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627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硬币的清分配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自动售卖机、自动售票机应用越来越广泛。买家投入硬币或插入纸币,售卖机售票机找零时一般提供硬币,找零箱一般设有多个零钱硬币斗分别存放不同面值的币种,一个硬币斗装满后再投入的硬币将成为溢出硬币落入回收箱,回收箱的硬币通常人工整理补充到硬币斗中。当一个币种的零钱消耗较多时,将面临找零失败的问题,同时存在补币的需求,这也是找零过程经常出现的情况。目前,出现了使用环形多节铰接输送带将硬币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硬币处理装置,但其速度比较慢,而且传输效率不高,导致补币延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找零系统内部快速补币的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其包括入币口、具有多个硬币斗的零钱箱、用于储存余量硬币的储币箱、位于入币口与零钱箱和储币箱之间的硬币识别分拣机构、接收储币箱的硬币二次整理分配至零钱箱的再分配装置,所述再分配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运币提升槽、一端接通储币箱而另一端设出口朝向所述运币提升槽下端开放侧的落币通道、位于运币提升槽中并设有螺旋叶片的提币轴、驱动提币轴和螺旋叶片转动的电机、位于运币提升槽上端部下侧的贯通式落币口、位于落币口下侧的接币斗、连通接币斗倾斜设置而输送硬币至硬币识别分拣机构的补币通道。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旋叶片包括自下而上轴向设置的梳理并拾取硬币的取币段、分离提取硬币并整理硬币方向向前排列传送的理币段、沿轴向运送硬币的运币段。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理币段的螺旋叶片的间距渐变并大于单颗硬币的最大厚度且小于硬币最小厚度的两倍。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运币段的螺旋叶片的间距均匀并大于单颗硬币的最大厚度且小于理币段的最小间距。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取币段的螺旋叶片径向高度由小变大并小于硬币的直径,其叶片间距由大变小且大于理币段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取币段的螺旋叶片径向高度小于硬币的半径,其叶片间距大于最大硬币厚度的两倍。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运币提升槽底侧为半圆弧形并与运币段的螺旋叶片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运币提升槽为断面为u形的开放槽或断面为圆形的封闭槽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需要补币时,处理器发出信号通知补币,硬币从存有备用硬币的储币箱通过落币通道加入,电机驱动提币轴和螺旋叶片转动,从而整理硬币并将其沿螺旋叶片的间距空间产生轴向移动,可能是复杂的立体运动,使硬币被提升一定高度然后从落币口掉入接币斗并转送到硬币识别分拣机构再次分拣,实现补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的局部消隐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储币箱及落币通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旋升式硬币循环分配系统,其包括入币口、具有多个硬币斗的零钱箱、用于储存余量硬币的储币箱1、位于入币口与零钱箱和储币箱1之间的硬币识别分拣机构、接收储币箱的硬币二次整理分配至零钱箱的再分配装置,所述再分配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运币提升槽4、一端接通储币箱而另一端设出口朝向所述运币提升槽4下端开放侧的落币通道12、位于运币提升槽4中并设有螺旋叶片62的提币轴61、驱动提币轴61和螺旋叶片62转动的电机5、位于运币提升槽4上端部下侧的贯通式落币口43、位于落币口下侧的接币斗3、连通接币斗3倾斜设置而输送硬币至硬币识别分拣机构的补币通道。提币轴61和对应固接为一体的螺旋叶片62共同组成提币器6。需要补币时,处理器发出信号通知补币,硬币从存有备用硬币的储币箱1通过落币通道12加入,具体从落币通道的补币口13进入运币提升槽4的底端部位置(如图3所示),电机5驱动提币轴61和螺旋叶片62转动,从而整理硬币并将其沿螺旋叶片62的间距空间产生轴向移动,可能是复杂的立体运动,使硬币被提升一定高度然后从落币口43掉入接币斗3并转送到硬币识别分拣机构8再次分拣,实现补币。

螺旋上料工作原理是:当传感器检测到零钱箱中缺币时,硬币从储币箱(俗称大钱箱)通过落币通道加入,控制器给电机5发出一个指令,电机开始工作,提币轴61在电机5驱动下转动,开启进行补币过程。在轴运动的过程中,焊接在轴上的螺旋叶片62会给硬币一个作用力,此作用力可被分解为径向分力和轴向分力两个力,径向分力和螺旋叶片62与硬币之间会有摩擦,此摩擦力可能会使硬币发生轴向转动,但由于硬币自身的重力、螺旋配合槽即运币提升槽4与硬币之间的摩擦力,硬币不会与叶片一起旋转,而是在螺旋叶片62与运币提升槽4的力的相互作用下,沿着运币提升槽4向前移动,以此来完成硬币的输送与提升,将硬币从低运至高处,当硬币达到落币口42时,硬币由此落币口42掉落,进入硬币识别分拣机构,实现再次分拣并补币。实际上,在输送硬币时,硬币受到重力的作用,又存在摩擦力的作用,因为运动过程中硬币会受旋转螺旋的影响,其运动并不是简单的沿轴向的直线运动,而是作一个复杂的螺旋组合式空间运动。

更佳地,所述螺旋叶片62包括自下而上轴向设置的梳理并拾取硬币的取币段65、分离提取硬币并整理硬币方向向前排列传送的理币段66、沿轴向运送硬币的运币段67。螺旋叶片62与螺旋配合槽即运币提升槽4相配合,形成运币通道。其中,第一段螺旋即取币段65处在螺旋底部,与大钱箱1中落币接触,用于拾取硬币,这段螺旋叶片之间间距略大,允许多个硬币进入,叶片高度间距比硬币低;第二段螺旋即理币段66,相邻两叶片间距略大于一个硬币最小厚度,但小于两个硬币最小厚度,此处叶片高度(间距)略低,上方只允许单一硬币通过,多余的硬币被挤出落入下方;第三段螺旋即运币段67,其叶片间距恒定且直径相同,其与螺旋配合槽4的侧壁保持最小间隙,不至于使硬币卡在该缝隙处。分段以不同间距设置的螺旋叶片62实现拾取叶片并将其梳理整齐向上提升一定高度。

更佳地,理币段66的螺旋叶片的间距渐变并大于单颗硬币的最大厚度且小于硬币最小厚度的两倍,从而可以将两块堆叠硬币挪开使其分离,使得硬币逐一运送,后续硬币逐一归类至对应的零钱箱。

更佳地,运币段67的螺旋叶片的间距均匀并大于单颗硬币的最大厚度且小于理币段66的最小间距,使得其内部某一位置只能存在一颗硬币,保证硬币被逐一提升逐一运送,逐一归入零钱箱。

更佳地,取币段65的螺旋叶片径向高度由小变大并小于硬币的直径,其叶片间距由大变小且大于理币段的间距,叶片的径向尺寸由小变大不断拾取硬币,使位于提币轴61下端周围的硬币被夹取并沿提币轴61的轴向推送,完成对硬币的拾取动作。

更佳地,取币段65的螺旋叶片径向高度小于硬币的半径,其叶片间距大于最大硬币厚度的两倍,叶片的径向较小尺寸时可以不断拾取硬币,使位于提币轴61下端周围的硬币被夹取并沿提币轴61的轴向推送,完成对硬币的拾取动作。

更佳地,所述运币提升槽4的底侧为半圆弧形并与运币段67的螺旋叶片间隙配合,使位于螺旋叶片的独立存在的硬币在螺旋推送力和运币提升槽4的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仅能在螺旋叶片的间隔空间中运动,螺旋叶片旋转过程运币提升槽4的摩擦力和重力共同作用阻止硬币随叶片而转动,从而在轴向分力作用下产生轴向移动,从而不断被提升高度。

更佳地,所述运币提升槽4为断面为u形的开放槽或断面为圆形的封闭槽管,对硬币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推动硬币不断上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