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配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1113阅读:1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配餐方法,属于智能配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乘坐高铁时,如果需要就餐,通常是走到餐车就餐。如果旅客乘坐的车厢离餐车较远,需要穿过几节车厢,就非常不方便,所以高铁上一般有送餐服务。列车员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品种的快餐放入送餐车内,在临近午餐或晚餐时间,推着送餐车至各节车厢为旅客提供送餐服务。

申请号为201420844713.1,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6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专用多功能移动餐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方形的底板,底板的四个边向上连接设有依次连接的左板、前板、右板和后板,左板和右板之间设有与前板相连接的顶板;后板和底板之间通过合页相连接,后板和左板及右板之间通过旋转锁扣相连接;底板的下面均匀对称设有四个万向轮;车体上设有风扇;前板上连接设有推杆,推杆上设有推杆套;顶板上设有收银装置和语音播报器;车体内设有储物箱,储物箱内通过纵向设置的隔板分隔形成冷藏室和保温室。其结构合理,功能多样,能够满足旅客和工作人员的需要,方便旅客,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申请号为201610245257.2,申请日为2016年4月19日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配餐系统,包括:食材盛放装置,包括用于记录当前所盛放食材的食材信息的射频标签;成品菜盛放装置,用于盛放从所述食材盛放装置取出的食材,所述成品菜盛放装置存储有配制成品菜所需食材的食材信息;射频标签数据读取装置,用于在食材从所述食材盛放装置取出到所述成品菜盛放装置时,从所述食材盛放装置的射频标签中读取并记录所取出的食材的食材信息;比对单元,用于在配餐完毕后,将所述射频标签数据读取装置所记录的食材的食材信息与所述成品菜盛放装置存储的配制成品菜所需食材的食材信息相比较,在比较结果不一致时报警,由此实现了快速定量的配餐,精确的统计了食材的消耗量,从而有效的进行后厨的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申请号为201611198652.6,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2日的发明涉及一种配餐机器人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机器人、配餐轨道、送餐轨道、餐盘输送轨道、用餐轨道、用餐台、饭格、菜格和餐盘;所述配餐轨道上均匀间隔固定有若干格器,所述饭格和菜格放置在所述格器中,所述饭格和菜格的表面涂抹有色彩,所述餐盘放置在所述餐盘输送轨道上,所述餐盘上设有标记;通过中央控制器接收用户指令,形成配餐指令,指挥机器人及各轨道的动作,机器人执行配餐动作、将饭格和菜格准确置入餐盘,各轨道执行餐盘的输送并定位、接收饭格和菜格的输入进用户餐盘,整个配餐过程均由机器人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配餐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铁配餐方法,大大降低高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铁配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列车员将不同类型的快餐放入配餐车内的各个配餐柜内,所述不同类型的快餐包括面条、水饺和盖浇饭;同时,列车员在每个配餐柜的柜门显示屏上输入快餐的种类和每份的金额,柜门显示屏上自动显示配餐柜内快餐的数量;

(2)临近就餐时间,列车员推着配餐车至各节车厢;

(3)如果有就餐需求,乘客通过自己座位上无线发射装置发出请求信息,配餐车上的无线接收装置收到请求信息后在配餐车的主控显示屏上显示乘客的座位号;

(4)列车员推着配餐车走到步骤(3)中所述乘客的座位处停下,乘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相应配餐柜上方的投币口放入纸币;

(5)投币口处的纸币识别单元发现投币金额正确,配餐柜的柜门即自动打开,乘客自动取餐,柜门显示屏上快餐的数量减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餐柜内设有保温设备,所述保温设备与电源模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发射装置采用无线通讯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zigbee无线通讯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铁配餐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乘客可通过显示屏知晓每个配餐柜内快餐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投币选择快餐,投币口接收到正确数额的纸币后会自动解锁配餐柜柜门,乘客可自行取餐,非常智能、方便。

2、本发明列车员不需要一遍遍告知乘客快餐的种类,也可以实现自动收费,大大降低高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本发明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有效和便捷。

4、本发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为蓄电池充电,为保温设备提供动力支持,使乘客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高铁配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列车员将不同类型的快餐放入配餐车内的各个配餐柜内,所述不同类型的快餐包括面条、水饺和盖浇饭;同时,列车员在每个配餐柜的柜门显示屏上输入快餐的种类和每份的金额,柜门显示屏上自动显示配餐柜内快餐的数量;

(2)临近就餐时间,列车员推着配餐车至各节车厢;

(3)如果有就餐需求,乘客通过自己座位上无线发射装置发出请求信息,配餐车上的无线接收装置收到请求信息后在配餐车的主控显示屏上显示乘客的座位号;

(4)列车员推着配餐车走到步骤(3)中所述乘客的座位处停下,乘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相应配餐柜上方的投币口放入纸币;

(5)投币口处的纸币识别单元发现投币金额正确,配餐柜的柜门即自动打开,乘客自动取餐,柜门显示屏上快餐的数量减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餐柜内设有保温设备,所述保温设备与电源模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发射装置采用无线通讯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zigbee无线通讯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本发明乘客可通过显示屏知晓每个配餐柜内快餐的种类和数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投币选择快餐,投币口接收到正确数额的纸币后会自动解锁配餐柜柜门,乘客可自行取餐,非常智能、方便。本发明列车员不需要一遍遍告知乘客快餐的种类,也可以实现自动收费,大大降低高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有效和便捷。

zigbee是一种高可靠的无线数传网络,类似于cdma和gsm网络。zigbee数传模块类似于移动网络基站。通讯距离从标准的75m到几百米、几公里,并且支持无限扩展。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在整个网络范围内,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之间可以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m无限扩展。

zigbee的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简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zigbee协议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传输层(tl)、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其中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遵循ieee802.15.4标准的规定。zigbee网络主要特点是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支持大量节点、支持多种网络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zigbee网络中的设备可分为协调器(coordinator)、汇聚节点(router)、传感器节点(enddevice)等三种角色。

本发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为蓄电池充电,为保温设备提供动力支持,使乘客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绿色环保。

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可

以说,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太阳能发电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

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它同以往其他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枯竭危险;②绝对干净(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④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⑦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不足之处是: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但总的说来,瑕不掩瑜,作为新能源,太阳能具有极大优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四种形式,在光化学发电中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电解电池和光催化电池。

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一种是将太阳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