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结算方法、智能点餐设备以及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7325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就餐结算方法、智能点餐设备以及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与流程
本说明书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就餐结算方法、智能点餐设备以及智能餐厅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移动支付不但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线下商家的零售模式。最初,越来越多的线下餐饮商家,开始选择与一些移动支付平台进行合作,来打通用户的线下就餐与线上支付形成闭环,使得人们在线下就餐时,可以通过移动端的支付app便捷的完成付款。技术实现要素:本说明书提出一种就餐结算方法,应用于智能点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入座,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选择的菜品信息;以及,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在与所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所述总价的扣款结算。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上附着有基于所述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编码。可选的,还包括:通过搭载的摄像头采集就餐人员的面部图像;将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上传至所述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将与所述面部图像绑定的支付账户与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可选的,还包括:获取所述支付服务端推送的与所述支付账户对应的用户信息;通过所述显示屏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获取到的所述用户信息。可选的,还包括: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确定识别出的空中手势是否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如果识别出的空中手势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则触发执行与所述交互手势对应的交互操作。可选的,所述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包括: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就餐人员与所述智能餐桌之间的距离;如果所述距离小于等于阈值时,确定就餐人员入座;如果所述距离大于阈值时,确定就餐人员离座。可选的,还包括:记录通过所述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的入座的就餐人员的第一数量;以及,获取通过部署于就餐环境中的摄像头识别出的入座的就餐人员的第二数量;比较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并在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不一致时,基于所述第二数量对所述第一数量进行修正。可选的,所述当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包括:当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确定离座人员数量是否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或者,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并且各离座人员的离座时长达到阈值时,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可选的,还包括:将就餐人员入座的时刻作为起始时刻,统计所述就餐人员的就餐时长;确定所述就餐时长时长达到阈值;如果所述就餐时长达到阈值,则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在与所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所述总价的扣款结算。可选的,所述支付账户为就餐人员授权的信用账户。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智能点餐设备,包括: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通信硬件,通过无线和/或有线连接与外部进行通信;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人体感应硬件以及所述通信硬件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所述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了就餐人员入座时,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选择的菜品信息;以及,在所述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时,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在与所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所述总价的扣款结算。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上附着有基于所述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编码。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通过搭载的摄像头采集就餐人员的面部图像;将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上传至所述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将与所述面部图像绑定的支付账户与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确定识别出的空中手势是否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如果识别出的空中手势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则触发执行与所述交互手势对应的交互操作。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当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确定离座人员数量是否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或者,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并且各离座人员的离座时长达到阈值时,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可选的,所述支付账户为就餐人员授权的信用账户。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智能餐厅支付系统,包括:智能点餐设备,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入座,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选择的菜品信息;以及,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支付服务端,查询与所述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并在与所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所述总价的扣款结算。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上附着有基于所述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编码;所述智能餐厅支付系统还包括:支付客户端,扫描所述图形编码,建立从所述图形编码中识别出的标识标识与所述支付客户端对应的支付账户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上传至服务端;或者,将从所述图形编码中识别出的标识信息上传至所述支付服务端,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建立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支付客户端对应的支付账户的绑定关系。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进一步:通过搭载的摄像头采集就餐人员的面部图像;将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上传至所述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将与所述面部图像绑定的支付账户与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进一步: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确定识别出的空中手势是否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如果识别出的空中手势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则触发执行与所述交互手势对应的交互操作。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进一步:当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确定离座人员数量是否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或者,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并且各离座人员的离座时长达到阈值时,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可选的,所述支付账户为就餐人员授权的信用账户。可选的,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智能点餐设备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就餐人员入座时,就可以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因此使得用户在线下餐饮场所进行就餐时,可以快捷的完成点菜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预先与用户的支付账户绑定,并且智能点餐设备在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就餐人员离座时,就可以与支付服务端进行通信,向支付服务端自动发起对用户所选择的菜品的扣款结算,因此用户在就餐结束后,可以省去通过支付客户端来手动发起就餐结算的操作,通过智能点餐设备就可以打通用户的线下就餐与线上支付形成闭环,为线下餐饮场所的商家搭建出一套能够面向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免手动结账”的无障碍线下就餐体验的智能餐厅支付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就餐结算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点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图3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智能点餐设备上搭载人体感应硬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餐桌识别空中手势的示意图;图5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餐桌识别空中手势的示意图;图6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智能餐桌搭建的智能餐厅支付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所述一种就餐结算方法的智能点餐设备所涉及的硬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点餐设备搭建的“免手动结账”式的无障碍智能餐厅支付系统。在实现时,智能点餐设备(比如,智能餐桌)可以搭载人体感应模块,以及与外部进行通信无线和/或有线通信的通信硬件(比如wi-fi模块,可以通过接入线下餐饮场所的wi-fi热点与支付服务端进行无线通信)。同时,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与用户的支付账户预先绑定(比如,智能点餐设备上可以附着有基于该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编码,而用户可以使用支付客户端来扫描该图形编码,来发起将该支付客户端的支付账户与该智能点餐设备的硬件标识的绑定操作)。用户在就餐的过程中,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模块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当感应到就餐人员入座时,可以通过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中选择的菜品信息;当感应到就餐人员离座时,智能点餐设备可以查询用户已选择的菜品信息的单价(比如可以通过上述通信硬件与线下餐饮场所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向线下餐饮场所的服务器来查询菜品的单价),并基于查询到的菜品的单价来计算用户选择的菜品信息的总价。当计算出用户选择的菜品信息的总价后,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通过上述通信硬件与上述支付服务端进行通信,将该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比如,当上述智能点菜设备为智能餐桌时,该标识信息具体可以是该智能餐桌的餐桌号)和计算出的总价发送给上述支付服务端,由该支付服务端在与上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上述总价的扣款结算。一方面,由于智能点餐设备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就餐人员入座时,就可以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因此使得用户在线下餐饮场所进行就餐时,可以快捷的完成点菜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预先与用户的支付账户绑定,并且智能点餐设备在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就餐人员离座时,就可以与支付服务端进行通信,向支付服务端自动发起对用户所选择的菜品的扣款结算,因此用户在就餐结束后,可以省去通过支付客户端来手动发起就餐结算的操作,通过智能点餐设备就可以打通用户的线下就餐与线上支付形成闭环,为线下餐饮场所的商家搭建出一套能够面向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免手动结账”的无障碍线下就餐体验的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是搭载了显示屏的智能餐桌,可以基于该智能餐桌为线下餐饮场所搭建出一套智能餐厅支付系统。在该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中,上述智能餐桌上可以附着有基于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标识(比如条形码、二维码或者其它形式的可识别的图形标识)。而用户在就餐时,仅需要通过支付客户端(比如alipay)针对上述图形编码执行一次扫描操作,将该支付客户端的支付账户与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即可,后续该智能餐桌可以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当感应到就餐人员入座时,可以通过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中选择的菜品信息;当感应到就餐人员离座时,智能点餐设备可以与支付服务端进行通信,来自主的发起在已绑定的支付账户中的扣款结算操作,从而在整个就餐的过程中,对于就餐人员而言,就餐结束后直接离开餐桌,就可以自动的完成就餐的费用结算,而不再需要呼叫服务员,使用支付客户端自主的对已消费菜品进行结算,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免手动结账”的无障碍线下就餐体验。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说明书进行描述。请参考图1,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就餐结算方法方法,应用于智能点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02,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步骤104,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入座,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选择的菜品信息;步骤106,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在与所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所述总价的扣款结算。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包括任意形态任意外形的能够面向就餐人员提供点菜服务以及自主结算服务的智能载体;例如,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具体可以是搭载了显示屏的智能餐桌,或者其它形式的能够实现相似功能的智能载体;比如,还可以是部署于就餐环境中的立体大屏等。其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由线下餐饮场所的商家或者服务商(比如alipay)来统一管理、拥有、标准化以及定制,以便于可以将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与上述商家或者服务商面向上述智能点餐设备提供服务的服务端(拨入alipay服务端)进行打通。请参见图2,图2为本说明书中示出的一种智能点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具体可以搭载显示屏、处理器(比如mcu)、通信硬件、以及人体感应硬件。上述显示屏,可以包括任意形式的交互式显示屏,用于面向就餐人员输出和显示点菜界面,以及与就餐人员进行交互来完成点餐操作。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上述智能点餐设备的硬件成本,上述显示屏具体基于投影仪实现的投屏式显示屏;例如,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为例,该智能餐桌搭载的显示屏,具体可以是基于透明桌面、以及部署于透明桌面下方的投影仪实现的投屏式显示屏;在这种情况下,智能餐桌可以通过通信模块访问点菜页面,并通过投影仪将点菜页面在透明桌面上进行投屏显示。当然,上述显示屏除了可以是基于投影仪实现的投屏式显示屏以外,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显示屏具体也可以是一体式的液晶显示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上述处理器,可以与上述通信硬件和上述人体感应硬件同时保持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详述。上述人体感应硬件,用于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识别出就餐人员的入座以及离座等动作。其中,上述人体感应硬件的具体硬件类型,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人体感应硬件,具体可以是红外人体感应器或者超声波人体感应器,等等。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通过搭载红外人体感应器或者超声波人体感应器,来探测就餐人员和智能点餐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而识别出就餐人员入座以及离座等动作。例如,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为例,在实现时,上述人体感应硬件可以探测就餐人员与智能餐桌的距离,并将探测到的距离上报给处理器;而处理器在收到人体感应硬件上报的距离后,可以量该距离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阈值,则可以认为就餐人员已经入座,当前餐桌有人正在用餐;反之,如果该距离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可以认为就餐人员已经离座。上述预设的阈值的具体取值,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需求进行配置;比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上述预设的阈值定义在0.1~40cm范围内。即当探测到就餐人员与智能餐桌的距离在0.1~40cm范围内,就可以认为就餐人员已经入座;反之,可以认为就餐人员已经离座。其中,上述人体感应硬件在智能点餐设备上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数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上述智能点餐设备的外形和实际需求进行定制;例如,请参见图3,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上述人体感应硬件为超声波人体感应器为例,上述超声波人体感应器,具体可以安装在餐桌下方面向就餐人员落座位置的垂直面上。而安装的超声波人体感应器的数量,可以与餐桌实际能够落座的就餐人数来定制;比如,以能够容纳二人入座的二人餐桌为例,可以在餐桌面向两个落座位置的垂直面上,分别安装一个超声波人体感应器。上述通信硬件,用于通过无线和/或有线连接与外部进行通信。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通信硬件,具体可以是无线通信硬件,也可以是有线通信硬件;或者,上述通信硬件也可以是同时集成了无线通信功能和有线通信功能的硬件。例如,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通信硬件具体可以是wi-fi硬件(比如wi-fi芯片),上述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通过该wi-fi硬件接入到线下餐饮场所提供的wi-fi热点,与该线下餐饮场所的服务端,以及上述支付服务端建立无线连接,并通过该无线连接与该线下餐饮场所的服务端,和上述支付服务端进行无线通信。请继续参见图2,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硬件中,除了可以包括显示屏、处理器、通信硬件以及人体感应硬件以外,还可以搭载交互传感硬件。其中,上述交互传感硬件的具体类型,则取决于上述智能点餐设备所支持的交互方式。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所支持的交互方式,具体可以是就餐人员通过空中手势与智能点餐设备进行交互的方式;而与这种交互方式相对应,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上搭载的交互传感硬件,则具体可以是能够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的传感硬件。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点餐设备可以预先定义若干种交互手势,就餐人员在就餐过程中可以通过执行特殊的交互手势,与智能点餐设备进行交互,来完成相应的交互操作;比如,在点菜界面中的点餐交互操作,等等。而智能点餐设备可以调用上述传感硬件,来识别就餐人员所执行的交互手势,当识别出就餐人员所执行的交互手势为预先定义的交互手势,则可以对该交互手势进行响应,立即触发执行与该交互手势对应的点餐操作。其中,预先定义的交互手势,以及与交互手势对应的点餐操作,在本说明书中均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即对于智能点餐设备所支持的所有交互操作而言,均可以用任意形式的自定义空中手势来进行触发。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定义的空中手势以及与空中手势对应的点餐操作可以如下表所示:abcd手势动作上下张手上下握拳左右张手左右握拳点餐操作查询菜品详情确认操作左右界面切换上下界面切换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示出的定义的空中手势以及与空中手势对应的点餐操作仅为示例性的;显然,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点餐设备所支持的点菜操作,可以基于实际的需求进行扩展,而且扩展出的交互操作对应的空中手势,也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自定义;例如,在上表示出的智能点餐设备所支持的交互操作中,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出一个发起aa结账的交互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定义一个诸如“竖起大拇指”的空中手势,作为与发起aa结账的交互操作对应的空中手势,等等。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用于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的传感硬件,具体可以包括红外触控框。例如,请参见图4,仍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为例,该智能餐桌搭载的显示屏,具体可以是基于透明桌面、以及部署于透明桌面下方的投影仪实现的投屏式显示屏;如图4所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搭载透明桌面以及投影仪以外,还可以在透明桌面和投影仪之间,部署红外触控框。就餐人员在就餐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显示屏上方执行特殊的空中手势与智能餐桌进行交互;而智能餐桌可以通过调用该红外触控框,来识别就餐人员执行的空中手势。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用于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的传感硬件,具体也可以包括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能够识别空中手势的摄像头;比如,深度摄像头。其中,智能点餐设备搭载的用于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的摄像头,具体可以内置在智能点餐设备中、外接于智能点餐设备;或者,独立部署于就餐环境中;例如,请参见图5,仍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为例,可以在就餐环境中智能餐桌的上方,部署呈现多个视角互不相同的深度摄像头,就餐人员在就餐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这些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执行特殊的空中手势与智能餐桌进行交互;而智能餐桌可以通过与这些摄像头,来识别就餐人员执行的空中手势;比如,这些摄像头可以预先搭载用于识别空中手势的软件程序,通过该软件程序对就餐人员执行的空中手势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通过与智能餐桌之间保持的无线/有线通信链路、或者通过服务端将识别结果传输给智能餐桌。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智能餐桌搭载的显示屏下方,内置多个视角互不相同的深度摄像头;或者,在智能餐桌搭载的显示屏上放置一个通过诸如usb口外接的摄像头,用于识别就餐人员执行的空中手势,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详述。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智能点餐设备所支持的交互方式,具体也可以是传统的触控交互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上搭载的交互传感硬件,则具体可以是触控框。例如,仍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为例,在这种情况下,该智能餐桌搭载的显示屏,具体可以是基于透明桌面、部署于透明桌面下方的投影仪、以及部署在透明桌面和投影仪之间的触控框构成的投屏式显示屏;或者,该智能餐桌搭载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支持触控交互的一体式的液晶显示屏。就餐人员可以通过直接在智能点餐设备的显示屏上执行相应的触摸操作,来与智能点餐设备进行交互。以下以上述智能点餐设备为采用图2示出的硬件架构的智能餐桌为例,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在上述智能餐桌上,可以附着一个基于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编码;比如,上述标识信息具体可以是智能餐桌的餐桌编号(需要保持唯一),而该图形编码则可以是基于该餐桌编号生成的一个条形码、二维码或者其它形式的图形编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图形编码除了可以附着在智能餐桌上以外,也可以设置在就餐环境的空间入口处;比如,设置在线下餐饮场所的包厢门口。当就餐人员在线下餐饮商家的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来到部署了智能餐桌的就餐环境后,可以使用支付客户端扫描上述图形编码,来发起将与该支付客户端对应的支付账户,与智能餐桌进行绑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就餐人员使用支付客户端扫描上述图形编码后,该支付客户端可以将从该图形编码中识别出的标识信息,与该支付客户端对应的支付账户(即当前登录该支付客户端所使用的支付账户),传输至上述支付服务端,由上述支付服务端来建立该硬件标识与该支付账户的绑定关系,并在上述服务端服务端上维护该绑定关系。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以上绑定关系具体也可以由上述支付客户端在其本地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当就餐人员使用支付客户端扫描上述图形编码后,上述支付客户端可以在本地建立从该图形编码中识别出的标识信息,与该支付客户端对应的支付账户的绑定关系,然后将该绑定关系上传至上述支付服务端,并在上述服务端服务端上维护该绑定关系。当然,除了以上描述的就餐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支付客户端扫描上述图形编码的方式,将智能餐桌与该支付客户端对应的支付账户进行绑定以外,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绑定,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智能餐桌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将智能餐桌与就餐人员的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在这种情况下,就餐人员可以通过支付客户端预先完成自身的面部图像的采集,并将自身的面部图像上传给支付服务端,由支付服务端将自身的面部图像与自身的支付账户进行绑定。而当就餐人员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来到部署了智能餐桌的就餐环境后,该智能餐桌可以通过搭载的摄像头,采集就餐人员的面部图像,并将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以及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上传至支付服务端。而支付服务端可以对上传的该面部图像进行识别,从该面部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将提取出的人脸特征与已经绑定了支付账户的面部图像进行依次匹配;如果上传的该面部图像与任一已经绑定了支付账户的面部图像匹配,则可以将该面部图像已经绑定的支付账户,进一步与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将智能餐桌与就餐人员的支付账户进行绑定的具体方式,除了以上列举的实现方式以外,还可以有其它的实现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一一列举。在本说明书中,当将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与就餐人员的支付账户成功绑定后,支付服务端还可以进一步获取与该支付账户相关的用户信息;比如,该用户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与支付账户对应的用户名称、用户头像等等;然后,将获取到的与该支付账户相关的用户信息推送给该智能餐桌,在该智能餐桌的系统中进行存储。其中,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与智能餐桌进行绑定的支付账户,可以是就餐人员授权的信用账户;比如,alipay的蚂蚁花呗(antchecklater)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图形编码中所包含的信息中,除了上述标识信息以外,还可以包括账户授权页面的地址信息。当就餐人员通过支付客户端扫描上述图形编码后,支付客户端可以基于从该图形编码中识别出的上述账户授权页面的地址信息,跳转至账户授权页面,进入信用账户授权流程,由就餐人员通过该页面来设置用于进行餐费代扣的信用账户。当信用账户授权成功后,此时就餐人员可以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入座就餐;后续,当就餐结束后,智能餐桌将基于与该信用账户绑定的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向支付服务端发起扣款结算。在本说明书中,智能餐桌在就餐人员入座前,可以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入默认的启动页面;而智能餐桌在获取到由支付服务端推送的与智能餐桌绑定的支付账户相关的用户信息后,可以立即开启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并在后台调用该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来判断就餐人员是否入座。其中,通过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的具体过程,不再赘述。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入座,此时智能餐桌可以立即基于支付服务端下发的用户信息,生成一条提示信息,并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该提示信息;例如,该提示信息具体可以是基于支付服务端推送的与绑定的支付账号相关的用户名称和用户头像等用户信息,生成的欢迎语。当上述提示信息显示完毕后,智能餐桌可以立即进去菜单模式,通过显示屏向就餐人员输出点菜页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中选择的菜品信息。其中,就餐人员在通过点菜界面选择菜品时,具体可以通过执行特殊的空中手势与智能餐桌进行交互来完成,而智能餐桌可以通过搭载的诸如红外触控框或者摄像头等交互传感硬件,来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来触发执行相应的点菜操作,具体的实现过程不再赘述。当就餐人员点菜完毕后,智能餐桌可以基于获取到的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中选择的菜品信息,生成相应的订单信息,并将生成的订单信息推送至线下餐饮商家的服务端完成菜品下单。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手动结账”的无障碍线下就餐结算,当就餐人员就餐结束后,智能餐桌还可以在后台调用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来判断就餐人员是否离座。如果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可以认为当前就餐已经结束,此时智能餐桌可以通过与线下餐饮场所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向线下餐饮场所的服务器来查询菜品的单价,并基于查询到的菜品的单价来计算就餐人员选择的菜品信息的总价;然后,可以将就餐人员选择的菜品信息,以及菜品信息的总价,以账单的形式通过搭载的显示屏向就餐人员输出,由就餐人员对账单进行再次确认。当就餐人员对账单进行确认后,可以基于计算出的上述总价以及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一个结算请求,发送至支付服务端来发起就餐结算;而支付服务端在收到该结算请求后,可以基于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查询绑定的支付账户,然后在该支付账户中完成扣款。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智能餐桌在计算出就餐人员选择的菜品信息的总价后,也可以不输出给就餐人员确认,而是直接生成上述结算请求向支付服务端发起就餐结算。当扣款完成后,上述智能餐桌以及上述支付服务端可以将本地维护的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和上述支付账户之间的绑定关系及时删除,以确保就餐人员的支付账户安全,避免由于该绑定关系未及时删除,而导致的其它就餐人员在该智能餐桌入座再次就餐时,出现错误扣款的问题。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就餐过程中,就餐人员可能出现中途离座的情况,而如果智能餐桌将就餐人员中途离座的情况,误判为就餐结束,那么就可能出现就餐人员尚未就餐结束,就已经完成就餐结算的问题。在本说明书中,针对这种情况,当智能餐桌感应到有就餐人员离座时,此时可以进一步确定离座人员数量是否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则表明在该智能餐桌就座的所有就餐人员已经全部离桌,此时可以认为就餐已经结束,智能餐桌可以立即向将基于计算出的上述总价以及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结算请求,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发起就餐结算。其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误判的概率,智能餐桌在通过以上方式判定就餐是否已经结束时,还可以引入离桌超时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当智能餐桌确定离座人员数量已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各离座人员的离座时长是否均达到阈值;如果所有离座人员的离座时长均达到阈值时,则表明在该智能餐桌就做的所有就餐人员已经全部离桌,此时可以认为就餐已经结束,智能餐桌可以立即将基于计算出的上述总价以及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结算请求,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发起就餐结算;其中,上述阈值的具体取值,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实际的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在本说明书中,上述就餐人员数量,具体可以由上述智能餐桌感应到就餐人员入座时进行记录;例如,在实现时,智能餐桌每当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一个就餐人员入座时,可以立即对入座人员进行计数,从而通过该计数结果就可以得到在该智能餐桌入座的就餐人员的总数量(即第一数量).同时,为了保证智能餐桌记录的入座人员数量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部署于就餐环境中的摄像头辅助智能餐桌来识别入座的就餐人员的数量(即第二数量);例如,以上述就餐环境为包厢为例,可以在包厢顶部部署摄像头,用于识别当前包厢中入座就餐的人数。在这种情况下,智能餐桌可以获取部署于就餐环境中的摄像头识别出的入座人员数量,并将获取到的入座人员数量与智能餐桌记录的入座人员数量进行比对;如果二者不一致,此时智能餐桌可以基于获取到的由部署于就餐环境中的摄像头识别出的入座人员数量,对智能餐桌记录的入座人员数量进行修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智能餐桌记录的入座人员数量的准确度。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智能餐桌还可以预设一个最大就餐时长阈值;其中,当就餐人员的就餐时长达到上述最大就餐时长阈值时,此时上述智能餐桌,可以立即将基于计算出的上述总价以及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结算请求,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发起就餐结算。在这种情况下,智能餐桌可以将就餐人员入座的时刻(比如,就餐人员全部入座的时刻)作为就餐起始时刻,来统计就餐人员的就餐时长。如果智能餐桌通过以上方式,确定出离座人员数量并未达到就餐人员数量时,此时可以进一步确定该就餐时长是否达到上述最大就餐时长阈值;如果该就餐达到了该最大就餐时长阈值,则可以立即触发以上示出的就餐结算流程,将基于计算出的上述总价以及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结算请求,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发起就餐结算。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线下餐饮商家进行客流分析,智能餐桌还可以统计到店总人数以及消费总人数;一方面,智能餐桌可以在完成就餐结算后,再次统计入座人员数量;另一方面,智能餐桌可以搭载诸如wi-fi探针程序,来探测接入该线下餐饮商家提供的wi-fi热点的总用户数,并统计通过wi-fi探针程序探测到的总用户数,作为到店总人数。当完成以上两方面的统计后,智能餐桌可以将统计结果反馈到线下餐饮商家的服务端;例如,可以在当天反馈前一天的统计结果。而线下餐饮商家的服务端,可以通过收集部署的各智能餐桌同步的统计结果,来汇总到店总人数,以及实际完成就餐消费的总人数,然后对汇总出的到店总人数和实际完成消费的总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流失用户数等经营指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以上示出的两方面的统计过程,也可以由线下餐饮商家的服务端来自主的完成,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本说明书中,当支付服务端在与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扣款结算后,此时还可以向该支付账户对应的支付客户端推送结算结果;例如,上述结算结果具体可以是一条包含就餐消费代扣金额的扣款提示。此时,就餐人员可以通过查找支付服务端推送的结算结果,对账单进行确认,并在确认无误后离店。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就餐人员在前往线下餐饮场所进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商家可以通过部署的智能餐桌在就餐人员用餐结束后,自动的完成餐费的扣款结算,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免手动结账”的无障碍线下就餐结算,可以显著提升就餐人员的就餐体验。请参见图6,图6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基于上述智能餐桌搭建的智能餐厅支付系统的架构图。如图6所示,在上述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中,可以包括支付服务端(比如alipay支付平台)、以及可以与上述支付服务端进行远程通信的智能餐桌。其中,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智能餐桌和支付服务端以外,上述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中,还可以包含用户的支付客户端(比如alipay客户端),等等。在初始状态下,在部署了上述智能餐厅支付系统的线下餐饮场所中,可以预先部署一些智能餐桌;例如,可以规划若干包厢,并在每一个包厢中部署一独立的智能餐桌;其中,这些智能餐桌均可以附着有基于这些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生成的二维码。而就餐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支付客户端中的扫描功能,来扫描附着在智能餐桌上的二维码,并在从该图形编码中识别出上述标识信息后,发起将登录上述支付客户端对应支付账户(比如用户授权的信用账户)与该智能餐桌进行绑定,并在支付服务端上维护该绑定关系。其中,具体的绑定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之前实施例的记载,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当就餐人员在该线下餐饮场所中进行就餐时,智能餐桌可以通过搭载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用户入座以及离座的动作;一方面,如果感应到就餐人员入座,可以立即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就餐人员可以通过诸如空中手势与智能餐桌进行交互,来完成点餐操作;其中,交互的具体实现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之前实施例的记载,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另一方面,如果智能餐桌感应到就餐人员全部离座,或者就餐人员全部离座的离座时长达到阈值(比如30分钟)时,可以认为就餐结束,智能餐桌可以立即基于将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菜品信息的总价生成一个结算请求,并将该结算请求发送至支付服务端,由支付服务端在与该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自动扣款结算,并在扣款结算完成后向上述支付客户端下发一个相关的提示信息(比如扣款提示)。可见,在上述智能餐厅支付系统中,用户在就餐结束后,直接离座就可以自动触发扣款结算,从而用户在整个就餐过程中,不再需要执行任何形式的结算操作(比如,用户在就餐结束后,不再需要呼叫服务人员进行支付结算),因此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免手动结账”的无障碍线下就餐结算;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就餐人员的就餐体验,而且对于线下餐饮场所而言,不再需要通过服务人员对已结算完成的餐桌进行确认和核对,因此可以降低线下餐饮场所的管理成本。请参见图7,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点餐设备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智能点餐设备包括:人体感应硬件,对就餐人员进行人体感应;通信硬件,通过无线和/或有线连接与外部进行通信;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常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上述处理器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就餐结算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所述处理器在所述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了就餐人员入座时,通过搭载的显示屏输出点菜界面,并获取就餐人员在点菜界面选择的菜品信息;以及,在所述人体感应硬件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时,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在与所述标识信息绑定的支付账户中完成对应于所述总价的扣款结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上附着有基于所述智能点餐设备的标识信息生成的图形编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就餐结算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通过搭载的摄像头采集就餐人员的面部图像;将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上传至所述支付服务端,以由所述支付服务端将与所述面部图像绑定的支付账户与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进行绑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就餐结算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识别就餐人员的空中手势;确定识别出的空中手势是否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如果识别出的空中手势匹配预设的交互手势,则触发执行与所述交互手势对应的交互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就餐结算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当感应到了就餐人员离座,确定离座人员数量是否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或者,如果离座人员数量达到了就餐人员数量,并且各离座人员的离座时长达到阈值时,将所述菜品信息的总价以及所述智能餐桌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支付服务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付账户为就餐人员授权的信用账户。所述智能点餐设备为智能餐桌。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系统、电子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