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指纹及密码式打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2524发布日期:2018-09-28 20:0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卡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3D指纹及密码式打卡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企事业单位都是采用考勤制度来管理员工的出勤,因此,考勤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并且严格的考勤制度是搞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能够实现电子化考勤的考勤系统,比如指纹考勤机、打卡器等等,这些考勤系统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打开,采用计算机记录员工的登陆时间来实现对员工的考勤的。

目前,考勤机一般都是固定在墙上或者挂在墙上的,限制了使用位置,使用方式不够灵活,难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3D指纹及密码式打卡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3D指纹及密码式打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3D指纹及密码式打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的前端面的左侧上部位置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壳体在液晶显示屏的下部设置有T9键盘,所述壳体的右侧部设置有指纹读取器,所述壳体的左侧边设置有语音蜂鸣器,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下部设置有麦克风,所述液晶显示屏、T9键盘、指纹读取器、语音蜂鸣器和麦克风均连接控制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固态存储器、指纹扫描器、模数转换模块、时钟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所述固态存储器、指纹扫描器、模数转换模块、时钟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均连接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接入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后部设置有卡勾和固定构件,所述卡勾和固定构件均可固定安装在墙面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采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液晶显示屏、T9键盘、指纹读取器、语音蜂鸣器和麦克风,指纹读取器可以实现输入指纹打卡,快速便携,麦克风可以实现语音通过,T9键盘可以输入密码打卡,麦克风可以实现语音通话,语音蜂鸣器可以实现语音播报,通知,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放大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种3D指纹及密码式打卡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的左侧上部位置设置有液晶显示屏2,所述壳体1在液晶显示屏3的下部设置有T9键盘4,所述壳体1的右侧部设置有指纹读取器2,所述壳体1的左侧边设置有语音蜂鸣器,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下部设置有麦克风5,所述液晶显示屏3、T9键盘4、指纹读取器2、语音蜂鸣器和麦克风5均连接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固态存储器、指纹扫描器、模数转换模块、时钟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所述固态存储器、指纹扫描器、模数转换模块、时钟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均连接控制电路。

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Q1和第二放大器Q2,所述第一放大器Q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Q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Q1 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放大器Q1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一放大器Q1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R5接入第二放大器Q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放大器Q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Q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Q2的输出端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容C1。

所述壳体1的后部设置有卡勾和固定构件,所述卡勾和固定构件均可固定安装在墙面上,所述壳体采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液晶显示屏、T9键盘、指纹读取器、语音蜂鸣器和麦克风,指纹读取器可以实现输入指纹打卡,快速便携,麦克风可以实现语音通过,T9键盘可以输入密码打卡,麦克风可以实现语音通话,语音蜂鸣器可以实现语音播报、通知,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