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楼宇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25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门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它是在传统的门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机械门锁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装置,无论结构设计多么合理,材料多么坚固,人们总能通过各种手段把它打开。在出入人员很多的通道(像办公大楼、酒店客房)钥匙的管理很麻烦,钥匙丢失或人员更换都要把锁和钥匙一起更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出现了电子磁卡锁,电子密码锁,这两种锁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出入口通道的管理程度,使通道管理进入了电子时代,但随着这两种电子锁的不断应用,它们本身的缺陷就逐渐暴露,磁卡锁的问题是信息容易复制,卡片与读卡机具之间磨损大,故障率高,安全系数低。密码锁的问题是密码容易泄露,又无从查起,安全系数很低。同时这个时期的产品由于大多采用读卡部分(密码输入)与控制部分合在一起安装在门外,很容易被人在室外打开锁。这个时期的门禁系统还停留在早期不成熟阶段,因此当时的门禁系统通常被人称为电子锁,应用也不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门禁系统,结构原理简单,可以实现楼宇的智能监管和远程控制,安全保障性好。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物联网的楼宇门禁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存储模块、无线通讯第一模块、数据采集输入模块、远程终端、输出模块、电源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数据采集输入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远程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第一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传输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存储模块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执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内包括动态加密器。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输入模块包括智能卡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静脉特征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或虹膜识别模块中的多种或者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电子门锁、报警装置、无线通讯第二模块和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子门锁、报警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第二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图像信息采集模块,所述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第一模块与远程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模块为多媒体输出模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门禁系统,结构原理简单,可以实现楼宇的智能监管和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基于物联网的楼宇门禁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存储模块、无线通讯第一模块、数据采集输入模块、远程终端、输出模块、电源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数据采集输入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远程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第一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传输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存储模块数据传输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执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内包括动态加密器。通过动态加密器,使得计算机与门禁控制模块即使在同一命令下通讯,其通讯数据每次都不同。例如,使每次通讯的数据编码的原代码及反码发生变化,这样不法份子很难破解真正的通讯数据,从而使得门禁系统有了安全的保障。

所述数据采集输入模块包括智能卡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静脉特征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或虹膜识别模块中的多种或者一种。智能卡识别模块,读取智能卡等门禁卡的识别信息;指纹识别模块,扫描并采集指纹信息;静脉特征识别模块,采集手掌等的静脉特征信息;人脸识别模块,通过内置的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虹膜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虹膜信息。

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电子门锁、报警装置、无线通讯第二模块和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子门锁、报警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第二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图像信息采集模块,所述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第一模块与远程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可以将实时图像视频采集至存储模块或者随时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调取图像视频信息。

所述输出模块为多媒体输出模块,包括LCD显示屏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