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0421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



背景技术: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和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和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和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图书馆是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目前现有的图书馆当很多人一起借书或还书时,通过手动扫描书本标签,劳动量大,进行记录信息的工作效率低,会造成出口拥堵,排队等候会白白浪费学习时间,借书或还书时会造成吵闹的气氛,影响图书馆内其他人的学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图书馆借书或还书是通过手动扫描书本标签,进行记录信息,劳动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包括槽钢,所述槽钢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可移动支架,所述槽钢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设有皮带轮,所述槽钢的顶部前后沿口之间滑动连接有龙门架,两组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且皮带贯穿于龙门架的内腔,所述槽钢前表面的左侧通过减震支架设有电机,且电机的后侧动力输出端与左侧所述皮带轮的转轴连接,所述皮带的表面均匀胶粘有软橡胶块,所述龙门架的顶部设有管理主机,所述软橡胶块的表面左侧上部和下部均通过橡胶柱转动连接有挡杆,所述软橡胶块的表面中央通过弹簧活动插接有L型压块,所述软橡胶块的表面右侧设有IC卡放置区,所述龙门架的内壁右侧上部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有两组间隔的手动伸缩杆和接近开关,且接近开关位于手动伸缩杆的右侧,左右两组所述手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设有FRID读写器和IC卡读写器,所述FRID读写器和IC卡读写器均与管理主机电性连接;

所述电机的三相输入端均串接有接触器KM常开触点输出端,三组所述接触器KM常开触点输入端串接有断路器QF输出端,所述断路器QF的输入端串接有火线A、零线B和地线C,所述断路器QF的右侧输出端串接有熔断器FU输入端,所述熔断器FU的输出端串接有常闭按钮SB输入端,所述常闭按钮SB的输出端并接有接近开关、接触器KA常开触点、常开按钮SB、接触器KM常开触点和接触器KM常闭触点的输入端,所述接近开关的输出端串接有接触器KA线圈输入端,所述接触器KA线圈的输出端串接有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点输入端,所述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点的输出端并接有中性线N、时间继电器KT线圈输出端和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出端,所述时间继电器KT线圈输入端串接有接触器KM常闭触点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M常闭触点输入端串接有接触器KA常开触点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入端串接有接触器KM线圈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M线圈输入端并接有常开按钮SB的输出端、接触器KM常开触点输出端和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出端,所述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入端与接触器KM常闭触点输出端串接。

优选的,所述槽钢的后侧沿口通过支撑板设有风扇和红外线感应开关,且风扇与红外线感应开关串接。

优选的,所述槽钢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皮带张紧器,且皮带张紧器的顶部与皮带的底部滑动搭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表面设有海绵套。

优选的,所述IC卡放置区的表面设有橡胶凸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书本放置在L型压块与挡杆之间,翻开书本露出对应书籍的电子标签,转动挡杆使其在书本壳两侧上下分布,书本壳与电子标签页垂直,利用L型压块压住电子标签页,将身份证或学生卡或借书卡放置在IC卡放置区上,每次借书或还书时,使所有书籍位于龙门架的一侧,电机通过带动皮带轮间歇性运动,进而使软橡胶块间歇性运动,FRID读写器和IC卡读写器可以分别感应书本上的电子标签和身份证(学生证或借书卡),将书本信息和借阅者信息输入管理主机内,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减少了手动扫描的劳动量,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橡胶块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龙门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电路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槽钢,2-可移动支架,3-皮带轮,4-龙门架,5-皮带,6-电机,7-软橡胶块,8-管理主机,9-挡杆,10-L型压块,11-IC卡放置区,12-横梁,13-手动伸缩杆,14-接近开关,15-FRID读写器,16-IC卡读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图书馆借书自动扫描式计算机装置,包括槽钢1,槽钢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可移动支架2,槽钢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设有皮带轮3,槽钢1的顶部前后沿口之间滑动连接有龙门架4,两组皮带轮3之间通过皮带5连接,且皮带5贯穿于龙门架4的内腔,槽钢1前表面的左侧通过减震支架设有电机6,且电机6的后侧动力输出端与左侧皮带轮3的转轴连接,皮带5的表面均匀胶粘有软橡胶块7,龙门架4的顶部设有管理主机8,软橡胶块7的表面左侧上部和下部均通过橡胶柱转动连接有挡杆9,软橡胶块7的表面中央通过弹簧活动插接有L型压块10,软橡胶块7的表面右侧设有IC卡放置区11,龙门架4的内壁右侧上部设有横梁12,横梁12的底部设有两组间隔的手动伸缩杆13和接近开关14,且接近开关14位于手动伸缩杆13的右侧,左右两组手动伸缩杆13的底部分别设有FRID读写器15和IC卡读写器16,FRID读写器15和IC卡读写器16均与管理主机8电性连接;

电机6的三相输入端均串接有接触器KM常开触点输出端,三组接触器KM常开触点输入端串接有断路器QF输出端,断路器QF的输入端串接有火线A、零线B和地线C,断路器QF的右侧输出端串接有熔断器FU输入端,熔断器FU的输出端串接有常闭按钮SB1输入端,常闭按钮SB1的输出端并接有接近开关14、接触器KA常开触点、常开按钮SB2、接触器KM常开触点和接触器KM常闭触点的输入端,接近开关14的输出端串接有接触器KA线圈输入端,接触器KA线圈的输出端串接有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点输入端,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点的输出端并接有中性线N、时间继电器KT线圈输出端和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出端,时间继电器KT线圈输入端串接有接触器KM常闭触点输出端,接触器KM常闭触点输入端串接有接触器KA常开触点输出端,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入端串接有接触器KM线圈输出端,接触器KM线圈输入端并接有常开按钮SB2的输出端、接触器KM常开触点输出端和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出端,接触器KA常闭触点输入端与接触器KM常闭触点输出端串接。

其中,槽钢1的后侧沿口通过支撑板设有风扇和红外线感应开关,且风扇与红外线感应开关串接,红外线感应开关接电,当手背靠近时,风扇通电工作,对书本侧面吹风,便于翻开书页,槽钢1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皮带张紧器,且皮带张紧器的顶部与皮带5的底部滑动搭接,提高传动效率,电机6的表面设有海绵套,利用其网状结构便于散热,同时可以隔音,IC卡放置区11的表面设有橡胶凸台,方便取出学生信息卡。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借书或还书时,将书本放置在L型压块10与挡杆9之间,翻开书本露出对应书籍的电子标签,转动挡杆9使其在书本壳两侧上下分布,书本壳与电子标签页垂直,利用L型压块10压住电子标签页,将身份证或学生卡或借书卡放置在IC卡放置区11上,每次借书或还书时,推动龙门架4,将个人所借或还的书籍不间隔放置在软橡胶块7上,身份证或学生卡或借书卡放置在最外边的软橡胶块7的IC卡放置区11上,使所有书籍位于龙门架4的一侧,按下常开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得电,进而使左侧常开触点KM闭合,电机6得电工作,通过皮带5带动软橡胶块7运动,当接近开关14感应到软橡胶块7时,接触器KA线圈得电,接触器KM线圈失电,电机6停机,同时时间继电器KT计时,FRID读写器15和IC卡读写器16分别感应书本上的电子标签和身份证(学生证或借书卡),将书本信息和借阅者信息输入管理主机8内,时间继电器KT计时时间到,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点断开,接触器KA常闭触点闭合,同时底部接触器KM常闭触点闭合,电机6进行工作,直到接近开关14感应到下一个软橡胶块7,电机6再次停机,将书本信息逐一记录到管理主机8内,最后取出身份证(学生证或借书卡)即可完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