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PS控制器PE闭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2630发布日期:2018-06-01 23:25阅读:2888来源:国知局
一种PEPS控制器PE闭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PEPS控制器PE闭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下,通用方案下在实现PE功能时,为了实现车内区域的钥匙寻找全覆盖,需要用车内三个天线,每个天线找一遍,最后再通过门把手天线找一次,并且能满足闭锁条件的”情况是车内没有钥匙,这样就加大了整个钥匙位置确认的过程时间。在用户体验上带来了不流畅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PEPS控制器PE闭锁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PEPS控制器PE闭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操作者按下PE按钮,PEPS控制器识别开关信号,并得知被按PE按钮开关的位置;

S2.控制器控制车内的前中后及对应门把手四根低频天线连续依次发送带有天线编号信息的定位帧低频数据;

S3.智能钥匙将室内三天线的低频场强值和门把手处低频天线的场强值记录下来,通过同一帧高频数据将室内三个天线的场强值最大的一个和门把手处低频天线的场强值以及钥匙有效性数据发送出来;

S4.控制器收到高频回复的场强值以后,计算出钥匙相对室内天线的距离和门把手处的低频天线的距离,通过钥匙实际距离与设计标定的距离做比较,以确定钥匙在车内;

S5.若钥匙不在车内,则发送整车闭锁命令,从而实现无钥匙离开功能。

优选地,所述钥匙的有效性数据包括钥匙的身份ID信处和随机加密认证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的室内天线是指最大场强值所对应的天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通过本发明,在找室内钥匙时,使用室内天线依次连续发送低频数据,接着被按门把手左前门发送低频PE帧数据。钥匙端也将连续接收记录低频值,当收完4个天线再将接收的数据比较,通过高频输出一个当前室内最大的一个场强值和室外门把手的场强值,以供控制器判断是否车内外,此策略具有通信时间短,响应快,且减小数据通信的压力,也给对低功耗要求很高的钥匙端节约电量。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天线的安装位置图;

图2为PE闭锁寻找钥匙策略简图。

图中标识:

FOB#1指钥匙编号1号,FOB#2指钥匙编号2号。钥匙编号1、2,是指钥匙学习匹配时编入钥匙内部的编号。

R1指钥匙1回复的高频数据帧,R2指钥匙2回复的高频数据帧,LF天线发送出来的低频数据帧,P指对按键的识别滤波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PEPS控制器PE闭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操作者按下PE按钮,PEPS控制器识别开关信号,并得知被按PE按钮开关的位置;

S2.控制器控制车内的前中后及对应门把手四根低频天线连续依次发送带有天线编号信息的定位帧低频数据;

S3.智能钥匙将室内三天线的低频场强值和门把手处低频天线的场强值记录下来,通过同一帧高频数据将室内三个天线的场强值最大的一个和门把手处低频天线的场强值以及钥匙有效性数据发送出来;该有效性数据包手钥匙的身份ID信处和随机加密认证信息。

S4.控制器收到高频回复的场强值以后,计算出钥匙相对室内天线的距离和门把手处的低频天线的距离,通过钥匙实际距离与设计标定的距离做比较,以确定钥匙在车内;

S5.若钥匙不在车内,则发送整车闭锁命令,从而实现无钥匙离开功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的室内天线是指最大场强值所对应的天线。

下面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系统电源处于OFF状态,左前门门锁状态为解锁状态,其他车门为关闭状态。按下左前门把手微动开关,如果PEPS的ECU在车内找到合法钥匙,则发送“钥匙在车内报警”信号给仪表和BCM,此时不执行上锁。如果车内无合法钥匙,PEPS的ECU将驱动驾驶侧低频天线来检测钥匙。如果PEPS的ECU在左前门外找到合法钥匙且认证通过,则通过CAN总线发送三帧闭锁报文,如果无法找到合法钥匙,则忽略左前门微动开关的操作。

在找室内钥匙时,使用室内天线依次连续发送低频数据,接着被按门把手左前门发送低频PE帧数据。钥匙端也将连续接收记录低频值,当收完4个天线再将接收的数据比较,通过高频输出一个当前室内最大的一个场强值和室外门把手的场强值,以供控制器判断是否车内外,此策略具有通信时间短,响应快,且减小数据通信的压力,也给对低功耗要求很高的钥匙端节约电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