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取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1685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取卡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使用的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驾驶员取卡夹。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多,各种收费站、停车场及住宅小区车库入口处均设有通行时的自动取卡机,驾驶员需要按下自动取卡机按钮继而获取通行卡才能通行。对于位于车内的驾驶员采取手动取卡来说,并不是每一次停车都能非常准确的停靠在靠近取卡机的取卡位置上,尤其是对于身材矮小的驾驶员来说,甚至需要打开车门或者下车方能顺利获取通行卡,极其不便,同时也会延迟取卡的时间,有可能造成后面取卡车辆的排队滞留,影响车量通行率,甚至造成拥堵等现象。

现有的取卡器中有一种名称为“高速公路取卡器”,该取卡器包括两杆件,两杆件呈交叉形式,交叉部位由一铰轴连接,铰轴连接部位的一端为操作段,操作段的两杆件端部有操作手柄,铰轴连接部位的另一端为夹持段,夹持段的两杆件端部构成夹头,通过手动控制操手柄合拢与张开,实现取卡而获得通行卡。该取卡器两杆件具有一定的长度,存放时在长度方向所占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通过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取卡夹,本取卡夹的杆件可实现折叠,折叠后在长度方向所占空间小,便于携带和存放。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交叉部位由第一铰轴连接,所述第一铰轴连接部位的一端为操作段,操作段中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外端部有操作手柄,所述第一铰轴连接部位的另一端为夹持段,夹持段中的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端部组合构成夹头;改进的结构是:所述操作段中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分别由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构成,第一杆段外侧端部与第二杆段内侧端部由第二铰轴连接,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第二杆段的外端部,所述第二杆段可绕第二铰轴由外侧朝向所述夹持段摆转而折叠。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杆段的内端为圆弧结构;所述夹持段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前端设有相对的、并对称的夹片,所述夹片的前端设有按钮触头。在获取通行卡时,首先将折叠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展开,使用夹片前端的按钮触头触压取卡机上的按钮,使取卡机内的通行卡弹出,然后通过夹持段端部的夹头取卡而获得通行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操作段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分别由两杆段构成,两杆段相对的端部由第二铰轴连接,位于外端的杆段可绕第二铰轴由外侧朝向所述夹持段摆转而折叠,因此折叠后在长度方向所占空间小,便于携带和存放。

2、由于夹头的夹片前端设有按钮触头,通过该按钮触头触压取卡机上的按钮,使取卡机内的通行卡弹出,然后通过夹头取卡而获得通行卡,具有将通行卡弹出继而取卡的连续操作功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3为图1中的A-A截面放大图,展示了第二铰轴连接部位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2,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交叉部位由第一铰轴3连接,第一铰轴3连接部位的一端为操作段4,操作段中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外端部有操作手柄6,第一铰轴3连接部位的另一端为夹持段5,夹持段中的第一杆件1与第二杆件2端部组合构成夹头7;所述操作段4中的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2分别由第一杆段8和第二杆段9构成,第一杆段8外侧端部与第二杆段9内侧端部由第二铰轴10连接,所述操作手柄6位于所述第二杆段9的外端部,所述第二杆段9可绕第二铰轴10由外侧朝向所述夹持段5摆转而折叠,图2展示了折叠后的状态。

所述第二杆段9的内端为圆弧结构,以满足第二杆段9由外侧朝向所述夹持段5摆转而折叠。

所述组合构成夹头7的第一杆件1和第二杆件2前端设有相对的并对称的夹片11,所述夹片11的前端设有按钮触头12。

所述两夹片1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杆件1、第二杆件2端部由销轴连接,夹片11可绕所述销轴摆转而调整夹持通行卡的角度,以满足驾驶员处在不同高度位置时的顺利取卡。所述两夹片11相对的板面上均设有柔性层13,可稳定地夹持通行卡,避免通行卡掉落和损坏。

所述第一杆段8与第二杆段9的连接部位结构参见图3,连接部位的第一杆段8下部有可避免第二杆段9向内侧摆转的壁8a,第一杆段8与第二杆段9之间设有预压力弹性件14,使第二杆段9在展开或折叠后处于稳定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