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共享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036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书共享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开放的、模式免费的图书共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步入共享时代,各个消费市场都在尝试向“共享”靠近,图书领域也不例外。如今包括借书人、摩布图书、book++在内越来越多以共享图书为业务的公司相继出现,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试图调动闲置的图书资源,并提供知识内容服务等。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图书主要都是以租借图书为业务,并依据图书定价、借阅数量、借阅时间等因素按相关标准收取借阅费,单本价格大多在10元以内,共享图书运营商以收取读者费用的方式来进行经营,并不利于图书的流通,普及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颖的图书共享方法和系统,使图书共享能更广泛地得到普及,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披露了一种图书共享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图书共享的方法,包括依次实施的以下步骤:

s1:图书主人在图书管理平台上注册,并上传图书信息;

s2:图书管理平台生成与该图书信息对应的二维码;

s3:图书主人将所述二维码设置于图书上;

s4:图书主人将所述图书放置于可流通的环境中,对所述图书进行拍照,并通过图书主人的终端上传至图书管理平台,以作留档;

s5:图书管理平台采集每一注册用户的信息,并建立和更新用户分类标准;

s6: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推送与该类型匹配的新书信息。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图书信息包括封面、书名、书号或作者信息。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二维码的内容包括图书信息以及图书管理平台信息。

优选地,步骤s3中,用户将所述二维码设置于图书上的方式为:图书管理平台生成该二维码,用户通过终端接受该二维码,并将其打印出来贴在图书上。

优选地,在实施步骤s5前,当所述图书被置于可流通的环境中,被新的阅读者持有后,新的阅读者通过扫描该图书上的二维码获知图书管理平台的信息,新的阅读者在图书管理平台上进行注册后即成为注册用户。

优选地,步骤s5中,基于图书管理平台上记录的、该用户阅读过的图书的类型来作为所述用户分类标准的建立依据。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6:所述图书管理平台对被分享的图书进行流通数据采集,所述流通数据基于新的阅读者扫描二维码而获得,所述流通数据包括该图书流通的地域、频率以及时长。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

一种图书共享系统,包括图书管理平台,所述图书管理平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所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保存、修改或更新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所述图书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保存、修改或更新图书信息。

优选地,所述图书管理平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群组管理模块、流通数据采集模块及用户分享论坛;所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保存、修改或更新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所述图书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保存、修改或更新图书信息;所述群组管理模块用于创建群组及提供聊天环境;所述流通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流通数据;所述用户分享论坛供注册用户进行交流。

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有:

1、本发明所述的共享模式对于阅读者而言是免费的,从本质上使得该模式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以及更高的普及度;

2、图书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用户数据和用户阅读喜好的大数据采集,通过对被分享图书的流通数据进行分析,如该图书的流通的地域、频率、时长等,并结合图书类型,分析借阅该书的读者的喜好,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对读者发布新书广告,以新颖的方式通过广告取得收入。

3、图书管理平台还具备了读者间的相互通讯和分享功能,丰富了图书共享的活动内容,并增加了用户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经历了电子图书的兴起之后,市场的人群慢慢回归纸质图书带来的真实感,使得纸质图书的销量重新上涨。一般而言,获取纸质图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图书馆借阅,一种是读者自行购买。第一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去图书馆办借阅卡、交押金、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流程不仅繁琐,还耗费大量时间。第二种方式的缺陷在于,书籍一经阅读后边际效益急剧下降,读者很少进行重读,同时还需要保存和清洁。

基于上述的问题,以及书籍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书籍是一个十分适合分享的载体,于是共享图书作为一种可行的多赢的商业模式而逐渐兴起。然而现有的模式过多注重网上推广,并且借阅是有偿的,使得图书共享较难推广。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费借阅且注重线下流通的图书共享方法,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包括依次实施的以下步骤:

s1:图书主人在图书管理平台上注册,并上传图书信息;

s2:图书管理平台生成与该图书信息对应的二维码;

s3:图书主人将所述二维码设置于图书上;

s4:图书主人将所述图书放置于可流通的环境中,对所述图书进行拍照,并通过图书主人的终端上传至图书管理平台,以作留档;

s5:图书管理平台采集每一注册用户的信息,并建立和更新用户分类标准;

s6: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推送与该类型匹配的新书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的结合,而关于图书管理平台的实现所需要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运行环境等,可以借鉴现有技术,在此不作限制。

步骤s1中,图书主人上传图书信息,使得该图书成为图书管理平台上的具有唯一编号的注册书籍,后续生成的二维码,在流通的环境中,则使得该图书带上了平台的标志,实现了图书的物联网化。

步骤s4中所述的可流通的环境,在一些情况下,指不特定的公众场合,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指定的图书存取区,这些存取区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增设的。

步骤s3中,将二维码设置于图书上,其目的是为了让下一位阅读者/借阅者可以快速得知图书的信息以及图书管理平台的信息,让图书成为获取软件(及图书管理平台)用户的载体。通过图书管理平台将二维码反馈给用户,让用户将其设置成图书的包装,是线上信息向线下传递的有效途径,相对大多数在线上宣传软件的方式要更加有效。

本软件完全免费,盈利模式在于读者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在手机客户端推广新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中,所述图书信息包括封面、书名、书号或作者信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2中,所述二维码的内容包括图书信息以及图书管理平台信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3中,用户将所述二维码设置于图书上的方式为:图书管理平台生成该二维码,用户通过终端接受该二维码,并将其打印出来贴在图书上。一般情况下,二维码以贴纸的形式贴在书上,贴纸上还可以设置有图画、宣传语以及和图书管理平台相关的信息,用于引起公众兴趣,让公众快捷了解图书共享的模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实施步骤s5前,当所述图书被置于可流通的环境中,被新的阅读者持有后,新的阅读者通过扫描该图书上的二维码获知图书管理平台的信息,新的阅读者在图书管理平台上进行注册后即成为注册用户。本发明所述的图书共享方法中,图书的共享是自由发散的,流通的环境是整个社会空间,图书主人不指定下一个读者,也不指定要归还。新的阅读者/借阅者在公共场所获得的共享图书,可无限期阅读,也可以收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5中,基于图书管理平台上记录的、该用户阅读过的图书的类型来作为所述用户分类标准的建立依据。关于图书的分类,可以借鉴现有的分类方式,可以是图书馆中的标准分类,也可以是网购平台上采用的分类,在此不作严格限制。本发明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式,针对具体的某一读者,获取其阅读图书信息,可以得知其偏好于哪一类图书,可以精准推送与该类型匹配的新书信息给到该读者。新书信息可以是广告也可以是非广告,如果以广告的方式推荐,则可以创造广告的收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6:所述图书管理平台对被分享的图书进行流通数据采集,所述流通数据基于新的阅读者扫描二维码而获得,所述流通数据包括该图书流通的地域、频率以及时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图书管理平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群组管理模块、流通数据采集模块及用户分享论坛;所述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保存、修改或更新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所述图书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创建、保存、修改或更新图书信息;所述群组管理模块用于创建群组及提供聊天环境;所述流通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流通数据;所述用户分享论坛供注册用户进行交流。

图书管理平台可以设置图书检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检索从而加入该书的论坛或者朋友圈,该模式可以拓展用户的人脉以及让用户对图书的流通具有更多的了解。图书管理平台上的用户,既可以通过论坛、群组等方式相互结识,也可以基于注册时具有的id号直接实现相互的即时通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鼓励用户更多地进行图书分享,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奖励,通过奖励的方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在图书管理平台上的注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书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用户数据和用户阅读喜好的大数据采集,本发明在用户注册阶段采集的所述注册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注册使用的手机号、微信号或者其它社交软件账号,也可以包括用户自愿添加的诸如年龄、性别、生日、收入、爱好、职业或者婚姻家庭状况等信息。本发明对于首次被共享的图书采集诸如作者名称、书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号、出版日期、发行量、版本号、内容简介以及该书的实样照片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步骤s1所述的图书信息;图书管理平台还可以引导/要求该图书主人或者每一位后续的阅读者填写书评等共享感言。在图书的流通阶段,本发明采集的流通数据可以包括每个流通节点的用户信息、时间、地理位置、场所属性以及实景照片等。通过对被分享图书的上述流通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对流通过程中被用户收藏或者灭失的图书进行监控,形成诸如适合用户共享图书的公共场所风险评价等平台数据,另一方面也能够确定图书的流通的地域、频率、时长等,并结合图书类型,分析借阅该书的读者的喜好,这样平台一方面可以把这些数据打包卖给出版商,可以实现让出版商有针对性地对读者发布新书广告,以新颖的方式通过广告取得收入。

上述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组合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结合附图和上文对实施例的解释,作为对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