患。

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钥匙不能够实时连接系统平台,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管理。钥匙的授权与管理采用单机版离线管理方式实现,对于开锁记录、增加与删除权限需要回中心管理系统进行读取。在智能钥匙被盗或丢失时无法界定责任。同时,需要到每一把锁上面去取消被盗或丢失钥匙的权限,操作麻烦而且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还有采用二维码进行门禁控制,其技术门槛较低,易于实现。但是,仅仅采用二维码进行门禁控制,其门禁的可靠性、安全性难以保证。首先二维码本身需要张贴在门禁显眼位置,其易于被破坏,同时由于有的门禁是露发天设置的,不防水防尘,容易导致二维码自然损坏而无法开门。二维码由于任何人都能进行识别,不利于身份识别,难以管理开门者的身份,因此其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门禁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以满足既方便又安全的门禁管理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包括:

至少一套设置在门上的电子锁具、锁具驱动接口以及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与所述电子锁具相连接的门禁控制器;

用于接收、解析、发送控制指令的门禁网关,所述门禁网关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控制器相连接;

用于管理门禁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网关相连接;

用于接收或发送指令信息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分别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微信服务器相连接;

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对终端设备发送的远程门锁控制请求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向所述门禁网关发送远程门锁控制命令;所述门禁网关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控制所述电子锁具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管理终端、用户终端、访客终端。

优选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中还存储有包含门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当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初次进行远程开门时,所述用户终端或管理终端依次在所述微信服务器、门禁管理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并将注册信息保存在所述数据库中。

优选地,当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向微信服务器注册时,所述微信服务器为所述用户终端或管理终端生成一个唯一的OID数据,所述OID数据包含用于鉴定用户或门禁管理者身份和权限的参数信息。

优选地,当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向门禁管理服务器注册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为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生成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密码”对,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为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的身份识别信息。

优选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将所述OID数据与所述“用户名/密码”对进行配对并保存在所述数据库中进行绑定,之后所述用户终端或管理终端重定向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根据重定向数据中的OID数据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身份及权限。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接收来自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发出的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解析为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将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连接在网络上的所有门禁控制器均接收到所述门禁网关发出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

优选地,所述门禁控制器将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与自身地址编码相比较,当门禁控制器自身地址编码与所接收数据中指定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一致时,所述门禁控制器执行开锁动作。

优选地,所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门禁控制器相连的身份识别接口,所述身份识别接口连接有身份识别设备。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与所述门禁控制器之间一对一连接,并且所述门禁网关均通过网络交换机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门禁控制器,每个门禁控制器通过总线与门禁网关相连接,所述门禁网关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相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采用物联网和云技术,与现有的蓝牙开放式门禁相比,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了云技术,系统升级也更为方便;与二维码开门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系统不易破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本系统实时连接系统平台,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管理。本系统开门权限的授予与管理采用网络管理方式实现,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的管理,对于开锁记录、增加与删除等权限均可随时进行调整,维护简单。由于本系统的服务器中设有了用户的注册信息,当用户开启门禁时,服务器能够获知用户开启门禁的时间、位置、次数等信息,能够有效管理开门者的身份。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上述两级鉴权机制,在通过“用户名/密码”对在门禁管理服务器设置了一层鉴权的基础上,还利用了微信进行鉴权,通过唯一的一一对应的OID数据,保证了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开门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本发明由门禁网关6、与之通过网络连接的按门配置的门禁控制器5、连接在各门禁控制器5上的身份识别接口3及其身份识别设备2、锁具驱动接口4及其连接的电子锁具1、门禁管理服务器7等等,本系统通过终端设备发送开门指令信息,并根据开门指令信息以及用户身份权限反馈显示结果。

具体地,所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包括至少一套设置在门上的电子锁具1、锁具驱动接口4以及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与所述电子锁具1相连接的门禁控制器5。

用于接收、解析、发送控制指令的门禁网关6,所述门禁网关6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控制器5相连接。

用于管理门禁控制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通过网络与所述门禁网关6相连接。

用于接收或发送指令信息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分别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微信服务器9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发送的远程门锁控制请求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远程门锁控制命令;所述门禁网关6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5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控制所述电子锁具1的开、关。

目前主流的蓝牙门禁智能终端需要保持蓝牙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开启蓝牙极易导致手机被黑客攻击,泄露住户的银行信息或电子支付信息;此外,蓝牙匹配速度慢,并且不能适配所有类型和年份手机,不方便、不易用。而另一种WiFi门禁,用户需加入公共WiFi,同样易导致智能手机被攻击,泄露银行信息或电子支付信息;WiFi覆盖范围至少10~30米,社区一层和二层的居民经常会误加入门禁WiFi。并且公共WiFi易被攻击、破解和嗅探,导致智能手机连入不安全网络。

而本发明的门禁系统采用纯互联网构架,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发送的远程门锁控制请求进行验证,门禁系统根据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向门禁控制器5发送驱动指令;所述门禁控制器5根据所述驱动指令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控制所述电子锁具1的开、关,其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与目前主流的蓝牙门禁、WiFi门禁相比,本发明的门禁系统的安全性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

如图1所示,所述门禁网关6通过网络与门禁管理服务器7相连,同时通过网络与门禁控制器5相连。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可以设置在本地,其与门禁网关6之间可采用局域网连接。当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也可以设置在远端,通过互联网与所述门禁网关6连接。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网络与门禁管理服务器7、微信服务器9相连。所述门禁控制器5上均连接有身份识别接口3和锁具驱动接口4,所述身份识别接口3连接有身份识别设备2,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上连接有电子锁具1。同时,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及身份识别接口3还连接到所述门禁网关6,使得锁具驱动接口4及身份识别接口3中的数据能够直接上传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管理终端10、用户终端11、访客终端12。所述管理终端10在本系统中具有高权限,不仅能够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7下达控制指令,还可用于对用户终端11的用户身份、权限进行修改,如添加用户、删除用户、设定用户开门权限等。所述用户终端11能够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7下达控制指令,进行开门动作,并且其能够发出智能钥匙即邀请指令,供访客开启门禁使用。所述访客终端12则根据收到的智能钥匙进行开门。当然所述管理终端10也可以通过在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对访客终端12进行设置,使得访客终端12也能够独立打开电子锁具1,开启门禁。当然,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监管终端,用于特定需要政府监管的场合,此时监管终端可读取、查询、输出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的数据,进行调用或实时监控。

其中,所述管理终端(包括但不限于:PC端、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访问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还存储有包含门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8,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可以WEB方式提供管理终端的访问,系统将根据访问者登录的身份确定其访问数据库8中数据的范围与权限。通过管理终端,管理人员(如社区物业管理人员、校园宿舍管理员)可以实现对相关数据与功能的管理操作。

优选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还存储有包含门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8;当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初次进行远程开门时,所述用户终端11或管理终端10依次在所述微信服务器9、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进行注册,并将注册信息保存在所述数据库8中,,以实现身份登记,使得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能够根据用户或管理者的身份授予进行不同的操作权限。

当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向微信服务器9注册时,所述微信服务器9为所述用户终端11或管理终端10生成一个唯一的OID数据,所述OID数据包含用于鉴定用户或门禁管理者身份和权限的参数信息。同时,为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所述微信服务器9还可以要求用户进行实名注册,在该情况下,所述微信服务器9还将记录用户的更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

其中,用于门禁系统的微信服务器9查找出所述终端设备的OID数据后,将访问请求与OID数据重定向到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微信服务器9根据微信个人信息在微信数据库中查出所述用户终端的OID数据后,微信服务器9会将该访问请求连同上述OID数据一起以附带参数的形式重定向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OID数据即Open ID,是微信平台为每一个访问特定公众服务号的微信用户特定的身份编码。

类似地,当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向门禁管理服务器7注册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为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生成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密码”对,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为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身份识别信息,供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之后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进行身份识别之用。优选地,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中的密码为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生成的动态随机密码,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中,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的登录信息鉴权、微信服务器9对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鉴权,形成了两级鉴权。即:在通过“用户名/密码”对在门禁管理服务器7设置了一层鉴权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单独的微信服务器9进行鉴权,通过唯一的一一对应的OID数据,由此进一步保证了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开门安全。

在首次使用时,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房通过用户终端11或管理终端10需要通过网络发起到微信服务器9的访问,在正确输入向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注册时获得的“用户名/密码”对后,所述微信服务器9据此在自有数据库中查出该终端设备的OID数据后,所述微信服务器9会将该访问请求连同上述OID数据以附带参数的形式一起重定向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

具体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以所述OID数据作为键值查询自有数据库,并根据OID数据信息查找用户注册的“用户名/密码”对。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收到该重定向访问后,将以其中的OID数据作为键值查询门禁管理服务器本身的数据库,以确定该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身份。门禁管理服务器本身的数据库中存储了用户注册的“用户名/密码”对信息,在收到重定向请求后,门禁管理服务器即可根据OID数据信息匹配查询出用户注册的“用户名/密码”对,以确定用户身份;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使得门禁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3~5倍。

在门禁管理服务器7对终端设备的登录信息鉴权、微信服务器9对终端设备的身份识别鉴权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终端设备的身份信息与终端设备的登录信息进行绑定;当终端设备重定向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根据重定向数据中的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身份及权限,使得门禁系统安全性极大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响应速度。具体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所述OID数据与所述“用户名/密码”对进行配对并保存在所述数据库8中进行绑定,之后用户或门禁管理者重定向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根据重定向数据中的OID数据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身份及权限;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使得门禁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3~5倍。

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门禁系统的鉴权方法在鉴权完成后,将OID数据与“用户名/密码”对进行绑定,使得用户在门禁系统中操作时,仅通过用户设备OID数据即可完成操作,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便捷性得到了有效地的提升

更具体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收到该重定向访问后,将以其中的OID数据作为键值查询门禁管理服务器7本身的数据库8,以确定该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身份。如果上述操作为用户或门禁管理者首次访问本系统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数据库8中将不会有该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OID数据记录。此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会要求用户或门禁管理者输入此前在该门禁管理服务器7注册时获得的“用户名/密码”对。用户或门禁管理者正确输入用户名/密码”对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会将所述“用户名/密码”对与本次重定向访问数据中所携带的OID数据进行配对保存,使得所述OID数据与所述“用户名/密码”进行绑定。经绑定后的用户或门禁管理者,之后再次重定向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即可借助重定向数据中的OID数据绑定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的数据库中的身份及权限。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在进行鉴权时,也可以仅仅采用门禁管理服务器单独进行鉴权的方式,以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对便捷性要求高的场所,如社区大门门禁、商厦大门门禁。

在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的数据库8中,对每一个在其中注册的用户或门禁管理者而言,所述数据库8中还包含有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有控制权限的门禁控制器5的编码信息。根据上述带权限的门禁控制器5的编码信息,在用户访问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时,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发布与开门权限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的控制信息到所述用户终端11或管理终端10。当在所述用户或门禁管理者通过用户终端11或管理终端10控制所述门禁控制器5时,首先在用户终端11或管理终端10上选择与其权限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5的控制信息,之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将会向所述门禁网关6发送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开门指令。

所述门禁网关6接收来自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发出的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解析为相对应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具体地,所述门禁网关6是上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与所有门禁控制器5的连接关口,主要用于接收来自上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发来的包含有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解析为相对应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

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6将包含有待控制门禁控制器编码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到网络上,并且连接在网络上的所有门禁控制器5均接收到所述门禁网关6发出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之后,所述门禁控制器5将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与自身地址编码相比较,当门禁控制器5自身地址编码与所接收数据中指定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相一致时,所述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实现对应门禁设备的解锁操作,实现了远程控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门禁网关6与所述门禁控制器5之间一对一连接,并且所述门禁网关6均通过网络交换机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相连接。当各个门禁控制器5比较分散时,彼此间又不适合布线的,可将所述门禁网关6整合到每个门禁控制器5中,形成具有网络功能的网络门禁控制器,而各个网络门禁控制器通过网络交换机直接连接门禁管理服务器7

各个门禁控制器5与门禁网关6之间可视其具体设置地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来确定两者间采用何种布局,可为分散布局即点对点或一对一,或者采用总线布局。

对于密集门禁布局形式,门禁控制器5与门禁网关6之间间可采用总线布局的形式,即采用至少两个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总线与一个门禁网关6相连接,再通过所述门禁网关6统一连接到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当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信息与解析而得的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广播时,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所有门禁控制器5均接收到所述门禁网关6发出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信息,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门禁控制器地址信息与自身地址编码相比较后执行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只有其自身地址编码与所接收数据中指定的门禁控制器的地址相一致的门禁控制器会执行开门动作。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门禁控制器5与门禁网关6之间还可以综合上述两种方式,在门禁控制器5分布密集处采用总线布局形式,将至少两个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总线与一个门禁网关6相连接;并在门禁控制器5分布分散处采用分散布局形式,采用一个门禁网关6与一个门禁控制器5之间点对点连接;之后再将所有门禁网关6通过网络交换机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相连接,以因地制宜实现远程门禁控制,同时降低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所述门禁控制器5执行开锁动作时,所述门禁控制器5通过所述锁具驱动接口4驱动所述电子锁具1开锁。本发明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在上端采用门禁网关进行控制处理,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其通过网络接受到远程的远程门锁控制命令后,通过门禁控制器将远程门锁控制命令输出给锁具驱动接口驱动电子锁具的控制回路远程开锁,能够实现对门禁的远程控制,并进行智能化管理。

优选地,所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门禁控制器5相连的身份识别接口3,所述身份识别接口3连接有身份识别设备2相连接。上述结构与门禁刷卡器的结构类似,可实现刷卡或感应开门。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可以为IC卡读卡器、感应卡读卡器等类型。在采用了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后,本系统即具有了对卡的识别,通过对卡身份的定义,进而具备了对持卡人的身份识别功能,进而为门禁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采用维根接口,将其D0/D1/5V/GND四条信号线并接到身份识别接口3上,其可以识别维根26/34接口上传的身份信息数据,并上传给门禁控制器5,门禁控制器5进行身份核对后,即可通过与之相连的锁具驱动接口4输出开锁驱动信号到电子锁具1,实现开锁控制。

所述身份识别接口3将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的识别结果上传至云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根据数据库8内的用户或管理者的身份信息与所述识别结果进行比对,并从数据库8中查找出识别结果中的人员信息。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与身份识别接口3相连接,不仅可以通过身份信息控制电子锁具1,而且通过身份识别接口3将磁卡或芯片卡中的信息上传,经门禁网关6与设置在云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建立通讯连接,对卡主的身份进行认定,从而实现更高级、复杂的门禁管理。

本系统在门禁控制器5与身份识别设备2之间加入身份识别接口3,其作用是能够监听身份识别设备2的识别结果,并由所述身份识别接口3经门禁网关6向门禁管理服务器7上传当前用户所对应的身份信息,实现人员身份的远程管理。当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进行身份识别时,身份识别接口3监测到识别出来的身份信息并将其通过门禁网关6上传到门禁管理服务器7。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中存储有数据库8,所述数据库8中包含有用户的身份信息。当识别出来的身份信息上传数据库8后,所述门禁管理服务器7根据数据库8内的用户或管理者身份信息与所述识别结果进行比对,并从数据库8中查找出识别结果中的人员信息,实现对当前开门操作者身份信息识别。上述利用门禁识别身份过程可用于类似门禁/考勤一体化应用,以及回房人员身份识别的应用中。当用户开启门禁时,所述远程控制锁具系统通过身份识别接口3的监测上传用户身份信息,并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7与数据库8进行匹配,确定身份,可实现考勤功能。在酒店应用时,即可实现确定回房人员的身份,进行后续的人员管理。

本发明通过所述身份识别设备2与身份识别接口3相连接,不仅可以通过身份信息控制门禁锁具,而且通过身份识别接口3将磁卡或芯片卡中的信息上传,经门禁网关6与设置在云端的门禁管理服务器7建立通讯连接,对卡主的身份进行认定,从而实现更高级、复杂的门禁管理。

本发明的基于微信的远程控制门禁系统采用物联网和云技术,与现有的蓝牙开放式门禁相比,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采用了云技术,系统升级也更为方便;与二维码开门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系统不易破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本系统实时连接系统平台,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数据传输与管理。本系统开门权限的授予与管理采用网络管理方式实现,通过门禁管理服务器的管理,对于开锁记录、增加与删除等权限均可随时进行调整,维护简单。由于本系统的服务器中设有了用户的注册信息,当用户开启门禁时,服务器能够获知用户开启门禁的时间、位置、次数等信息,能够有效管理开门者的身份。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至少两级鉴权机制,在通过“用户名/密码”对在门禁管理服务器设置了一层鉴权的基础上,还利用了微信进行鉴权,通过唯一的一一对应的OID数据,保证了用户或门禁管理者的开门安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